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炒股牛人说炒股多年,试过了各种指标和方法,突然有一天悟了,从此开始稳定盈利。他们到底悟到什么了呢?--重新整理版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793521/answer/29587206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为一个已经稳定盈利的人,我来解答下吧。
我主要做外汇,期货和期权,A股也做,但是中国的股票你们知道的,做空的限制太多,融券融不到,股指期货还限制开仓和提高杠杆率。所以要等一个轮回需要5年以上,所以股票等待建仓机会比较漫长。
从交易者的层面来看,我一般把他们分为这么几类人:
一,幼儿园阶段:无知者无畏
这种人没做过交易,只是从朋友那里听说,交易能赚大钱,或者是书刊杂志上读了一些交易大师的成功学传记,然后就跟打了鸡血似的,觉得自己也能和他们一样在金融市场赚到很多钱,这些人没有风控意识,甚至感觉这个市场只会赚钱,不会亏钱。于是他们就开户,然后一头扎进市场开始交易。
然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他们运气实在太好,刚好遇到一个股票大牛市,然后满仓做多赚的盆满钵满。然而这其实是个悲剧,因为他们没有经过完整的牛熊市周期循环,赚钱效应片面的让他们认为赚钱很容易,盲目乐观了起来,赌徒赚了钱也是不会走的,然而运气是会用完的,一旦牛市结束,在漫长的熊市的几年里,他们一样会把钱亏光。
另一种情况是他们交易没多久就遇到了滑铁卢,特别是在保证金市场,带杠杆操作直接结果就是爆仓。
经历一个完整的牛熊市洗礼以后,两种情况最后都是碰的是满头包,惨烈亏损收场。
但是其实这类交易者只占到交易人群的不足10%,为什么人数这么少,因为说白了,只要智商正常,大幅亏损痛过之后的体验都是很深刻的,他们很快会意识到自己能力的不足,开始对市场变得谨慎。
这类人开始分化,一部分人是从贪婪走向另一个极端——恐惧,他们觉得这个市场杀人不见血,自己不适合做交易,不如老老实实工作来的稳定,所以干脆放弃了市场,再也不踏入。其实这种结束的方式对于这类没有交易天分的人也算是寿终正寝,人最关键还是了解自己的能力。
另一部分人不甘心,不服气,觉得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交易没有那么简单,于是开始分析失败的原因,开始准备进入学习阶段,也就是小学生阶段。
二,小学生阶段:求知若渴
当意识到市场的风险和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以后,幼儿园毕业了,进入了小学阶段,也就是刻苦学习阶段。市场上的各种技术指标,交易理念的书籍就是给他们准备的。他们求知若渴,买各种技术书籍,学习各种名人的操盘技术,看视频,听讲座,到处拜师,甚至盲目相信各种电话推荐股票的各种所谓的“老师”,希望有人指引。
然后各种所谓的交易理念告诉他们,一定要懂技术指标,一定要止损,于是各种什么江恩理论,波浪理论,KDJ,MACD,布林带,均线系统,K线形态学一大堆理论不停的灌输,而且他们还学会了止损,虽然开始还是比较心疼,但是止损个十次八次也慢慢习惯了。
慢慢的他们开始自满,他们天真的以为交易就是一堆数学指标公式,他们到处炫耀,滔滔不绝,讲的头头是道,忽悠忽悠幼儿园水平的交易者和不做交易的菜鸟完全没有问题。
可是一年下来,他们发现自己的账户还是没有盈利,不断的止损让自己的账户越来越瘦,自己感觉掉进了一个黑洞,日复一日的做着无用功,即使偶尔能盈利几笔,也会被接下来好几笔止损把利润慢慢抹掉。
这个层面的交易者是大多数人,占到80%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变成了“老手”,但不是“高手”,老手的特点是讲交易指标和理念能滔滔不绝几个小时,但是交易却没赚到钱。那些大部分所谓带你的“老师”,或者“分析师”都在这个层面。
而且这个小学阶段很多人甚至十多年都不能毕业,我认识一个“老手”,自称做期货18年了,他的微信公众号里面全都是自己写的文章,很有水平,讲的头头是道,鸡汤也很暖心,但是我和他聊天,他竟然18年亏损600万,至今还没实现稳定盈利,他自我安慰说“交易员是大器晚成的行业”,他还没有放弃。我无语。。。。。。
当这个层面的交易者经过了好几年浑浑噩噩的交易,开始对自己已经掌握的各种知识产生了怀疑。
1,交易指标会矛盾,MACD金叉,但KDJ死叉,均线又金叉,如何交易,到底哪个对?
未来的行情无非就三种情况:要么涨,要么跌,要么震荡,随便判断一种都有33%的胜率,但是每叠加一种技术指标,排列组合就多一倍的判断情况,MACD判断2种,加上KDJ就是4中,加上均线就是8种 。。。。。。
2,交易指标会钝化,在连续几个月的震荡走势里,根绝KDJ的金叉和死叉高抛低吸,做的不亦乐乎,然后行情从震荡走势进入上升趋势走势,KDJ高位死叉,结果你还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做空,结果行情连续涨了1个月,KDJ在高位反复死叉,钝化了1个月,你的亏损远大于做震荡趋势赚的那点微薄盈利,最后“辛辛苦苦几十年,一觉回到解放前”。
3,交易指标会滞后,对于比较小的波段涨幅或者跌幅来看,交易指标往往会出现滞后,也就是上涨行情走完了,KDJ才出现金叉,等你进场做多以后,行情开始回落,你被挂在山顶,高处不胜寒,然后站岗等着行情涨回来,每天吃不好睡不好,折磨自己。
有人说把技术指标当成反向指标不就可以了吗?呵呵,对不起,行情万一不是小幅上涨波段,是大幅的上涨趋势行情的时候,你却与行情反着做空,你会死的更快,快速上涨的行情会很快把你拉爆仓,你会捶胸顿足的说:“我等了这么久,这么大的一波牛市,我却做空爆仓!”你恨不得把电脑砸了,久久不能原谅自己。
这种情况很可能会伴随你好多年,甚至终身都走不出来,因为大部分人都被困这个层面迷失了自己。这类人也是金融市场的永动机,源源不断的给这个市场贡献着新鲜的血液。金字塔尖的盈利者赚的利润主要来自于他们。
突然有一天,你意识到,技术指标和固定的交易法则只会让你的判断陷入混乱,甚至你怀疑编写技术指标的人也只是看图说故事,从几十年的市场行情数据中挑出吻合自己理论的情况然后截图编写成了一本书,固定交易法则的发明者也是发现法则失效后写了一本书,然后鼓吹自己的理论,骗骗消费者,赚取丰厚的版权费,最后离开市场,这在华尔街屡见不鲜。
你于是去百度了下,你发现:
均线系统买入法(葛兰碧八大法则)发明者葛兰碧,最终破产离开市场;
波浪理论发明者艾略特,只是个会计,一辈子没有做过股票,他的继任着,小罗伯特.普莱切特,在1987年美股大跌之后天天到处演讲说美股将进入长期熊市,并且自己长期做空,结果美股很快创出新高又涨了13年,他亏了一大笔钱以后从此销声匿迹;
江恩理论的发明者江恩,搞出了一大堆复杂的理论(反正我是没完全看懂),有角度线,有四边形,有六角形,有占星术。。。。。。结果江恩晚年破产,穷困潦倒;
被无数国人奉为华尔街最伟大的操盘手的杰西. 利佛摩尔,晚年破产自杀;
著名的海龟交易法则的发明人丹尼斯,在1987年股市崩盘后亏损60%以后一蹶不振离开市场。
注:(甚至有专门的短线基金公司,利用“反海龟交易法则”来猎杀这些“海龟”,他们叫做喝“海龟汤(Turtle Soup)”法则。琳达·华斯基和拉利·康诺在他们的书《华尔街精灵——屡试不爽的短期交易策略》明确了这种海龟汤策略的有效性,当大量的散户(海龟)固守自己的海龟交易法则的时候,更大的金融大鳄很容易知道他们的计划,故意利用少量资金造成假突破拉高,吸引海龟入场,然后反向操作,迫使海龟止损而自己获利,这种方法屡试不爽。这就是市场,当一种方法被证明有效,大量散户聚集的时候,一定会招来“大鳄”的猎杀。就跟海洋中聚集的鱼群容易遭到海豚围猎一样的道理。”)
学习是没有错的,但是如果你指望学懂一门理论就能在这个市场稳定盈利,并且执迷不悟的人,我建议早点离开这个市场。
我本人在这个层面也是停留时间最久的,直到有一天的顿悟:
我发现了没有人能通过技术指标准确预测市场,技术指标也是猜的,既然是猜的,为什么我不自己去猜而一定要迷信技术指标呢?通过思考,我发现了做交易最重要的原则----概率。
顿悟后,我马上扔掉了廖英强的《我的成功之路》,《股市聊聊吧》和江恩的各种理论等一共20多本书,是扔掉,不是卖掉,因为我连卖都懒得卖,我想让这些书马上消失,这些糟粕困扰了我很多年。
如果你能明白概率,那么小学阶段毕业了,你进入到最后的不到10%的人群里面,也就是进入了中学生时代阶段----概率的世界。
三,中学生阶段:概率的世界
进入这个层面以后,你会发现其实没有人能准确的预期市场,市场的任何行为都是概率的结果,市场第二天可能涨,也可能跌,你只需要对可能性做出相应的计划就是了,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市场所有可能结果,都落在你的计划范围内,你的计划永远都不会失控。
概率包括了“三率”:
第一,胜率:每次建仓到平仓是盈利还是亏损的。(其实这样理解不对,这也是中学生和大学生思维的区别,以后会讲,这里为了方便理解暂时定义为盈亏);
第二,赔率:也就是盈亏比,每次做出的计划,如果赚钱盈利多少,亏损的话亏损多少;
第三,破产率:也就是仓位控制或者叫做资金管理。
第一:胜率
举个例子:
我和你玩抛硬币的游戏,每人1000元筹码,抛一次赌1元,正面我赢,反面你赢。我赢你给我1元,你赢我给你1元。
你会觉得这个游戏很无聊,因为从概率上来讲,如果次数足够多,样本空间足够大,你和我的胜率都趋近于50%,我们在玩一个永远没有胜负的游戏。
但是如果情况特殊一些,比如地面不平,是一个砖头铺成的路面,硬币有一定概率掉在地上的时候是竖起来夹在砖头缝隙里面的。这种情况如果判定算你赢,那么概率的天平就不平衡了。通过统计1000次的结果有10次是这样的情况,也就是1%,也就是你的胜率变为了51%,我变为了49%,胜率变得不平衡了,那么这时候,还是赌1元,我觉得你可能恨不得一天跟我玩成千上万次,因为你知道你有胜率优势,只要次数足够多,你迟早赢光我的1000元,让我破产。
赌场里面就是利用这一点胜率的不均衡赚钱的,有一种骰子的玩法,是押大小,三个筛子,数字之和是3~18,如果是3~10算小,11~18算大,赔率2倍,也就是你押1元,你赢了给你2元,输了扣1元。看似胜率是50%,但是赌场规定,只要是三个数字相同,比如三个6,三个3,三个1,就算赌场赢。结果赌场的胜率就变为了51.35%(自己去计算),一天赌场可能要玩上万局这样的游戏,而且客人不一定都押最低赌注,所以从概率上只要样本空间足够大,赌场包赚不赔。
美国有很多高频交易公司也是利用这一点来盈利,注意这里的高频交易可不是指炒单,不要以为你一天坐在电脑前,不断利用分钟线交易,利用胜率的微弱优势,不断累积利润就叫做高频交易了,这种做法在美国看来已经很low了,高频交易公司一天的交易量高达10万笔以上,设备用的美国军方的微波通讯技术(价值一般在5000万美金以上),交易的延迟时间单位是微妙(最近听说向纳秒迈进),我们的光纤网络的延迟单位是毫秒,1秒=1000毫秒,1毫秒=1000微秒,也就是说我们的光纤网络的延迟时间在他们看来是超级慢动作,他们把设备直接架设在纳斯达克的交易所机房内,利用最近的物理距离,优先成交后然后提高一点报价在提供给市场,赚取微弱的价差。
问你们一个数学题:如果每1笔的胜率是51%,那么每天要做多少笔交易,当天盈利的概率是99.99%?
