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系列十七:宪宗中兴之十八:宰相李吉甫病逝与唐宪宗讨伐吴元济

本人是喜欢历史的机械工程师,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元和九年即公元814年闰八月十二(丙辰),彰义(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去世,他儿子摄理蔡州刺史吴元济秘不发丧,擅自接管了军务。


九月初一(甲戌,通鉴作六天后即庚辰),唐宪宗任命洺州刺史李光颜为陈州刺史,出任忠武都知兵马使;任命泗州刺史令狐通为寿州防御使。令狐通是令狐彰的儿子。


九月十三(丙戌),他任命山南东道节度使袁滋为检校兵部尚书兼江陵尹和荆南节度使;任命荆南节度使严绶为检校司空兼襄州刺史和山南东道节度使;等于两人对调。九月十五(己丑),出现月亮掩盖轩辕星宿的天象。


吴少阳的判官苏兆、杨元卿、大将侯惟清都曾劝吴少阳到长安入朝。吴元济很忌恶他们,于是杀了苏兆,并囚禁了侯惟清。杨元卿早先在长安奏事,并将淮西的虚实以及对付吴元济的策略告知李吉甫,请求朝廷出讨。当时吴元济还秘不发丧。杨元卿劝李吉甫,让他招呼各地阻止蔡州派到长安入奏的使者。吴少阳死了将近四十日,朝廷没有为他取消朝会,只是让易、环、蔡诸镇的将帅增兵严加防备。吴元济接着杀了杨元卿的妻子及四个儿子,用他们的血涂箭靶。淮西宿将董重质是吴少诚的女婿,吴元济让他成为自己的谋主。


九月十九(壬辰),真腊国派人前来朝贡。九月二十五(戊戌),唐宪宗加河东节度使王锷为检校司空和同平章事,并任命给事中孟简为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使。


李吉甫跟唐宪宗进言说:“淮西不比河北,四周没有他们的朋党救援。国家经常驻扎十万兵马防备他们,这笔费用不可能长久一直维持下去。今天如不趁机夺取,以后就很难对付了。”唐宪宗准备派兵出讨。宰相张弘靖请求先为吴少阳的死取消朝会和追赠官爵,然后派使者前往吊唁馈赠,等待吴元济有抗命的痕迹时再增加兵马。唐宪宗听从了,于是追赠吴少阳为尚书右仆射,并派工部员外郎李君何到蔡州吊祭。吴元济拒绝迎接敕使,还派兵四出劫掠,屠杀舞阳,焚烧叶县,劫掠鲁山和襄城,造成关东震骇。李君何进不了蔡州,只好无功而返。


冬十月初三(丙午),金紫光录大夫、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集贤大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赵国公李吉甫去世。李吉甫字弘宪,是赵郡人。他父亲李栖筠在唐代宗时曾任御史大夫,名重于时,史书有他的传记。李吉甫少年时就好学,能写文章,二十七岁那年就成为太常博士,博学多闻,尤其精通本朝的先例和规章,能够改革折衷,因此得到当时很多人的称道。他后来升迁屯田员外郎,兼任博士,不久改任驾部员外。宰臣李泌和窦参都很器重他的才干,尽力提携他。当陆贽为相时,将他排挤出朝,担任明州员外长史。久后他遇赦,成为忠州刺史。当时陆贽已被贬谪在忠州,人们都认为李吉甫必定会对陆贽怀恨在心,对他增加罪名。但李吉甫待陆贽很好,从未为以前的宿怨介意。他在忠州六年没有升迁,后来因病罢免。很快他又改授柳州刺史,不久转到饶州。先前,州府因为接连四位州牧先后死在那里,因此人们不敢入居,所以十分荒芜,还传说里面有怪异,郡人也都深信不疑。李吉甫到了后,拿了州府的钥匙,让人砍掉丛生的荆棘,搬进居住。后人才感到放心。


