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人,身边景 --- 行走多伦多(一)

如果一个人在一个城市居住了20年之久,他或者她是否依然还能如初到此地的游人一样,保有对这个地方的新鲜感,是否还能有兴趣,在已经走过的地方,不再匆匆而过,是否还有兴趣,面对以前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心里还能发出那种人生若只如初见的那种感叹?

 

这么多年来,虽然我们已经去过世界20几个国家,但是我好像已经对踏出国门以后的第一个国家--加拿大,登陆这个国家以后再也不曾搬离的城市,多伦多--在熟悉的同时渐感麻木了。

 

这次,在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同时也是我们登陆21周年之际,我们试图以一个旅者的眼光和心情,利用短短的三天时光,重新打量这座城市。

7月1日国庆,在Bloor大街上兴高采烈自发游行的快乐的多伦多人。

从Bloor大街一路西行,国庆节依然开放的多伦多的地标之一---卡萨罗玛城堡(Casa Loma)。

这座古堡是富有的金融家亨利拉特男爵(Sir Henry Pellat)在 二十世纪初修建的私人住宅,耗资300万加元。古堡内有 98 间装饰华丽的房间,神秘的塔楼,长达270 米的幽深隧道,规模庞大的马厩,还有隐蔽的暗道,典雅的温室花房和一个面积达五英亩依山而建的美丽花园,花园每逢夏季5月至10月 开放。在这里可以深深的感觉到欧洲古堡的典雅和壮丽,走在古堡内嘎吱作响的木地板上,看着肃立在幽暗走廊两侧的中世纪盔甲,让人觉得仿佛时光倒流,真的身 处在一百多年前的豪门巨宅之中。

多伦多市中心金融区

多伦多的又一个地标---市政厅。

金融区最引人注目的四栋黑色大楼,组成了TD中心。

号称多伦多华尔街的Bay Street

长期住在大多伦多地区外围的我们,来到市中心,看着周围熙熙攘攘的人流,顿感活力四射。

Queen‘s Park--安大略省议会所在地。

最初这个地区归属多伦多大学所有,被视为多伦多市的风水宝地,因此加国政府决定将加拿大国会大厦放在这里,后来考虑安大略湖区离美国太近,不甚安全,这才将国会北移至渥太华。渥太华这座原来不起眼的小镇,遂成为加拿大的首都。此后安大略省政府把这块宝地的地皮从多伦多大学手中租下,租约是999年,每年的租金为1加元,建成了五层楼的省议会大厦。

省议会内部对外开放,免费参观。

议会走廊的大理石墙壁上镌刻着上百年来曾经的省议员的名录。

省议会大厅。

安大略省议会大厦于1893年完工,是由茶色砂岩建造的一座罗马式建筑,整个建筑古朴典雅、雄伟壮观,气势宏大。它与加拿大其它省的议会大厦有所不同,其它省的议会大厦都是圆顶式的结构。而这座议会大厦很有特点,它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座圆顶,而正中的屋顶则是类似棱台的形状。

站在省议会大厦前,眺望市中心。

AGO是安省艺术馆(Art Gallery of Ontario)的简称.人的思维盲点总是容易对身边的事务视而不见。其实我们来多伦多的起初2年就住在AGO的附件,但那个时候每一次经过它,总是对自己说,反正离开这么近,下一次一定找时间进去看看。就这么安慰着自己,一直到几年后搬离。。

我们一路走来,去过的每一个真正能称得上国际性大都会的城市,毫无例外,均会拥有一个一流的美术馆,从纽约到伦敦,从柏林到布拉格,从维也纳到布达佩斯。。。所谓的一流,并不一定就是硬件的奢华和恢宏,而是体现在藏品量大,地域性广,年代跨度长和有一些特色馆藏,自然也得有一些美术史上名家的作品。这些美术馆,不仅是专业人士,学生和居民们的光顾之处,也是国际游客的追访之地。AGO, 真是位列其中。

 

