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系列09: 约瑟夫的悲哀

        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607年英国人建立北美第一个殖民地,到 1775年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国家、美国即将诞生,将近三个世纪过去。三百年间,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瑞典人、荷兰人、法国人、英国人,在印第安人土地上相继建设自己的新家园。这些侵入者为了更大的利益、美好的生活、灿烂的梦想和辉煌的明天,一代又一代顽强地开拓。

        印第安人,北美大陆的真正主人,面对日益减少的土地,为了生存,为了朦胧的希望,依旧彷徨地挣扎。

        几番血雨腥风、争夺撕杀,多少尔虞我诈、钩心斗角。最后,该离开的白人返回欧洲,不该离开的白人野心勃勃地要在北美这片土地上创建一个强大的国家。即将失去北美的英国人和将要变成美国人的英国人,又一次不约而同地想到印第安人。他们最后一次需要印第安人的帮助。

        早在1764年,英国政府就正式组建印第安人事务管理部作为政府的一个常设机构。1776年 7月,在“全世界都听见了”的列克星敦枪声之后仅三个月,已经公开向母国叫板的准美国人匆忙组建自己的印第安人事务管理部。这些开始反叛的准美国人目标很清楚,他们必须尽最大可能阻止印第安人与英国政府结成同盟。

        这时候,莫霍克(MOHAWK)族大酋长约瑟夫·布兰特(JOSEPH BRANT) 从英国返回今天的纽约州。约瑟夫生于1742年,是英国人威廉姆·约翰逊(WILLIAM JOHNSON)男爵的朋友,约瑟夫的妹妹嫁与威廉姆男爵为妻。和约瑟夫一起返回的还有上校盖·约翰逊(GUY JOHNSON),他是英国政府印第安人事务管理部派驻北美最高执行长官。

        当约瑟夫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时,就已经开始替英国人跟法国人作战。威廉姆看出这个孩子的潜质,把他送到英国人开办的学校学习,接受系统的西方教育。约瑟夫精通英语和三种印第安人语言,他目前另一个公开身份是约翰逊的助手兼翻译。

        大酋长约瑟夫当时算是一个名人,受过英王乔治的接见和嘉奖,与众多英国上层人物往来,英国人甚至许诺他将成为伊若阔伊斯(IROQUOIS)联盟盟主。纽约州立图书馆藏有他的画像,硕头粗脖,浓眉大眼,宽鼻阔嘴,大耳下垂,威严中透出凶猛,质朴中含着智慧。

        约瑟夫酋长返回北美,正赶上华盛顿将军(他已经从1752年英法战争中英国人的少校晋升为独立战争中准美国人的将军) 率军围攻纽约城。约瑟夫立刻组织军队前去解围,与华盛顿面对面干了一仗,然后冲破敌人包围圈,去游说伊若阔伊斯联盟各个印第安部落跟他一起效忠英国政府。

        一年后,伊若阔伊斯联盟分成两派,一派跟随约瑟夫忠于英国,另一派想跟随造反的英国人试试新的运气。有意思的是,当约瑟夫游说一派时,基督教长老会一个牧师正在游说另一派,而这个牧师和约瑟夫当年是同窗同学,亦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这些虔诚的教徒们,除了选定天上的主,也需要选择人世间的主。上帝负责让他们死后进天堂,可活着的时候得靠人间的主人多多关照, 这不矛盾。

        伊若阔伊斯联盟形成于1535年,部落间互相已有两百多年友谊沉淀。他们均生活在长条型房子中,每个民族名字的含义都和这种房子有关,莫霍克(MOHAWK)意思是把守东门的人,塞尼卡(SENECA)是把守西门的人,欧诺恩达嘎(ONONDAGA)是守住堂火和家中财宝的人,所以每次联盟会议都在欧诺恩达嘎部落举行。塔斯卡诺那(TUSCARORA)人加入最晚。如前章所述,1722年,他们将被英国人种族灭绝时投奔伊若阔伊斯联盟。

        然而,这渊源流长、血浓于水的古老联盟,被美国独立革命战争粉碎。昔日兄弟,翻脸成仇,刀锋相对,血溅沙场。正所谓,“亲者痛,仇者快。”

        联盟破裂,第一场大战一个月后爆发。九百名英国士兵和忠于英国政府的八百名伊若阔伊斯武士,与反叛者准美国人及其印第安同盟在莫哈克河边列开阵势,捉对撕杀。几天下来,胜负未分,双方均损失惨重,尤以印第安武士死亡最多。这加深了仇恨。战斗结束后,没有白人直接参与,伊若阔伊斯部落之间互相开始报复残杀行动。约瑟夫的追随者们莫霍克人焚毁欧诺恩达嘎大酋长所在村庄,欧诺恩达嘎人立刻进行血腥反击,很多莫霍克人被杀或逃到加拿大躲避,约瑟夫的妹妹在一次被攻击中差点儿丧生。

        1778年春夏,约瑟夫配合英国政府军队对反叛者进行清剿。他看到大量无辜白人居民和印第安人卷入战乱,流离失所,死于非命,内心受到震动,下令武士不可以再袭击敌方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除非他们持有武器进行抵抗。