根据数学建模,答案大概是大于10万笔交易。也就是说高频交易公司每天要做10万笔交易以上,可以保证当天赚钱的概率是99.99%。
高频交易公司Virtu Financial在2014年在美国提交IPO申请准备上市,为了上市不得不公开他们的财务报表,结果发现该公司在1238个交易日里,只有1天是亏损的,2013年营收为6.65亿美金,利润为1.82亿美金,同比增长8%。
第二,赔率
再来看赔率,如果地面是平的,不可能有硬币竖着的情况,那么改变一下赔率,比如你赢我给你1.05元,我赢你给我0.95元,胜率不变,赔率变成了1.05/0.95=1.10,你一样会拼命和我玩这个游戏,一直到赢光我的1000元。
喜欢打麻将的朋友一定知道这个原理,就是所谓的麻将高手,经常是输小牌赢大牌,从胜率上看,他胡的次数不多,但是最终赢得钱确很多,因为他们知道赔率这个概念。
其实做交易的赔率的思想和打麻将完全一样,在交易中非常重要,其实做过几年交易的人都明白一件事,很多交易者的交易胜率能达到40%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失去的胜率优势只能靠赔率来弥补。
请问你,若一套交易系统的胜率只有30%,但赔率可以达到1赔3,也就是盈利是亏损的三倍,你认为怎么样呢?我会说,这是一套不错的系统。为什么呢?仔细看分析;
10次为一个交易周期,每次赚就3,赔就1。
10次全亏, 亏10
9次亏,1次对, 亏6
8次亏,2次对, 亏2
7次亏,3次对, 赚2(请注意,这就是30%胜率,赔率一赔三的情况)
6次亏,4次对, 赚6
5次亏,5次对, 赚10
4次亏,6次对, 赚14
3次亏,7次对, 赚18
2次亏,8次对, 赚22
1次亏,9次对, 赚26
10次全对, 赚30
因此,你还认为赚钱的根本在胜率么?是不是你理解了为什么赚钱高手可以经常错,最后账户仍在赚钱呢?是不是可以理解海龟交易法则的创始人丹尼斯说他95%的交易都亏钱,赚钱的交易只是5%还可以创造如此大利润的原因,所以,你是不是该改变一下你仰慕高手的标准了?人往往会被表面的东西所吸引(胜率),而忽视更重要的东西(赔率)。
赔率才是交易员要考虑的根本问题:
好好体会下索罗斯的这句话吧:
你正确或错误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正确的时候能赚多少钱、错误的时候会亏多少钱。
---------索罗斯
第三,破产率:
还是抛硬币的例子,你我各有1000元,我把胜率优势和赔率优势都给你,地面是不平的砖头地面,你有51%胜率,然后你的赔率还是1.10,但是游戏规则修改下,不是你赢了赚1.05元,输了亏0.95元了,而是赌注提高1000倍,你赢了赚1050元,输了亏950元。
那么最后谁赢就不一定了,因为你虽然占有胜率和赔率优势,但是破产率太高了,你很有可能第一次就输了,然后再也没钱玩第二次了,你破产了。
这个例子就说明仓位管理或者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无论你多有把握,你也不能把所有筹码压在一次机会上,并且你还要计算好,每次如果行情押错了,你的最大损失是多少,你能不能承受,这就是仓位管理。
也就是如果你有把握在长期的市场交易中取胜,你也必须计算好,你可以承受多少次损失而不破产。
比如你每次计划损失2%就止损,那么你可以交易50次才破产,那么你有信心在交易10次以后就开始盈利,那么这就是一个安全的系统。
要知道,交易世界的盈亏是非线性的,不是每次交易一定能赚钱的,它是一个概率统计的结果,如果认为从情绪思想上改变胜率,造成亏损,很可能导致交易盈亏的不均衡。
交易员有句著名的话叫做:“赚大赔小,生存第一”,前一句讲的是胜率和赔率,后一句讲的是破产率,而纪律是始终把每一次操作控制在合理的比例中的一种心态均衡术。
再次从人性的角度去考量,为什么生存第一这个环节在实践中总是被忽视呢,原因如下:
人性导致人总是急于致富,如果能一夜暴富更好。
因为这种急于致富的心里,导致重仓,频繁交易。
重仓交易会导致两种结果:一种是大赚,因为思想指导行为,行为变成习惯,习惯决定命运的关系,所以下一次还是会重仓,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从原点回到原点。所以之前的大赚其实是一种陷阱。甜蜜的诱惑而已,因为你思想里重仓这个观念导致你必定死于这个市场,早晚而已。一种是大赔,大赔我们可以从数学角度去考虑一下。
亏损5%,后期要打平需要盈利5.26%
亏损10%,后期打平需要盈利11.11%
亏损20%,后期打平需要盈利25.00%
亏损30%,后期打平需要盈利42.86%
亏损40%,后期打平需要盈利66.67%
亏损50%,后期打平需要盈利100%
亏损60%,后期打平需要盈利150%
亏损70%,后期打平需要盈利233.33%
好了我不往下继续列举了,有兴趣自己算,一次大赔就可以让你的本金大幅度缩水。
所以你的资金可以支持你的交易系统玩多少次可以进入盈利的循环,这个就是破产率的计算。
到此为止,你基本上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你的交易开始围绕概率做出计划,你开始盈利了。但是你会发现你的盈利并不稳定,你往往某次押注太多而止损过大,或者押注太少做对了行情但是盈利太少,或者你由于太过于谨慎而错过了行情而懊恼。你的账户可能是前几个月大幅盈利,然后后几个月又亏了回去,资金净值曲线像心态图,你很困惑,你意识到在金融市场,稳定盈利才是高于一切的。
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投资50年,平均每年盈利只有19%,结果早就了世界首富。索罗斯40年每年盈利23%,造就了180亿美金的财富。你发现你的月盈利往往能达到50%甚至更高,但是你的年平均收益经常是负的。你终于意识到“稳定”二字是多少重要,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威力超过原子弹。”,是多么深刻的一句话。没有稳定的复利积累,无论你多么努力,账户净值也只是心电图而已。
你需要一种机制,保证你操作的稳定性,从而实现稳定盈利。
想到了这一层,你的中学生涯可以结束了,进入了大学时期,也就是下一个层面,心态管理层面,也就是纪律层面。
四,大学生阶段:心态的管理---纪律
其实除了上一个层面的“三率”,还有最重要的“一律”,就是:纪律“。
纪律是可以把上述”三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且能够实现重复性操作的执行力。能做好这一层面的人,已经到了金字塔的顶部,只占到所有交易者的1%左右。
在这个层面,交易者一定要明白一件事,就是用纪律去统领一切概率的可能性,我希望大家努力的去理解。
纪律(心态):
在纪律的贯穿下,围绕概率做出计划。
”胜败“,”对错“,和”盈亏“是三个全完不同的概念。
这个概念我没有见过任何交易书本上提出来,是我把他们提炼出来的。
胜败:
在这里,胜率的意义变了,胜败并不是指盈利和亏损,而是行情有没有按照你计划的大概率事件进行。这个意义很重要,仔细体会,因为这就是概率世界,要用概率思维。
比如:
我觉得黄金明天价格上涨,日K线是实体较大的阳线是大概率事件,于是做好计划,明天找个日内低点进场做多,结果行情没有按照计划的上涨,行情只是震荡了一天,我在晚点时间找个高位平仓出局,最后收了一个十字星K线,虽然这次操作是小幅盈利的,但是我从统计上我是按照失败率来计算的。
对错:
对错是整体策略的执行力的结果。
还是举黄金的例子:
我决定做一个黄金的日线级别的波段,明天入场做多。
进场点:
在日内找低点进场,时间大概是下午16:00~18:00(欧洲时间段),或者21:00~23:00(美国时间段)
持仓形态:
在第二天凌晨2:00必须走出实体超过5美金的日K线。
止损时间和形态:
进场后2小时不拉升止损;
进场后下跌超过3美金止损;
进场后最低点如果高于开盘价,跌破开盘价止损;(和上一条哪个优先哪个执行);
超过凌晨2:00,日K线实体不足5美金止损(也可能是止盈了)。
进场仓位:
10%
止盈:
跌破5日均线止盈;
跌破正止损价位止盈(正止损是我发明的词,也就是行情大幅离开成本价以后,在成本价上方0.5~1美金设置止损)
计划做5个交易日,第5个交易日当天找高点止盈(时间止盈)。
好了,时间空间都有了,下面就是明天的执行力了,第二天有没有完全按照计划去执行,如果执行了,就是”对“,没有按照计划执行”就是“错”。
如果你发现计划制定的有漏洞,那么也一定要按照计划进行,或者按照损失最小的方式执行,然后执行之后在根据盘后总结,分析总结,修改计划的不足。绝对不能盘中临时修改计划,这个是大忌。
盈亏:
最后,其实最不重要的才是盈亏。
这个很矛盾,做交易嘛,最重要的就是赚钱,但是做过几年交易的朋友肯定明白一个问题,你越是注重盈亏,你越是赚不到钱。你过分专注于你的头寸的浮盈或者浮亏,浮盈一点就马上想落袋为安,浮亏加大反而幻想能扭亏为盈,或者你如果开多单后,行情下跌,你止损,刚止损不久后行情就开始上涨,最后甩掉你开始一波行情,然后自己就开始后悔。
过分专注账户头寸盈亏,你的心态就会被甩来甩去,失去执行力。
最后我发现,只要认真关注胜败(也就是趋势掌控能力),和对错(计划执行能力),最后必定盈利,盈利其实只是计划的副产品。
在桥水基金的CEO雷·达里奥 的《原则》一书中描述了一级效应,二级效应和三级效应的概念。
简单的说,你要达到高级别的目的,就要忍受或者忽视低级别的痛苦。
比如你想健身获得好身材(二级效应),你就要忍受健身中的肌肉痛苦(一级效应);
你想身体健康(二级效应),你就要忍受不能吃各种你喜爱的含高脂肪,胆固醇,糖分的食品(一级效应)。
同样道理,如果你想在市场长期稳定盈利(三级效应),就必须坚持关注胜败(也就是趋势掌控能力),和对错(计划执行能力)(二级效应),并且忽视盈亏(一级效应)。
其实纪律就是把上述过程一遍又一遍的机械性的重复,直到形成一种习惯。
良性的循环可以让你稳定盈利,恶性循环让你持续亏损。
良性循环是:
自信---自律---获利---自豪---自信
恶性循环是:
盈利---违反策略---亏损---沮丧(情绪失控)---大亏
所以要想办法走向良性循环,并形成习惯。
比如本来你通过几百次交易统计,找到了胜率和赔率最高的形态去交易,比如在5日均线以上做多,5日均线一下做空,或者只做趋势开始以后的折返行情,结果连续止损了3,4次以后(假设3,4次连续止损在系统中是正常的情况),但是你的心态不平衡了,开始不服气,和市场闹情绪,丢掉了原来的计划,开始追涨杀跌,或者抄底摸顶,你背离了你的高胜率和赔率系统,结果胜率赔率大幅下降,最后导致大亏。
或者你本来就只做趋势行情的折返走势,这样赔率最高,比如涨势的趋势,下跌后调整的折返的底部空间止损有限,但是上涨空间却很大,这样的交易是高赔率系统。结果可能因为折返走势是一个复杂整理走势,时间和空间都超过你的预期,比如你预期整理5天,结果可能整理了8天,你觉得应该是v型反转,结果走了一个abc三浪,甚至是5浪的下跌三角形整理,结果你止损了好几次,就开始乱了,要么是赌气开始频繁交易,亏损加大,要么就是害怕继续止损停止了,从而错过了这次机会(记住错过一段机会行情也是亏损,因为盈亏同源,该抓住的行情没抓住,也会造成你账户最终的盈亏比不均衡造成亏损)。
或者是你总是感觉你的某次机会是包赚不赔的机会,错过太可惜,你无形中放大了胜率,你想,本来应该下10张标准合约的,盈利30%,但是如果你下20张合约,那账户可以盈利60%,多好的机会啊。结果你违背了你的系统,放大的仓位,无形中大大提高了破产率,本来可以行情反向走20%你才爆仓,结果由于仓位增加了一倍,10%就爆仓破产了。结果很不幸,交易所半夜修改规格,你做的品种第二天开盘很快跌停,然后连续三天,你爆仓了。
你内心无形中放大机会的胜率,往往可以导致你不自觉的增加仓位,加大破产率。
这些都是交易中导致走向恶性循环的一些例子。
那么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稳定盈利的关键是在于如何保持始终纪律的执行。
这里我说几点我的经验:
1,行为习惯的改变能力:
《幽灵的礼物》这本书里面讲了两部分一部分就是操作,第二部分是行为习惯的改变,我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对第一部分操作很感兴趣,但是过了几年再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第二部分才是核心内容。
有句话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交易者里面大家性格各异,性格差异性造成了多彩的世界。有个性,这个没错,我们彼此交朋友,只要人的人品不坏,性格有棱角都可以相互包容,也不影响你的正常生活。但是在交易的世界,如果你的性格有一点点棱角,都可能造成亏损,赤裸裸的亏损,所以市场迫使交易者必须对自己的性格经行调整,我们不能骗自己,我们必须对自己100%的忠诚。
我们必须谨小慎微,一只眼睛盯着市场,一只眼睛盯着自己,一遍又一遍的审视自己,有没情绪失控,频繁交易,不按照计划进行,放大盈利预期从而加重仓位。。。。。。
虽然我们成人了,但是我们必须像小孩子一样对待自己。
从改掉坏习惯的角度来看,小孩子其实挺幸福的,犯了错误,老师和家长一定会很快出来指责或者惩罚,让小孩子很快就能记住这件事是错误的,并且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但是在交易者中,没有人监督自己,规则是自己定的,可以随意修改,所以我们一遍又一遍的纵容自己,这就造成了我们总是再犯同样的错误。
比如吸烟有害健康,烟民大部分都有戒烟的经历,但是大部分都失败了,原因很简单,自己制定的规则对自己的约束力不足。
如果有一条法律,吸烟的人只要决定戒烟要去公安局备案,如果发现再次吸烟,拉出去枪毙。我估计戒烟者99%能戒掉。
所以,我们不要以为自己成年了就了不起了,其实我们的内心一样需要约束和监管。
具体方法还是要自己去找,适合自己最重要。
比如我戒掉频繁操作的过程,我每天提前写好交易计划,并且规定交易次数,然后打印出来,然后签字送给老婆监督,然后第二天让老婆检查账户,看看符合不符合昨天的内容,如果不符合当面罚跪。怎么样我也是一个好面子的男人,哪里能受得了这个屈辱,这件事坚持了半个多月,我就彻底戒掉了频繁交易的习惯,交易次数到了以后主动关电脑,出去散步。
小插曲是为什么老婆监管半个多月就不监管了呢,不是我意志力不强,是我老婆看到我账户的盈亏波动后受不了,女人嘛。总是和我吵架,所以中止了,但是我发现我的习惯已经改过来了。
记得一本书上说一个新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只要21天,还是有道理的。
我见过的想改变自己行为的方式还有很多,甚至有的很残忍,我见过一个做交易的朋友,总是抄底摸顶亏损,结果他犯一次错误就拿烟头烫一次胳膊,想改变这个坏习惯,最后在他胳膊有6个烟疤以后他彻底改变了。
不管什么方法,记住不要指望自己的自控力有多么高,找到一些类似适合于自己,甚至类似教育小孩子的方法,让自己彻底改变。
为什么要改变自己的不好的行为习惯,因为盈亏同源,你要想稳定盈利,不光要盈利,还要控制亏损。我做了2年大概1400多笔交易的记录,我发现我只要把抄底摸顶,频繁交易,重仓交易,情绪不稳定时候的交易造成的亏损去掉,我的账户将大幅盈利。所以行为习惯的改变直接造成了你到底是盈利还是亏损。
我见过一个交易员,号称期货交易做了18年,鸡汤和大道理给你讲一堆,结果一问18年亏了600万,到现在还没有稳定盈利,我从细节看得出,他在讲道理的时候什么都知道,一开始交易,不良习惯就总是伴随着他,也就是他始终没有把这些道理,具体到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上去,从而造成了18年的亏损,可悲的是,他现在还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其实做交易是一个“认知”需要不断提升的行业,和交易的年龄真的没有关系,如果没有提升认知,你的”思维能级“和交易2~3年的新手是一样的,而且他们还容易产生一种”倚老卖老“的思想,动不动以”老子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的想法自居,让自己的思想进一步固化,这是很危险的。类似于这样的交易者其实很多,请大家引以为戒。
2,操作的一致性:
有个经典的赌徒谬论,就是赌徒相信他上一次亏钱了,这一次赚钱的概率要大一些。其实,每次赌博的盈亏的概率都是一样的,这次的盈亏和上一次盈亏其实没有关系,但是人性总喜欢把他们联系到一起,本来计划交易10次,3次较大赔率的盈利就可以覆盖7次亏损。但是如果交易开始就出现连续3次亏损,那么这个交易者的心态是不是还能坚持原来的计划。
这里有一个例子:
《海龟交易法则》中作者在1998年交易可可期货的例子让我印象很深刻,他利用海龟交易法则,在1998~1999年的10个月当中做了28笔可可交易,在前6个月,他连续交易17次都是亏损。结果最终10个月里面,他大幅获利。交易28笔,胜率14%,赔率(盈亏比3.5),亏损22355美金,盈利78256美金,净利润55903美金。
如果换作是你,你能在6个月亏损17次还继续坚持你的交易系统吗?
所以拥有一个预期为正的交易系统也许很重要,但是能坚持操作的一致性更为重要。
3,沉没成本,赌徒谬论和心态归零:
沉没成本是指你无法挽回的成本,你交易今天不小心亏损了账户的5%,你开始痛心疾首,开始自责,早知道不开这个仓就好了,早知道我反向做就好了,早知道今天我不开电脑出去和朋友打牌就好了。。。。。
你要知道,不管你怎么责怪自己,这5%是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叫做“沉没成本”,如果你想继续心态平静的交易下去,你必须接受它,让自己的情绪马上回复正常,因为下一次的交易,和你上一次赚多少钱或者亏多少钱毫无关系。
赌徒谬论是指一部分赌博的人相信运气,上一次亏了钱,那么这一次大概率就能赚钱。其实这是个谬论,就和抛硬币一样,其实每一次是正面或者反面的概率都是50%,也就是说每一次赌博的结果,和上一次的结果没有任何关系,做交易也是一样。所以不要让上一次的结果影响到你。
知道了上面的两个原理,就要学会心态归零,不管你上一次交易是大赚还是大亏,总结完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以后,把原理记住,然后忘掉这次事情,重新开始,要做到心态归零,千万不要把上次的交易结果对心态的影响,带入下一次交易。
4,时间框架的选择问题:
有的人喜欢做短线,有的喜欢中长线,但是不管做什么周期,都要保持操作周期的一致性。
比如我喜欢做中长线,我就喜欢看日K线,周K线和月K线,只有决定具体进场当天的时候,我才会参考30分钟K线。
很多交易者的交易周期是混乱的,比如做短线的,本来看的是5分钟K线,做多结果被套住了,然后就开始看日K线,从日线上找支持自己的做多的理由,然后死扛,这样跨周期操作是很危险的。
所以保持自己的交易时间框架也是减少亏损,稳定盈利的关键。
5,避免交易系统的程序化历史回测陷阱:
胜率和盈亏比要等行情走完才知道,但是你系统的预期是正还是负一定是通过你长期做单的统计结果。
这里再强调一下,是“自己长期做单的统计结果”,不是把你的系统编个程序去跑历史回测。你以为这样能偷懒,很快算出你的系统预期为正还是负?错了,历史回测的结果和实盘的结果往往相差很大,原因做过程序化交易的人一定知道的:过度拟合,时间框架跨度不同,模拟和现实成交价格偏差,滑点等等问题。所以自己的交易系统必须放进实盘去检验,然后自己做出统计。
我修改一次系统往往要实盘检验3个月以上才算可靠。
根据实盘统计,你要从概率上挑出高胜率加高赔率的操作,看看有没有共性和重复交易的可能性,然后也要挑出低胜率,大幅亏损的操作,并想办法克服掉这样的操作。你计算一下,如果去掉这些大幅亏损的,情绪化,不按照计划操作的单,如果你的盈利是正的,那么就已经得到了一个预期为正的交易系统,剩下的工作就是保持优势操作的重复性,和一致性,努力去掉各种不按照计划操作的做单习惯。如果真的做好了这一切,你的系统就成型了。玩交易就是玩个性,这个系统就是属于你自己的,是你能深刻理解的,别人效仿不了的系统,这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说白了,还是一个提升认知,克服不良习惯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能偷懒,必须去实盘验证。
如果能把上述五点做好,就有了比较好的纪律感,那么做交易就进入了1%的绝对盈利者的范围了。这些朋友交易风格很稳定,收益也很稳定,已经在市场中是很不错的交易者了。但是他们离大师的境界,还有一段距离。
那么大师的境界,是怎么样的呢?