AGO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以前。在新世纪来临的1900年,多伦多的一些居民(并不都是富人),私人出资创办 Art Museum of Toronto。这就是AGO的雏形。1903年,安大略省议会立法管理,使其成为公立机构。1919年,改名为Art Gallery of Toronto 。1966年,开始使用现名Art Gallery of Ontario ,多伦多人昵称其为AGO。

现在,AGO是世界著名的视觉艺术博物馆,为加拿大最大美术馆,北美第8大美术馆;面积达4.5万平方米;展品有8万件藏品,年代从公元1世纪至今。

从AGO出来,就是多伦多著名的唐人街

夜幕降临,漫步在安大略湖泊,感受一下喧闹的城市在夜晚的宁静。

次日清晨,带着儿子登上停泊在湖泊的多伦多号导弹护卫舰。21年前的那个夏天,我们刚刚登陆多伦多,也是一个长周末,我们从居住的Scarborough,乘车第一次来到多伦多市中心,第一次来到这儿。那个时候,这儿也停靠着一艘军舰,军舰的名字也是多伦多号。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现在停靠的这艘多伦多号已经是当初那艘退役以后的新款护卫舰,而我昔日怀抱的女儿,如今也早已经落户在美丽的安大略湖畔,现在,挽着我一起登舰的已经是10岁的儿子了。。。

儿子坐进舰长室,拿起电话,体会一下发号施令的感觉。

从军舰上下来,利用长周末的最后一天,我们带着儿子,由近而远,去探究一下加拿大,安大略,还有我们所在的这个城市,多伦多的历史。

  19世纪初,多伦多的前身--约克像一颗闪亮的明珠,镶嵌在美丽的安大略湖边。而约克要塞,就是守护这棵明珠的坚强卫士。

 

1793年,担心与美国的战争,安省第一任总督John Graves Simcoe看中了如今安大略湖东北岸边的一角(安大略省成立于加拿大建国之前),在那里建立了一座军事防御要塞,他也把省府从尼亚加拉迁移至此,接着是移民,在城堡以东2公里的地方建立社区,当时叫约克, 1797年环湖而建的要塞落成,要塞以其天然的良港和广阔富饶的土地闻名北美。这就是目前的约克要塞(Fort York)遗址。

可到了1812年,美国对加拿大宣战并入侵加拿大。一场争夺和保卫加国领土的美英战争爆发。一年后,战火燃到了约克古堡。1813年4月27日,美国陆军和海军挥师北上。他们在多伦多的安大略湖畔西侧上岸,大举进攻约克古堡。美国军队2700人乘坐14艘船只进攻约克(多伦多)。发生了著名的约克战争Battle of York,面对压倒性优势的美军,虽然守军以要塞为依靠顽强抵抗,但伤亡严重,终因寡不敌众,被迫撤离,撤离之后,英军点燃了要塞里的火药库,冲天的烈焰造成了几百名美国士兵的伤亡。美军恼羞成怒,一举摧毁了要塞,并烧毁了约克的大部分殖民定居点, 还烧毁了约克的总督府和议会大厦。1813年夏天,英军重新夺回要塞,当年秋天,约克要塞重建.1815年,城墙,炮台,军营,岗亭,指挥所,曾经的建筑又再现世人面前。不同的是,约克战役之前的古堡建筑全部是木质结构,重建的古堡则混合了砖木结构。相比之下,新古堡更加坚稳、牢固。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经过战争洗礼后重建的Fort York。

按原样复原的昔日英军宿舍

今日要塞所在地已经是多伦多的市中心,虽然寸土寸金,但是市政府依然费尽心思,保留住这块昔日战败之地。甚至不惜为此,把本来应该穿越的高速改道而建。

时隔近两百年,约克要塞里的八座原始建筑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目前,这里已被加拿大政府定位国家历史文化遗址。在古堡中,现在还能看到1815年时的兵营和要塞。一百多年来,世人一直在流传,在游览古堡时,走在古城墙边上,隐约可听到阻击美军入侵的英军士兵和加国民兵的呐喊声;在空旷的军营里,偶尔会看到游走着的士兵的幽灵。

