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認賊作父
其實中國人的傳統上就是沒有自主創業的可能性的,即時三國呂布,也得做三姓家奴,這不完全是他個人品德的缺陷所致,而是中國人成才系統的致命必然。
其實即使不提呂布,曹操的爹爹已經為他自作為太監養子,劉備也為自己認了中山靖王之後,哪怕劉勝有數不清的後代,也還是被他祖先了一把。
到了今天,特殊社會關係和中國近代革命史的關聯還是事實上勝出了任何個人奮鬥的故事,可以說,在中國人的歷史上,就從來沒有過獨立創新的雞湯事蹟,認賊作父和三姓家奴其實是普遍的成功道路。
這種以家族和人際勢力構築的社會既得利益團體,必然就是「重文輕武」的。「重文輕武」其實不只是表現在文臣武將的權利大小,而是體現在歷史敘述和評價定位中。因為武力是幾乎無法直接繼承的個人能力,當武力直接篡奪權力利益的時候,代表家族勢力的文人就會出來指責並在他們記敘的歷史中逐漸消化武力的作用並最終通過跟武力勾結成奸並炮製正統性的說法來遮蓋真實的歷史。
所以在歷史敘述中,武力排名第一的呂布必然是被消解否定的對象,不論呂布是不是真實歷史上最強的武將;因為武力強大其實就是一種缺陷,是正面人物應該迴避的關節。這個很像當代藝術中寫實技巧的地位,能畫其實就是一種缺陷,是一種被攻擊的證據。
據我分析,其實三國前期最強武將是孫堅,打得董卓遷都長安的只有他,但是作為後來江東皇帝的先輩,他自己的後代都會否定掉他的武功地位,來獲得文化人的尊重。
所以關羽的武聖地位也是不言而喻的,除了把沒有的戰功加在他身上,還要渲染他的忠義來消解青龍偃月刀下的血污。初唐時候的秦瓊,本來就是武功第一的名將,在小說裡武功排名滑落十名之外,卻以「賽孟嘗」的忠義情節來豐滿他的成就,的確也是文人們煞費苦心的結果。實際上,關羽自認老二跟秦瓊當楊林的十三太保,都離不開中國人的人際關係操作,因為沒有人能夠自我奮鬥在那裡成功的。
在文化和技術領域,講究師承關係、渲染政治和道德表現其實是中國人的惡習。集中表現在對基礎和技術(武力)的歧視、不屑,對權威認可和政治背景的無限依賴。由於對技術和能力的不尊重,普遍地把利用和犧牲武將的手段當作政治智慧來翻雲覆手。在骯髒的政治伎倆操作下,好比諸葛亮對魏延,武將被出賣和冤殺,如同家常便飯,因為他們在社會中的角色就是否面的。
這樣的局面,當然造成了一大批海龜學者不能自主研發出跟得上時代的晶片,國家投入再多的經費,出再多導師和博士,基礎的東西就是沒有人真正在做。那樣多的所謂人才,並不能真正自主創新什麼,無非投懷送抱於權力和金錢,當人家孫子,做人家奴才,以求在這個系統中被肯定和接納。至於晶片,擦掉原來的商標、蓋上自己的「龍芯」、「漢芯」也算是很對得起的做法了。
小偷習慣偷竊叫慣偷,當家奴的當出滋味叫奴性,慣偷和奴性如果一直在中國得以成功並載入史冊,我們不得不拋棄歷史。
申岚 发表评论于
是啊。孙悟空就是有些本事,多少人变着方儿的要将他纳入体系。
JustTalk 发表评论于
很好奇,发现你有的帖用简体,有的帖用繁体,有原因吗?
明海蓝天 发表评论于
寫的有趣,見解不一般。呂布在三國志里也有笔述,應該是真實的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