五,大师的境界---信念
普通交易者通过不断的学习,体悟,实践,约束,能达到大学的阶段已经很不错了,但是要达到大师的级别,不光要通过学习,还要通过哲学的升华,这种鬼才往往不是努力的结果,是天生的能力,没有几个人能达到,全世界屈指可数。
索罗斯在1992年做空英镑的时候,他的助手德鲁肯米勒对索罗斯说:“我觉得机会来了,我们应该下重注,55亿。”索罗斯在听完他的解释之后,他说:“你没问题吧?这是二十年不遇的机会,我们应该把200%的身价都赌上。”最后他们动用150亿美元,把曾经历史上最强悍的银行——英格兰银行,给彻底打趴下了。
这种操作即使你达到了纪律良好,稳定盈利的层面,你反而不敢做出这样全押的操作,因为不断的良好纪律习惯告诉你不能犯错误,会破产的,这种赌上所有身家性命的操作和所有的交易原则是相互违背的。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也是几十年按照自己的交易系统稳定交易,慢慢积累财富,但是大师的不同就在于这里,他们在关键时刻不按常理出牌,他们在关键时刻可以放弃本来的一切原则去做自己认为是非常确定的事情,背后有一种信念在支撑着他们,这种信念会成为为强大的意志力,从而扭转时空格局改变现状。
你早晚会明白,其实没盈利的人和稳定盈利的人的差别,归根结蒂是信念的问题,没盈利的人可能永远都体会不到:如果你决定相信你自己一定成功,那么你就已经成功了,不存在失败的可能性,剩下的只是一个“走流程”的过程问题。
这不是危言损听。
近代物理科学家也通过量子力学证实了这一点:
量子力学中的著名的电子双缝干涉实验,科学家惊讶的发现,人类的观察竟然可以改变电子的形态,如果观察它,实验显示电子会变为粒子,如果不观察,电子会变为波。也就是人的意识可以改变量子的形态。
为此著名的量子力学哥本哈根学派创始人尼尔斯.波尔和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争论了30多年,爱因斯坦不信这一套,认为量子的形态在人们观察之前就已经确定,怎么可能由人的意识改变?他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名言:“上帝不会掷骰子",然后在1955年离世。
天才的爱尔兰物理学家约翰. 贝尔终于在1964年想出来一个办法证明谁是对的,他提出了著名的“贝尔不等式”,提出只要根据量子缠绕理论设计一个实验仪器,通过实验数据就可以证明到底是波尔对还是爱因斯坦对,结果1972年美国物理学家约翰.克劳泽(John.Clauser)和1982年法国物理学家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分别根据光量子纠缠的偏振原理设计出了实验仪器,经过实验数据的验证,证实了波尔是对的,也就是量子的塌缩状态确实是由观测者的意识而改变的,上帝不光会掷骰子,而且无时不刻都在掷骰子,爱因斯坦错了。
甚至在最新的实验中,2017年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量子力学实验中,竟然发现在放入光栅之前,量子的状态已经发生改变,也就是说未来的意识行为可以改变历史。
世界的物理学家通过实验不断的被量子力学震撼,不禁常常回想起量子力学的创始人尼尔斯.波尔说过的那句名言:”如果量子力学没有让你深感震惊的话,说明你还没真正了解它。“
这个世界是由各种微观粒子组成的,而量子是他们的基本单位。
然而量子的状态竟然可以被人的意识改变,也就是说世界是由人的意识构成的。
如果推论下去,历史不存在,时间不存在,一切都不存在,一切都是意识的产物,而信心引导着意识,叫做信念。
所以如果一个人想做成一件事,关键是看他的信念够不够强大。
纵观周围,为什么牛B公司的创始人都是信念很足的人,可以参考马云,看看他演讲就知道了,因为他相信自己,他就已经成功了。
马云在2016年公司年会中说,忽悠和自信的区别:
“忽悠是自己不信,而要让别人相信。
自信是自己相信,别人信不信不知道。”
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最困难的时候,革命为什么能成功也是这样的道理。装备差,人少,这些都不是问题,信念没有动摇,最终改变了一切。
只有彻底明白了这个道理,融入到你的血液里,没有丝毫的怀疑,你做任何事情都无往而不利。
哲学和科学早晚会在山顶回合的,而早点明白对自己的人生很有好处。
大师和成功交易者的区别就在于,他们的信念是一般人不可比拟的。
获得交易信念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有2个改变:
1,发现逻辑的欺骗性(逻辑陷阱):
先讲一个故事:出自《吕氏春秋·离谓》
故事是说春秋时期一个叫邓析的人(据说是历史上律师的鼻祖)教人打官司的故事。郑国有个富人的父亲不小心掉河里淹死了,被一个人渔夫打捞了上来,渔夫向富人要了极高的价格卖给他尸体,富人很不满便去找邓析寻求解决办法,邓析告诉他:“不着急,他除了卖给你,还能卖给谁呢?”富者依计行事。过了几日,渔夫着急了,尸体腐烂发臭,他也去找邓析寻求意见,邓析告诉他:“不着急,他除了到你这儿买,还能到哪儿呢?”最后尸体烂在路边,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
从逻辑上看,两套说法都没有错,但是为什么造成了很坏的结果。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逻辑是为意识服务的。哲学家奥修做个一个比喻:“逻辑其实是个妓女,谁给钱就为谁服务”,虽然不太好听,但是很有道理。
其实想想,我们做任何事情,其实都是先有个念头(意识),然后才开始给它匹配一堆逻辑,或者说是借口。所以说逻辑其实并不重要,它只是为意识服务的。
我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那就是所谓的各种分析师,评论家,专家在新闻中的逻辑,其实都不一定是真的事实,只是他们念头的副产品。你会发现他们“马后炮”水平很高,欧元兑美元今天涨了,他们会找到一堆逻辑和理由为今天的大涨做出一堆解释(什么美国加息预期降低,什么欧洲CPI通胀增加,什么欧洲退出QE预期可能提前。。。)。不明白这个原理的朋友很可能会认真学习这些逻辑,但是你会发现,这些逻辑永远只能事后解释,并不能用来预测行情,这些专家也会有预测,但是大部分都不准,即使准确,也是概率,偶尔猜对了罢了,因为下一次预测他就会失效。
《海龟交易法则》的丹尼斯知道这个道理,他在挑选优秀交易者的时候有一条原则,就是如果这个交易者没有主见,听从了经纪商或者分析师的建议而改变自己的主意,那么他立刻会被交易团队开除。
逻辑还有一个危险性,就是如果你过于相信逻辑,逻辑会在交易中自我强化,你会在交易中变得固执,你的逻辑支持你做多,但是行情开始下跌,你就会搬出自己的逻辑,然后检查一遍,感觉没有错,然后就是盲目坚持,甚至还逆势加仓,最后造成亏损越来越大,等到你不得不怀疑自己的逻辑的时候,亏损已经很大了。
这条原则告诉我们:
a, 逻辑真的不重要,因为分析逻辑需要时间,逻辑对不对还需要检验,所以索罗斯由句名言 叫做:”有行情先入场,后分析。”
b, 不要听从别人的建议,坚持自己的交易系统才是王道,甚至不需要逻辑交易,出现信号就入场。
2,自信的沉默:
在“小学生”的层面,我描述过80%的人都处于一种盲目的自信,以为学习了技术指标,或者一堆交易方法以后,就可以实现稳定盈利了,其实不然。
这里面引入了“老手”和“高手”的概念,老手是在小学生的层面,盲目自信,以为自己知道,其实自己不知道,还到处高谈阔论,讲的都是看似深奥实际没用的东西,他们没有理解各种技术指标背后的意义,技术指标只不过是对最原始的交易数据进行二次加工而已,过度的解读技术指标,其实还不如看最原始的K线。
高手不同,高手在别人谈论行情的时候,更多的是“沉默”,为什么会沉默?因为在他们看来,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他要做的只不过是对任何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预案而已。
比如高手在听两个人争论明天的黄铜期货行情到底是涨还是跌,就感觉跟两个人讨论明天的天气到底是下雨还是晴天一样无聊。
对于高手,不会考虑明天下不下雨,而是考虑明天带不带伞的问题(预案)。
高手实在是懒得和别人争论,因为在高手的思维里,没有必然性,只有概率。你非要逼他预测明天的行情,他只会说:“明天行情会波动。”
而沉默其实是一种胸有成竹自信的表现,也显示出了高手的理解问题的方式,当你做好了一切可能性的预案以后,你已经波澜不惊了,甚至会感觉交易其实是一件挺枯燥的事情。只需要做好计划,然后看行情走就是了。
所以,想要在市场中成为最终的赢家,最核心的问题,其实看你有没有足够的信念,你要坚信自己可以成功。
大道至简,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理解的程度,最终决定了你能在市场里走多远。
——————————————————————————————————
第二天的补充:
关于信念的问题我想做一些补充。
第一:
有些朋友和我过分讨论量子力学的问题,我觉得有点舍本逐末,我的核心观点是信念,其实我不太关心量子力学,因为信念是一切的根本,量子力学只是旁证,有没有无所谓。如果你不喜欢量子力学,不看这一段就是了,不影响我对信念的表述。
稳定盈利其实还是靠信念,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不是物理问题。
第二:
我所说的从幼儿园阶段到大学阶段的交易状态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几乎每个交易者都要经历,这个过程是不可跳跃的。
有的朋友以为看到了大学阶段,就觉得不需要经历小学和中学了,其实是不行的。
原因就涉及到”知识“和”智慧“本质性区别的问题,知识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智慧只能通过体悟和实践获得。
而且“熟知”不等于“真知”。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小时候我住在外婆家,那时候外婆住是民房,冬天北方家里要生炉子取暖,然后过几个小时要往炉子里加煤,炉子的盖子用一个钳子拿下来,放在地上,那个盖子是很烫的。然后家里有只小狗,总喜欢在炉子旁趴着取暖,外婆怕它被盖子烫着,就先把它赶走,结果有一次,小狗趁外婆不注意,还是跑过来,结果趴在了盖子上面,然后我就听着一阵惨叫还有一股焦糊味道。
从那以后,小狗只要看到外婆加煤,它就跑的远远的,再也不敢靠近炉子。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很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体会是不会深刻的,除非你自己亲身经历一遍,对于小狗,外婆赶他走,是”熟知“,知道烫是“真知”。
教育孩子也是这样,家长千叮咛万嘱咐,这个不要做,那个不行,其实这样的孩子是没出息的,还不如告诉他有坑和后果,然后允许他去踩,只要后果不太严重就行,这样实践过以后的小孩子的生存能力要远强于“温室里的花朵”。
即使你把我今天写的内容看10遍,你可能都不一定真的明白,你一定要去实践,不实践始终是纸上谈兵,没有通过实践得到感悟,就无法形成你自己的”智慧“。而智慧是一种说不出的大道,这也是为什么《金刚经》里面那么多”不可说,不可说“,因为智慧真的很难说出来,只能通过比喻讲给别人。
做交易需要的是智慧,所以还是需要自己去验证的。那有人可能会说,既然都要自己实践,那干嘛还要看你的文章呢。答案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有人引导你摔倒了就马上知道对错,没人引导你可能要在一个地方摔倒多次还无法自拔。但是引导不代表你不需要走路了,路还是要自己去走(实践)。
第三:
关于信念我多说几句,信念的坚定其实是中庸之道,这一点很重要,不然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就是容易犯左倾冒进(冒险)主义,或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如果具体想搞清楚“左倾”和“右倾”的定义,可以研究下党史的左倾主义和右倾主义错误的表现)。
左倾冒进主义:
提起信念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天不怕地不怕,像天平天国的士兵一样,加入拜上帝教,然后给你念几句咒语,然后士兵就大喊着“刀枪不入”的口号往英军的步枪大炮底下冲,那不叫信念,那叫有勇无谋。
我在交易中也犯过这样的错误,盲目自信,导致在做盘的时候太执着,而不会变通。扛单,频繁交易,重仓交易,赌气交易,这些错误我都犯过。其实都是盲目自信的结果,觉得自己最牛逼,人定胜天,结果最后损失惨重。
右倾投降主义:
我看过有个论坛的网友帖子,说现在只要一下单就手抖,他被亏损搞怕了,心理已经有阴影了,面对机会不敢下单了,很确定的行情结果最后只下了一个小单。我把这种人叫做“残疾人”,他已经向这个市场投降了。
我们做交易其实要么是太左倾冒进,盲目放大胜率的可能性,表现往往是重仓操作,频繁操作,因为怕错过机会。要么就是太右倾,做单太谨小慎微,明明是很好的机会,不敢下单,眼看机会错失,又开始后悔不已。或者不管什么情况,都用很小的单操作,甚至锁单套利,觉得这样永远不会爆仓,非常安全,交易了很久收益不多但是稳定,但是一旦遇到黑天鹅行情,或者大单边行情,最后的亏损还是大于盈利,“辛辛苦苦几十年,一觉回到解放前。”
或者有的交易者不断的在左倾和右倾之间摇摆,变成了”冒进(重仓)--大亏损---谨慎---错过机会---冒进(重仓或者频繁交易)---大亏损----谨慎----错过机会。。。。“这样的恶性循环。
所以左倾和右倾的思想都要值得警惕,要始终保持中庸。
所以信念不是钢铁,而是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孔子不得志,不得不周游列国,他去拜访老子,问老子如何用礼乐安抚天下,老子不说话只是张开嘴让孔子看看他的牙齿和舌头。孔子马上就明白了,牙齿虽然坚固,但是已经烂了,舌头柔软,但是完好无损。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你们地图上看看,从江西瑞金出发到延安,直线距离也就1000多公里,但是红军走了二万五千里,为什么,因为信念是不可动摇的,但是道路是曲折的,不四渡赤水,不强渡金沙江,不绕行松潘草原,强翻雪山,不南辕北辙,上下左右,东南西北的甩开国民党几十万部队的围剿,怎么才能最终胜利到达延安,估计早都被全歼了。
做盘也是一样,行情永远没有直线进行的,即使再好的上升趋势,也是上5个台阶,下2个,然后再上,所以目标是明确的,道路是曲折的。
信念就是百折不挠,但是还懂得变通,曲线救国的一种持续力。
所以引用我自己的交易打油诗中的一句作为结尾吧:
”左倾会冒进,右倾会投降,控制好情绪,走大道中央。”
这就是中庸之道。
——————————————————————————————————
第三天的补充:也是最后的补充了。
关于交易系统
很多问我交易系统,还以为我不想说,其实不是我不想说,因为你们没有明白:
交易系统根本没有交易理念重要。
交易理念我都说清楚了,还用说交易系统吗?
我曾经写过一个几万字的交易系统,非常详细,详细到入场,立场,加仓,减仓,平仓的时间空间形态每一次细节,结果发现根本就用不了。因为市场是变化的,太具体的操作根本没法执行,于是简化,简化到最后基本上不起作用了,因为跟没写一样,所以最后就干脆不看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认知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交易系统是有缺陷的。
我举个例子:
说我曾经的一个习惯,就是抄底摸顶。
关于抄底摸顶,我看了很多书,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说交易一定要顺势交易,抄底摸顶是逆势操作,绝对不要抄底摸顶,要把抄底摸顶的想法从自己大脑中彻底删除。
还有一种说法是,如果不抄底摸顶,等趋势走出来,行情都快走完了。
施瓦格的《金融怪杰》里面对华尔街著名交易员保罗.都铎.琼斯(也是我喜欢的交易员)的采访中,琼斯说:“别人都说不要抄底摸顶,但是我的大部分钱都是抄底摸顶赚的。”
当时我当然认为保罗.都铎.琼斯是对的,偶像嘛。而且要利润要追求最大化,抄底摸顶如果做对可以吃到一大段行情,艺高人胆大,说不能抄底摸顶的人其实都是没本事的人给自己胆小找的借口而已。
所以我的交易系统有很长一段时间是把抄底摸顶当作主要操作模式的。
结果大概经过2年,我对期间1400多笔交易做了详细的统计,其中哪些是顺势单,哪些是震荡单,哪些是逆势单(也就是抄底摸顶单),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我抄底摸顶的逆势单,胜率只有23%,那赔率呢?其中是有几笔很漂亮的单,赔率甚至超过了50倍,但是残酷的现实是:总体来说,亏损是盈利的3倍以上,也就是亏损远大于盈利。
那为什么亏损这么多我自我感觉还良好呢?
因为人性的特点就是总是对自己经历的辉煌的一面记忆深刻,对痛苦的一面选择回避或者遗忘。
我终于意识到抄底摸顶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至少它不适合我。
曾经我还把它放在交易系统中。
所以提高认知和改掉不良习惯,比完善交易系统重要的多,如果你把频繁交易,抄底摸顶,重仓交易,情绪化交易这些不良习惯都通过提升认知的方式彻底改正了,你的交易系统是不会差的。
我这里讲一下如何提高交易的认知水平吧:
1,学习,求知若渴,多看书,看有干货的书,然后思考,看看现有的认知和书中的思想有什么差异,谁是对的。少看鸡汤,鸡汤除了在亏损的时候用来自我安慰以外其实没什么用;
2. 一定要做交易记录,交易记录要记详细,每笔进场的理由是什么,当时的计划是什么,当时的心态,情绪,都要记录,为了以后总结的时候用;
3,定期(比如3个月)统计和总结一次,哪些单是顺势,哪些是抄底摸顶,那些是震荡,胜率,赔率如何,当时的心态如何,频繁交易了多少次?重仓交易了多少次?情绪化交易了多少次?这些不良习惯造成了多少亏损?