一百多年来,世人一直在流传,在游览要塞时,走在古城墙边上,隐约可听到阻击美军入侵的英军士兵和加国民兵的呐喊声;在空旷的军营里,偶尔会看到游走着的士兵的幽灵。

看着眼前装扮好的一队英军士兵向着远方走去,那一刻,眼前的要塞,远处的高楼大厦,交融在一起,历史和现实,仿佛凝固在那一刻。

离开多伦多,驱车西行。一百多公里外就是乔治要塞(Fort George)。这个要塞位于安省最漂亮的旅游小镇Niagara on the Lake边缘。只是去小镇探访的游人,多半会忽略掉路旁这个在加拿大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地点。

 

如今的世界上,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紧邻的国家,虽然拥有几千公里的边境,却彼此不设防。虽然偶有争吵,但从总体关系上来说,实在是非常友好的两国国家。但是,200多年前,美国立国以后的第一次对外战争就是针对加拿大,而加拿大史上唯一的一次入侵,也是来自美国。

 

1813年4月27日,美军进攻上加拿大首府约克(今多伦多),放火烧毁了议会和众多民房,攻陷我们刚刚去过的约克要塞。

 

1813年5月27日,美军两栖部队从安大略湖攻击尼亚加拉河北部的乔治要塞,用很小的代价将其占领。6月5日英军反攻,收复失地。

乔治要塞最早建于1797年。它见证了 1812年战争中的几场血腥的战役, 在英军和美军之间几次易手。在尖顶城垛之内是 官员们的驻地、厨房、火药库和储备仓。

我们去的那天,正逢要塞举行重现昔日战场的大型活动。围观的人非常多。

英军来了。。

军乐队为即将上阵的将士鼓劲。

硝烟弥漫的战场。

战斗是残酷的。

要塞内正在集结的军队

为了真实重现昔日场景,这些来自北美各个地方的义工,尽力表现当时营地的生活场景。

从旗帜上就可以判定这是美军营地。

离开乔治要塞,我们奔向此次的最后一个目的地: 伊利要塞(Fort Erie)。

伊利要塞被称为1812美加战争中最血腥的战场。这座要塞1807年开始动工,到1812年战争爆发的时候,还没有完工。美军首先攻入要塞,放火焚毁了营房和储物间,随后撤出。后来英军重新夺回。1814年7月3日,一股4500人组成的美军朝堡内只有175人组成的英军发动进攻。由于力量悬殊太大,英军投降。美军留了一小部分人镇守,其余部队又继续开往Chippawa。7月26日,在经过Chippawa和Lundy’s Lane两场最血腥的战争之后,美军元气大伤,撤回要塞。8月2日,英军突然出现在城堡前方,并准备攻城。8月15日凌晨两点,战争打响,火枪弹药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储物房里。战火不小心点燃了储物房里的弹药,炸死了300名美国士兵,也伤及英军。当时爆炸之猛烈,让湖对面的水牛城都亮如白昼。

要塞内米字旗和星条旗随风飘扬。

要塞的向导,穿着200年前的服饰,给我们讲解当时的战况。

四位小哥给我们演示当时的英军(右一)和美军(左一,左二,左三)军服的差别。从军服看得出来,但是的英国国力还是要胜过美国,一场大战,让美军的军服从右到左,变的越来越简朴,因为国库越来越空虚了。

据说至今要塞内仍然经常闹鬼,这个屋子是闹鬼的所在之一,因为曾经有一位军眷死在这张床上,所以经常在要塞里看到她的身影。

这是当时战死的军官墓地。

夕阳西下。在伊利湖畔,眺望对岸的美国水牛城。

三天过得好快,迎着暮霭,踏上回家的路途。期待着下一次的旅行。虽然常常憧憬诗和远方,但是只要保持着一份心情,即使苟且的眼前,也有着动人的美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