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成就影响和声誉是毋庸赘言的;顾颉刚作为历史学家,民俗学家也是蜚声海内外的大家,他是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是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鲁迅生前与很多文化名人打过笔战,胡适林语堂梁实秋陈西滢徐志摩施蛰存郭沫若成仿吾,还有“四条汉子”阳翰笙田汉夏衍周扬,甚至地理学家李四光都曾是他批判或论战的对象。但他最不留情面,最不肯放过的是顾颉刚。
鲁迅文风辛辣犀利,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但他一向反对用文字对对手进行人身攻击。可是对于顾颉刚,鲁迅居然违反了自己的原则和主张,他在与许广平的通信中以“鼻”或“红鼻”代称顾颉刚,取笑顾颉刚的红鼻子,并指顾颉刚为人阴险,还在小说《故事新编》《铸剑》篇里影射顾颉刚,对其生理缺陷口吃进行嘲笑,这种有欠厚道的做法十分反常,让人讶异,却也折射出鲁迅内心对顾颉刚所怀有的融化不开的深厚敌意。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时与顾颉刚同事,两人同在一间办公室,鲁迅因讨厌顾,不愿与之共事而辞去厦大教职转赴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后来顾颉刚受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傅斯年所邀同样也去中大任教,颇有冤家路窄的感觉。鲁迅对中大提出顾来则他走,他留则顾不得来,未被校方接受,结果鲁迅又辞去了中大的教职。由此可见鲁迅与顾颉刚的势不两立。
那么鲁迅为什么对顾颉刚如此深恶痛绝呢?
据专家学者研究考证鲁迅之所以不肯放过顾颉刚主要是基于下述两个原因:其一是因为顾颉刚是胡适的门人。顾颉刚自称只佩服胡适和陈源(陈西滢),而胡适陈源与鲁迅是论敌。党同伐异,使得鲁迅自然将唯胡陈马首是瞻的顾颉刚划归敌对阵营。但有不少学者质疑或者干脆否定这个原因。理由是鲁迅对胡适和陈源尚且从来不做人身攻击,何以因为顾颉刚是胡适门派而对其变本加厉人身攻击呢。但鲁迅因胡陈的原因而视顾颉刚为异己,内心对顾无甚好感应该是在情理之中的。
原因之二是因为“盐谷一案”。这一点专家学者比较一致。所谓“盐谷一案”的来龙去脉大致是这样的:鲁迅著有名篇《中国小说史略》,有人揭露鲁迅该篇著作是窃取日本学者盐谷温所著《支那文学概论讲座》的,顾颉刚认为有此一事,将此信息透露给陈源,陈源本与鲁迅交恶,得到信息立即写揭发信投稿发表。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的恶行如果属实,足以彻底毁灭一个文化人的名声和事业,鲁迅是蜚声海内外的大家,被人诬蔑“窃取”,其愤怒心情可想而知。他立即著文反驳陈源,由此展开一场激烈论战。
鲁迅在“盐谷一案”发生近十年后在他的《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中如此写道:“在《中国小说史略》日译本的序文里,我声明了我的高兴,但还有一种原因却未说出,是经十年之久,我竟报复了我个人的私仇。当一九二六年,陈源即西滢教授,曾在北京公开对于我的人身攻击,说我的一部著作,是窃取盐谷温教授的《支那文学概论讲座》里面的‘小说’一部分的;《闲话》里的所谓‘整大本的剽窃’,指的也是我。现在盐谷教授的书早有中译,我的也有了日译,两国的读者,有目共见,有谁指出我的‘剽窃’来呢?呜呼,‘男盗女娼’,是人间大可耻事,我负了十年‘剽窃’的恶名,现在总算可以卸下,并且将‘谎狗’的旗子,回敬自称‘正人君子’的陈源教授,倘他无法洗刷,就只好插着生活,一直带进坟墓里去了。”不难看出鲁迅对于当年向他泼污水的陈源的愤怒和不善罢甘休的决绝态度。对于公开散布谣言的陈源如此,对于向陈源提供谣言信息,暗中输送炮弹的顾颉刚深恶痛绝自然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顾颉刚因与鲁迅的过节备受压力,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鲁迅在大陆成为圣人,之前与鲁迅有过论战或过节的文化人几乎无例外地成为反面人物。留在大陆的顾颉刚在那些年的各次运动中遭受冲击,受到许多不公平的待遇甚至羞辱。这对顾颉刚造成颇大的伤害,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想必倘若鲁迅活着,应该也不是鲁迅的本意。
顾颉刚对于自己与鲁迅的交恶也做过回顾与反思,他不认同鲁迅的性格和为人处事的风格,但在早年日记中他也曾提到他“揭出《小说史略》之抄袭盐谷氏书”一事,可见输送谣言信息一事不是空穴来风。
胡适在他的一封信里提到“盐谷一案”时说:“说鲁迅小说史是抄袭盐谷温的,就使鲁迅终生不忘此仇恨!现今盐谷温的文学史已由孙俍工译出了,其书是未见我和鲁迅之小说研究以前的作品,其考据部分浅陋可笑。说鲁迅抄袭盐谷温,真是万分的冤枉。盐谷一案,我们应该为鲁迅洗刷明白。”(胡适来往书信选 中 339页)
顾颉刚因为与鲁迅的过节而遭受冲击和折磨,对他是不公平的;但在“盐谷一案”上,他也欠了鲁迅一个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