只有认知水平提高了,你才能把“熟知”变为“真知”,你才有从内心深刻体会,从产生克服不良习惯的动力。
关于写交易日志,你认真总结了,你才会发现自己的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是你忽略的,甚至自我感觉良好的。
而且写总结这个东西,你越写越爱写,因为第一总结本来就是帮你大脑把知识和思路归纳和梳理的一个过程,第二其实写总结是交易员自己和自己的对话。交易员是一个很孤独的行业,因为交易是“内求”的行业,我们的工作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平衡心态的过程。
判断交易好坏的标准和世俗的标准是不同的。
如果一个不做交易的朋友问你“最近交易做的怎么样?”那么他意思很可能是:“你最近赚了多少钱?”
而如果你回答:“很好,最近计划执行的很彻底。”
你的朋友肯定会听的一头雾水。
所以交易员需要自己和自己对话,为了理清思路甚至缓解压力。
如果一定要说我的交易系统,那我就试着总结下:
总的原则:赚大赔小,生存第一。
只做日线级别的波段行情。
1,不做震荡,只做趋势行情。5日均线以上做多,5日均线以下做空;
2,趋势的折返行情,比如涨势就折返后收盘在5日均线以上,第二天日内找低点进场,跌势相反;
3,震荡行情的震荡区间上下设置提醒(邮件app加短信),突破以后第二天进场(第一天怕假突破),分批隔日加仓;
4,当天收盘行情方向破5日均线,比如上涨趋势,当天收盘在5日均线以下,第二天减仓或者平仓止盈;
5,止损就是进场后大概看30分钟线的拐点做止损点,或者当天的开盘价做止损点,或者固定比例,比如账户0.5%止损。
其实就这么简单,关键是灵活应用。
日线波段操作的优点就是不用天天盯盘,比较轻松,提醒后第二天再进场,也不着急,不用太累。
只要认知提高了,交易理念是活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要比守着固定的交易系统安全灵活的多,你们仔细想想:
波浪理论的掌门罗伯特.普莱切特,海龟交易法则的发明人丹尼斯,大亏离开市场;
江恩理论的发明者江恩,华尔街最伟大的操盘手的杰西. 利佛摩尔,均线系统买入法发明者葛兰碧,破产甚至自杀;
这些大佬的失败不都是因为他们死守一个固定的交易系统导致的吗?
当一个交易系统在市场中适用并且能赚到钱的时候,一旦大量的效仿者一起使用,市场就会发生改变,这些方法就会失效。而如果你有较高的交易认知或者叫做交易智慧的时候,你对市场的改变的察觉敏感性,要远大于一般人,你也会相应改变。
这也是为什么我不相信所谓的AI(人工智能)或者程序化交易能在市场长期稳定盈利的主要原因。
因为认知的提高和智慧的获得是不断实践出来的,智慧层面的东西,你指望那些程序员能用程序编出来?我觉得是笑话。
再说人脑对市场改变的敏感程度远大于程序,程序没办法在市场改变的时候及时做出相应,所以一定会造成盈利的不稳定。
炒作的东西不一定是真东西,媒体需要题材做新闻,企业需要风口提高估值溢价水平,政府需要热点做经济增长点,老百姓就被忽悠来忽悠去。就像前几年炒作的3D打印机一样,其实这个东西30年前就有,没什么新意,发展到今天还是关键材料问题没有解决,所谓3D打印,就是把一堆粉状的材料粘合到了一起,硬度较低,放在旅游景区给游客打印个3D头像玩玩还行,工业上根本达不到应用级别的质量要求。
就说这么多吧。
最后应有些朋友的要求,列一个我认为对交易有用书单吧:
技术类书籍:技术书籍只是“工具”,关键是达到什么目的,目的达到以后,就不要执着工具的好坏了,这也是从“小学”阶段跳到“中学”阶段必经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自己去实践,不能跳过。
1,地震出版社,约翰.墨菲(丁圣元翻译)的《期货市场技术分析》;
2,寰宇证券投资顾问公司的《完全技术分析手册》是台湾翻译美国期货协会的书,繁体字,要代购;
3,地震出版社,史蒂夫.尼森(丁圣元翻译)的《日本蜡烛线技术》;
4,小罗伯特.普莱切特的《艾略特波浪理论》;
5,黄崇的讲座和视频建议看下,把波浪理论,对数坐标的黄金分割率计算,布林带,K线形态学都学习下;
6,《海龟交易法则》,不要固守法则,关键是学习科学的建仓方法,一致性等内容。
交易心理学,哲学和传记方面:
1,索罗斯《金融炼金术》,最好也找一本英文版的,对照着看,这本书的哲学水平较高,翻译的有些词不达意;
2,马克.泰尔《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习惯》,入门级的纪律层面的书籍;
3,《华尔街幽灵》,入门级的操作和行为习惯的引导书籍;
4,丁圣元翻译的《股票大作手回忆录》和《股票大作手操盘术》,操盘手必看;
5,施瓦格《金融怪杰》和《新金融怪杰》,高手访谈录,对体会高手的思维方式很有用;
6,雷.达里奥《原则》,桥水大佬的大作;
7,安德鲁.希夫《经济为什么会崩溃》,漫画形式,简单易懂的经济学原理,好书;
8,塔勒布《黑天鹅》,全是干货;
9,马丁.舒华兹《交易冠军》,当小说看挺有意思,其实干货不多;
10,珍妮特.洛尔《查理.芒格传》;
11,哲学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奥修的《庄子心解》《老子心解》《道德经心释(上、下)》《天下大道》《莲心禅韵》,如果感觉多,只看一本《天下大道》就可以了;
12,王阳明的《传习录》注疏,陈荣捷和邓艾名的都行。
其他类书籍:
1,《毛泽东选集》,带入自己到那个时代,看看毛爷爷当时的思维方式和对中国未来命运的选择方式,对提升自己认知很有帮助;
2,我党党史的研究,对左倾主义和右倾主义的错误认识和纠正,对理解“中庸之道”很有帮助;
3,红军的长征历史,解放战争史,我军每个大型战役战中战略战术的研究的书籍,对进场后的策略研究很有帮助。
书看了很多,大概我觉得有用的就这么多吧。
祝大家交易愉快!
(ZT)为什么很多人交易十几年都做不到稳定盈利呢?
看到一篇不错的文章 ,大家看一下 作者:不二哥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793521/answer/29587206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为一个已经稳定盈利的人,我来解答下吧。我主要做外汇,期货和期权,A股也做,但是中国的股票你们知道的,做空的限制太多,融券融不到,股指期货还限制开仓和提高杠杆率。所以要等一个轮回需要5年以上,所以股票等待建仓机会比较漫长。从交易者的层面来看,我一般把他们分为这么几类人:一,幼儿园阶段:无知者无畏这种人没做过交易,只是从朋友那里听说,交易能赚大钱,或者是书刊杂志上读了一些交易大师的成功学传记,然后就跟打了鸡血似的,觉得自己也能和他们一样在金融市场赚到很多钱,这些人没有风控意识,甚至感觉这个市场只会赚钱,不会亏钱。于是他们就开户,然后一头扎进市场开始交易。然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他们运气实在太好,刚好遇到一个股票大牛市,然后满仓做多赚的盆满钵满。然而这其实是个悲剧,因为他们没有经过完整的牛熊市周期循环,赚钱效应片面的让他们认为赚钱很容易,盲目乐观了起来,赌徒赚了钱也是不会走的,然而运气是会用完的,一旦牛市结束,在漫长的熊市的几年里,他们一样会把钱亏光。另一种情况是他们交易没多久就遇到了滑铁卢,特别是在保证金市场,带杠杆操作直接结果就是爆仓。经历一个完整的牛熊市洗礼以后,两种情况最后都是碰的是满头包,惨烈亏损收场。但是其实这类交易者只占到交易人群的不足10%,为什么人数这么少,因为说白了,只要智商正常,大幅亏损痛过之后的体验都是很深刻的,他们很快会意识到自己能力的不足,开始对市场变得谨慎。这类人开始分化,一部分人是从贪婪走向另一个极端——恐惧,他们觉得这个市场杀人不见血,自己不适合做交易,不如老老实实工作来的稳定,所以干脆放弃了市场,再也不踏入。其实这种结束的方式对于这类没有交易天分的人也算是寿终正寝,人最关键还是了解自己的能力。另一部分人不甘心,不服气,觉得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交易没有那么简单,于是开始分析失败的原因,开始准备进入学习阶段,也就是小学生阶段。二,小学生阶段:求知若渴当意识到市场的风险和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以后,幼儿园毕业了,进入了小学阶段,也就是刻苦学习阶段。市场上的各种技术指标,交易理念的书籍就是给他们准备的。他们求知若渴,买各种技术书籍,学习各种名人的操盘技术,看视频,听讲座,到处拜师,甚至盲目相信各种电话推荐股票的各种所谓的“老师”,希望有人指引。然后各种所谓的交易理念告诉他们,一定要懂技术指标,一定要止损,于是各种什么江恩理论,波浪理论,KDJ,MACD,布林带,均线系统,K线形态学一大堆理论不停的灌输,而且他们还学会了止损,虽然开始还是比较心疼,但是止损个十次八次也慢慢习惯了。慢慢的他们开始自满,他们天真的以为交易就是一堆数学指标公式,他们到处炫耀,滔滔不绝,讲的头头是道,忽悠忽悠幼儿园水平的交易者和不做交易的菜鸟完全没有问题。可是一年下来,他们发现自己的账户还是没有盈利,不断的止损让自己的账户越来越瘦,自己感觉掉进了一个黑洞,日复一日的做着无用功,即使偶尔能盈利几笔,也会被接下来好几笔止损把利润慢慢抹掉。这个层面的交易者是大多数人,占到80%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变成了“老手”,但不是“高手”,老手的特点是讲交易指标和理念能滔滔不绝几个小时,但是交易却没赚到钱。那些大部分所谓带你的“老师”,或者“分析师”都在这个层面。而且这个小学阶段很多人甚至十多年都不能毕业,我认识一个“老手”,自称做期货18年了,他的微信公众号里面全都是自己写的文章,很有水平,讲的头头是道,鸡汤也很暖心,但是我和他聊天,他竟然18年亏损600万,至今还没实现稳定盈利,他自我安慰说“交易员是大器晚成的行业”,他还没有放弃。我无语。。。。。。当这个层面的交易者经过了好几年浑浑噩噩的交易,开始对自己已经掌握的各种知识产生了怀疑。1,交易指标会矛盾,MACD金叉,但KDJ死叉,均线又金叉,如何交易,到底哪个对?未来的行情无非就三种情况:要么涨,要么跌,要么震荡,随便判断一种都有33%的胜率,但是每叠加一种技术指标,排列组合就多一倍的判断情况,MACD判断2种,加上KDJ就是4中,加上均线就是8种 。。。。。。2,交易指标会钝化,在连续几个月的震荡走势里,根绝KDJ的金叉和死叉高抛低吸,做的不亦乐乎,然后行情从震荡走势进入上升趋势走势,KDJ高位死叉,结果你还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做空,结果行情连续涨了1个月,KDJ在高位反复死叉,钝化了1个月,你的亏损远大于做震荡趋势赚的那点微薄盈利,最后“辛辛苦苦几十年,一觉回到解放前”。3,交易指标会滞后,对于比较小的波段涨幅或者跌幅来看,交易指标往往会出现滞后,也就是上涨行情走完了,KDJ才出现金叉,等你进场做多以后,行情开始回落,你被挂在山顶,高处不胜寒,然后站岗等着行情涨回来,每天吃不好睡不好,折磨自己。有人说把技术指标当成反向指标不就可以了吗?呵呵,对不起,行情万一不是小幅上涨波段,是大幅的上涨趋势行情的时候,你却与行情反着做空,你会死的更快,快速上涨的行情会很快把你拉爆仓,你会捶胸顿足的说:“我等了这么久,这么大的一波牛市,我却做空爆仓!”你恨不得把电脑砸了,久久不能原谅自己。这种情况很可能会伴随你好多年,甚至终身都走不出来,因为大部分人都被困这个层面迷失了自己。这类人也是金融市场的永动机,源源不断的给这个市场贡献着新鲜的血液。金字塔尖的盈利者赚的利润主要来自于他们。突然有一天,你意识到,技术指标和固定的交易法则只会让你的判断陷入混乱,甚至你怀疑编写技术指标的人也只是看图说故事,从几十年的市场行情数据中挑出吻合自己理论的情况然后截图编写成了一本书,固定交易法则的发明者也是发现法则失效后写了一本书,然后鼓吹自己的理论,骗骗消费者,赚取丰厚的版权费,最后离开市场,这在华尔街屡见不鲜。你于是去百度了下,你发现:均线系统买入法(葛兰碧八大法则)发明者葛兰碧,最终破产离开市场;波浪理论发明者艾略特,只是个会计,一辈子没有做过股票,他的继任着,小罗伯特.普莱切特,在1987年美股大跌之后天天到处演讲说美股将进入长期熊市,并且自己长期做空,结果美股很快创出新高又涨了13年,他亏了一大笔钱以后从此销声匿迹;江恩理论的发明者江恩,搞出了一大堆复杂的理论(反正我是没完全看懂),有角度线,有四边形,有六角形,有占星术。。。。。。结果江恩晚年破产,穷困潦倒;被无数国人奉为华尔街最伟大的操盘手的杰西. 利佛摩尔,晚年破产自杀;著名的海龟交易法则的发明人丹尼斯,在1987年股市崩盘后亏损60%以后一蹶不振离开市场。注:(甚至有专门的短线基金公司,利用“反海龟交易法则”来猎杀这些“海龟”,他们叫做喝“海龟汤(Turtle Soup)”法则。琳达·华斯基和拉利·康诺在他们的书《华尔街精灵——屡试不爽的短期交易策略》明确了这种海龟汤策略的有效性,当大量的散户(海龟)固守自己的海龟交易法则的时候,更大的金融大鳄很容易知道他们的计划,故意利用少量资金造成假突破拉高,吸引海龟入场,然后反向操作,迫使海龟止损而自己获利,这种方法屡试不爽。这就是市场,当一种方法被证明有效,大量散户聚集的时候,一定会招来“大鳄”的猎杀。就跟海洋中聚集的鱼群容易遭到海豚围猎一样的道理。”)学习是没有错的,但是如果你指望学懂一门理论就能在这个市场稳定盈利,并且执迷不悟的人,我建议早点离开这个市场。我本人在这个层面也是停留时间最久的,直到有一天的顿悟:我发现了没有人能通过技术指标准确预测市场,技术指标也是猜的,既然是猜的,为什么我不自己去猜而一定要迷信技术指标呢?通过思考,我发现了做交易最重要的原则----概率。顿悟后,我马上扔掉了廖英强的《我的成功之路》,《股市聊聊吧》和江恩的各种理论等一共20多本书,是扔掉,不是卖掉,因为我连卖都懒得卖,我想让这些书马上消失,这些糟粕困扰了我很多年。如果你能明白概率,那么小学阶段毕业了,你进入到最后的不到10%的人群里面,也就是进入了中学生时代阶段----概率的世界。三,中学生阶段:概率的世界进入这个层面以后,你会发现其实没有人能准确的预期市场,市场的任何行为都是概率的结果,市场第二天可能涨,也可能跌,你只需要对可能性做出相应的计划就是了,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市场所有可能结果,都落在你的计划范围内,你的计划永远都不会失控。概率包括了“三率”:第一,胜率:每次建仓到平仓是盈利还是亏损的。(其实这样理解不对,这也是中学生和大学生思维的区别,以后会讲,这里为了方便理解暂时定义为盈亏);第二,赔率:也就是盈亏比,每次做出的计划,如果赚钱盈利多少,亏损的话亏损多少;第三,破产率:也就是仓位控制或者叫做资金管理。第一:胜率举个例子:我和你玩抛硬币的游戏,每人1000元筹码,抛一次赌1元,正面我赢,反面你赢。我赢你给我1元,你赢我给你1元。你会觉得这个游戏很无聊,因为从概率上来讲,如果次数足够多,样本空间足够大,你和我的胜率都趋近于50%,我们在玩一个永远没有胜负的游戏。但是如果情况特殊一些,比如地面不平,是一个砖头铺成的路面,硬币有一定概率掉在地上的时候是竖起来夹在砖头缝隙里面的。这种情况如果判定算你赢,那么概率的天平就不平衡了。通过统计1000次的结果有10次是这样的情况,也就是1%,也就是你的胜率变为了51%,我变为了49%,胜率变得不平衡了,那么这时候,还是赌1元,我觉得你可能恨不得一天跟我玩成千上万次,因为你知道你有胜率优势,只要次数足够多,你迟早赢光我的1000元,让我破产。赌场里面就是利用这一点胜率的不均衡赚钱的,有一种骰子的玩法,是押大小,三个筛子,数字之和是3~18,如果是3~10算小,11~18算大,赔率2倍,也就是你押1元,你赢了给你2元,输了扣1元。看似胜率是50%,但是赌场规定,只要是三个数字相同,比如三个6,三个3,三个1,就算赌场赢。结果赌场的胜率就变为了51.35%(自己去计算),一天赌场可能要玩上万局这样的游戏,而且客人不一定都押最低赌注,所以从概率上只要样本空间足够大,赌场包赚不赔。美国有很多高频交易公司也是利用这一点来盈利,注意这里的高频交易可不是指炒单,不要以为你一天坐在电脑前,不断利用分钟线交易,利用胜率的微弱优势,不断累积利润就叫做高频交易了,这种做法在美国看来已经很low了,高频交易公司一天的交易量高达10万笔以上,设备用的美国军方的微波通讯技术(价值一般在5000万美金以上),交易的延迟时间单位是微妙(最近听说向纳秒迈进),我们的光纤网络的延迟单位是毫秒,1秒=1000毫秒,1毫秒=1000微秒,也就是说我们的光纤网络的延迟时间在他们看来是超级慢动作,他们把设备直接架设在纳斯达克的交易所机房内,利用最近的物理距离,优先成交后然后提高一点报价在提供给市场,赚取微弱的价差。