唐宪宗嗣位,征他回朝官拜考功郎中兼知制诰。他到了宫阙之下,很快就被召入翰林成为学士,不久又转中书舍人,赐予紫色官服。唐宪宗刚即位时,中书小吏滑涣和知枢密中使刘光琦亲热密切,颇为窃据朝权。李吉甫请求去掉他们。刘辟造反时,唐宪宗想命令将领出讨,但还没最后决定。李吉甫暗中赞成他的谋略,并请求广为征用江淮的官军,由三峡逆流而上,以分散蜀寇的兵力。后来伐蜀战事进行得很顺利,所以他更加得到亲信。元和二年(807)春,杜黄裳出朝,唐宪宗于是提擢李吉甫为中书侍郎兼平章事。李吉甫生性聪敏,精通政务。他自员外郎出仕,留滞在江淮一带长达十五年之久,对民间的疾苦非常了解。当他为相后,对藩镇的贪婪专恣感到忧虑,因此上言,让各道属下的州郡刺史能够独自为政。他还举荐任用了许多人才,因此有很好的名声。


元和三年秋,裴均任仆射兼判度支。他交结权贵,想要成为宰相。先前,制策中有试直言极谏科,其中有些人讥讽时政,冒犯了朝廷权贵。因此裴均的党羽就扬言说,他们都是得到执政大臣的教唆指使,希望以此动摇李吉甫的地位。幸赖谏官李约、独孤郁、李正辞、萧俛上呈密疏陈奏,唐宪宗才不再生他的气。李吉甫早年曾欣赏羊士谔,所以提擢他为监察御史;司封员外郎吕温懂得文词,也得到李吉甫的眷顾接纳。窦群也和羊士锷和吕温关系很好。窦群刚拜御史中丞时,奏请羊士谔为侍御史,吕温为郎中兼知杂事。李吉甫很气他们没有事先通知自己,而任命的官职又超过他们的资历,所以将任命压下没有实行,因而和窦群他们有了嫌隙。窦群于是找机会报复他。他见到一个叫陈克明的以占候卜筮为业的人经常出入李吉甫家,便秘密逮捕了他,然后奏闻朝廷。唐宪宗了解了情况,发现并无奸邪的行迹。李吉甫因为裴垍长久主管翰林,又得到唐宪宗的亲信,估计他必将得到重用,所以秘密推荐裴垍代替自己,自己打算到藩镇任职。同年九月,他官拜检校兵部尚书,兼中书侍郎、平章事,出任淮南节度使。唐宪宗还亲自登御通化门楼为他饯行。在扬州时,每次见到朝廷的得失和军国的利弊,他都秘密上疏论述。他又在高邮县筑堤为塘,灌溉了数千顷农田,淮南百姓深受其惠。


元和五年冬,裴垍因病免职。明年正月,唐宪宗授任李吉甫为金紫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赵国公。当再次入相后,他请裁减台省官职以及各种不同身份的胥吏等,并适当制定朝廷内外官员的俸料标准,当时人们都认为他做的适当合理。京城的许多僧侣利用庄园和碾坊避免交税,李吉甫上奏说:“朝廷对钱米的征收,历来都有定额。放宽对富裕的僧侣征税,却加重对贫苦无告的民众的苛求,是决不允许的事。”唐宪宗因此禁止了这种做法。李吉甫又请求将普润军归属于泾原。


