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魂赤子心 ----油画家左国顺其人其画

国之魂赤子心
        ----油画家左国顺其人其画

          吕孟申
 1945年7月出生在漯河沙河之畔中医世家的左国顺,走过雨,走过风,手握画笔一路蹒跚艰辛走来,无怨无悔心无旁骛,从蒙童少年起步,趟过青春之河,走过花甲岁月,迈过古稀之年,他依然痴心不改,情系油画一往情深。左国顺和他的油画,早已走出了漯河、走出了河南、走入国家艺术
神圣殿堂。
法国艺术家波纳鲁在《书简》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一幅画之所以扣人心弦,是由于画家所捕捉的题材,经过心灵的消融整理之后,在画面上形成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使然。”纵观左国顺的每一幅画,都是他情感心血的结晶,所以有着鲜活独特的艺术生命。
                                                       (一)
左国顺的父亲原籍舞阳北舞渡朱左村一个中医世家,自幼耳濡目染得家人真传,年轻时便名闻乡里,后来举家迁徙漯河,漯河解放后父亲进入公私合营联合医院,在那时缺医少药的年代,“左先“
成为漯河妇孺皆知的神医。国顺兄弟姊妹5人,他排行老二,虽然靠父亲行医,家里温饱没有太大问题,但生活也是略显拮据,所以国顺在当时郾城一高毕业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的末期,他很渴望能考入河南大学艺术系。当医生的父亲与他有过一次恳切地长谈。家庭无力供养他读大学,根据当时的政策,全国各地市医院主治大夫,可以招收一名学徒实习三年即可转正。父亲希望他能够跟着自己学徒三年,走上当医生这一条路。
在此前,左国顺从小一直喜欢画画,达到酷爱的程度,无论是飞禽走兽,还是花鸟虫鱼,乃至于各色人物造型等,他都会学着画出来。当时漯河电影院有一上了年纪名叫邵自成的美工,电影海报画得棒。邵老师是爱国敬业民主人士,曾赴北京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他也是左国顺画画启蒙老师,国顺利用业余时间一直跟着邵老师学画画,邵老师对虚心好学的国顺偏爱有加,也期待着国顺能够坚持走绘画这条路,他会不遗余力教他。邵老师让国顺先从静物素描写生入手,打好基础。有一天,左国顺把父亲要他学医的强求给邵老师讲了,国顺说:“对不起老师,可能今后就不再来跟您画画了“,国顺眼里噙满热泪。邵老师安慰他说:“别难过父亲也是为你好,只是可惜了你的画画天分“......国顺觉得脖子里一凉,回头一看,原来邵老师也在为自己惋惜默默掉泪。

左国顺他太喜欢画画了,他觉得让他放弃画画无疑要他的命,他断然拒绝了父亲要他学医的念头,父亲看其态度坚决就不再为难他,未来的路让他自己选择吧----父亲如是说。
早年在漯河生活的日子里,左国顺遇到了他绘画生涯的第二个恩师就是宋孝慈。宋老师是毕业于广州美院的油画专业
高材生,由于某些历史成因,被错误处理下放到当时的漯河顺和街美术社任美工。宋老师天资聪敏,又经科班专业深造,在漯河街道美术社真是大材小用了,然而宋老师平静接受,在油画的天地里纵横驰骋如鱼得水。在这里宋老师与左国顺相识,从此结下了一生师生不解之缘。
后来左国顺被漯河市税务局借调搞宣传,写美术字,画宣传画,油画。在此期间,宋孝慈老师系统地要求左国顺强化素描写生,从人体结构、五官特征、动态走势捕捉人物个性的特点,从准确丰润着色入手,从而使画面力求显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左国顺也就是从宋老师身上学到了画油画的精髓,受益一生。在与宋孝慈相处的日子里,国顺弥补了自己没进院校系统学习的短板,加上他的刻苦精神也就奠定了他日后斩露头角的基础。

