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独上西楼 (六十四)团聚
让冷尚民想不到的是,转业后的去向中没有他的家乡北京。他们这批转业人员被安置在河北,河南,山西等离军政大学比较近的省份的二类城市里。连各省的省会城市都不在其中。思前想后,左挑右选,他终于选中了河北邯郸做为落脚点。
冷尚民选择邯郸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首先,在组织指定的几座城市里,邯郸距离北京最近。其次,邯郸是战国时代赵国的国都。虽然尚民从来没去过,但是邯郸这个城市的名字就让他有一种莫名的文化气息和兴奋感。
转业前,冷尚民再一次向组织提出了家属安置的问题。鉴于他的表现以及他的妻子李素贞的工作性质,他们夫妻二人被安置在河北省邯郸市政府工作。具体事宜到邯郸市报到后由地方上的组织决定。
无论如何,夫妻总算调到了一起。虽然离家乡,离父母兄弟还很远,但是毕竟他们有了自己的家。
李素贞在接到调令的同时接到了丈夫的来信。当她得知丈夫转业邯郸,自己将和他一起在地方政府部门工作时,自然是兴奋的。将近七年了,他们夫妻聚少离多,各自在不同的地方苦苦思念。但是她又是失望的。丈夫的转业是夫妻一起回北京定居的唯一机会。虽然他们可以不去邯郸报到,一同辞职回北京找工作。但是素贞知道那是不可能的。1956年全国的企业,机关,工厂都已经归为国有。他们如果不接受组织的安排就会面临双双失业,回到刚结婚时的状况。那样,他们又要仰仗冷太太的金钱过日子。这样的局面是李素贞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如此,她这些年在东北的辛苦就都白费了。
素贞辞别了领导和同事们。大家都为失去她这么好的一位同伴感到惋惜。她把自己的一些小东西以及看过的书籍赠送给了周围的好友。带着简单的行李,她踏上了人生的新历程。
夫妻二人到了邯郸之后,冷尚民对这个战国时代著名的国都特别的失望。城市建筑破败不堪,城市的基本建设也实在太差。全市只有市政府机关周围有几条柏油路,其它的地方都是土路。晴天一阵土,雨天一片泥。城市的排水系统基本上都是路边的水沟。夏季到来的时候,雨大了水就漫上了公路。雨停了水沟里漂浮着各种杂物,臭气熏天,是蚊蝇繁殖的绝佳环境。
尚民被分配到市政府工业局,素贞在市长办公室工作。他们在市政府大院分得了一间平房,大约十五平方米。所谓市政府大院不过是解放后盖的几排简易平房。市长,市委书记是不会住在这里的。院子里住的都是尚民夫妇这样的一般工作人员。
一间房,即是厨房,也是饭厅,还兼卧室。搬家之后,他们置办了一张木板床,一个写字台,一个小圆桌,一个橱柜,几把椅子。如此,屋里就被塞得满满的。门外的屋檐下可以安置一个煤炉子。每家门前都有一个,做饭烧水全靠它。冬天里,这个煤炉就被请进屋里。接上烟囱,除了做饭,还可以取暖。
虽然生活条件很简陋,但是素贞还是很开心的。有生以来第一次,她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尽管简朴寒酸,但是和丈夫终于团聚了。素贞每天都将自己的家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一日三餐虽然简单,但是被素贞料理的井井有条。
晚上二人躺在垫了薄薄一层褥子的木板床上,彼此都有一种踏实的感觉。不必再为下次见面或归期数着日历过日子,他们不再分离。
夜晚,月光透过临时的窗帘照进他们简单的家。素贞躺在丈夫的怀抱里,心里说不清是悲是喜。他们二人虽然团聚了,但是儿子建国还在北京李家。要不要将孩子接到邯郸来一起住呢?她很矛盾:“把建国接来吧。他应该和父母住在一起。”
“看看这里的条件,孩子来了睡在哪里?”丈夫并没有如此打算。
“儿子其实很可怜,从小就寄养在姥姥家。舅舅的那几个孩子都欺负他,因为他不姓李。”想起儿子,素贞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
“北京的教育水平比邯郸强多了。他已经开始上小学了。上次回去检查他的功课,这小子挺有天分的。还是让他在北京读书比较好。”
“那我们今后再有孩子呢?总不能都推到我母亲那里去养吧?她如今也上了年纪,腿脚远不如过去利索了。”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有了孩子我们就跟单位请求加一间住房。说不定咱们下一个孩子是个闺女。我最喜欢女孩子,如果得个宝贝女儿,让我送到北京去交给你母亲我还真舍不得呢。”
素贞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为了儿子,也为了她自己。
版权归蜗牛湖畔所有,未经本人允许,不得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