从美国飞摩洛哥十几个钟头,在飞机上看了好几部电影,回头想,也就这两部还印象深刻,便就写点文字记录一下观感。
第一部是好莱坞的电影,阿汤哥演的《American Made》(美国制造),这是一个由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阿汤哥演的飞行员被美国中情局CIA的特工网罗,让他驾驶小飞机去南美洲执行任务,为国家服务。中情局付他的薪水远远不够他家庭的开销,但中情局暗喻他可以私下做点活赚钱,于是他开始为南美洲的毒枭们运白粉到美国,钱是越赚越多,多到银行要专门为他设立一个保险库,多到自家的后院里埋满了黄金,家里更是到处都是现钞,被他妻子的弟弟随手拿一包美金就跑了出去,却被警察抓住,为了不暴露,贩毒集团杀人灭口,把他的妻弟做了。中情局也停止了运武器去尼加拉瓜,他因此被捕,但随着高层的担保,他又全身而退,但是他的性命和他妻子孩子的安全都成了不确定的问题......
这部电影让观众的视觉冲击还是挺大的,尤其是那塞不下的满屋子的现钞的满后院泥土下一包一包的黄金,令我想起不久前看过的一部中国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一个贪官在自己的豪宅里塞满冰箱和整整一堵墙的人民币,人的贪心真是永不会满足,有了一辈子用不完的钱财,可还是身不由己的继续敛财,最终把自己的性命和人生全部葬送!当真应验了那句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还有一个深刻印象,就是阿汤哥老了!英俊潇洒的阿汤哥终于也敌不过岁月这把杀猪刀,影片中他整个脸部皮肤松弛,肚子上多了一圈赘肉,原本看你一眼会令你心动的灵动的双眼,也不那么清澈闪亮了,当然,与同年人相比,阿汤哥的状态还是好太多,只是与他自己的年轻时代比,那就相差太多了。
另一部是香港电影《一念无明》,由曾志伟和余文乐主演,演一对父子。这部电影拿了不少奖项,据说票房很惨,但非常打动我,我看完又到过去看几个情节的重放,回到家之后,还忍不住上网搜这部电影的大众评论。
电影情节不复杂,讲的是一对父子,成人的儿子阿东患有躁郁症(Bipolar),独自承担起照顾也有精神问题的母亲的职责,却在辞去工作和被母亲折磨的双重压力下杀死了母亲,法庭叛他无罪,进精神病院治疗了一年。待他出院,多年前逃避妻子和家庭的父亲前来接出院的儿子同住,父子俩住在香港的贫民区的板屋里,睡上下铺,屋子小的只能转个身。阿东找到自己订了婚的未婚妻,欣喜万分,对生活又充满了信心和期望,被未婚妻邀请,更是喜上眉梢,没想到被未婚妻邀请到了教会,未婚妻上台演讲,一边泪流满面地说原谅阿东,一边遏制不住地喊道:我恨你!阿东逃离了教会,再次陷入抑郁的黑洞里,板屋的邻居们都知道阿东曾经杀了自己的母亲,是个精神病患者,要求他们父子搬离,最终父子俩临水而坐,都面带平静,也许一个可以弥补地父子关系会降临在他们中间......
影片给我最深的几点是:
第一,人们还是把躁郁症归于精神病,虽说如今法庭已经可以对此种精神问题的患者保有宽容的态度,但是民众绝大多数都没有很清楚的认识,故而对这类精神问题的人没有应有的尊重和宽容 。
第二,确实,这类疾病通常都有家族史遗传基因的因素,阿东母亲的怪异,固执和言语和行为暴力,一点不漏地都遗传给了她儿子,最终也导致了她自己生命的结束。而遗传到她基因的大儿子却一直对她尽孝心,另一个正常的小儿子却远走高飞去了美国,怎么都不愿与原生的家庭有任何的关系,甚至对父亲说要钱进老人院他可以寄,但其它就免谈了。看似心硬如铁,可又不得不说是一个正常自保得以全身而退的唯一方式,自私但有效。
第三,只要有点良心的人,到了某个年龄段,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内疚,如果最初选择逃避,曾志伟演的父亲便是如此,自己从妻子的言语虐待中逃出生天,却最终还是要为了患病的儿子不遗余力地面对一切,顶住邻里的压力,参加精神病家属的互助班,用自己微薄的薪水养活自己和成年的儿子......
第四,那个未婚妻只是个普通的女人,只想过普通的生活,可这样小小的心愿还是被未婚夫弑母事件击得粉碎,有病的人可以入院治疗,她一个正常的人便必须担负起还房贷和欠债的责任,所以她恨他恨的无法自拔,去了教会,信仰教导她要宽以待人,自己才能解脱,似乎她也做到了,但是人性时刻提醒她那个男人又回来了,她必须让他知道这一切,而她在台上一边说宽恕一边宣泄恨意的结果,却是再次使得这个男人跌落深渊的推手。
这令我想起以前认识的一位基督徒姐妹,她与她丈夫之间出现了问题,于是她就在他睡觉的时候,跪在丈夫的床头祷告,如果她默默祷告也就算了,但是她是大声祷告,因为她想让丈夫知道她心里想的,却被愤怒的男人一把推倒在地,当她跟我说这件事时泪流满面地,我很想问她祷告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信上帝,是我们自己与上帝建立一种关系,你的祷告说给上帝听,并不是说给别人听的。这也是这个影片里未婚妻那样做令阿东再次发狂的原因,没有人可以居高临下,即使你有了信仰,即使信仰拯救了你,但不代表你可以以你的信仰来宣告你的宽容和你的高高在上,更何况她的宽容又不彻底,说出来还咬牙切齿的。
第五,在影片的结尾,导演放了一段话,提醒大众给这些精神疾病患者一些空间,希望我们大家都能以包容的心来对待他们。
一念无明,一念也会有光明,就看你的那一念是怎样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