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人向左国顺推荐漯河铁路俱乐部图书室很清静,适合看书学习画画。左国顺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就来了俱乐部,在这里即可读书又可画画,这可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地方啊。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铁路可是牛得很,铁路工人尼子服、大檐帽、“铁老大”“铁饭碗",全国铁路是一家,想去哪儿抬腿就走,还不用买票,铁路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
不久之后,左国顺就喜欢上这里了,靠自己的勤奋努力,积极参与俱乐部电影海报、铁路站区宣传广告、制作宣传橱窗等活动。很短时间里左国顺完全适应了这里的一切,成为俱乐部的骨干。他由一名临时工转正成为一名在编的正式铁路工人,而且从事的就是自己最喜欢的画画职业,他怎能不高兴欢呼雀跃呢?
漯河铁路俱乐部----是左国顺的福地,是他施展才华,快意人生的第一站。在这里他开阔了视野,因为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带给他最新的讯息,同时在铁路工人不畏苦难,铁一样的意志,铁一样严明的纪律观念熏染下,在铁路工人
南来北往见多识广的豪迈大气陶冶下,那握在手中的画笔找到了用武之地,千里铁道线是他施展才华的战场,他画出的每一幅画,都是有鲜活的生命,都是与国家、时代脉搏一起律动。
左国顺毫不回避自己的人生经历,从苦日子熬大的孩子,他深知没人在乎你的落魄;没人在乎你的低沉,更没人在乎你的孤单,天空不会因为你的眼泪而布满乌云;世界更不会因为缺少谁而失去色彩,除了努力,你能拿什么证明你的存在,没有背景,只有奋斗!
他和他的画走进站区,走进家属区,走进铁路车厢,走进一身油污两手老茧的铁路工人之中,铁路俱乐部是他的大本营,在这里他和自己的学生忘我地投入铁路题材创作之中,经常挑灯夜战,忘记饥饿和疲劳。左国顺经常身背画夹深入铁路工人之中,为一线职工画素描
写生,为他们画肖像。与铁路工人交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拉近了同工人朋友的感情,他的画越来越接地气,受到铁路工人的认可和喜爱。
漯河车站调车员周牛套,工作中为避免一场运行的车辆相撞大事故,他自己身负重伤双腿截肢,安上假肢仍不下岗继续工作在站台,周牛套的事迹在铁路、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河南日报》发表长篇通讯《牛套不断只管拉》,成为一种时代精神。
宣传周牛套先进事迹,举办“周牛套事迹展”,是左国顺接手的第一项重大任务,也是他扬
铁路内外,被世人广泛关注的重要契机。左国顺一手操持周牛套事迹展的全部文字和绘画工作,那些日子里左国顺简直像个拼命三郎,顾不得吃饭和休息。展览从漯河到郑州铁路局,图文并茂的展板,赢得一片赞誉声,人们为周牛套的英雄事迹感动,也从此认识了左国顺的绘画功底,左国顺的名字传遍郑州铁路局,人们都知道漯河铁路俱乐部的左国顺是绘画高手。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病逝。左国顺说,他平生第一次享受免费坐火车的待遇,那就是去兰考参加焦裕禄的葬礼,那激动人心的情景至今萦绕在心头,终生难忘。那时左国顺仍在漯河俱乐部,有一天早上漯河地区党委专职委员许改柱通知国顺让他跟自己一起坐火车去兰考参加焦裕禄的葬礼,当他们踏上兰考的大地,黄土飞扬中浩浩荡荡的人群扶老携幼,潮水般朝墓地汇聚,哀乐阵阵,天地同悲,高高的纸牌坊庄严肃穆,柱子一边写着挥泪继承壮士志,另一边写着誓将遗愿化宏图。焦裕禄的遗体下葬的时刻,哭声震天,不少人自发冲进墓坑,扑跪在棺材上,不让封土。“焦书记你是为俺老百姓累死的啊!”我们离不开你啊,焦书记!”......公道自在人间,送葬的人流一眼望不到头,再普通不过的老百姓,那种对焦裕禄的真挚情感真是感天动地。兰考之行,对左国顺心灵无疑是一次强烈地震撼,他暗自下定决心,此生当以焦裕禄为榜样做人作画,既然选择了画画,就要心贴百姓,画老百姓的喜闻乐见,群众的疾苦,脸上的笑容,心里的光明,大自然的美好,画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中国人民坚守中华民族精神的不屈风貌。
法国大艺术家罗丹曾有这样的论断:“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二)