        一次战斗中,约七百名英国士兵和印第安人武士联合攻击敌方一个城堡,久克不下,伤亡惨重,杀红眼的士兵开始屠杀定居在城堡附近的白人居民泄愤。约瑟夫闻讯赶去,救下几个白人孩子,但仍有三十二个白人居民被杀。

        敏锐的华盛顿将军很快看出约瑟夫率领的印第安武士战斗力极强,他开始感到忧虑,下令调集重兵首先消灭约瑟夫的有生力量。1779年 8月29日,一支大约四千人反叛者的队伍与约瑟夫率领的六百武士相遇,一场激战后,约瑟夫的队伍被打散。这支人数众多的准美国人队伍一路呼啸追杀,沿路约有四十个印第安人村庄被夷为平地,到处是尸体和燃烧的房屋,到处是毁坏的庄稼、果园和无助的老人、哭叫的孩子、哀伤的女人。

        战争进行到最后越来越残酷,越来越没有人性。亨利·汉密尔顿(HENRY HAMILTON),大英帝国派驻加拿大地区总督,他的名字如雷贯耳,有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外号,“头皮收购者”。他公开鼓励士兵以及印第安联盟武士,割下反叛者的头皮,用头皮到他这儿领取赏金。

        纵观人类历史,“文明人”与“野蛮人”的真实距离到底有多远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野蛮人”干过的野蛮事,“文明人”似乎都干过。但“文明人”干下的鸡鸣狗盗之事,却是“野蛮人”不屑一顾的。

        1782年,叛军威廉姆·克若福特(WILLIAM CRAWFORD)少校,华盛顿将军私交很深的一个朋友,他的驻地经常受到附近印第安人袭击,一天夜里,少校率领一支三百多人的队伍,突袭一个印第安人村庄。

        威廉姆少校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面对被俘的印第安人,他克制心中的愤怒和厌恶情绪,温和地请信奉基督教的印第安人站出来。然后,他平静地指着剩下的绝大多数印第安人对士兵说:“可以开枪了。”那人群里有很多老人、妇女和儿童。

        几个月后,前来寻仇的印第安人击溃少校威廉姆的队伍,将他活捉。怒火中烧的印第安人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把威廉姆少校弄死,他的肚子里被灌满铅水以加重身体重量,印第安人认为这个恶魔因此将坠入地狱。华盛顿将军后来打跑这些印第安人,夺回尸体,请军中最好的神甫替威廉姆祷告。威廉姆少校究竟因为满肚子的铅水而跌进地狱,还是因为最好神甫的祷告而升入天堂,只能上帝仲裁,反正人把他们能干的和该干的都干了。

        提到美国国父华盛顿将军, 这里有一个关于他在独立战争中如何侮辱昔日同胞的故事。约克城的英军被重重包围后乞求投降,华盛顿说,想要投降,当然可以,但我有个条件,让这些想活命的英国人,放下武器,在城里列队游行,我们的士兵荷枪实弹,站在街道两旁观看并接受这些乞降者们的欢呼和致敬。

          南北战争时的总统亚拉伯罕·林肯,北方军队在付出惨重代价和巨大牺牲打败蓄奴制的南方军后,北方激进派怒不可遏,强烈要求严惩南方人。林肯说,他们已经放下武装,让他们去吧。我们痛,他们也很痛。

        同样是总统,人格和心胸差别颇大。

        1783年,像二十年前英法战争结束那样,又一个《巴黎和平条约》签定,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上个《巴黎和平条约》,法国佬滚蛋;这个《巴黎和平条约》,英国佬滚蛋。最终在印第安人土地上留下的是美国人。美利坚合众国诞生,一个崭新而自信的民族和一个未来的世界霸主诞生。

        至于印第安人,这里摘录一位美国学者的评论。 “英美《巴黎和平条约》中没有关于印第安人的条款,显然双方都不小心忽视了这些印第安人在北美曾经的过去和将要面对的未来。当然,这么说也许对英国人不公平,英国人在加拿大安大略地区给了约瑟夫酋长大片土地,希望他能联合其它印第安人继续牵制美国人。

        至于留下的印第安人,他们得学会保护自己了,这个新兴国家的绝大多数白人视印第安人为敌人,包括那些帮他们打跑英国人的印第安人。美国人根本就分不清楚这些印第安人,他们也没有兴趣分清楚。所以,印第安人不要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期望。

        这个伟大的国家和她的缔造者们在这百废待兴之际,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民主、公正、自由还有司法等等,这些显然要比土著人重要得多。

       有一个问题想想很有趣,假设当初整个北美印第安人团结一致,帮助美国人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小的代价赶走英国人,那么他们今天的处境是否要好些呢?我的答案是:一样的。我很抱歉这个答案。

        白人的独立战争中,印第安人伤亡惨重,家园尽毁,土地丧失,一个北美洲最古老最忠诚的联盟遭到破坏。然而最后的结果是,这些印第安人睁开眼睛,发现他们四周,现在全是充满敌意的白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