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的衣裳 (上)

破帽遮颜过闹市,管他冬夏与春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们肯定有祖宗!

我们需要一个共同的祖宗!

这在生物学上根本不是个问题。因为我们的存在,就是祖宗的存在。祖宗和我们,只不过是同样一些染色体在时间长河中使用的不同外壳而已。如果能像古埃及国王那样,一直坚持亲兄妹结婚生子,那他们直接就是祖宗自己。


当然,由于族外婚因(交配),就存在了基因交换和混合。越来越多的人,交织上了共同的祖先。同时,染色体自身也会产生变异,而且这种变异基本是恒速的,所以我们可以把这种变异现象当作“基因钟”。根据不同人的基因差别,推算出多少年前出于相同的基因(共同祖先)。Y染色体只有男性有,可以用来追踪男性祖先。复旦大学干了一件也不知道靠不靠谱的事:在今天中国人中收集了一些样本,推算出大约在五千年前,中国这片土地上存在过三个超级祖先。而这三个男人的现代后裔,大约占今天汉族人口的40%。


于是就有人出来说,我认识这三个人!他们就是炎帝、黄帝和蚩尤。很突兀很奇怪吗?为什么不能是路人甲、乙、丙呢?不过,如果不把他们叫做炎帝、黄帝和蚩尤,你又能想到什么其它名字呢?好吧,设想一下你突然知道了有个祖宗,让你从两个名字中选一个命名:分别是“黄帝”和“南方古猿阿法”。选哪一个?假如你是个炎黄子孙的话,我肯定你一定选“黄帝”!这就对了么。。。等等,这不是在玩同义反复吗?对的,实际上为祖先命名这件事,本身就是“同义反复”。从生物学上,一代一代是顺着时间传承的;但是在历史上正好相反。祖先其实是后来发现的,是我们有了文化需求后重新发明的概念。在一定的意义上,远古的历史,的确如顾颉刚所说的,是层层累积出来的。生物学上的麻烦,从来不是历史学上的麻烦。而生物学一旦解决了问题,历史学就来了大问题。


显然,生物意义上和文化意义上的祖先,是不可能重合的。我们需要操心的和能够关怀的,只能是文化意义上的祖宗。正因为事实上时间上的顺序相反,现代生物学的一切进展,对历史和文化都是颠覆性的灾难。同时,生物学除了让人贱如尘土,贱如粪土,还有什么其它效用?在有这门科学之前,人类就已经苦于自己是如鸡狗一般的生物体久矣。既然我们需要一个祖宗,一个共同的祖宗,一个文化上的祖宗,那就先忘掉所有的生物学!

让我们乘着神话的翅膀,
随我逆时光回访,
来到这姬水之畔,
曾经祖宗生活过的地方。

这翅膀年代久远了,神性减弱。我原来是一直要飞到昆仑山的。昆仑之虚,弱水瀛洲,稷泽之畔,帝宫巍峨,玉槛环绕。九井九门,醴泉灌树。西边长着珠树玉树璇树;东边是莎棠和琅玕,南边是绛树服常;北边是碧树瑶树文玉和玙琪。这个可以有,六千年前到三千年前,正是东亚气候大幅波动的时期,经常百年内三变,所以大部分地区是针阔叶混合林,树种不要太多。


我们的祖宗豪阔,黄帝天天都吃玉膏,吃一半扔一半。。。当然也不全是浪费, 扔掉的一半就用来浇花(丹木),然后丹木再结果子给下级鬼神们吃。银光烁烁的瑶池漫溢出来,飞流直下三千尺,汇聚为纤尘不然、清洌透骨的瑶水。瑶水东去弯过了九道湾,四百里水路就到了槐江山。山上有悬圃,是黄帝最钟爱的下界花园。这悬圃不说也罢,因为一说,就有人联想到西边的“空中花园”,丰富到我们的祖宗是“那边”来的了。。。。。。