20世纪60年代末期,左国顺实现了他人生的第二次飞跃,由漯河铁路俱乐部选调郑州铁路文化宫任宣传干部,负责文化宫文字、版面、电影海报,时事宣传、全局文化艺术展览、群体文化,一干就是数十年,1983年调
文联负责全局文化艺术,及局文联《绿灯》杂志美编,直到退休。
左国顺自走入铁路那天起,他的命运便与铁路紧紧连在一起,铁路成就了一生的辉煌和壮美的人生。他毫不讳言地说,没有铁路的大舞台,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铁路永远是我油画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郑州是火车拉来的城市,是郑州人的共识。郑州铁路局是全国铁路的心脏和枢纽,郑州是“二七大罢工“的策源地,薪火相传二七精神,使左国顺自觉肩负的神圣使命和沉甸甸的责任。
左国顺来郑州不久,就义无反顾地参于1971年底新落成的二七纪念塔内二七大罢工陈列展厅和二七大罢工纪念堂的布展工作,正是这份重新描摹那充满着血泪生死交织的历史画面,使他灵魂受到凤凰涅磐般的浴火重生。
在那些日子里,左国顺为了创作出二七大罢工最能体现铁路英烈不畏强暴奋起抗争的画面,他像着了魔一样,北上南下,查找历史文献,访问全国各地健在的二七老工人,常常夜以继日食不知味,寝不安席,一遍遍构思草图,一次次画出小样,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定稿。呈现在世人面前那一幅幅磅礴大气的历史画卷,令人心灵震撼,胜利来之不易,我辈当自强。
在此期间,左国顺创作出了巨幅历史油画《毛主席去长辛店》。毛主席1918年初冬和1919年12月份分别两次去长辛店。第一次是将赴法国勤工俭学学生安排在长辛店铁路工厂的预备班,进行半工半读。后者是率领驱逐军阀张敬尧出湘代表团深入到长辛店铁路工厂,进行社会调查,播撒革命的种子。正是这些举动搅动了一潭死水的黑暗,孕育了后期的‘’二七大罢工‘’。
左国顺油画二七大罢工系列画作,奠定了他在郑州铁路局美术界傲然立足的地位,由此,他和他的画作活跃在河南省、铁道部、全国画坛。此时的左国顺的视野,他的绘画题材和创作思路已超出地域、超越时空、冲出小我的局限,融入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之中,他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再仅仅属于自己,他的艺术视角,他的创作空间属于这个时代,属于生死相依的祖国,属于人民。

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毛泽东溘然而逝,举国哀悼,悲恸中的左国顺怀着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和对祖国未来的憧憬,以1952年10月31日,毛主席到郑州视察黄河时,在铁路文化宫与职工亲切交谈的场景为题材,于1977年创作完成了
《毛主席与我们在一起》巨幅油画,在河南省美展放在最突出醒目的位置,引起强烈反响。1979年,左国顺在前次创作的基础上重画此画,从构图到色彩均进行了调整,使画面更加丰满,此画参加郑州铁路局庆祝建国3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当时展览大厅的前几幅油画都是左国顺的作品,许多人在画前拍照,赞不绝口。原铁道兵副司令员,时任铁道部部长的郭维城亲自为展览题词并出席了开幕式。郭部长站在左国顺油画前细看良久,见他画工扎实,色彩饱满浑厚,画面浓郁写实感很强,就问他是否从法国留学归来,当得知是自学成才的画家,给于很高的评价。
1983年,已到局文联工作的左国顺,第三次重画《毛主席与我们在一起》巨幅油画,此画在河南省举办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美展上,获得一等奖。2014年,年逾古稀的左国顺怀着对伟大领袖无限崇拜,深切怀念之情,历时半年第四次再画宏幅巨制《毛主席视察郑州铁路局文化宫》油画,此倾注画家数十年的心血珍品,慷慨赠予铁路局文化宫永久收藏。