元和七年,京兆尹元义方奏称:“遵照礼制为永昌公主修建祠堂,请朝廷制定它的规模大小。”贞元年间,朝廷都在义阳和义章二公主的坟墓边上建造了有一百二十间屋子的祠堂,花费好几万。当京兆尹为永昌公主请求时,唐宪宗让元义方照以前的规模减小一半。李吉甫上奏说:“永昌公主幼年夭折,一代人都一同感到悲哀,更何况陛下的圣情,自然非常思念。然而陛下还将祠堂的规模减小一半,表示折衷,训导人们懂得节俭,这做法的确超越古今。但臣觉得为公主修建祠堂的做法,在礼典里并无明文规定。德宗皇帝出于一时的恩典,只是追随习俗;当时民间不是没有私下的非议。从前汉章帝想为光武帝的原陵和明帝的显节陵,各修建祠堂,东平王刘苍上疏说不能这么做。东平王是光武帝的爱子,明帝的爱弟。这位贤王难道是舍不得花钱在父兄身上!诚然是因为这样做不符合礼制,人君应当谨慎。如今,依照义阳公主的先例修建祠堂,臣觉得还不如适量安置守墓户籍去照料坟墓的清扫。”次日,唐宪宗跟李吉甫说:“爱卿昨天上奏有关不建祠堂的事,让朕十分满意。朕起初就觉得这是不必要的浪费,但不清楚具体的事实,所以只是酌量裁减规模而已。阅览了爱卿的陈奏后,才知道这种做法其实没有依据。然而朕不想让二十户百姓破费,应当挑选官户,把照料坟墓的事交给他们。”李吉甫下拜道贺。唐宪宗说:“爱卿,这哪里是件难事!有关朕自身的事,只要是不合时宜的,朕闻过则改,多多益善!爱卿只管经常匡正,别以为朕不能身体力行。”


元和七年七月,唐宪宗登御延英殿,望着李吉甫跟他说:“朕近日将狩猎和出游都放弃了,只喜欢读书。昨天在《代宗实录》中,见到当时纲纪未振,朝廷多事,也觉得有所鉴诫。后来见到爱卿先人的事迹,深深值得嘉许赞叹。”李吉甫急忙走下台阶下跪奏道:“臣先父事奉代宗,尽心尽节。然而迫于时运的艰难,没能等到神圣的盛世。臣一片赤诚,经常为此追悔遗恨。陛下深爱文史,每天都阅读到新的内容;见臣的先父忠于前朝,全都记录在案。今日特赐褒扬,先父虽在九泉之下,却犹如目睹白昼的太阳。”因而俯伏在地,感激得泪流满面。唐宪宗慰劳劝谕了他。


元和八年十月,唐宪宗登御延英殿,问宰相们当时的政记都记载了什么大事。那时李吉甫监修国史,首先回答说:“宰相记录天子的大事,然后交给史官作为实录。古代时右史记录天子的语言,相当于今天的起居舍人;左史记录天子的事迹,相当于今天的起居郎。永徽年间,宰相姚璹监修国史,担心私下应对的话,或许无法记录,因而请求根据奏对随时在廷上记录,然后交给史官;这就相当于今天的时政记。”唐宪宗说:“有些场合却没有记录,是什么原因?”李吉甫说:“当面承奉皇上的德音,但未及施行,称作机密,所以不宜记录送交史官。其中有些谋议出于臣下,宰相也不能自己书写后交给史官。已经实行的政策,全都明显地记录在制令上,天下人也都知道,史官得以记录,所以也不用另外书写后再交给史官。而且据臣的观察,记录时政记的人中,姚璹修史最久。当姚璹罢相后时政记也就废止了。贾耽和齐抗在贞元年间也记录时政记,但当贾耽和齐抗罢相后这事也废止了。然而他们认真记录的时政记,不虚美,不隐恶,可称作良史。”


也在这月,回纥部落南下,越过大沙漠,取道西城的柳谷出讨吐蕃。西城防御使周怀义的奏折来时,朝廷大为恐惧,以为回纥扬言出讨吐蕃,其实是入寇中国。李吉甫上奏说:“回纥真要入寇,应当逐渐和我们断绝友好,而不应马上就来侵犯边塞。所以我们只须设防,不必过分忧虑。”因此请求在从夏州到天德的路上,重新设置已经荒废的十一处驿站馆舍,好让朝廷及时得到信息。他又请求征发夏州骑士五百人,去经营经略故城,接应和支援驿使,同时保护党项。元和九年,他又请求在经略故城设置宥州。早年朝廷设置的六个胡州在灵盐境界,开元年间朝廷撤销了这六州。他建议说:“国家从前设置宥州,以宽宥为名,负责管理众多降户。天宝末年,宥州由经略军管理,因为它的地盘在经略军管辖的范围,这样经略军就可以总领蕃部,往北能够接应天德,往南可以驰援夏州。如今经略军遥隶灵武,又没有设置军镇,所以违背了以前的做法。”唐宪宗准奏,重新设置宥州,并下诏说:“天宝年间宥州由经略军管辖。宝应以来,因故废置了宥州。此后番夷屡次侵扰,党项无以依赖,归附朝廷的蕃人部落,朝廷无法安抚怀柔。朕正谋略宏图,思考如何恢复旧制。现命令在经略军辖区设置宥州,并作为上州,在城下设置延恩县,也作为上县,属夏绥银观察使管辖。”