山西芮城县永乐宫三清殿壁画:朝元图


九翎九冠,五色斑斓的鹑鸟伺候黄帝换好了出门的衣裳;虎身九尾,人面兽爪的陆吾,打开了昆仑宫的大门。八足二首,牛角马尾的穷鬼吹响了号角;三头六眼,递卧递起的离朱,一齐睁开了所有的眼睛;九首人面,朝东向阳的开明巨兽,也恭顺地持戟致敬。凤凰鸾鸟,身上挂满了五色长蛇,在头顶盘旋;铜头铁额,四目牛蹄的蚩尤,率领猛兽开道;雨师屏翳,风伯飞廉,只配跟在车后扫洒除尘;青身红纹,鹤嘴一足的毕方,驾驶着六龙拥围的象辇;宽袍阔袖,心不在焉的象罔,在一边飘飘洒洒地伴随。威严的祖先,拥有无上荣仪的黄帝的车队,过来了。快看快看!祖宗的脸,看清了吗?和我们的相像吗?见着黄帝穿什么衣服了吗?没敢看,这阵势,凡人早吓得屁滚尿流地跑远了。


我们长成什么模样,祖宗有很大的功劳。祖宗长什么模样,就全是我们的功劳了。黄帝究竟龙颜如何,让我们十分好奇,却恐怕不是能简单地“可想而知”的。黄帝的子孙超多,他的一个嫡子叫昌意,昌意生了韩流。这韩流:“擢首谨耳,面、豕,麟身、渠、豚止。。。”(《山海经·海内经》)。除了一张人脸,其它是些猪嘴,长脖子,麒麟身体,猪脚,两条腿并在一起分不开。韩流生帝颛顼,这一枝,是很多汉族人认定的正祖。帝颛顼的尊容,一般不敢乱说,但他有些子孙的模样流传下来。他有一个儿子,夭折了。就是魍魉,身体像黑人,又黑里透红。黑头发,长耳朵,红眼睛。住在人家屋角专门吓唬小孩。还有一个儿子叫檮杌,状似老虎,人脸上长个猪獠牙。尾巴一丈八尺。另一个儿子叫穷蝉,做了人家的灶神。长相就是个红壳甲虫,过去人称灶马,今天我们叫做小强的。不但一个一个的,还有一窝窝的。比如:“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有人焉,三面,是颛顼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山海经·大荒西经》)唉,长这副德性,不死奚益!


够了够了!那些传这样不像话的子孙们想干什么?我找来找去,不知道自己究竟像是谁的孙子。这些子孙们都画成像挂出来,可以是成套的动物进化图谱,填补了所有的缺失环节;也可能是历代所有到访过地球的外星生物脸书,有图有真相。当然,我们了解原始思维,就知道长相异常,是领袖们必要的素质。长得像人,只是父母的功劳;长相怪异,才是神的工作。神让人长得像其它动物,是要传达特别旨意,或是在众人中偏爱选拔此人。越是要有异于常人,就越是不能长得像人。“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列子·黄帝第二》)”。黄帝的长相,是不断变化的。大概在公元二世纪出品的黄帝石刻像,真是一脸福相,只是有些像今天的金三胖。是可忍孰不可忍!不过今天再刻再画,就越来越瘦身了。黄帝减肥成功,子孙们辛苦了!


       
 
左边是东汉恒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建于山东的武梁祠黄帝石刻画像,右边是以武梁祠石刻画像为蓝本,雕刻于2010年的陕西省桥山黄帝陵轩辕殿内的浮雕。黄帝成功瘦脸。


渺渺茫茫,模模糊糊。神话可能是不太实在。要不还是看看历史吧。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这让人说点啥好呢?一共五百字的章节,开篇就是二十个字没有一点实质内容。真能比神话强吗?但是我觉得司马迁也算尽力了。至于开始说黄帝是神,然后黄帝武力超群,然后黄帝善养生,然后黄帝特聪明,然后黄帝讲仁义,再后来说黄帝制度先进,最后黄帝促进了生产力。这些都是子孙们的事。子孙们让黄帝走下一个神坛,又走上了另一个神坛。是当我们发现一个祖先,想让人群共同承认时,必要的资格认证。如果把赋予祖先的上述每一种品德对应一种动物,比如龙、熊、龟、狐、麒麟、金牛等,就是一组图腾。