左国顺的家在铁路局附近铁路小区一楼,而画室则在16楼。视画画为生命的他,常常是没日没夜地工作。有一天半夜他的老伴睡醒,发现身边枕头空了,不见丈夫的身影,天快亮了,才见他满脸倦意推门而入。原来白天画画,他突然想到一处细节还需处理,便悄悄起来潜入画室作画。这样为了画画废寝忘食的事早已成改不了的习惯。他觉得画画不仅是精神寄托,更是生命的源泉,乐在其中,其思想与画中人心灵交融,心心相印,全部身心沉浸在画作之中。
左国顺从自己奋斗了几十年的绘画实践中悟出这样的体会,走进大自然,才能画出接地气生动活泼具有生命力的画作,任何坐在书斋闭门造车是画不出有生命力的画作的。他说----
我们走进自然,走进田园,走进生活,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禽一畜、一人一村,都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我们走进自然,讴歌生命的奇迹,赞叹生态的和谐,描绘万物的生姿:我们看到崇山峻岭在阳光下吞吐千年沧桑,听到江河湖海在晨风中翻卷万古烟云,领略了农田畜牧在希望中播收春华秋实,感受了春夏秋冬万物在时空绽放绚丽的光彩。纣王殿 云遮雾罩中偶露峥嵘,西施湖 微风拂动下碧波荡漾,沙澧河 两岸秋色似锦,太行峡谷 春意正浓,胶东 五月晴空万里,豫中 冬日雪满大地,狮河港 茶香迷人,木扎岭 绿野洗心......
我们采风到农家:土墙瓦屋前白发人苦等子女节日团圆,温馨田园中俏媳妇怀抱娇娃母子情深,初冬暖阳下众乡亲谈笑风生中山楂红,五月渔村打工妹轻舞夏风海带翠绿,觅食的鸡群点缀着山村的安然,闲散的牛羊增添着乡野的气息,远处传来护家犬的吠叫,近旁欢叫的蝈蝈唱响秋收的赞歌......在这里,我们感悟到了艺术流派中古典主义的“典雅”,印象主义的“强烈”,现代主义的“狂放”;大写意的泼墨渲染,唐宋百家的诗情词意。
我们讴歌自然,也就不排斥自然的“绿水青山,接受“蓝天白云”,我们在绿水青山中发现“绿”的旺盛,“青”的茂密;在蓝天白云中寻觅“兰”的深邃,“白”的变幻。我们描绘自然,也就自然的赞美树木花草,河流田园;树木给地球带来无限生机,花草使大地更加妩媚亮丽;河流让山野充满灵秀,田园令原始洋溢温馨如诗。我们用真诚表现自然,自然就是抒情的诗,悦耳的歌,优美的画,其意境在创作过程中升华涌动的画面,而意境是靠“实在”的自然传递的,我们只是通过概括、提炼把真实的自然意境再现于作品之中,用画笔阐释对自然的崇尚与热爱,把我们心中的自然或“典雅”成“强烈”或“狂放”营造出我们和受众之间的艺术世界。
崇尚自然,热爱生活,关注了,投入了,自然就在心中,生活既是过程,画家写生,太实了就不自然,太虚了又没生活,艺术作品的诞生,就是在真实的生活中,用自然的目光,发现其生动的一面,而这个面的发现,凝聚着画家的阅历与修养,贵在发现,重在实践。

                                                           (三)

