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以前,和一位美国同事聊天。这位同事来自波士顿地区,是公司一位副总级的首席科学官。人很客气,温文优雅,颇有谦谦君子的风范。来这个公司之前,我们就认识了,过去也曾经同事过,而且还特别受到他的邀请,参观他的实验室。后来,换工作面试的时候,再度相逢,自然对于我后来的应聘有了十足的加分效果。大家都说,在美国找工作其实就是找关系,过去认识的同事,当然有决定性的影响。我一直相信,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做好,不需要大张旗鼓的自我吹嘘,职场就这么大,一打听,旁敲侧击,就知道是啥号人物了。废话少说,言归正传。
这位同事告诉我,从小在他的记忆里,他的未来似乎被他的父母安排好了。对于他自己两个儿子也是一样。他们几代居住在波士顿的高级住宅区。孩子的教育,从小就遵循过去的几代的轨迹。从婴儿期开始就接受最好学习的环境。当然,这需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每一个阶段都是按部就班的进行。最后都是进入哈佛大学,也是他们一致的目标。他的两位公子,一位哈佛法学院毕业,之后,进入政府部门工作。在大学期间就已经在国会见习。毕业后,自然水到渠成的进入政治圈。另外一位公子,哈佛医学院取得双料博士学位,目前担任教授,从事医学研究。他说两个孩子,都是从事自己长久以来追求的兴趣。他说,他认为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注重培养自己兴趣 ,从事自己有兴趣的工作,就会喜欢就会自动自发的努力,大概就像我们没事搓搓小麻将,喝两杯小酒那样的自在。如果我们当年求学,到后来职场上奋斗,都能像搓麻将,喝小酒那样自在,我想我们的成就一定斐然!
我们父母的那一代,绝对不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就是我们这一代,恐怕教育我们的孩子,也有很大的出入。别人不说,就拿我自己来说,孩子小时候,我就笃定的认为,私立学校免谈。我们的学区不错,好好的,干嘛花一笔额外的费用,把孩子送进私校。我想最大的原因,就是手头没有那么的宽松。再说,我们独自在海外奋斗,自然特别重视我们生活上的安全感。安全感最重要的来头就是节省度日,把我们的安全感建立在银行的存款。虽然不至于节衣缩食,但是相当程度的节省,自然打消了许多自认为没有必要的开销。可是,我的同事告诉我,他们的家人,从小就是送进私立育儿园,学校。这些学校,显然就是为未来进入常春藤大学做准备。我们对孩子的学习,似乎从来不重视他们本身是否有兴趣。譬如学钢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也不问孩子是否有兴趣,偏偏有的钢琴老师,为了招纳学生,总是免不了夸奖孩子有天分!家长听到了,信以为真,往往陷入老师的陷阱,进而逼迫孩子学习。最后,不是了了就是放弃!
看到自己的女儿,教育孩子的方法就完全与我们不同。我不得不承认,过去自己的无知与无奈。想想我们也着实不易,千里迢迢来到美国,努力的完成学业,就业。惟一想到的就是提供一个安稳的环境,让孩子好好成长。对于美国文化,社会环境根本缺乏基本的理解。而且不会想到去学习了解美国的社会文化。教育孩子的方式,还是依旧我们过去从我们父母学习到的方法。结果就是遭受到孩子的反对与抗争。我的三个外孙,一直到上公立小学幼稚园之前,都是放在学费昂贵的育儿院。到了四岁的时候,转进一家专门对四岁学前孩子的学校。这种天文数字的学费,每天在学校的时间五小时。但是孩子就养成了喜欢学习的习惯。而且每个活泼可爱。每个孩子到了五岁进入幼稚园后,很快的都可以自己阅读有章回的书籍了。
喜欢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除了在学校学习之外,课外还参加钢琴,芭蕾舞,数学,西班牙语,英文阅读,游泳,绘画,高尔夫球等私人课程。这些活动都是孩子自己愿意参加。目前我们老二已经退出钢琴。女儿说,孩子只要不想学习,绝对不勉强。学习是一种乐趣,如果不觉得有乐趣就不参加。这一点,和我们当初教育孩子有极大的落差。两位学钢琴的,每天自动的练习。不像当年我们的两位孩子,不跟在后面吆喝,绝对不练习。后来停了,两位都高兴万分,也一直毫无悔意。看到女儿对孩子的教育,感触颇深。当年我们注重的就是成绩单,要求全部都是A。那天我问二年级的老大,才知道人家学习没有当年我们所谓的成绩单。不过女儿说,老大的几位老师,对孩子的评语是,他和班上其他的小孩不同。我想,从小花了不少的银子,总要有点特殊与众不同,不然,银子不都打了水漂了!
女儿说,她希望她的孩子,每天高高兴兴的生活!长大了也是一样!对于他们的学业也并没有像我们当年那样的紧迫盯人!看到三个孩子的成长 ,内心实在庆幸他们能够在优异的环境下,毫无忧虑的成长!长江后浪推前浪,总要一代比一代优秀,龙的传人就是这样的继往开来,永无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