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世界的圣经就是《中庸》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即使是许多现代的中国人,也不容易简单地介绍与说明给欧美的朋友。若以一本书要包含中華文化的话,当然,大多数的同胞都会指向《论语》。但是《论语》是早期的孔子教导学生的言语,只是儒家思想一部分而已,並不包含老莊思想与中国的佛教思想。假如要以一本书可以代表我国的儒道佛思想的话,则一定是《中庸》这本书了。因为《中庸》含有儒家的仁义道德的思想,有老子的循序自然哲学,有莊子的悠然自得的看法,並且含有佛教的就在极乐世界的观念。此拥有儒、老莊、释家的哲学,溶合而成一部的道德形上学,中庸一书的特色就是在此,所以《中庸》是中華文化的精华,十足可以称为中華文化的代表。

 

《中庸》不仅是具有道德形上学的哲学书籍,並且包含了国学中的儒、道、佛三家的哲学,而且再进一步,在此人工智能(Al)将要来临的世纪,全世界的人民都以诚修养自己,它使人心向善,共同建立一个和谐的家庭和社会,所以可以使我们可以培养一个艺术人生,而且我们更可以以来治国平天下。所以笔者认为《中庸》是一部国学的圣经,也是一部未来世界的圣经。

 

茲一一解释于下:

 

(一)中庸是一种道德形上学

 

《中庸》是儒家论述人的心性再将我们的心志投射到宇宙的无限处的一种学问,使我们有限的生命价值借着与天性吻合而俱有无限的价值,这个观念正好就是现代西方哲学家所谓的形上学。而且此形上学是以实践孔子所鼓吹的仁道为方法,所以就是一门道德形上学。这个道德形上学正是此廾一世纪人们所需求的。《中庸》书中最重要的一章就是CH1,此章所包含的哲学意义非常广泛,简单说、此章告诉我们:仁道的源头是来自上天,而且此仁心是我们本来就具有的而且不可以分离。全书仅用一个字以勉励儒家学生遵行,而不用宗教式的具有神秘主义的童话故事去督促信徒,是用遵守道德的诚心以督促自己。所以在CH25中告诉我们:是故君子诚之为贵。因此可见,《中庸》一书简单易懂,个人只是学习天道的诚而已,将诚心扩大布满了宇宙,就是一门很高级的道德形上学。

 

 

 

中庸思想的特色就是一部以道德为修养的形上思想。在《中庸形上思想》书中,作者高柏園引用項退結先生對形上学的定义:"形上学是我人对自己所經验思考的实在界所作的終极解释。"高柏園教授又论及各种客观因素影响我們的价值观,而在所有的价值观中,以道德為主的儒家价值观渐受重視,如孔子的忠恕思想,王阳明的良心,和中庸的誠。而在此物貭欲望為重的世界中,吾人对道德要求渐渐産生充分的自觉,道德旳价值在我們的心中便提高,因此對形上要求就会以道德為依归,故道德形上学就为现代的哲学家所重视。中庸之由天命而降至人界的道與德,人效法天之誠而建立的誠的道德,就完全符合道德形上学要求,所以笔者就认同高柏园教授,定位《中庸》是一部道德形上學。

 

进一步说、中庸书中的CH25,要求我们以建立自己,並扩大此诚意以建设万物。就如同莊子所说的天地与我並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心愿。假如我们都信仰这个字的话,並且将诚的观念扩展到万事万物的话,则今日世界上的一切伟大发明,都以诚为考虑的依据。现在与未来所遇到的科学或社会问题,不以古代的宗教信仰为其道德的衡量标准,大家都共同抛弃古代祖先所遗留下来的成见或者迷信,很多现代的问题都可以无私而真诚的在一起,与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一起交换意见。如此,现代的太空科学的发展,和现代医学的研究,都可以有一个很合理的答案。这个简单的信仰,一定可以立足于未来的AI时代。

 

总之,《中庸》强调要将我们的心灵置于道德之上,所以不仅是国学的圣经,也是未来世界的道德形上学的圣经。

 

 

 

 

(二)《中庸》一书可以代表我国的国学

 

中庸是由孔子的弟子与他的嫡孫子思的长期执行仁道而悟出的道德形上学,子思的徒孫孟子就巧妙地用六个字代表:盡心知命知天(《孟子》盡心上篇),由此而来,儒家思想的中庸就自动向命与天的哲学而发展。正因如此,中庸的思想中,就包含了顺从自然天道的思想,与不强求的哲学,也是在此之中,包括了老子与庄子的思想。由于印度佛教在东汉时期才传入中国,在唐朝中期,在禅宗的六祖大师的前后,才有中国佛教的形成。中国佛教,虽缘于印度佛教,但因经过特殊格义的传道过程时,很多的格义都采取了庄子的言语。所以,笔者认为:中庸的思想也含盖了中国佛学思想。在此,笔者列举出中庸书中与老子、庄子思想相似之处,又举出中庸书中与佛学思想相似之处:

 

A )与老莊思想相似之处

 

《中庸》是子思与他的弟子所作,在书中、很自然地渗入了道家的思想,並且很巧妙地溶合于儒家思想的中,又很技巧地使两家思想连接成为一部道德形上学,是中華文化的精華。南宋朱子()在《中庸》?一段简单的序言,其中有一段话非常特别。他说: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日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朱子的推測有其道理,但是、此书的确是有它的特点,它将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园融一起,即使是在二千三百多年后的今日也是适宜的。

 

书中溶有老莊哲学的证据甚多,今列一表格为证:

 

 

 老莊哲学

《中庸》

《老孑》CH1道可道、非常道。

CH26唯天之命,于穆不已。

《老子》CH25道法自然

CH24而道、自道也。

《老子》CH64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CH1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莊子》逍遥遊的乘天地之正……以遊无穷。

CH14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莊子》齐物篇的天地与我並生、万物与我为一。

CH22可以与天地参矣。

 

在此表中、《中庸》的确是含有《老子》与《莊子》两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中庸》中,虽然没有直接地解释在《老子》书的道可道、非常道,但是它引用诗经中的一句话:唯天之命,于穆不已。它是叹息天理的广大深远,並不能以人类的语言清楚地说岀来。所以也可以说与道可道,非常道。非常相似。道德经的核心价值可以说是在于:1、道法自然,2、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而《中庸》也包含了这两个价值。《莊子》的精华可谓是在1、逍遥遊,2、齐物论。而《中庸》的确也含有此两个覌念。因此,《中庸》书中确实是与老莊哲学有很多相似之处。

 

B)与中国佛教相似之处

 

印度佛教在东汉时期就开始传到我国,在传教的初期,印度和尚传教的方式是利用原有的莊子哲学术语作为进入当时的信者心中的媒介,当时称此方式为格义。就是因为这种传教方式而使得中国的佛教含有浓厚的道家思想。不仅如此,而且在唐末时期,原来不识字的慧能和尚得到五祖的传承,正式成为禅宗的掌门人。从此,六祖慧能大师的解释佛经就大量地溶入了许多原本的儒家的思想,笔者认为慧能大师旳《六祖壇经》可以为中国佛教的代表。笔者举出《六祖壇经》与《中庸》的相似之处于下:

 

《六祖壇経》

《中庸》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CH21自诚明、谓之性。

恩则孝养父母,义則上下相怜。

CH20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

CH20诚者、自诚也。

 

由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到《六祖壇经》的孝养父母是完全出自儒家的孝道思想。而《六祖壇经》的我心自有佛和《中庸》的诚者、自诚也。是几乎完全相同。

 

总之、今人具有国学的儒、道、佛三家思想后,就自然会拥有向善的人生观。拥有老子的見素抱朴、少思寡欲为日常生活的态度,如此可以破除今日世界以奢华为傲的錯误观念。在中华文化中, 也许可以以《中庸》的慎独为起点,也是相同于莊子的外生死、外物与外天下的观念。当一般人不贪求奢华生活的时候,或者以素朴为日常生活的准则,成为一种风气后,久而久之,就可以解决了资本主义所留下的恶习,並且可以快乐地生存于此AI世纪。

 

由以上的分析,笔者可以断言:《中庸》内容含有老莊思想与中国佛家思想。所以毫无疑问的,《中庸》就是国学的圣经。

 

 

 

(三)中庸之道是为人处事与治国平天下的标准

 

一切以诚为出发点的为人处事与治国平天下,可以使任何事情易如反掌。

 

中庸之道是以诚为起点,以诚建立了自己的仁心或慈善心或者博爱心,诚实不虚是不以神秘主义的童话故事为劝人为善的动力,完全是以喚起各人本来就具有的良心为出发点,一旦此良心为大众所共识后,所聚集起来的力量将会影响至整个世界每个角落。以儒家的仁爱五伦为本,建立一个和祥的家庭与社会制度。並且树立以中庸的为原则去作人作事。而对于国家与社会各界的新问题,如同性恋或环保问题等,都可以迎刃而解,对社会不致產生很大的纷争,于是解决很多的社会问题,和谐的社会由此而来。

 

在《中庸》的CH20中告诉我们: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就是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在此九经中、要以修身为始,再以尊贤,敬大臣的齐家为次,如此才可以顺利地推动到体群臣、子庶民和来百工等治国的政策,最后可以更进一步发展到柔远人与怀诸侯等的平天下的地步。

 