黄帝有这么多的品德、这么多的图腾背景、这么多的发明创造,可在商、周现存的几十万字的早期甲骨金文记录中,根本找不着黄帝的字眼。“帝”字在春秋以前,一直专指“天神”,从没有用于人的。在《孟子》中首用于尧舜。“皇”字在春秋以前一直是个形容词,意为伟大壮丽。到《楚辞》首次当作名词,代替“帝”来指天神。《荀子》首次提到“五帝”,但他只说到了帝尧帝舜两个名字。要到《吕氏春秋》才出现三皇五帝的说法。“皇”和“帝”一齐用,是秦始皇的发明。


早期社会,是一个民神糅杂的传说时代。神往往只有统称,名不见于经传。可是到战国,突然出现了很多书籍,里面冒出来很多远古亲戚的名字。黄帝怡然混迹其中。可见江湖上的传说以前就有,并一直在口口相传。到公元前386年,遥远的东方发生了一场政变,史称“田氏代齐”。田姓(或陈氏)家族,流放和杀掉了姜姓的齐国国王,取而代之。田氏齐国传了三代到齐威王时(公元前357年),制作了一件青铜食器《陈侯因齐敦》,铭文中明确提到了“高祖黄帝”。这是我们今天所能找到的,“黄帝”二字第一次出现在金文中。
铭文:“皇考孝武桓公,恭哉,大谟克成。其惟因齐扬皇考,绍緟高祖黄帝,迩嗣桓、文,朝问诸侯,答扬厥德。”


田氏突然攀上了黄帝,这其实是一件很奇怪的事。田氏的祖先姓妫名满,原是个庶民。当年周武王灭商后,为了作政治秀而大肆寻找和封赏各式“先王”后裔。妫满时来运转,只因为武王在人群中多看了他一眼。让满作为帝舜苗裔的代表,分封到陈地。从此改妫氏为陈氏。陈完是后代的一位陈国王子,在国内争位斗争中失败,举族逃到齐国投奔齐桓公(姜小白)。齐桓公任命他作工正,遂改陈氏为田氏(其实是一个音,只是写法上有不同)。后来在齐国政变的就是陈完的后裔。所以,田氏的根在陈国。而陈国,一直号称羲皇故里,神农旧国。固然胡公满当初封到陈国的主要任务是祭祀帝舜,但按照传统,封到一地,不能绝了本地祖神的香火。陈国一直祭祀伏羲和神农。本来作为官方指定的帝舜苗裔,已经足够高大上了,为什么还要另找一个?如果要找一个更大更早的祖宗,为什么不去攀缘伏羲,或者炎帝这一枝?


问题就出在炎帝身上。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是姜姓的始祖。旧齐国原来恰巧是姜姓,是正统炎帝后裔。而且原来的姜姓齐国还祭祀蚩尤。田氏福至心灵,巧妙地借用黄帝战胜炎帝和蚩尤的民间故事,为其篡齐正名。暗示人们,田氏篡齐,只是黄帝战胜和代替炎帝的延续,天道的循环与历史的必然。在田氏齐国,黄帝是王室的直系祖宗,于是成了一种政治上的正确性。黄帝的命运也从此改变,从众多的群众演员中一跃而至前排。齐国一直是东方大国,与西方秦国抗衡的领袖。也曾是炎帝后裔中最大的姜姓的周朝封国。其时秦国已经建有青黄赤白四帝之祠,如果齐国改宗黄帝,那黄帝的影响,就可以说横贯东西了。


田氏齐国,虽然国力上不是最强大的,但有一件舆论利器,是任何其它列强没法比的,这就是稷下学宫。这是当时最高学府,学术中心,领导华夏思想新潮流。虽然这里面号称百家争鸣,但寄人篱下,就要保持对国君祖宗的基本尊重,各派起码都必须点个赞。同时,学者想要在众多大师中出人头地,就得又红又专,在政治上领先。比如邹衍之流,还有后来齐地的著作如《管子》等,无不衷承田氏的宣传大纲,大谈和推崇黄帝。庄子也不例外,孟子也疑似跟过风(我们今天在《孟子》中已经找不到相关说法,但荀子曾批评过孟子一派跟着阴阳五行派起哄)。一时间,黄帝风头无两,直欲压倒同行的青帝白帝以及其他一众祖神。不过,随着田齐亡国,学宫衰败,黄帝的身影似乎又模糊起来。


 


(上)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mae 发表评论于
哈哈,好玩…喜欢!谢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