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污范增的诗
(看清楚,是范增,不是范曾)
余家在古称居巢,皖中地区的巢湖旁。生活在家乡的年代里,一直称巢县,后改名为巢湖市。近来又被改成归巢湖市管的县级单位, 居巢区。对这种频频改名,让我们找不到老家的做法实难恭维。
离县治10多里地有个叫亚父山的地方,是楚汉相争的年代,西楚霸王项羽的首席谋士范增的老家。1964年5月,大文豪郭沫若来到巢湖,登上城中的卧牛山,登山远眺,谈古论今。他离开巢湖后到了合肥,下榻合肥稻香楼宾馆,突发兴致,写下了七言绝句四首咏巢湖。这四首诗由当时巢县的有关部门派专人送到苏州裱糊,多年来一直悬挂在临湖宾馆的大厅里。其中两首和亚父范增有关,现录如下:
其一:当年亚父出居巢,七十老翁气未消。对友只能图暗杀,看来奇计未为高。
其二:暗杀阴谋未遂图,居然一怒返巢湖。未到彭城疽发背,空余孤冢在湖濡。
要知道郭沫若除了有社会活动家和文学家的头衔外,还有史学家的头衔。而这两首诗严重违背了史实。范增以七十高龄参加反秦,和项羽叔侄原同为楚怀王部下,后辅助项羽。应该说他是颇有谋略,并不是以暗杀起家的。第一,在项羽杀卿子冠军宋义之时,项羽和范增、刘邦尚并肩侍奉义帝,还没有确定君臣之身份。一旦范增决定侍奉项羽,接受项羽亚父的尊称,他就不再是刘邦的盟友了。他敏锐的看到刘邦才是最危险的敌人,劝项羽杀了他,是尽臣子的责任。第二,鸿门宴上刘项两个阵营都出了“奸细”。刘邦脱险后立杀曹无伤,而项羽却从未动过项伯,显示项羽比刘邦要仁义得多。而妇人之仁正是项羽成不了大业的原因之一。其时刘弱项强,谈不上是暗杀。第三,从鸿门宴到战荥阳陈平使反间计,范增出走,几多春秋,几多战事,郭氏大笔一挥,将其。连在一起,岂不是对历史的篡改?在这段时间里,范增可是刘邦心头之患,不是对友只能图暗杀的庸才(顺便说一句,我以前不懂,现在知道了,这两首诗的韵和律也都是问题多多的)
郭氏为何如此?其原因是他必须依顺毛泽东。毛泽东先生一直是扬刘贬项的,在其著作中曾多次表露,诗词中也有“不可沽名学霸王”之“名句”。而郭氏作为伴食宰相,20多年中,对毛的曲意奉承的例子不胜枚举。这大约也能解释他为什么在巢湖时未写,到了合肥忽然想到要写了。因为他苦思冥想,看到了再次逢迎毛泽东的机会了。故而写了如此违背历史事实的作品。更可悲的是至今还被家乡的父母官们捧为至宝供着。有趣的是郭氏当年亦是72岁,垂垂老矣。更有甚者,他84岁高龄时,还象墙头草一样摇摆,五个月填了两首“水调歌头”,一会儿捧江青,一会儿骂江青。
新韵六豪 (和郭沫若同志)(这个是开玩笑仿毛)
当年郭氏访居巢,七二吹翁气未消。对主多年曲意奉,才情别具亦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