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阅读 Stephen Shore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阅读Stephen Shore大概是去年的想法,一直拖延到今年。我以前一直认为,摄影是艺术,但我们所玩的摄影,并不就是艺术。去年,似乎多了点感觉,或许,我们拍的片子,连“摄影”都算不上。长期在网络论坛的浸淫,我以前从没有去想过正规科班出身的人学了什么知识修了什么课程,摄影的基本功不仅仅是光圈速度构图光影。像我们这样业余玩票的,缺乏基本的艺术修养, 所接触的基本上还是纪实摄影,旅游摄影,或者网络流行的风光,对于他的艺术摄影,我只能以鸡蛋碰石头的态度, 试着去了解他的作品,就当作开眼界.

 

一,

Stephen Shore 的摄影经历

 

6岁的时候他的舅舅送给他一套暗房工具,开始了他帮助家人冲洗放大家庭照片的经历。

9岁的时候,他得到第一个135相机开始拍摄。

10岁的时候,住在他楼上的一个音乐制作公司的老板,送给他Walker Evans 的 American Photographs作为生日礼物--相当高的起点。

14岁的时候,他给MoMA 当时的摄影部主任Edward Steinchen打电话,请求Steinchen看一下他的作品。Steinchen购买了他的三幅作品。

17岁,他拍摄了一个几分钟的短片,在一个电影集会上遇见Andy Warhol, 他主动推销自己,获得邀请,其后的三年间,他为Andy Warhol的The Factory 拍摄黑白照片和录像。Andy Warhol是一个对于工作方式和内容过程非常开发的人,Shore自称他在工厂的三年,就相当于他的大学教育。

24岁,他成为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第一个为在世的摄影师的举办的个展。之前的一个摄影师个展是Alfred Stielglitz.

25岁,他开始了 American Surfaces 和 Uncommon Places 的拍摄

........

........

从他年青时候的经历,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擅长推销自己的人 . 他在和David Campany的访谈中提到, 他将之称为野心--ambition.  另外, Walker Evans 和 Andy Warhol 都是对他影响最大的艺术家,但是他自己并没有沿用他们的路线和风格,而是对当时摄影界已经占领主导地位的惯例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并带着问题去进行自己的摄影实践.


 

二,

他的作

 

从他早期的探索性作品,Amorillo postcards, 米奇相机拍的快照,到后来开始成熟的American Surface, 最后用大画幅拍摄的Uncommon Places. 这些作品都代表了他对当时已经形成权威的摄影传统的反叛。比如,当时是黑白摄影当道,普遍认为只有黑白摄影才是艺术摄影,他却执意用柯达彩色胶卷拍摄,并取得成功,成为新彩色摄影的几个领军人物之一。同时,他有意避免典型的地标性建筑物或者风景,而是拍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他认定大量地拍摄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场景,如汽车,电话亭等,必能揭示隐藏在这些表象之下的真相。而他把这样的认识归功于Walker Evans, 是Evans 的American Photographs 启发了他。

 

他的American Surfaces, 拍摄的都是他在路途中遇见的是十字路口,停车场,吃过的饭,睡过的床,构图随意得像是朋友圈里没有学过摄影的人晒幸福。当然还是不一样,朋友圈的图片似乎还有情绪,而他的图片有一种冷静和客观,置之度外的感觉。通过这些,揭示当时处于后工业时期的美国普遍的消费习惯。

 

在他拍摄Uncommon Places 的时候,他改用了8X10的大画幅相机, 用景深最大成像最锐利的镜头, 以使得拍摄的场景,从最前面都最后面,每一个角落都是无比清晰,细节毕露。而且并没有一个特别的聚焦点,而是让观众的眼光在画面之间流连.。他自己说, 我不是在拍摄什么东西,而是在制造一个画面. "It’s asking you to savor not something in the world, but to savor the image itself" (Stephen Shore p92)

 

(画外音:真的很难理解啊!虽然通过阅读,我了解了一些。但还是不懂!感觉我不能理解的更多是他的语言表达,以及他想要传达的思维和理念,因为他拍摄的方式和考量,其实我们或多或少地也都有运用到。)

虽然觉得他的片子很难懂,不过在重复地观看和阅读之后,逐渐地会习惯性地在他的片子来回流连,去感受他所说的对于各种要素,电线杆,路灯,广告牌这些进行合理布局,构成有序的空间感,在二维平面的图片上,表现三维的视觉效果。“ordering the elements of his surroundings into a complex yet coherent surface...instead of a single house,we see a row of houses,introduced by a procession of perfectly aligned and identical palm trees”

 

在他的片子里,我常常会觉得有一种安静的力量。不仅仅因为很多图片往往是空无一人,或者是清晨清新的空气和环境。恰好,我看到他跟David Campany 的谈话中也提到,他在拍摄的时候是安静的,不在于他拍摄的环境,而在于他的内心的某个地方----我特别喜爱这样的感觉。


 

三,

他的片子的影响力

 

Shore的早期的快照似风格的片子,曾经影响过南戈尔丁,马丁帕等人的摄影项目。我能够想起来的是马丁帕的香港超市里一盒塑料薄膜包着的鸡爪,标着价格。我以前看到的第一眼也是看不懂,这是摄影吗?这算摄影吗?很久以后才明白,摄影并不仅仅是我们看惯了的那些美丽的画面,难以抓取的瞬间。在艺术家眼里,摄影是他们表现思想的工具。

 

他的大画幅拍摄的Uncommon Places 始终秉持一种客观,中立,冷静,不带任何情感的距离。这样的方式也让摄影界把他和德国的类型学摄影贝歇尔夫妇相提并论。他后来的确和贝歇尔夫妇成为朋友,而且极大的影响了贝歇尔夫妇的学生们,其中一个最有名的就是Andreas Gursky, 以大画幅拍摄大型画面著称,比如,莱茵河,至今拍卖价最贵的作品,比如,99 cents. Gursky 早期的一张的片子,Swiming Pool (1987) 就和 Shore在1979年拍摄的Merced River 有相似之处,都是前中后三分构图,都是自然的景观掺杂了人类的活动。

 

更不用说他自1982年起就在巴德学院教授摄影,教育影响了多少学生。


最后,用Marta Daho 的一段话做总结: “对于观众来说,Shore的作品,即是简单明亮的,又是复杂难解的。他旨在透过对影像的体验挑战预先构想的理念和模式,挑战我们观看事物的方式,同时又允许我们将古老的习惯融入其中。他要求我们用尽可能的情感空间去体验,兼及身心两端。简言之,就是通过冥想。这是一种邀请,也是一种挑战,然后就是一种提升。

(Marto Daho 是 Stephen Shore的作品在西班牙做大型回顾展的时候的curator, 我从网上找到中文翻译。)

 

对他的阅读超出我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现有的理解能力。我的确是迫不及待地想结束这样的阅读,做个笔记留下来,或许将来有可能理解更多。目前MoMA正在举办他的作品的大型回顾展,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去观看。

 

Feb 17,2018

苏乡门地 发表评论于
读你文字十年有余了吧,也渐渐有了“一种安静的力量”. Please keep writing, I MISS THE OLD Days......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