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报纸

记下些文字,给自己留念或对其他人有意义。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俩儿子送报纸有段历史了,是从小学开始的。那时邻居的儿子送报纸,高中了没时间送就转给我们。我们都很感激,要知道这活在我们那嘎达还是还是很抢手呢。俩儿子高兴坏了,平时常看到那个大哥哥送,很是羡慕,毕竟那可是挣钱的机会,并且定期有各种小福利,像免费去看电影,看球赛,打保龄球等活动。

报纸是社区中心的免费报纸,要夹带许多广告和flyer,一周两次,过了半年改为一周一次。要送之前,报纸公司会派人把报纸以及要夹带的东西陆续送到,我们需要把每份理好装进塑料袋里或用皮筋套好。虽说是孩子送,其实是大人得帮着张罗。小儿子还帮不上忙,大儿子倒是可以,就是精工细作得不讲效率,要放手让他做,不但上不了学,fulltime还做不完。

下午放学回来,一起分装完报纸就开始送。我们帮他把装报纸的小推车推出去,有时间也帮着送一部分。还是很多的,近一百五十份,一推车装不完,送到大半就空了,小儿子的任务就是把剩余的用袋子送过去。孩子们很认真,因为人家说了要在晚7点前送到,送这些报纸需要一个小时,如果赶上下雨下雪会耽搁,所以都赶紧送,坚决完成任务,绝不能误了钟点。

送了一段时间,竟然有意外的惊喜。那是万圣节前两天,俩人送完回来兴奋地告诉,有人给了五块钱。这对他们可是一笔巨款,可实现诸多梦想,我赶忙宣布,“一人两块五”,省得打起来。以后每年的相同时候同样的地点,都能获赠,那人家真是好心,专门等着上门。

我们住的小区虽然不是靠市内很近,但是交通方便,所以住了很多年。没什么不便,就是房子小点,但也低碳啊。陆续有许多华人搬入,但几年后又陆续搬出,新来的又互不认识了。谈论中了解到都是嫌房子小,住几年就是该换的时候了。那些晚上我也辗转反侧,忽又想到伪省长要在小学一年级开始强力推行先进性教育,激得我冲冠一怒,跃起大呼,去留肝胆两昆仑。

接着是搬到了多伦多北面的城市,交通肯定比多伦多差不少。搬来还是下了不小的决心,因为他们的妈妈誓死不开车,不知会有多少困难等着我们。硬着头皮住了一段时间,发现并非像想象般的困难,有些方面还有改善,周围人少,住行都敞亮。每周也有别人送的报纸,我们关注着有什么不同。看似大同小异,只是不同的社区,报纸的内容不同,同时发现经常夹着一张黄纸广告,原来是招募送报纸的,上书大人小孩都可以,只要闲着在家。当然还有允诺,挣点闲钱啊,让孩子锻炼身体啊,当然还有小福利等等。一看人家都找上门来了,我们觉得有必要重操旧业。只发几个email联系,人家就派人来指导了。一看我们是熟练工,还有何难,下礼拜上岗。

干了一周发现与原来的区别不小,都住得相当远,送份额少,比原来一半还少。但广告和flyer的数量很多,特别是节假日像黑五,Boxing Day,装袋前平铺了两桌子,我们得提前把它们装完,因为对孩子来讲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送了两年后,广告和flyer的数量开始减少,不知是因为经济不景气,还是因为网络经济影响。但这样也好,我们就不需插手,孩子们自己能完成装袋,真正自主地完成他们所承担的任务。这边报纸公司可能是因为业务量小,给的待遇没法比原来的,只给了一场免费电影,其它的福利几乎不见。我们是可以理解的,况且我们的目标不会局限在这些。

尽管份数少,但一推车装不下,送的地点还远一些,我就用自行车载着一个大袋子,跟他们一起走,协助小儿子送另一半。经过路上,发现别人送的报纸都扔在drive way当中,我觉得不妥,行有行规,遂告诉孩子们,按老规矩,全都送到屋檐下的门边。一天,带着小儿子送到一户人家,门外有一株高大的黄樱桃树。儿子刚走到门口,屋里出来一个白人老太太,60多岁,我以为她要提些意见或取消报纸,就让孩子处理吧。但远远听到是她说,“谢谢,我喜欢你把报纸送到屋檐下,不像大多数扔到drive way上。”我听着很高兴,我们的工作有人认可了。这时儿子跑过来,手里头攥着五块钱,脸上洋溢着兴奋和自豪。我知道这是老太太给予的直接鼓励,谢过她的同时,我感到这是个好机会去教育孩子,马上对他,你只要努力做事,定会有回报,直接把报纸扔在过道上,表示没有尽力。只有尽力,会做得更好,比如送到屋檐下,拿报的人会很满意。觉得不管事大事小,这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但愿能激励他们长大去做更多正能量的事请。

在新住处的送报纸已经三年了,昨天又遇到那个老太太,又是鼓励儿子一遍,又是给了钱。我对她说,这是他们的责任,应该做到的。她还是说,我喜欢这种方式送报纸,谢谢。我还想告诉她,鼓励一下就行了,给钱就不必了。但转念一想在加拿大不兴这些,感谢她的鼓励后,和儿子愉快地走向下一家。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