问你们一个数学题:如果每1笔的胜率是51%,那么每天要做多少笔交易,当天盈利的概率是99.99%?根据数学建模,答案大概是大于10万笔交易。也就是说高频交易公司每天要做10万笔交易以上,可以保证当天赚钱的概率是99.99%。高频交易公司Virtu Financial在2014年在美国提交IPO申请准备上市,为了上市不得不公开他们的财务报表,结果发现该公司在1238个交易日里,只有1天是亏损的,2013年营收为6.65亿美金,利润为1.82亿美金,同比增长8%。第二,赔率再来看赔率,如果地面是平的,不可能有硬币竖着的情况,那么改变一下赔率,比如你赢我给你1.05元,我赢你给我0.95元,胜率不变,赔率变成了1.05/0.95=1.10,你一样会拼命和我玩这个游戏,一直到赢光我的1000元。喜欢打麻将的朋友一定知道这个原理,就是所谓的麻将高手,经常是输小牌赢大牌,从胜率上看,他胡的次数不多,但是最终赢得钱确很多,因为他们知道赔率这个概念。其实做交易的赔率的思想和打麻将完全一样,在交易中非常重要,其实做过几年交易的人都明白一件事,很多交易者的交易胜率能达到40%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失去的胜率优势只能靠赔率来弥补。请问你,若一套交易系统的胜率只有30%,但赔率可以达到1赔3,也就是盈利是亏损的三倍,你认为怎么样呢?我会说,这是一套不错的系统。为什么呢?仔细看分析; 10次为一个交易周期,每次赚就3,赔就1。 10次全亏, 亏10 9次亏,1次对, 亏6 8次亏,2次对, 亏2 7次亏,3次对, 赚2(请注意,这就是30%胜率,赔率一赔三的情况) 6次亏,4次对, 赚6 5次亏,5次对, 赚10 4次亏,6次对, 赚14 3次亏,7次对, 赚18 2次亏,8次对, 赚22 1次亏,9次对, 赚26 10次全对, 赚30 因此,你还认为赚钱的根本在胜率么?是不是你理解了为什么赚钱高手可以经常错,最后账户仍在赚钱呢?是不是可以理解海龟交易法则的创始人丹尼斯说他95%的交易都亏钱,赚钱的交易只是5%还可以创造如此大利润的原因,所以,你是不是该改变一下你仰慕高手的标准了?人往往会被表面的东西所吸引(胜率),而忽视更重要的东西(赔率)。赔率才是交易员要考虑的根本问题:好好体会下索罗斯的这句话吧:你正确或错误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正确的时候能赚多少钱、错误的时候会亏多少钱。---------索罗斯第三,破产率:还是抛硬币的例子,你我各有1000元,我把胜率优势和赔率优势都给你,地面是不平的砖头地面,你有51%胜率,然后你的赔率还是1.10,但是游戏规则修改下,不是你赢了赚1.05元,输了亏0.95元了,而是赌注提高1000倍,你赢了赚1050元,输了亏950元。那么最后谁赢就不一定了,因为你虽然占有胜率和赔率优势,但是破产率太高了,你很有可能第一次就输了,然后再也没钱玩第二次了,你破产了。这个例子就说明仓位管理或者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无论你多有把握,你也不能把所有筹码压在一次机会上,并且你还要计算好,每次如果行情押错了,你的最大损失是多少,你能不能承受,这就是仓位管理。也就是如果你有把握在长期的市场交易中取胜,你也必须计算好,你可以承受多少次损失而不破产。比如你每次计划损失2%就止损,那么你可以交易50次才破产,那么你有信心在交易10次以后就开始盈利,那么这就是一个安全的系统。要知道,交易世界的盈亏是非线性的,不是每次交易一定能赚钱的,它是一个概率统计的结果,如果认为从情绪思想上改变胜率,造成亏损,很可能导致交易盈亏的不均衡。交易员有句著名的话叫做:“赚大赔小,生存第一”,前一句讲的是胜率和赔率,后一句讲的是破产率,而纪律是始终把每一次操作控制在合理的比例中的一种心态均衡术。再次从人性的角度去考量,为什么生存第一这个环节在实践中总是被忽视呢,原因如下: 人性导致人总是急于致富,如果能一夜暴富更好。 因为这种急于致富的心里,导致重仓,频繁交易。 重仓交易会导致两种结果:一种是大赚,因为思想指导行为,行为变成习惯,习惯决定命运的关系,所以下一次还是会重仓,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从原点回到原点。所以之前的大赚其实是一种陷阱。甜蜜的诱惑而已,因为你思想里重仓这个观念导致你必定死于这个市场,早晚而已。一种是大赔,大赔我们可以从数学角度去考虑一下。 亏损5%,后期要打平需要盈利5.26% 亏损10%,后期打平需要盈利11.11% 亏损20%,后期打平需要盈利25.00% 亏损30%,后期打平需要盈利42.86% 亏损40%,后期打平需要盈利66.67% 亏损50%,后期打平需要盈利100% 亏损60%,后期打平需要盈利150% 亏损70%,后期打平需要盈利233.33% 好了我不往下继续列举了,有兴趣自己算,一次大赔就可以让你的本金大幅度缩水。所以你的资金可以支持你的交易系统玩多少次可以进入盈利的循环,这个就是破产率的计算。到此为止,你基本上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你的交易开始围绕概率做出计划,你开始盈利了。但是你会发现你的盈利并不稳定,你往往某次押注太多而止损过大,或者押注太少做对了行情但是盈利太少,或者你由于太过于谨慎而错过了行情而懊恼。你的账户可能是前几个月大幅盈利,然后后几个月又亏了回去,资金净值曲线像心态图,你很困惑,你意识到在金融市场,稳定盈利才是高于一切的。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投资50年,平均每年盈利只有19%,结果早就了世界首富。索罗斯40年每年盈利23%,造就了180亿美金的财富。你发现你的月盈利往往能达到50%甚至更高,但是你的年平均收益经常是负的。你终于意识到“稳定”二字是多少重要,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威力超过原子弹。”,是多么深刻的一句话。没有稳定的复利积累,无论你多么努力,账户净值也只是心电图而已。你需要一种机制,保证你操作的稳定性,从而实现稳定盈利。想到了这一层,你的中学生涯可以结束了,进入了大学时期,也就是下一个层面,心态管理层面,也就是纪律层面。四,大学生阶段:心态的管理---纪律其实除了上一个层面的“三率”,还有最重要的“一律”,就是:纪律“。纪律是可以把上述”三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且能够实现重复性操作的执行力。能做好这一层面的人,已经到了金字塔的顶部,只占到所有交易者的1%左右。在这个层面,交易者一定要明白一件事,就是用纪律去统领一切概率的可能性,我希望大家努力的去理解。纪律(心态):在纪律的贯穿下,围绕概率做出计划。”胜败“,”对错“,和”盈亏“是三个全完不同的概念。这个概念我没有见过任何交易书本上提出来,是我把他们提炼出来的。胜败:在这里,胜率的意义变了,胜败并不是指盈利和亏损,而是行情有没有按照你计划的大概率事件进行。这个意义很重要,仔细体会,因为这就是概率世界,要用概率思维。比如:我觉得黄金明天价格上涨,日K线是实体较大的阳线是大概率事件,于是做好计划,明天找个日内低点进场做多,结果行情没有按照计划的上涨,行情只是震荡了一天,我在晚点时间找个高位平仓出局,最后收了一个十字星K线,虽然这次操作是小幅盈利的,但是我从统计上我是按照失败率来计算的。对错:对错是整体策略的执行力的结果。还是举黄金的例子:我决定做一个黄金的日线级别的波段,明天入场做多。进场点:在日内找低点进场,时间大概是下午16:00~18:00(欧洲时间段),或者21:00~23:00(美国时间段)持仓形态:在第二天凌晨2:00必须走出实体超过5美金的日K线。止损时间和形态:进场后2小时不拉升止损;进场后下跌超过3美金止损;进场后最低点如果高于开盘价,跌破开盘价止损;(和上一条哪个优先哪个执行);超过凌晨2:00,日K线实体不足5美金止损(也可能是止盈了)。进场仓位:10%止盈:跌破5日均线止盈;跌破正止损价位止盈(正止损是我发明的词,也就是行情大幅离开成本价以后,在成本价上方0.5~1美金设置止损)计划做5个交易日,第5个交易日当天找高点止盈(时间止盈)。好了,时间空间都有了,下面就是明天的执行力了,第二天有没有完全按照计划去执行,如果执行了,就是”对“,没有按照计划执行”就是“错”。如果你发现计划制定的有漏洞,那么也一定要按照计划进行,或者按照损失最小的方式执行,然后执行之后在根据盘后总结,分析总结,修改计划的不足。绝对不能盘中临时修改计划,这个是大忌。盈亏:最后,其实最不重要的才是盈亏。这个很矛盾,做交易嘛,最重要的就是赚钱,但是做过几年交易的朋友肯定明白一个问题,你越是注重盈亏,你越是赚不到钱。你过分专注于你的头寸的浮盈或者浮亏,浮盈一点就马上想落袋为安,浮亏加大反而幻想能扭亏为盈,或者你如果开多单后,行情下跌,你止损,刚止损不久后行情就开始上涨,最后甩掉你开始一波行情,然后自己就开始后悔。过分专注账户头寸盈亏,你的心态就会被甩来甩去,失去执行力。最后我发现,只要认真关注胜败(也就是趋势掌控能力),和对错(计划执行能力),最后必定盈利,盈利其实只是计划的副产品。在桥水基金的CEO雷·达里奥 的《原则》一书中描述了一级效应,二级效应和三级效应的概念。简单的说,你要达到高级别的目的,就要忍受或者忽视低级别的痛苦。比如你想健身获得好身材(二级效应),你就要忍受健身中的肌肉痛苦(一级效应);你想身体健康(二级效应),你就要忍受不能吃各种你喜爱的含高脂肪,胆固醇,糖分的食品(一级效应)。同样道理,如果你想在市场长期稳定盈利(三级效应),就必须坚持关注胜败(也就是趋势掌控能力),和对错(计划执行能力)(二级效应),并且忽视盈亏(一级效应)。其实纪律就是把上述过程一遍又一遍的机械性的重复,直到形成一种习惯。良性的循环可以让你稳定盈利,恶性循环让你持续亏损。良性循环是:自信---自律---获利---自豪---自信恶性循环是:盈利---违反策略---亏损---沮丧(情绪失控)---大亏所以要想办法走向良性循环,并形成习惯。比如本来你通过几百次交易统计,找到了胜率和赔率最高的形态去交易,比如在5日均线以上做多,5日均线一下做空,或者只做趋势开始以后的折返行情,结果连续止损了3,4次以后(假设3,4次连续止损在系统中是正常的情况),但是你的心态不平衡了,开始不服气,和市场闹情绪,丢掉了原来的计划,开始追涨杀跌,或者抄底摸顶,你背离了你的高胜率和赔率系统,结果胜率赔率大幅下降,最后导致大亏。或者你本来就只做趋势行情的折返走势,这样赔率最高,比如涨势的趋势,下跌后调整的折返的底部空间止损有限,但是上涨空间却很大,这样的交易是高赔率系统。结果可能因为折返走势是一个复杂整理走势,时间和空间都超过你的预期,比如你预期整理5天,结果可能整理了8天,你觉得应该是v型反转,结果走了一个abc三浪,甚至是5浪的下跌三角形整理,结果你止损了好几次,就开始乱了,要么是赌气开始频繁交易,亏损加大,要么就是害怕继续止损停止了,从而错过了这次机会(记住错过一段机会行情也是亏损,因为盈亏同源,该抓住的行情没抓住,也会造成你账户最终的盈亏比不均衡造成亏损)。或者是你总是感觉你的某次机会是包赚不赔的机会,错过太可惜,你无形中放大了胜率,你想,本来应该下10张标准合约的,盈利30%,但是如果你下20张合约,那账户可以盈利60%,多好的机会啊。结果你违背了你的系统,放大的仓位,无形中大大提高了破产率,本来可以行情反向走20%你才爆仓,结果由于仓位增加了一倍,10%就爆仓破产了。结果很不幸,交易所半夜修改规格,你做的品种第二天开盘很快跌停,然后连续三天,你爆仓了。你内心无形中放大机会的胜率,往往可以导致你不自觉的增加仓位,加大破产率。这些都是交易中导致走向恶性循环的一些例子。那么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稳定盈利的关键是在于如何保持始终纪律的执行。这里我说几点我的经验:1,行为习惯的改变能力:《幽灵的礼物》这本书里面讲了两部分一部分就是操作,第二部分是行为习惯的改变,我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对第一部分操作很感兴趣,但是过了几年再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第二部分才是核心内容。有句话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交易者里面大家性格各异,性格差异性造成了多彩的世界。有个性,这个没错,我们彼此交朋友,只要人的人品不坏,性格有棱角都可以相互包容,也不影响你的正常生活。但是在交易的世界,如果你的性格有一点点棱角,都可能造成亏损,赤裸裸的亏损,所以市场迫使交易者必须对自己的性格经行调整,我们不能骗自己,我们必须对自己100%的忠诚。我们必须谨小慎微,一只眼睛盯着市场,一只眼睛盯着自己,一遍又一遍的审视自己,有没情绪失控,频繁交易,不按照计划进行,放大盈利预期从而加重仓位。。。。。。虽然我们成人了,但是我们必须像小孩子一样对待自己。从改掉坏习惯的角度来看,小孩子其实挺幸福的,犯了错误,老师和家长一定会很快出来指责或者惩罚,让小孩子很快就能记住这件事是错误的,并且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但是在交易者中,没有人监督自己,规则是自己定的,可以随意修改,所以我们一遍又一遍的纵容自己,这就造成了我们总是再犯同样的错误。比如吸烟有害健康,烟民大部分都有戒烟的经历,但是大部分都失败了,原因很简单,自己制定的规则对自己的约束力不足。如果有一条法律,吸烟的人只要决定戒烟要去公安局备案,如果发现再次吸烟,拉出去枪毙。我估计戒烟者99%能戒掉。所以,我们不要以为自己成年了就了不起了,其实我们的内心一样需要约束和监管。具体方法还是要自己去找,适合自己最重要。比如我戒掉频繁操作的过程,我每天提前写好交易计划,并且规定交易次数,然后打印出来,然后签字送给老婆监督,然后第二天让老婆检查账户,看看符合不符合昨天的内容,如果不符合当面罚跪。怎么样我也是一个好面子的男人,哪里能受得了这个屈辱,这件事坚持了半个多月,我就彻底戒掉了频繁交易的习惯,交易次数到了以后主动关电脑,出去散步。小插曲是为什么老婆监管半个多月就不监管了呢,不是我意志力不强,是我老婆看到我账户的盈亏波动后受不了,女人嘛。总是和我吵架,所以中止了,但是我发现我的习惯已经改过来了。记得一本书上说一个新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只要21天,还是有道理的。我见过的想改变自己行为的方式还有很多,甚至有的很残忍,我见过一个做交易的朋友,总是抄底摸顶亏损,结果他犯一次错误就拿烟头烫一次胳膊,想改变这个坏习惯,最后在他胳膊有6个烟疤以后他彻底改变了。不管什么方法,记住不要指望自己的自控力有多么高,找到一些类似适合于自己,甚至类似教育小孩子的方法,让自己彻底改变。为什么要改变自己的不好的行为习惯,因为盈亏同源,你要想稳定盈利,不光要盈利,还要控制亏损。我做了2年大概1400多笔交易的记录,我发现我只要把抄底摸顶,频繁交易,重仓交易,情绪不稳定时候的交易造成的亏损去掉,我的账户将大幅盈利。所以行为习惯的改变直接造成了你到底是盈利还是亏损。我见过一个交易员,号称期货交易做了18年,鸡汤和大道理给你讲一堆,结果一问18年亏了600万,到现在还没有稳定盈利,我从细节看得出,他在讲道理的时候什么都知道,一开始交易,不良习惯就总是伴随着他,也就是他始终没有把这些道理,具体到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上去,从而造成了18年的亏损,可悲的是,他现在还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其实做交易是一个“认知”需要不断提升的行业,和交易的年龄真的没有关系,如果没有提升认知,你的”思维能级“和交易2~3年的新手是一样的,而且他们还容易产生一种”倚老卖老“的思想,动不动以”老子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的想法自居,让自己的思想进一步固化,这是很危险的。类似于这样的交易者其实很多,请大家引以为戒。2,操作的一致性:有个经典的赌徒谬论,就是赌徒相信他上一次亏钱了,这一次赚钱的概率要大一些。其实,每次赌博的盈亏的概率都是一样的,这次的盈亏和上一次盈亏其实没有关系,但是人性总喜欢把他们联系到一起,本来计划交易10次,3次较大赔率的盈利就可以覆盖7次亏损。但是如果交易开始就出现连续3次亏损,那么这个交易者的心态是不是还能坚持原来的计划。这里有一个例子:《海龟交易法则》中作者在1998年交易可可期货的例子让我印象很深刻,他利用海龟交易法则,在1998~1999年的10个月当中做了28笔可可交易,在前6个月,他连续交易17次都是亏损。结果最终10个月里面,他大幅获利。