左国顺的一生创作贴近现实
,贴近老百姓最真实生活的喜怒哀乐,与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用手中的画笔抒发自己的情感,用鲜活的画面彰显劳动者的光荣伟大,为劳动者鼓与呼,为斯民书写劳动美的真实画卷。
千里铁道是一架大联动机,半军事化车机工电辆是一个整体,铁道线上每一座站舍、每一节列车、每一座桥梁隧道、每一段路基,每天24小时都有铁路工人忘我工作的身影,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无怨无悔奉献着忠贞血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身为铁路职工的一员,左国顺深知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写铁路画铁路是义不容辞的天职。数十年如一日,他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诺言,在广袤的铁道线上到处留下他的足迹。一幅幅表现铁路人题材的画作不断问世。
左国顺的1986年3月4日采风日记:
铁道部组织一批艺术家到工程一线采风,我和几位画家被分配到衡广复线大瑶山隧道工地??大家乘车奔驰在盘山公路上(为建隧道临时修通的),弯弯曲曲,一旁靠山,一边临淵。一路上在博大的群山中穿梭,深感人的渺小,然而,当目睹长达三十里壯阔的隧道工程时,又为工人的创造力而感叹! 我们换上安全鞋帽,乘汽车在阴暗潮湿的洞里行了很久,直到前面的工作面停下,一台机器正疯狂的把钢钻扎入大瑶山心脏,刺耳的声音压倒了一切,面对面听不见人们说话。从石缝里渗下的水似瓢泼大雨,滿地流淌。工人们头戴白、兰、黄色安全帽,赤着上身穿条三角裤头,在埋头作业。我们艰难的向纵深移动,忽然,灯灭了,周围一片漆黑,机器也慢慢停了下来,一切是那么的静,只听到水滴的声音。??我脑子里闪了一下,难道出事故了?我们这批人真的要到那个世界体验生活吗?辛辛苦苦几十年,没给人类留下值得怀念的东西,就这样离去吗?……这黑灯的一瞬,我这样想了,别人也想了,而工人呢?常年在这里,他们每天都面临着危险!
一位隧道工,微眯起眼睛,他在怀念久别的家人?亦或是思考眼下的社会??深山隧道中,女工是不多的,而竖井工区却是女工较集中的地方,她们高兴地自我介绍:年令大些的开朗活泼,第二位则比较内向稳重,最后姑娘年龄较小,有点拘束。三个姑娘一台戏,互相善意的揭发之间的秘密,戏笑间流露出共同隐私,所处的男友都非本工区职工。
下午,一个调皮的青年工人主动要求当模特,他歪戴着安全帽,手指夾根香烟,有点玩世不恭的样子。他说:能见到"大人物"不容易,想让我们为他"请命"。他谈到这里的"二老工人",讲起他们的现状和未来??谈到他自己,小伙子吸了口烟,苦笑了一下,说"没有当官的老子,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瞅机会找个有地位的丈人,还愁调不走"。"二老工人"就是快到退休年龄的工人,六十年代进入铁路,练就了一身实际工作的本领,现在正是生产中的骨干力量,但由于那个年代很少涨工资,如今又讲文凭,他们的待遇普遍很低……他们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赶上大的工程,两三年回不去一次,老婆有意见,孩子不认爹??工程部门流动大,又没条件办中小学,孩子的教育没人管??
我在为他们画着像,想到竖井遭淹时的抡险場面,这些工人,那时是什么思想支配着呢?工区推荐一位工班长,他浓眉大眼,骨骼突出,消瘦的脸庞给人以精干的印象,眼角的绉纹告诉我们,他也是"二老工人"(出生五六十年代,临近退休)。像我们知道的那样,他不满自己目前的现状,但他理解,理解国家,理解所在的工程局。当谈到抢险时的献身精神时,他说"要是你们在现场,也会这样干的。不能眼看公家财产被大水糟?,是工人,干活就得本分????他希望我们这些"部里来的人能把他们唯一的要求带给上边:"请想法关心关心我们的孩子"。我的眼圈湿了,多好的工人啊,他们理解国家、理解工程局,为铁路建设转战南北,奉献了自己,没有更高奢望,只求孩子得到应有的教育,可这却??早饭后,我们顺山路到竹林转了一圈,回到驻地,二姑娘己坐藤椅上等了一会儿。她羞涩地笑笑,稍歪扭的身姿等待我们纠正,不知谁叫了声"这样更好",於是,画箱的启动声、支架的碰撞声、画笔的嚓嚓声、夹杂着摄影机快门的咔嚓声,给这深山工区带来了一丝艺术骚动。
他是一位英雄,大瑶山的几个攻坚战都是他指挥的;他是一个普通人,和其他"二老工人"一样,经历过不少磨难;他是一个强者,在"唯文凭则提"的时代靠虎劲和实战出任了大队长??我把这些印象集中在笔尖上,体现在画面中,本想深入刻划,无奈布满红丝的眼睛告诉我们"他没休息好",后来,证实了他整整一夜都在现场指挥。
贯通十五公里长隧,工程夜以继日紧张的向前掘近,工人们每天早晨进洞,满天星斗返回,难得见到太阳,为赶工期,长期没休探亲假,生活单调乏味,那种原始的、压抑的性欲潜流渐渐冲破层层防线,大脑皮层唯一的敏感符号就是女人,对异姓的渴求把个别人引向山草野花,每月的奖金献给山里的女神??
潮湿闷热的空气逼得工人的几乎一丝不挂,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位姑娘却勇敢地穿梭于他们中间,(平导工区唯一的电瓶车女司机,指挥部光荣榜上的青年标兵),我想她肯定膀大腰圆泼辣大胆。她进来了,却彻底否定了我的判断:眉清目秀,皮肤晰白,窈窕的身材穿着合体的工装,白色安全帽增添几分英姿。
明天就要离开了。泉声把寂静划破,岚雾把山头锁没,墨绿色的松涛随风起伏,云雾缭绕处的群峰,时而凝重深邃,时而飘逸洒脱,心头,莫明的一丝惆怅?? 我们踏上返京复命的路,沿途阳光明媚,回眸大瑶山,格外妖娆??

