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 在中信泰富里的STARBUCKES,就着阳光和乔以前的同事见面, 在WAGIS 吃西式的午餐, 心情很好。
Z 新租的房子就在街对面里面的建筑群里, 2室户的房子, 5楼 , 以前的装修。窗外朝东是西班牙式的建筑 - - ‘华业大楼’ , 朝西是中苏友好大厦(更早以前的哈同花园)。
房子虽然是老公房, 但因为地段好, 价格也不便宜 。 Z 更自己买了宜家的床和一些家具。可能要在这里长期租住了吧。
午后,他们几个要去看一个新的书店,我就拿着我的相机 , 径直走进了旁边的"华业大楼"。
没有遇到什么革命的老太太,而不让进。 我独自悠闲地坐电梯到了顶楼 ,在一个敞开着门的公用厨房里面, 看到还保留着老式的水池和柜子等, 真是不可思议, 看着二个斑驳的铝制水壶正在各自烧着水, 冒着腾腾热气,我觉得时间在停留,停留在我小时候看到的外婆家的灶披间里的情景。
这里看不到时间的变故而带来的生活的变化, 虽然时间已经是到了2005年。当然那49年以前的洋派生活气息也已荡然无存。 因是大部分的平民入住于此的缘故。 而此刻外面的上海,正在发生经济上的巨变,而居住在里面的一部分人,还在延续他们固有的生活方式,或许他们无力去改变自身的生活水准 , 或许他们已经老了而不想改变。也就成就了我们现在还有幸看到那老去的生活的丝丝痕迹,和那老旧的生活方式与西式建筑的经典反差。
我又一次觉得革命的好来。
(写于2005年,11月,上海)
【后记】
华业大楼一直是我很喜欢一幢公寓楼,那时听一个中介讲:里面大多是使用权房子。搬回澳洲后,曾经在电视上看过一个纪录片,有关于华业大楼原主人的故事,他的后代现在居住在加拿大。很惊讶地知道原来它就只有一个业主,除了业主家自己住在8楼外,其他楼层只租不售。也很碰巧,有一个在澳村的上海朋友,说他们家以前就住在里面的,那时,有一些文艺界的人,或者高干入住。这真是一个有很多故事的公寓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