交易28笔,胜率14%,赔率(盈亏比3.5),亏损22355美金,盈利78256美金,净利润55903美金。如果换作是你,你能在6个月亏损17次还继续坚持你的交易系统吗?所以拥有一个预期为正的交易系统也许很重要,但是能坚持操作的一致性更为重要。3,沉没成本,赌徒谬论和心态归零:沉没成本是指你无法挽回的成本,你交易今天不小心亏损了账户的5%,你开始痛心疾首,开始自责,早知道不开这个仓就好了,早知道我反向做就好了,早知道今天我不开电脑出去和朋友打牌就好了。。。。。你要知道,不管你怎么责怪自己,这5%是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叫做“沉没成本”,如果你想继续心态平静的交易下去,你必须接受它,让自己的情绪马上回复正常,因为下一次的交易,和你上一次赚多少钱或者亏多少钱毫无关系。赌徒谬论是指一部分赌博的人相信运气,上一次亏了钱,那么这一次大概率就能赚钱。其实这是个谬论,就和抛硬币一样,其实每一次是正面或者反面的概率都是50%,也就是说每一次赌博的结果,和上一次的结果没有任何关系,做交易也是一样。所以不要让上一次的结果影响到你。知道了上面的两个原理,就要学会心态归零,不管你上一次交易是大赚还是大亏,总结完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以后,把原理记住,然后忘掉这次事情,重新开始,要做到心态归零,千万不要把上次的交易结果对心态的影响,带入下一次交易。4,时间框架的选择问题:有的人喜欢做短线,有的喜欢中长线,但是不管做什么周期,都要保持操作周期的一致性。比如我喜欢做中长线,我就喜欢看日K线,周K线和月K线,只有决定具体进场当天的时候,我才会参考30分钟K线。很多交易者的交易周期是混乱的,比如做短线的,本来看的是5分钟K线,做多结果被套住了,然后就开始看日K线,从日线上找支持自己的做多的理由,然后死扛,这样跨周期操作是很危险的。所以保持自己的交易时间框架也是减少亏损,稳定盈利的关键。5,避免交易系统的程序化历史回测陷阱:胜率和盈亏比要等行情走完才知道,但是你系统的预期是正还是负一定是通过你长期做单的统计结果。这里再强调一下,是“自己长期做单的统计结果”,不是把你的系统编个程序去跑历史回测。你以为这样能偷懒,很快算出你的系统预期为正还是负?错了,历史回测的结果和实盘的结果往往相差很大,原因做过程序化交易的人一定知道的:过度拟合,时间框架跨度不同,模拟和现实成交价格偏差,滑点等等问题。所以自己的交易系统必须放进实盘去检验,然后自己做出统计。我修改一次系统往往要实盘检验3个月以上才算可靠。根据实盘统计,你要从概率上挑出高胜率加高赔率的操作,看看有没有共性和重复交易的可能性,然后也要挑出低胜率,大幅亏损的操作,并想办法克服掉这样的操作。你计算一下,如果去掉这些大幅亏损的,情绪化,不按照计划操作的单,如果你的盈利是正的,那么就已经得到了一个预期为正的交易系统,剩下的工作就是保持优势操作的重复性,和一致性,努力去掉各种不按照计划操作的做单习惯。如果真的做好了这一切,你的系统就成型了。玩交易就是玩个性,这个系统就是属于你自己的,是你能深刻理解的,别人效仿不了的系统,这是你的核心竞争力。说白了,还是一个提升认知,克服不良习惯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能偷懒,必须去实盘验证。如果能把上述五点做好,就有了比较好的纪律感,那么做交易就进入了1%的绝对盈利者的范围了。这些朋友交易风格很稳定,收益也很稳定,已经在市场中是很不错的交易者了。但是他们离大师的境界,还有一段距离。那么大师的境界,是怎么样的呢?五,大师的境界---信念普通交易者通过不断的学习,体悟,实践,约束,能达到大学的阶段已经很不错了,但是要达到大师的级别,不光要通过学习,还要通过哲学的升华,这种鬼才往往不是努力的结果,是天生的能力,没有几个人能达到,全世界屈指可数。索罗斯在1992年做空英镑的时候,他的助手德鲁肯米勒对索罗斯说:“我觉得机会来了,我们应该下重注,55亿。”索罗斯在听完他的解释之后,他说:“你没问题吧?这是二十年不遇的机会,我们应该把200%的身价都赌上。”最后他们动用150亿美元,把曾经历史上最强悍的银行——英格兰银行,给彻底打趴下了。这种操作即使你达到了纪律良好,稳定盈利的层面,你反而不敢做出这样全押的操作,因为不断的良好纪律习惯告诉你不能犯错误,会破产的,这种赌上所有身家性命的操作和所有的交易原则是相互违背的。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也是几十年按照自己的交易系统稳定交易,慢慢积累财富,但是大师的不同就在于这里,他们在关键时刻不按常理出牌,他们在关键时刻可以放弃本来的一切原则去做自己认为是非常确定的事情,背后有一种信念在支撑着他们,这种信念会成为为强大的意志力,从而扭转时空格局改变现状。你早晚会明白,其实没盈利的人和稳定盈利的人的差别,归根结蒂是信念的问题,没盈利的人可能永远都体会不到:如果你决定相信你自己一定成功,那么你就已经成功了,不存在失败的可能性,剩下的只是一个“走流程”的过程问题。这不是危言损听。近代物理科学家也通过量子力学证实了这一点:量子力学中的著名的电子双缝干涉实验,科学家惊讶的发现,人类的观察竟然可以改变电子的形态,如果观察它,实验显示电子会变为粒子,如果不观察,电子会变为波。也就是人的意识可以改变量子的形态。为此著名的量子力学哥本哈根学派创始人尼尔斯.波尔和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争论了30多年,爱因斯坦不信这一套,认为量子的形态在人们观察之前就已经确定,怎么可能由人的意识改变?他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名言:“上帝不会掷骰子",然后在1955年离世。天才的爱尔兰物理学家约翰. 贝尔终于在1964年想出来一个办法证明谁是对的,他提出了著名的“贝尔不等式”,提出只要根据量子缠绕理论设计一个实验仪器,通过实验数据就可以证明到底是波尔对还是爱因斯坦对,结果1972年美国物理学家约翰.克劳泽(John.Clauser)和1982年法国物理学家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分别根据光量子纠缠的偏振原理设计出了实验仪器,经过实验数据的验证,证实了波尔是对的,也就是量子的塌缩状态确实是由观测者的意识而改变的,上帝不光会掷骰子,而且无时不刻都在掷骰子,爱因斯坦错了。甚至在最新的实验中,2017年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量子力学实验中,竟然发现在放入光栅之前,量子的状态已经发生改变,也就是说未来的意识行为可以改变历史。世界的物理学家通过实验不断的被量子力学震撼,不禁常常回想起量子力学的创始人尼尔斯.波尔说过的那句名言:”如果量子力学没有让你深感震惊的话,说明你还没真正了解它。“这个世界是由各种微观粒子组成的,而量子是他们的基本单位。然而量子的状态竟然可以被人的意识改变,也就是说世界是由人的意识构成的。如果推论下去,历史不存在,时间不存在,一切都不存在,一切都是意识的产物,而信心引导着意识,叫做信念。所以如果一个人想做成一件事,关键是看他的信念够不够强大。纵观周围,为什么牛B公司的创始人都是信念很足的人,可以参考马云,看看他演讲就知道了,因为他相信自己,他就已经成功了。马云在2016年公司年会中说,忽悠和自信的区别:“忽悠是自己不信,而要让别人相信。自信是自己相信,别人信不信不知道。”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最困难的时候,革命为什么能成功也是这样的道理。装备差,人少,这些都不是问题,信念没有动摇,最终改变了一切。只有彻底明白了这个道理,融入到你的血液里,没有丝毫的怀疑,你做任何事情都无往而不利。哲学和科学早晚会在山顶回合的,而早点明白对自己的人生很有好处。大师和成功交易者的区别就在于,他们的信念是一般人不可比拟的。获得交易信念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有2个改变:1,发现逻辑的欺骗性(逻辑陷阱):先讲一个故事:出自《吕氏春秋·离谓》故事是说春秋时期一个叫邓析的人(据说是历史上律师的鼻祖)教人打官司的故事。郑国有个富人的父亲不小心掉河里淹死了,被一个人渔夫打捞了上来,渔夫向富人要了极高的价格卖给他尸体,富人很不满便去找邓析寻求解决办法,邓析告诉他:“不着急,他除了卖给你,还能卖给谁呢?”富者依计行事。过了几日,渔夫着急了,尸体腐烂发臭,他也去找邓析寻求意见,邓析告诉他:“不着急,他除了到你这儿买,还能到哪儿呢?”最后尸体烂在路边,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从逻辑上看,两套说法都没有错,但是为什么造成了很坏的结果。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逻辑是为意识服务的。哲学家奥修做个一个比喻:“逻辑其实是个妓女,谁给钱就为谁服务”,虽然不太好听,但是很有道理。其实想想,我们做任何事情,其实都是先有个念头(意识),然后才开始给它匹配一堆逻辑,或者说是借口。所以说逻辑其实并不重要,它只是为意识服务的。我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那就是所谓的各种分析师,评论家,专家在新闻中的逻辑,其实都不一定是真的事实,只是他们念头的副产品。你会发现他们“马后炮”水平很高,欧元兑美元今天涨了,他们会找到一堆逻辑和理由为今天的大涨做出一堆解释(什么美国加息预期降低,什么欧洲CPI通胀增加,什么欧洲退出QE预期可能提前。。。)。不明白这个原理的朋友很可能会认真学习这些逻辑,但是你会发现,这些逻辑永远只能事后解释,并不能用来预测行情,这些专家也会有预测,但是大部分都不准,即使准确,也是概率,偶尔猜对了罢了,因为下一次预测他就会失效。《海龟交易法则》的丹尼斯知道这个道理,他在挑选优秀交易者的时候有一条原则,就是如果这个交易者没有主见,听从了经纪商或者分析师的建议而改变自己的主意,那么他立刻会被交易团队开除。逻辑还有一个危险性,就是如果你过于相信逻辑,逻辑会在交易中自我强化,你会在交易中变得固执,你的逻辑支持你做多,但是行情开始下跌,你就会搬出自己的逻辑,然后检查一遍,感觉没有错,然后就是盲目坚持,甚至还逆势加仓,最后造成亏损越来越大,等到你不得不怀疑自己的逻辑的时候,亏损已经很大了。这条原则告诉我们:a, 逻辑真的不重要,因为分析逻辑需要时间,逻辑对不对还需要检验,所以索罗斯由句名言 叫做:”有行情先入场,后分析。”b, 不要听从别人的建议,坚持自己的交易系统才是王道,甚至不需要逻辑交易,出现信号就入场。2,自信的沉默:在“小学生”的层面,我描述过80%的人都处于一种盲目的自信,以为学习了技术指标,或者一堆交易方法以后,就可以实现稳定盈利了,其实不然。这里面引入了“老手”和“高手”的概念,老手是在小学生的层面,盲目自信,以为自己知道,其实自己不知道,还到处高谈阔论,讲的都是看似深奥实际没用的东西,他们没有理解各种技术指标背后的意义,技术指标只不过是对最原始的交易数据进行二次加工而已,过度的解读技术指标,其实还不如看最原始的K线。高手不同,高手在别人谈论行情的时候,更多的是“沉默”,为什么会沉默?因为在他们看来,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他要做的只不过是对任何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预案而已。比如高手在听两个人争论明天的黄铜期货行情到底是涨还是跌,就感觉跟两个人讨论明天的天气到底是下雨还是晴天一样无聊。对于高手,不会考虑明天下不下雨,而是考虑明天带不带伞的问题(预案)。高手实在是懒得和别人争论,因为在高手的思维里,没有必然性,只有概率。你非要逼他预测明天的行情,他只会说:“明天行情会波动。”而沉默其实是一种胸有成竹自信的表现,也显示出了高手的理解问题的方式,当你做好了一切可能性的预案以后,你已经波澜不惊了,甚至会感觉交易其实是一件挺枯燥的事情。只需要做好计划,然后看行情走就是了。所以,想要在市场中成为最终的赢家,最核心的问题,其实看你有没有足够的信念,你要坚信自己可以成功。大道至简,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理解的程度,最终决定了你能在市场里走多远。——————————————————————————————————第二天的补充:关于信念的问题我想做一些补充。第一:有些朋友和我过分讨论量子力学的问题,我觉得有点舍本逐末,我的核心观点是信念,其实我不太关心量子力学,因为信念是一切的根本,量子力学只是旁证,有没有无所谓。如果你不喜欢量子力学,不看这一段就是了,不影响我对信念的表述。稳定盈利其实还是靠信念,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不是物理问题。第二:我所说的从幼儿园阶段到大学阶段的交易状态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几乎每个交易者都要经历,这个过程是不可跳跃的。有的朋友以为看到了大学阶段,就觉得不需要经历小学和中学了,其实是不行的。原因就涉及到”知识“和”智慧“本质性区别的问题,知识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智慧只能通过体悟和实践获得。而且“熟知”不等于“真知”。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小时候我住在外婆家,那时候外婆住是民房,冬天北方家里要生炉子取暖,然后过几个小时要往炉子里加煤,炉子的盖子用一个钳子拿下来,放在地上,那个盖子是很烫的。然后家里有只小狗,总喜欢在炉子旁趴着取暖,外婆怕它被盖子烫着,就先把它赶走,结果有一次,小狗趁外婆不注意,还是跑过来,结果趴在了盖子上面,然后我就听着一阵惨叫还有一股焦糊味道。从那以后,小狗只要看到外婆加煤,它就跑的远远的,再也不敢靠近炉子。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很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体会是不会深刻的,除非你自己亲身经历一遍,对于小狗,外婆赶他走,是”熟知“,知道烫是“真知”。教育孩子也是这样,家长千叮咛万嘱咐,这个不要做,那个不行,其实这样的孩子是没出息的,还不如告诉他有坑和后果,然后允许他去踩,只要后果不太严重就行,这样实践过以后的小孩子的生存能力要远强于“温室里的花朵”。即使你把我今天写的内容看10遍,你可能都不一定真的明白,你一定要去实践,不实践始终是纸上谈兵,没有通过实践得到感悟,就无法形成你自己的”智慧“。而智慧是一种说不出的大道,这也是为什么《金刚经》里面那么多”不可说,不可说“,因为智慧真的很难说出来,只能通过比喻讲给别人。做交易需要的是智慧,所以还是需要自己去验证的。那有人可能会说,既然都要自己实践,那干嘛还要看你的文章呢。答案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有人引导你摔倒了就马上知道对错,没人引导你可能要在一个地方摔倒多次还无法自拔。但是引导不代表你不需要走路了,路还是要自己去走(实践)。第三:关于信念我多说几句,信念的坚定其实是中庸之道,这一点很重要,不然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就是容易犯左倾冒进(冒险)主义,或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如果具体想搞清楚“左倾”和“右倾”的定义,可以研究下党史的左倾主义和右倾主义错误的表现)。左倾冒进主义:提起信念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天不怕地不怕,像天平天国的士兵一样,加入拜上帝教,然后给你念几句咒语,然后士兵就大喊着“刀枪不入”的口号往英军的步枪大炮底下冲,那不叫信念,那叫有勇无谋。我在交易中也犯过这样的错误,盲目自信,导致在做盘的时候太执着,而不会变通。扛单,频繁交易,重仓交易,赌气交易,这些错误我都犯过。其实都是盲目自信的结果,觉得自己最牛逼,人定胜天,结果最后损失惨重。右倾投降主义:我看过有个论坛的网友帖子,说现在只要一下单就手抖,他被亏损搞怕了,心理已经有阴影了,面对机会不敢下单了,很确定的行情结果最后只下了一个小单。我把这种人叫做“残疾人”,他已经向这个市场投降了。我们做交易其实要么是太左倾冒进,盲目放大胜率的可能性,表现往往是重仓操作,频繁操作,因为怕错过机会。要么就是太右倾,做单太谨小慎微,明明是很好的机会,不敢下单,眼看机会错失,又开始后悔不已。