 

左国顺创作出民族的,历史的,当代的中国时代新像,倾注了对故土的无限深情,表现出对国家民族真正的,深度的理解和使命感。他创作每一幅作品的过程也正是践行实现中国梦的过程。


 左国顺对焦裕禄一直怀着浓浓化不开的情结,,对洒下焦裕禄心血汗水的兰考大地也始终怀有割舍不掉的眷恋之情。50多年前的兰考委焦裕禄送葬的情景时常浮现在眼前,他早就萌生重踏兰考大地,创作表现兰考人民战天斗地旧貌变新颜的油画作品,以慰焦裕禄的在天之灵,为兰考父老乡亲献上自己的一片深情。

2017年4月初,左国顺和他的学生一行数人赴兰考采风写生,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4月的兰考,春风送暖,空气清湿,泡桐林密,青苗遍地,一派昂然生机!这是昔日风沙肆虐、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吗???眼前的一切令我神智漠糊一一变化大得难以置信?五十年前,就在这个地方,黄沙弥漫欲遮日,风撕哭声哀乐泣,万众送葬天地恸,壮志未酬焦书记??是的,就是他一一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志,累倒在根治风沙的战斗中,病逝于为民脱贫的岗位上! 作为合格的共产党员,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党的事业;作为党的干部,他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 为私谋利,那怕是孩子被免费看了场电影,他也要把钱补交出来;作为县委书记,他拖着肝癌晚期的病体,走乡串村访贫问苦,带领全县人民和自然灾害作艰苦斗争……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活着没治好风沙,死后埋在沙丘,也要亲眼看到兰考人民抗灾的胜利"?? 这才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精神"!