 

尤其是在未来的AI(人工智能)时代将来临的世纪,现在的大部分人类所作的工作将会被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所取代。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勞力工作都为未来的机器人所取代,甚至百分之九十的工程师,或医生或律师的工作也被取代。因此百姓都了解唯有修养自己的品德与培养自己的艺术情操,才会胜过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所以唯有大家以诚相待,才能得到心安理得的生活。

 

在此人工智能革命的未来世界中,人类回归于原始的无用,大家都以诚相待,都以中庸之道待人处事,过著简单朴素的生活,吟诗诵词、或者?字绘畫、或者聆聼音乐,或者运动打球,这就是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如此这般,每人每天都在寻找美丽艺术的灵感,都过着悠哉遊哉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和现在人类的生活方式就会大有改变,可以说是由有用而变得突然无用,虽然无用,但是不破坏自然环境,省吃俭用,心安理得,因此非常逍遥,人人有此逍遥心态,在不久的将来,此世界自动地变成一个和平与快乐世界。

 

〖结论〗

 

总之,1、《中庸》是一部道德形上学,是未来世界的人生生命的意义。2、《中庸》包含了我国的传统哲学,即是儒家、道家与佛家的精神。3、《中庸》可以是一部为人处事的准则,也是治国平天下的标准,並且可以成为未来的人工智能世纪的精神依靠。因此,由以上的三点,笔者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在笃信《中庸》的民众会有一个乐观的人生覌,並且会有一个有价值的宇宙覌。因此、《中庸》一定会成为未来世界的圣经。

今留 发表评论于
回复 'ali88' 的评论 : 再论:国学现在已经奄奄一息了,若不再鼓励大家团结,可能要被灭顶了。
今留 发表评论于
回复 'ali88' 的评论 : 对我来说:《中庸》是部現代最伟大的非神论的经典,一定要多宣传才行,让世界各人都了解。假如世人都遵守中庸之道而为善的话,世界一定会大同的。
可惜颜渊早死,没有读过《中庸》这本书,不然,他还可以说是因为“朝闻道夕死可矣。”
ali88 发表评论于
子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中庸作为四书之一,特别是宋朝以来的一千多年,是读书人的标准教材,已经被研究的非常透彻了。实在没必要匆忙提出骇人听闻之新论点。
个人认为,如果真喜欢国学,把朱子的四书集注读通读透,这辈子就够用了。
顏淵被称为亚圣,尚且“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我等凡夫俗子,还是学学颜回之“终日不违如愚”为好。那才是“其愚也不可及”.
今留 发表评论于
回复 'yfz9465' 的评论 : 谢谢指教。愛这首诗,“正道曲自然”这句,最佳。
yfz9465 发表评论于
回复今留:你说的“庸者、用也”是对中庸的准确解释。但是,问题是,中道没有“用”。任何人为的努力,都脱离了中道。所以,老子说,无为无不为。无为就是没有“用”;那“无不为”是什么呢,这就是修行要达到的目的。老子说,道法自然。佛陀说,无我。无我的本质就是没有“用”。人的觉醒是让“心”的自然流动。
曾经做过一首诗。里面有“无意”的表述。没修行经验,不会明白的。
十六字令 - 然
然,梅兰竹菊照怡漫 溯桃源,桑蝉润幽然。
然,琴棋书画沐馨涵 朝天悦,睿智于浩然。
然,行住坐卧尽尤参 承无意,正道曲自然。
今留 发表评论于
回复 'yfz9465' 的评论 : 谢谢留言。请指教,我的看法是,庸者、用也。所以中庸可说是:中道之用。不知可否?
今留 发表评论于
回复 'equitylover' 的评论 : 此次的“圣经”是普通名词而已。同意你的意见,有何建议?一定洗耳恭聼
今留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小酒虫' 的评论 : 《中庸》一定会捲土重来。国人有信心,一定会成为未来世界的圣经
equitylover 发表评论于
聖經乃專有名詞,是謂基督教,可蘭經也是專有名字,中庸當然也是専有名詞。中庸,做為一個世界的指導,必然高過兩者的縂和。
小酒虫 发表评论于
最早的心灵鸡汤。再过几百年,除了高端学术殿堂,没人知道了。
yfz9465 发表评论于
准确的表述应当是“中道”,中庸是指向“中道”的手指。如同指着月亮的手。不准确的表述会使得人们容易将手指当成月亮。当年基督说的爱也是相似的手指。可是,人们现在都不懂基督说的爱了。
中庸是学习的,中道是感受的。这也是为什么老子说,为学日增,为道日损。
今留 发表评论于
欢迎来访。可惜喜欢国学的人不多
五梅 发表评论于
《中庸》的确是人类智库中的瑰宝。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