或者不管什么情况,都用很小的单操作,甚至锁单套利,觉得这样永远不会爆仓,非常安全,交易了很久收益不多但是稳定,但是一旦遇到黑天鹅行情,或者大单边行情,最后的亏损还是大于盈利,“辛辛苦苦几十年,一觉回到解放前。”或者有的交易者不断的在左倾和右倾之间摇摆,变成了”冒进(重仓)--大亏损---谨慎---错过机会---冒进(重仓或者频繁交易)---大亏损----谨慎----错过机会。。。。“这样的恶性循环。所以左倾和右倾的思想都要值得警惕,要始终保持中庸。所以信念不是钢铁,而是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孔子不得志,不得不周游列国,他去拜访老子,问老子如何用礼乐安抚天下,老子不说话只是张开嘴让孔子看看他的牙齿和舌头。孔子马上就明白了,牙齿虽然坚固,但是已经烂了,舌头柔软,但是完好无损。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你们地图上看看,从江西瑞金出发到延安,直线距离也就1000多公里,但是红军走了二万五千里,为什么,因为信念是不可动摇的,但是道路是曲折的,不四渡赤水,不强渡金沙江,不绕行松潘草原,强翻雪山,不南辕北辙,上下左右,东南西北的甩开国民党几十万部队的围剿,怎么才能最终胜利到达延安,估计早都被全歼了。做盘也是一样,行情永远没有直线进行的,即使再好的上升趋势,也是上5个台阶,下2个,然后再上,所以目标是明确的,道路是曲折的。信念就是百折不挠,但是还懂得变通,曲线救国的一种持续力。所以引用我自己的交易打油诗中的一句作为结尾吧:”左倾会冒进,右倾会投降,控制好情绪,走大道中央。”这就是中庸之道。——————————————————————————————————第三天的补充:也是最后的补充了。关于交易系统很多问我交易系统,还以为我不想说,其实不是我不想说,因为你们没有明白:交易系统根本没有交易理念重要。交易理念我都说清楚了,还用说交易系统吗?我曾经写过一个几万字的交易系统,非常详细,详细到入场,立场,加仓,减仓,平仓的时间空间形态每一次细节,结果发现根本就用不了。因为市场是变化的,太具体的操作根本没法执行,于是简化,简化到最后基本上不起作用了,因为跟没写一样,所以最后就干脆不看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认知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交易系统是有缺陷的。我举个例子:说我曾经的一个习惯,就是抄底摸顶。关于抄底摸顶,我看了很多书,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交易一定要顺势交易,抄底摸顶是逆势操作,绝对不要抄底摸顶,要把抄底摸顶的想法从自己大脑中彻底删除。还有一种说法是,如果不抄底摸顶,等趋势走出来,行情都快走完了。施瓦格的《金融怪杰》里面对华尔街著名交易员保罗.都铎.琼斯(也是我喜欢的交易员)的采访中,琼斯说:“别人都说不要抄底摸顶,但是我的大部分钱都是抄底摸顶赚的。”当时我当然认为保罗.都铎.琼斯是对的,偶像嘛。而且要利润要追求最大化,抄底摸顶如果做对可以吃到一大段行情,艺高人胆大,说不能抄底摸顶的人其实都是没本事的人给自己胆小找的借口而已。所以我的交易系统有很长一段时间是把抄底摸顶当作主要操作模式的。结果大概经过2年,我对期间1400多笔交易做了详细的统计,其中哪些是顺势单,哪些是震荡单,哪些是逆势单(也就是抄底摸顶单),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我抄底摸顶的逆势单,胜率只有23%,那赔率呢?其中是有几笔很漂亮的单,赔率甚至超过了50倍,但是残酷的现实是:总体来说,亏损是盈利的3倍以上,也就是亏损远大于盈利。那为什么亏损这么多我自我感觉还良好呢?因为人性的特点就是总是对自己经历的辉煌的一面记忆深刻,对痛苦的一面选择回避或者遗忘。我终于意识到抄底摸顶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至少它不适合我。曾经我还把它放在交易系统中。所以提高认知和改掉不良习惯,比完善交易系统重要的多,如果你把频繁交易,抄底摸顶,重仓交易,情绪化交易这些不良习惯都通过提升认知的方式彻底改正了,你的交易系统是不会差的。我这里讲一下如何提高交易的认知水平吧:1,学习,求知若渴,多看书,看有干货的书,然后思考,看看现有的认知和书中的思想有什么差异,谁是对的。少看鸡汤,鸡汤除了在亏损的时候用来自我安慰以外其实没什么用;2. 一定要做交易记录,交易记录要记详细,每笔进场的理由是什么,当时的计划是什么,当时的心态,情绪,都要记录,为了以后总结的时候用;3,定期(比如3个月)统计和总结一次,哪些单是顺势,哪些是抄底摸顶,那些是震荡,胜率,赔率如何,当时的心态如何,频繁交易了多少次?重仓交易了多少次?情绪化交易了多少次?这些不良习惯造成了多少亏损?只有认知水平提高了,你才能把“熟知”变为“真知”,你才有从内心深刻体会,从产生克服不良习惯的动力。关于写交易日志,你认真总结了,你才会发现自己的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是你忽略的,甚至自我感觉良好的。而且写总结这个东西,你越写越爱写,因为第一总结本来就是帮你大脑把知识和思路归纳和梳理的一个过程,第二其实写总结是交易员自己和自己的对话。交易员是一个很孤独的行业,因为交易是“内求”的行业,我们的工作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平衡心态的过程。判断交易好坏的标准和世俗的标准是不同的。如果一个不做交易的朋友问你“最近交易做的怎么样?”那么他意思很可能是:“你最近赚了多少钱?”而如果你回答:“很好,最近计划执行的很彻底。”你的朋友肯定会听的一头雾水。所以交易员需要自己和自己对话,为了理清思路甚至缓解压力。如果一定要说我的交易系统,那我就试着总结下:总的原则:赚大赔小,生存第一。只做日线级别的波段行情。1,不做震荡,只做趋势行情。5日均线以上做多,5日均线以下做空;2,趋势的折返行情,比如涨势就折返后收盘在5日均线以上,第二天日内找低点进场,跌势相反;3,震荡行情的震荡区间上下设置提醒(邮件app加短信),突破以后第二天进场(第一天怕假突破),分批隔日加仓;4,当天收盘行情方向破5日均线,比如上涨趋势,当天收盘在5日均线以下,第二天减仓或者平仓止盈;5,止损就是进场后大概看30分钟线的拐点做止损点,或者当天的开盘价做止损点,或者固定比例,比如账户0.5%止损。其实就这么简单,关键是灵活应用。日线波段操作的优点就是不用天天盯盘,比较轻松,提醒后第二天再进场,也不着急,不用太累。只要认知提高了,交易理念是活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要比守着固定的交易系统安全灵活的多,你们仔细想想:波浪理论的掌门罗伯特.普莱切特,海龟交易法则的发明人丹尼斯,大亏离开市场;江恩理论的发明者江恩,华尔街最伟大的操盘手的杰西. 利佛摩尔,均线系统买入法发明者葛兰碧,破产甚至自杀;这些大佬的失败不都是因为他们死守一个固定的交易系统导致的吗?当一个交易系统在市场中适用并且能赚到钱的时候,一旦大量的效仿者一起使用,市场就会发生改变,这些方法就会失效。而如果你有较高的交易认知或者叫做交易智慧的时候,你对市场的改变的察觉敏感性,要远大于一般人,你也会相应改变。这也是为什么我不相信所谓的AI(人工智能)或者程序化交易能在市场长期稳定盈利的主要原因。因为认知的提高和智慧的获得是不断实践出来的,智慧层面的东西,你指望那些程序员能用程序编出来?我觉得是笑话。再说人脑对市场改变的敏感程度远大于程序,程序没办法在市场改变的时候及时做出相应,所以一定会造成盈利的不稳定。炒作的东西不一定是真东西,媒体需要题材做新闻,企业需要风口提高估值溢价水平,政府需要热点做经济增长点,老百姓就被忽悠来忽悠去。就像前几年炒作的3D打印机一样,其实这个东西30年前就有,没什么新意,发展到今天还是关键材料问题没有解决,所谓3D打印,就是把一堆粉状的材料粘合到了一起,硬度较低,放在旅游景区给游客打印个3D头像玩玩还行,工业上根本达不到应用级别的质量要求。就说这么多吧。最后应有些朋友的要求,列一个我认为对交易有用书单吧:技术类书籍:技术书籍只是“工具”,关键是达到什么目的,目的达到以后,就不要执着工具的好坏了,这也是从“小学”阶段跳到“中学”阶段必经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自己去实践,不能跳过。1,地震出版社,约翰.墨菲(丁圣元翻译)的《期货市场技术分析》;2,寰宇证券投资顾问公司的《完全技术分析手册》是台湾翻译美国期货协会的书,繁体字,要代购;3,地震出版社,史蒂夫.尼森(丁圣元翻译)的《日本蜡烛线技术》;4,小罗伯特.普莱切特的《艾略特波浪理论》;5,黄崇的讲座和视频建议看下,把波浪理论,对数坐标的黄金分割率计算,布林带,K线形态学都学习下;6,《海龟交易法则》,不要固守法则,关键是学习科学的建仓方法,一致性等内容。交易心理学,哲学和传记方面:1,索罗斯《金融炼金术》,最好也找一本英文版的,对照着看,这本书的哲学水平较高,翻译的有些词不达意;2,马克.泰尔《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习惯》,入门级的纪律层面的书籍;3,《华尔街幽灵》,入门级的操作和行为习惯的引导书籍;4,丁圣元翻译的《股票大作手回忆录》和《股票大作手操盘术》,操盘手必看;5,施瓦格《金融怪杰》和《新金融怪杰》,高手访谈录,对体会高手的思维方式很有用;6,雷.达里奥《原则》,桥水大佬的大作;7,安德鲁.希夫《经济为什么会崩溃》,漫画形式,简单易懂的经济学原理,好书;8,塔勒布《黑天鹅》,全是干货;9,马丁.舒华兹《交易冠军》,当小说看挺有意思,其实干货不多;10,珍妮特.洛尔《查理.芒格传》;11,哲学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奥修的《庄子心解》《老子心解》《道德经心释(上、下)》《天下大道》《莲心禅韵》,如果感觉多,只看一本《天下大道》就可以了;12,王阳明的《传习录》注疏,陈荣捷和邓艾名的都行。其他类书籍:1,《毛泽东选集》,带入自己到那个时代,看看毛爷爷当时的思维方式和对中国未来命运的选择方式,对提升自己认知很有帮助;2,我党党史的研究,对左倾主义和右倾主义的错误认识和纠正,对理解“中庸之道”很有帮助;3,红军的长征历史,解放战争史,我军每个大型战役战中战略战术的研究的书籍,对进场后的策略研究很有帮助。书看了很多,大概我觉得有用的就这么多吧。 |
我先简单说几句,把大部分时间留下来回答大家的问题。我想聊聊大家关心的话题。
请各位提问的时候一定要刁钻。你们问的问题越难,才越好玩。什么都可以问,就是不能问上个月我交了多少税,这个问题我无可奉告。
各位同学,你们毕业之后未来会怎样?我简单说说我的想法。各位在这所大学能学到大量关于投资的知识,你们将拥有成功所需的知识。
既然各位能坐在这里,你们也拥有成功所需的智商,你们还有成功所需的拼劲。你们大多数人都会成功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但是最后你到底能否成功,不只取决于你的头脑和勤奋。我简单讲一下这个道理。
奥马哈有个叫彼得•基威特的人,他说他招人的时候看三点:品行、头脑和勤奋。他说一个人要是头脑聪明、勤奋努力,但品行不好,肯定是个祸害。品行不端的人,最好又懒又蠢。
我知道各位都头脑聪明、勤奋努力,所以我今天只讲品行。为了更好地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一起做个游戏。
各位都是 MBA 二年级的学生,应该很了解自己周围的同学了。假设现在你可以选一个同学,买入他今后一生之内 10% 的收入。
你不能选富二代,只能选靠自己奋斗的人。请各位仔细想一下,你会选班里的哪位同学,买入他今后一生之内 10% 的收入。
你会给所有同学做个智商测试,选智商最高的吗?未必。你会选考试成绩最高的吗?未必。你会选最有拼劲的吗?不一定。因为大家都很聪明,也都很努力,我觉得你会主要考虑定性方面的因素。
好好想想,你会把赌注压在谁的身上?也许你会选你最有认同感的那个人,那个拥有领导能力,能把别人组织起来的人。
这样的人应该是慷慨大方的、诚实正直的,他们自己做了贡献,却说是别人的功劳。我觉得让你做出决定的应该是这样的品质。
找到了你最钦佩的这位同学之后,想一想他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拿一张纸,把这些品质写在纸的左边。
下面我要加大难度了。为了拥有这位同学今后一生 10% 的收入,你还要同时做空另一位同学今后一生 10% 的收入,这个更好玩。
想想你会做空谁?你不会选智商最低的。你会想到那些招人烦的人,他们可能学习成绩优秀,但你就是不想和他们打交道,不但你烦他们,别人也烦他们。
为什么有人会招人烦?原因很多,这样的人可能自私自利、贪得无厌、投机取巧或者弄虚作假。类似这样的品质,你想想还有什么,请把它们写在刚才那张纸的右边。
看看左右两边分别列出来的品质,你发现了吗?这些品质不是把橄榄球扔出 60 米,不是 10 秒钟跑完 100 米,不是相貌在全班最出众。左边的这些品质,你真想拥有的话,你可以有。
这些是关于行为、脾气和性格的品质,是能培养出来的。在座的各位,只要你想要获得这些品质,没一个是你得不到的。
再看一下右边的那些品质,那些令人生厌的品质,没一个是你非有不可的,你身上要是有,想改的话,可以改掉。
大多数行为都是习惯成自然。我已经老了,但你们还年轻,想摆脱恶习,你们年轻人做起来更容易。
常言道,习惯的枷锁,开始的时候轻的难以察觉,到后来却重的无法摆脱。这话特别在理。
我在生活中见过一些人,他们有的和我年纪差不多,有的比我年轻十几二十几岁,但是他们染上了一些坏习性,把自己毁了,改也改不掉,走到哪都招人烦。他们原来不是这样的,但是习惯成自然,积累到一定程度,根本改不了了。
你们还年轻,想养成什么习惯、想形成什么品格,都可以,就看你自己怎么想了。
本•格雷厄姆,还有他之前的本•富兰克林,他们都这么做过。
本•格雷厄姆十几岁的时候就观察自己周围那些令人敬佩的人,他对自己说:“我也想成为一个被别人敬佩的人,我要向他们学习。”格雷厄姆发现学习他敬佩的人,像他们一样为人处世,是完全做得到的。
他同样观察周围遭人厌恶的人,摆脱他们身上的缺点。我建议大家把这些品质写下来,好好想想,把好品质养成习惯,最后你想买谁 10% 的收入,就会变成他。
你已经确定拥有自己 100% 的收入,再有别人的 10%,这多好。你选择了谁,你都可以学得像他一样。
Q1:有传言说您是救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买家之一,到底发生了什么,能给我们讲讲吗?
巴菲特:这件事非常耐人寻味。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由来,相信在座的大多人都知道,实在太令人感慨了。
约翰•梅里韦瑟、艾瑞克•罗森菲尔德、拉里•希利布兰德、格雷格•霍金斯、维克多•哈格哈尼,还有两位诺贝尔奖桂冠得主罗伯特•默顿和迈伦•舒尔兹,把他们这 16 个人加起来,他们的智商该多高,随便从哪家公司挑 16 个人出来,包括微软,都没法和他们比。
第一,他们的智商高得不得了。
第二,他们这 16 个人都是投资领域的老手。他们不是倒卖服装发的家,然后来搞证券的。他们这 16 个人加起来,有三四百年的经验了,一直都在投资这行摸爬滚打。
第三,他们大多数人都几乎把自己的整个身家财产都投入到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他们把自己的钱也投进去了。他们自己投了几亿的钱,而且智商高超,经验老道,结果却破产了。真是让人感慨。
要让我写一本书的话,书名我都想好了,就叫《聪明人怎么做蠢事》,我的合伙人说我的自传可以叫这个名字。
但是,我们从长期资本这件事能得到很多启发。长期资本的人都是好人。我尊重他们。当我在所罗门焦头烂额的时候,他们帮过我。他们根本不是坏人。
但是他们为了赚更多的钱,为了赚自己不需要的钱,把自己手里的钱,把自己需要的钱都搭进去了。这不是傻是什么?绝对是傻,不管智商多高,都是傻。
为了得到对自己不重要的东西,甘愿拿对自己重要的东西去冒险,哪能这么干?我不管成功的概率是 100 比 1,还是 1000 比 1,我都不做这样的事。
假设你递给我一把枪,里面有 1000 个弹仓、100 万个弹仓,其中只有一个弹仓里有一颗子弹,你说:“把枪对准你的太阳穴,扣一下扳机,你要多少钱?”我不干。你给我多少钱,我都不干。
要是我赢了,我不需要那些钱;要是我输了,结果不用说了。这样的事,我一点都不想做,但是在金融领域,人们经常做这样的事,都不经过大脑。
有一本很好的书,不是书好,是书名好。这是一本烂书,但是书名起得很好,是沃尔特•古特曼写的,书名是《一生只需富一次》。这个道理难道不是很简单吗?