焦书记,看到了吧,兰考变化很大,当年送葬队伍中的我,怀着虔诚的心来到您曾战斗过的地方,把满目春色和幸福笑容画出来,让您看、让人民看、让忘记了您的他们看!绿荫成排,禾苗无际,举目四野,心旷神怡。好一派春满大平原,好一处四月黄河滩!茫茫黄河东流逝,风魔沙怪遁灾跡;"焦"桐精神治穷根,盐碱荒滩变桑梓。为治理风沙,焦裕禄同志带领全县人民种植泡桐,多年来,泡桐长大成林,不仅抵御了风沙,桐木还为全县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为纪念焦书记,人们亲切地称泡桐为"焦桐"。
今天:、阴转小雨,周围弥漫着淡淡的清香,禾苗伸胫摆首猛吻湿湿的空气。这里曾是推沙肆虐的"风口",树梢和麦浪随着风势倒向一边。画家们不得不躲在车后作画,艰难中,幅幅《春风下的田园》跃然画布,画画,辛苦却快乐着。村委会院后的农田,一条小路弯弯曲曲消失在晨雾中,盛开的油菜花点缀着绿色的田野,层层林木自然的把大地分割成不规则的色块,空气中散发出潮潮的泥土味,这是豫东平原的特有韵味一一平平的却如此祥和。"老师,俺喜欢您的画,苗青树绿,春花烂漫……"女老板兴奋地谈起她对作品的感受"没想到俺这不起眼的村头被您画的比照片都好看!"她一再赞叹着,并热情的邀我们常来采风,管吃管住。这是逐渐摆脱贫困的农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油画走进农家、平民接受油画是当前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拐点。就要离开这里了,站在正修筑的水渠岸上,我似乎听到潺潺渠水和唦唦桐林私语:"焦裕禄精神回来了,人民离好日子不远了"……

(四)
好的艺术品是具有瞬时穿越维度时空的大境界,左国顺根据历史题材,创作的巨幅油画《十三将士归玉门》有巨大的穿透力。那
筋强力壮的将士悲壮步履,遍体鳞伤的如塑身躯就可以想像到战斗的残酷。毫无疑义这幅作品表现了那个时代,是大汉民族的觉醒时代。是努力争取保卫国家的精神时代。时间越是久远,就越是想与它共鸣。《十三将士归玉门》,它描述的是东汉将领耿恭和他手下的将士们,以汉军区区几百人,成功抵抗了匈奴几万军队对疏勒城的进攻,最后只有十三人活着回来的感人史迹。

纵观这幅巨画,苍茫原野,白雪与苍天浑然一体,十三将士伤痕累累,衣衫褴褛,憔悴却不屈服,这位战士心境苍凉而坚定地遥望家乡的方向。中间手执盾牌的将领在疲惫中流露出刚毅与自信。 左边的伤员看到了生的希望艰难的向前迈进了一步,而怕他跌倒匆忙扶他的将士身稍倾而两眼却盯着玉门关不忍移动,后边的战士有的急切的登高远望,有的则泣不成声。身旁的老兵眼望大汉边关不禁想起了家中的妻儿老小百感交集,老泪在混浊的眼中打转。

右边背弓弩的壮汉虽受伤却乐观的看到了希望,他可以自豪地告诉亲人他英勇的战斗经历。《后汉书·耿恭传》中,记载了东汉军队一次跨越数千里、冒雪翻越天山拯救孤军的行动,虽不长,但惊心动魄,读起来令人热血沸腾,堪称两千年前的"雷霆救兵"。

耿恭,出自东汉耿氏家族,他是《耿弇列传》传主耿弇的侄子,在他小时候,父亲耿广就去世了,一个名门望族的孩子,少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来,大汉王朝将此作为自己的核心利益来经营维护,屡屡与匈奴发生战争。汉军神????,匈奴不敌。汉匈战争告一段落。但西汉覆亡后,匈奴卷土重来,西域各国也生出二心,蠢蠢欲动。东汉国力恢复后,重新经营西域,再断匈奴右臂,复置西域都护府一一这是耿恭出场的历史背景。他在打了一年仗,立下赫赫战功,被任命为戍己校尉。翌年春天,东汉大军班师,耿恭率三百人驻守车师后国之金蒲城,与驻扎在车师前国之柳中城的同僚关宠互为奥援,防备匈奴侵入西域北道。但大军一退,匈奴又开始大举进攻了,两万人把金蒲城围得水泄不通。耿恭临危不惧,他站在城头对匈奴大军喊道:"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匈奴悍勇,哪听这一套,加紧攻城,到了射程内,城墙上黑压压一片箭射下来,匈奴人果然鬼哭狼嚎一一耿恭让部下在箭头上涂了毒药,一被射中,剧痛无比,继而伤口溃烂,到了夜晚,伤口愈发地疼,整个军营是哀嚎声,没想到,更大的郁闷接踵而来:数百人的守军,居然胆敢趁着暴风雨来劫营!毫无防备之下,被耿恭组织的敢死队一个冲锋,"杀伤甚众"。匈奴头领撑不住了,溃败而去。 虽然此役大胜,但耿恭知道,匈奴人迟早要回来,金蒲城无法固守。