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病故时,他儿子吴元济请求袭取父位。李吉甫觉得淮西作为内地,不同于河朔一带,况且四境没有党援,而国家总要每年派出数十万兵马防御,所以应当趁机将淮西取回。唐宪宗也是这么想的,于是开始制定对付淮西的谋略。这时李吉甫突然暴病去世,终年五十七岁。唐宪宗伤悼了很长时间,还派中使亲临府邸吊唁;在平常的馈赠之外,朝廷拿出内库的五百匹绢抚恤他家,再追赠他为司空。李吉甫最初为相时,颇得人心。当他从淮南再次内征为相时,朝廷内外也都盼望再见到他当年的风采。然而秉政之后,他时常受人蒙蔽,因此逐渐失去人心。当时众望所归的大臣都害怕被李吉甫忌恨,大多回避并很怕他。唐宪宗私下也知道这事,所以他入相不到一年,唐宪宗就启用李绛,他也因此和李绛非常不和谐;而李绛生性刚正,又爱评论是非,所以在唐宪宗面前,两人互有争论,而人们大多赞同李绛。然而李吉甫秉性敬畏谨慎,也不会故意伤害自己不喜欢的人。他对服饰和食物的要求很高,必得精美,然而不增殖财产;除了京师一栋宅第之外,别无其它别墅,舆论因此看重他。有司部门给谥号敬宪,但当让大家公议时,度支郎中张仲方提出反驳,觉得太优。唐宪宗非常生气,居然因此贬斥了张仲方,加赐李吉甫谥号为忠懿。


李吉甫曾讨论《易象》的异义,附于每行的集注之下。他还记录东汉、魏、晋、周、隋的往事,分析他们成败损益的大致原因,名为《六代略》,共三十卷。他还记录天下诸镇山川险易的事情,并在篇首画出各自的地图,共五十四卷,号为《元和郡国图》。他又和史官等人记录当时户籍赋税和兵马记录,号为《国计簿》,共十卷。此外,他还编纂《六典》诸职为《百司举要》一卷。这些书籍他都上奏呈献,刊行于当代。他有两个儿子:李德修和李德裕。


李吉甫去世后,唐宪宗于十月十一(甲寅)任免刑部员外郎令狐楚为职方员外郎兼知制诰,并于十月十九(壬戌)任命忠武军节度使韩皋为吏部尚书,任命忠武军节度副使兼陈州刺史李光颜为许州刺史兼忠武军节度使。


十月二十一(甲子),他下制说:“朕嗣即宝位,至今已有十年;总是推诚置信地驾驭华夏,期望以仁德感化,使天下太平和谐。朕起早贪黑,宵衣旰食,正是为了这一目的。如今淮西一道,没有达到朕的要求,不但擅自承袭,还肆行寇掠。将士等受到胁迫,并非出自本心。朕思量着要去掉三面的罗网(出自商朝成汤的故事),也许淮西会遵守两阶(即君臣)的大义。”


当天,他任命山南东道节度使严绶兼任申光蔡等州招抚使,督领诸道兵马讨伐吴元济。次日,他任命内常侍知省事崔潭峻为招抚监军(《新唐书》说,九月十四丁亥,朝廷派山南东道节度使严绶、忠武军都知兵马使李光颜、寿州团练使李文通、河阳节度使乌重胤讨伐淮西)。


十月二十五(戊辰),他任命尚书左丞吕元膺为检校工部尚书兼东都留守。按照惯例,任命东都留守时朝廷要赐给旌旗和盔甲,和任命藩镇主帅一样。当吕元膺受命时,唐宪宗没有这样做。谏官援引华、汝、寿三州的先例,认为居守东都是个重任,不应单独没有赐给旗甲。唐宪宗说:“这三处也必须停止赐予旗甲。”