假设年初你有 1 亿美元,如果不上杠杆,能赚 10%,上杠杆的成功率是 99%,能赚 20%,年末时你有 1.1 亿美元,还是 1.2 亿美元,有区别吗?没一点区别。
要是年末你死了,写讣告的人可能有个笔误,虽然你有 1.2 亿,但他写成了 1.1 亿。多赚的钱有什么用?一点用没有。对你、对你的家人,对别人,都没用。
要是亏钱了的话,特别是给别人管钱,亏的不但是钱,而且颜面扫地、无地自容,把朋友的钱都亏了,没脸见人。
我真理解不了,怎么有人会像这 16 个人一样,智商很高、人品也好,却做这样的事,一定是疯了。他们吃到了苦果,因为他们太依赖外物了。
我临时掌管所罗门的时候,他们和我说,六西格玛的事件、七西格玛的事件伤不着他们。他们错了。只看过去的情况,无法确定未来金融事件发生的概率。
他们太依赖数学了,以为知道了一只股票的贝塔系数,就知道了这只股票的风险。要我说,贝塔系数和股票的风险根本是八竿子打不着。
会计算西格玛,不代表你就知道破产的风险。我是这么想的,不知道现在他们是不是也这么想了。说真的,我都不愿意以长期资本为例。我们都有一定的概率会摊上类似的事,我们都有盲点,或许是因为我们了解了太多的细枝末节,把最关键的地方忽略了。
亨利•考夫曼说过一句话:“破产的有两种人,一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一种是什么都知道的。”说起来,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同学们,引以为戒。我们基本上没借过钱,当然我们的保险公司里有浮存金。但是我压根没借过钱。
我只有 1 万块钱的时候都不借钱,不借钱不一样吗?我钱少的时候做投资也很开心。我根本不在乎我到底是有 1 万、10 万,还是 100 万。除非遇上了急事,比如生了大病急需用钱。
当年我钱很少,但我也没盼着以后钱多了要过不一样的生活。
从衣食住行来看,你我之间有什么差别吗?我们穿一样的衣服,我们都能喝天赐的可口可乐,我们都能吃上麦当劳,还有更美味的 DQ 冰淇淋,我们都住在冬暖夏凉的房子里,我们都在大屏幕上看橄榄球赛。你在大电视上看,我也在大电视上看。我们的生活完全一样,没多大差别。
要是你生了大病,会得到良好的治疗。如果我得了大病,也会得到良好的治疗。我们唯一不一样的地方是我们出行的方式不同。
我有一架小飞机,可以飞来飞去,我特别喜欢这架飞机,这是要花钱的。除了我们出行的方式不同,你说有什么是我能做,但你做不了的吗?
我有一份我热爱的工作,但我一直都在做我喜欢的工作。当年我觉得赚 1000 美元是一大笔钱的时候,我就喜欢我的工作。
同学们,做你们喜欢的工作。要是你总做那些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只是为了让简历上的工作经历更漂亮,那你真是糊涂了。
有一次,我去做一个演讲,来接我的是一个 28 岁的哈佛大学的学生。我听他讲完了他的工作经历,觉得他很了不起。
我问他:“以后你有什么打算?”他说:“等我 MBA 毕业后,可能先进一家咨询公司,这样能给简历增加一些分量。”
我说:“你才 28 岁,已经有这么漂亮的工作经历了,你的简历比一般人的漂亮 10 倍。你还接着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不觉得有点像年轻的时候把性生活省下来,留到岁数大的时候再用吗?
或早或晚,你们都应该开始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
我觉得我说的话,大家都听明白了。各位毕业之后,挑一个自己真心喜欢的工作,别为了让自己的简历更漂亮而工作,要做自己真心喜欢的。
时间久了,你的喜好可能会变,但在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时候,早晨你会从床上跳起来。
我刚从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毕业,就迫不及待地希望立刻为格雷厄姆工作。我说我不要工资,格雷厄姆说我要的薪水太高了。我一直骚扰他。回到奥马哈后,我做了三年股票经纪人,一直给格雷厄姆写信,告诉他我发现的投资机会。
最后,我终于得到了机会,在他手下工作了一两年。那是一段宝贵的经历。总之,我做的工作始终都是我喜欢的。
你财富自由之后想做什么工作,现在就该做什么工作,这样的工作才是理想的工作。做这样的工作,你会很开心,能学到东西,能充满激情。每天会从床上跳起来,一天不工作都不行。
或许以后你喜欢的东西会变,但是现在做你喜欢的工作,你会收获很多。我根本不在乎工资是多少。不知怎么,扯得有点远了。
总之,如果你现在有1块钱,以为将来有2块钱的时候,自己能比现在过得更幸福,你可能想错了。你应该找到自己真心喜欢做的事情,投入地去做。
别以为赚10倍或20倍能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这样的想法很容易把你带到沟里去。
在不该借钱的时候借钱,或者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做自己不该做的事,将来都没地方买后悔药。
Q2:您喜欢什么样的公司?
巴菲特:我喜欢我能看懂的生意。先从能不能看懂开始,我用这一条筛选,90% 的公司都被过滤掉了。
我不懂的东西很多,好在我懂的东西足够用了。世界如此之大,几乎所有公司都是公众持股的。所有的美国公司,随便挑。首先,有些东西明知道自己不懂,不懂的,不能做。
有些东西是你能看懂的。可口可乐,是我们都能看懂的,谁都能看懂。可口可乐这个产品从 1886 年起基本没变过。可口可乐的生意很简单,但是不容易。
我不喜欢很容易的生意,生意很容易,会招来竞争对手。我喜欢有护城河的生意。我希望拥有一座价值连城的城堡,守护城堡的公爵德才兼备。
有的生意,我看不出来十年后会怎样,我不买。一只股票,假设从明天起纽约股票交易所关门五年,我就不愿意持有了,这样的股票,我不买。
我买一家农场,五年里没人给我的农场报价,只要农场的生意好,我就开心。我买一个房子,五年里没人给我的房子报价,只要房子的回报率达到了我的预期,我就开心。
人们买完股票后,第二天一早就盯着股价,看股价决定自己的投资做得好不好。糊涂到家了。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这是格雷厄姆教给我的最基本的道理。
买的不是股票,是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权。只要公司生意好,而且你买的价格不是高得离谱,你的收益也差不了。投资股票就这么简单。要买你能看懂的公司,就像买农场,你肯定买自己觉得合适的。没什么复杂的。
这个思想不是我发明的,都是格雷厄姆提出来的。我特别走运。19 岁的时候,我有幸读到了《聪明的投资者》。我六七岁的时候就对股票感兴趣,11 岁时第一次买股票。我一直都在自己摸索,看走势图、看成交量,做各种技术分析的计算,什么路子都试过。
后来,我读到了《聪明的投资者》,书里说,买股票,买的不是代码,不是上蹿下跳的报价,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我转变到这种思维方式以后,一切都理顺了。道理很简单。所以说,我们买我们能看懂的公司。
在座的各位,没有看不懂可口可乐公司的,但是某些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呢,我敢说,在座的各位,没一个能看懂的。
今年在伯克希尔的股东大会上,我说要是我在商学院教课,期末考试时,我会出这样的题目,告诉学生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信息,让他们给这家公司估值。哪个学生给出了估值,我就给他不及格。(笑)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样才能做好投资。必须把生意看懂了,有的生意是我们能看懂的,但不是所有生意我们都能看懂。
Q3:能否讲讲您在商业中犯的错误?
巴菲特:对于我和我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来说,我们犯过的最大的错误不是做错了什么,而是该做的没做。
在这些错误中,我们对生意很了解,本来应该行动,但不知道怎么了,我们就在那犹豫来犹豫去,什么都没做。
有些东西我们不明白就算了,但有些东西是我们能看明白的,本来可以赚几十亿、几百亿的,却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了。
我本来可以买微软赚几十亿,但这不算数,因为我一直搞不懂微软。但是医药股,我本来是可以赚到几十亿的,这些钱是我该赚到的,我却没赚到。
当克林顿当局提出医疗改革方案后,所有的医药股都崩盘了。我们本来可以买入医药股大赚特赚的,因为我能看懂医药股,我却没做这笔投资。
至于各位能看到的错误,几年前我买入美国航空优先股是个错误。当时我手里闲钱很多。手里一有闲钱,我就容易犯错。
查理让我去酒吧喝酒去,别在办公室里待着。但我还是留在办公室,兜里有钱,就做了傻事。每次都这样。当时我买了美国航空的优先股。没人逼我,是我自己要买的。
现在我有一个 800 热线电话,每次我一想买航空股,就打这个电话。电话那边的人会安抚我。我说:“我是沃伦,又犯了想买航空公司的老毛病。”他们说:“继续讲,别停下,别挂电话,别冲动。”最后那股劲就过去了。
我买了美国航空以后,差点把所有钱都亏进去,真是差一点全亏了。我活该亏钱。
我买入美国航空,是因为它是一只很合适的证券,但它的生意不好。对所罗门的投资也一样。我根本不想买它的生意,只是觉得它的证券便宜。这也算是一种错误。
本来不太喜欢公司的生意,却因为喜欢证券的条款而买了。这样的错误我过去犯过,将来可能还会犯。最大的错误还是该做的没做。
我想告诉大家,人们总说通过错误学习,我觉得最好是尽量从别人的错误里学习。不过,在伯克希尔,我们的处事原则是,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
我有个合伙人,查理•芒格,我们一起合作 40 年了,我们从来没红过脸。我们对很多东西看法不一样,但是我们不争不吵。
我们从来不想已经过去的事。我们觉得未来有那么多值得期待的,何必对过去耿耿于怀。不纠结过去的事,纠结也没用。人生只能向前看。
你们从错误里或许能学到东西,但最重要的是只投资自己能看懂的生意。如果你像很多人一样,跳出了自己的能力圈,听别人的消息买了自己毫不了解的股票,犯了这样的错,你需要反省,要记得只投资自己能看懂的。
你做投资决策的时候,就应该对着镜子,自言自语:“我要用每股 55 美元的价格买入 100 股通用汽车,理由是……”自己要买什么,得对自己负责。一定要有个理由,说不出来理由,别买。
是因为别人在和你闲聊时告诉你这只股票能涨吗?这个理由不行。是因为成交量异动或者走势图发出了信号吗?这样的理由不行。你的理由,一定是你为什么要买这个生意。我们恪守这个原则,这是本•格雷厄姆教我的。
Q4:和身处华尔街相比,住在偏远的小城市有什么好处?
巴菲特:我在华尔街工作过一两年,我在东西海岸都有朋友。我喜欢拜访他们。每次和他们见面,都能得到一些灵感。
思考投资的最佳方法还是独自一人待在房间里,静静地想。要是这样不行,别的办法也都没用。
在任何类似市场的环境中,你都很容易受到影响,做出过激的反应,华尔街是个典型的市场环境。在华尔街,你觉得每天不做点什么都不行。
钱德勒家族花了 2000 美元买下了可口可乐公司,选中了可口可乐这样的公司,别的什么都不用做了,该做的事就是不做别的。1919 年都不应该卖,但是钱德勒家族后来把他们的股票卖了。
你该怎么做呢?一年找到一个好的投资机会,然后一直持有,等待它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在一个人们每五分钟就来回喊报价的环境里,在一个别人总把各种报告塞到你面前的环境里,很难做到持有不动。华尔街靠折腾赚钱。你靠不折腾赚钱。
要是在座的各位每天都相互交易自己的投资组合,所有人最后都会破产,所有的钱最后都会进到中间商的口袋里。
换个做法,你们都持有一般公司组成的投资组合,50 年里你们都一动不动,最后你们都会很有钱,你们的券商会破产。
券商像这样一个医生,他让你换药的次数越多,他赚的越多。他要是给你一种药,把你的病根治了,他只能做成一笔买卖,一笔交易,然后就没了。如果他能让你相信每天换各种药吃对健康有益,这对他有好处,对卖药的有好处,你会亏很多钱。你的身体好不了,还会破财。
任何刺激你瞎折腾的环境,都要远离。华尔街无疑就是这样的环境。
我回到奥马哈之后,每半年都去大城市一次。我每次都列一个清单,把自己要做的事写下来,比如要调研的公司等等。这些路费都没白花,该做完的事,做完了,我就回到奥马哈思考。
Q5:请讲讲您对分散投资的看法?
巴菲特:这个要看情况了。如果不是职业投资者,不追求通过管理资金实现超额收益率的目标,我觉得应该高度分散。
我认为 98% 到 99% 的投资者应该高度分散,但不能频繁交易,他们的投资应该和成本极低的指数型基金差不多。只要持有美国的一部分就可以了,这样投资,是相信持有美国的一部分会得到很好的回报,我对这样的做法毫无异议。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么投资是正路。
如果想积极参与投资活动,研究公司并主动做投资决策,那就不一样了。
既然你走上研究公司这条路,既然你决定投入时间和精力把投资做好,我觉得分散投资是大错特错的。那天我在 SunTrust 的时候,说到过这个问题。要是你真能看懂生意,你拥有的生意不应该超过六个。
要是你能找到六个好生意,就已经足够分散了,用不着再分散了,而且你能赚很多钱。
我敢保证,你不把钱投到你最看好的那个生意,而是再去做第七个生意,肯定会掉到沟里。靠第七个最好的主意发家的人很少,靠最好的主意发家的人很多。
所以,我说任何人,在资金量一般的情况下,要是对自己要投资的生意确实了解,六个就很多了,换了是我的话,我可能就选三个我最看好的。
我本人不搞分散。我认识的投资比较成功的人,都不搞分散,沃尔特•施洛斯是个例外,沃尔特的投资非常分散,他什么东西都买一点,我说他是挪亚,什么东西都来两个。
Q6:如果能重新活一次,为了让生活更幸福,您会怎么做?
巴菲特:希望我的回答,大家听了不会觉得不舒服。要是我重新活一次的话,我只想做一件事,选能活到 120 岁的基因。
我其实是非常幸运的。我经常举一个例子,觉得可能会对各位有启发,所以花两分钟时间讲讲。
假设现在是你出生前 24 小时,一个神仙出现了,他说:“孩子,我看你前途无量,我现在手里有个难题,我得设计你出生后生活的世界,我觉得太难了,你来设计吧。
你有 24 小时的时间,社会规则、经济规则、政府规则,这些都给你设计,你还有你的子孙后代都在这些规则的约束下生活。”
你问了:“我什么都能设计?”神仙说:“对,什么都能设计。”你说:“没什么附加条件?”
神仙说:“有一个附加条件。你不知道自己出生后是黑人还是白人,是富有还是贫穷,是男人还是女人,是身体健壮还是体弱多病,是聪明过人还是头脑迟钝。你知道的就一点,你要从一个装着 58 亿个球的桶里选一个球。”
我把这个叫娘胎彩票。你要从这 58 亿个球里选一个,这是你一生之中最重大的决定,它会决定你是出生在美国还是阿富汗,智商是 130 还是 70。
选出来之后,很多东西都注定了。你会设计一个怎样的世界?
我觉得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很好地看待社会问题。
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会选到哪个球,所以在设计世界的时候,你会希望这个世界能提供大量产品和服务,你希望所有人都能过上好日子。你会希望这个世界的产品越来越丰富,将来你的子孙后代能越过越好。
在希望世界能提供大量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有的人手气太差,拿到的球不好,天生不适合这个世界的体系,你希望他们不会被这个世界抛弃。
我天生非常适合我们现在的这个世界。我一生下来就具备了分配资金的天赋。这其实没什么了不起的。
如果我们都被困在荒岛上,永远回不来,我们所有人里,谁最会种地,谁最有本事。我再怎么说我多擅长分配资金,你们也不会理我。
我赶上了好时候。盖茨说,要是我生在几百万年前,早成了动物的盘中餐。他说:“你跑不快,也不会爬树,什么都不行,刚生下来就得被吃了。你生在今天是走运。”
既然我运气这么好,我就要把自己的天分发挥出来,一辈子都做自己喜欢的事,交自己喜欢的人。只和自己喜欢的人共事。
要是有个人让我倒胃口,但是和他走到一起,我能赚 1 亿美元,我会断然拒绝,要不和为了钱结婚有什么两样?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为了钱结婚,要是已经很有钱了,更不能这样了,你们说是不是?我不为了钱结婚。
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地生活,只是不想再买美国航空了!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