也在十月,出现太白昼见(即白天可以看到金星)的天象。


十一月十一(甲申),唐宪宗任命吏部尚书韩皋为太子宾客。十一月二十一(甲午),他又任命御史中丞胡证为单于大都护兼振武麟胜等军节度使。十一月十五(戊子),朝廷禁止京兆府进献猎取来的狐狸兔子。


十一月二十四(丁酉),太子太傅范希朝去世。范希朝字致君,是河中虞乡人。建中年间,他任邠宁虞候,事奉节度使韩游瑰,军政处理得很好。当唐德宗到奉天避难时,范希朝战守有功,经累加兼任中丞和宁州刺史。韩游瑰入朝觐见后,自奉天回归邠州。看到范希朝历来治军有方,害怕他威胁自己的地位,便寻找他的过失,准备杀他。范希朝怕了,于是逃奔凤翔。唐德宗得知后,急忙将他召回京师,安排在左神策军中。韩游瑰去世后,邠州诸将联名上奏请求范希朝接任节度使,唐德宗也准许。范希朝让位给张献甫,说:“臣起初被他逼迫而来到朝廷,最终却代他出任,这并非是防止将来部将觊觎上司,让节度使担心的好办法。”唐德宗下诏表示嘉许,因此任命张献甫统领邠宁。几天后,他任命范希朝为振武节度使,就地加他为检校礼部尚书。


振武有党项和室韦人混杂定居在那里的山川丘阜,而他们总是凌犯为盗,天天入境作乱,人们把他们叫作“刮城门”。居民无不恐惧惊骇,很少有安宁的日子。范希朝对所有要害的地方都知道得很清楚,所以在那里设置堡垒栅栏,派人严密监视,振武的百姓总算得到安宁。异族人即使只是鼠窃狗盗,他也必杀无赦,因此戎狄和胡虏都很忌惮他,说:“以前有个张光晟,长久把我们害苦了。今天听说他换了姓名又过来了。”可见他们对范希朝害怕的程度。根据蕃人部落的习俗,有长帅来到时,必定要敬献奇驼名马。即使是清廉的主帅也都说要尊重当地的习俗,不让对方不高兴而接受,但范希朝却一无所受。他在振武十四年,全都只是保卫边塞而毫不专横。单于城中原来很少树木,范希朝从其它地方购买了柳籽,命令军人种植,很快就插柳成林,居民得到很大的好处。贞元末年,他累次上表请求到长安上朝觐见。当时节度使不因为其它原因自己请求回朝述职的只有范希朝一人,所以唐德宗非常高兴。他到长安后,朝廷就拜他为检校右仆射兼右金吾大将军。


唐顺宗时,王叔文的党羽专权用事,将要将军权交给韩泰。他们觉得范希朝年老多病,容易控制,便利用他的名望任命他为左神策和京西诸城镇行营节度使,镇守奉天,而让韩泰作为副手,想不久就取代他。王叔文败了后,范希朝也被罢免了。唐宪宗即位时,再次让他作为检校仆射担任右金吾,不久又拜他为检校司空,出任朔方灵盐节度使。突厥有个叫沙陀的旁支部落,北方异族里就算他们最为勇猛刚劲。范希朝引诱和规劝他们,沙陀人于是从甘州举族前来归附,人数上万。后来他经常利用他们出讨贼寇,所到之处无不立功。范希朝不久升迁河东节度使。他接着率师讨伐镇州,但无功而返。因为他年老多病,河东的政事没有得到治理,最后朝廷任命他为左龙武统军,以太子太保的身份退休致仕。这时他病故,唐宪宗追赠他为太子太师。


范希朝被后人称为名将,很多人将他比作西汉名将赵充国。当张茂昭奉诏出击成德的王承宗时,几乎全军覆没。而范希朝按兵不前,不肯卖力,舆论因此怪罪他。


要想知道朝廷派兵讨伐淮西的结果如何,请看下篇文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