他旋即把部队带到了疏勒城,果然,匈奴人又来了,几万人打不过几百人?匈奴人咽不下这口恶气,非得把?勒城踏平不可! 残酷的攻城战开始了,匈奴人数占据绝对优势,但死伤无数,就是攻不下城来。他们于是变強攻为久围,把河流上游给截断了。这一招很毒辣,守军开始缺水,一度"笮马粪汁而饮之", 耿恭下令打井取水,打到15丈深,仍不见水。 耿恭下拜祈祷,奇迹出现,"飞泉奔出,众皆称万岁。漫长的围城仍在继续,这时传来了汉朝皇帝汉明帝驾崩的消息,而东师人也叛变了,与匈奴一起攻城。 几个月过去了,城中"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把弓弩上用动物筋腱做的弦和盔甲上的皮革等都统统煮了吃了。战士们一个个死去,但要塞仍然没有陷落,幸存者宁死不降,汉军大旗高高飘扬。 匈奴人精疲力竭了,使出招降一招,许诺让耿恭当他们的白屋王,给他找美女当老婆。耿恭说:好啊,叫你们的使者来。 匈奴使者来了,耿恭把他抓到城头,一刀杀了,然后用火烤其肉。匈奴人见了,跪倒在地,一片哭声。 一千年之后,岳飞写下慷慨激昂的《满江红》:"壮志飢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即典出于此。

激战间隙,耿恭遥望家园方向,他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此前派遣到敦煌寻求援军的部下范羌身上,就在耿恭在西域激战的时候,万里之外的东汉首都洛阳,皇帝与大臣,也在进行一场激烈的辨论:要不要派救兵?反对派遗救兵的一帮人说,咱们接到消息的时候,他们己被匈奴重重围困,等到咱们援兵赶到的時候,他们估计早己尸骨无存了。反对派以司空第五伦为首。此时另一高官司徒鲍昱站出来,竭力请求派援兵。

汉章帝虽然刚登基,但仍有着大汉滿满的血性,下令:启动救援计划! 西元75年冬天,张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国军队共计七千人,出发了。 援军中,就有耿恭部将范羌在内。 西元76年正月,七千人的援军赶到柳中城,大败匈奴与车师联军,"斩首三千八百级,获生囗三千余人,驼驴马牛羊三万七千头。北虏惊走,车师复降。"虽然柳中城守将关宠此前已经在艰苦卓绝的守城中战死了,但救援关宠一部的战役己大获全胜。 要不要救天山己北的耿恭,大家又吵起来了。反对的意见称:柳中城距离耿恭部还有百里路,而且中间横亘着天山,又是大雪封山季节,救援成本太大,再说,耿恭被围困这么长時间了,说不定早就全军覆没了……大伙还是撤吧。但范羌站出来,坚决说:不!几个将领都不愿意继续往北走了,见范羌这态度,便分了两千士兵给他。史书没有记载范羌率这两千????士翻越天山的艰难,只记载他们在疏勒城胜利会师的一幕,"开门,共相持涕泣"这帮经历了炼狱般的战争的幸存者,九死一生,堪称铁打的汉子,此刻也不禁流下英雄泪来。疏勒城的守军,能够踏上回家的路的只有区区26人了。回家的路同样充满杀机,有滿怀仇恨的追兵,有大雪肆虐的天险,他们且战且退,不断有人倒下,三月,他们进了玉门关,安全了,26人,只剩下了13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

 

艺术家运用群雕式的造型和凝重浑厚的技法,把十三将士的悲壮形象定格在他们眺望到玉门关的那一霎,让人们通过衣衫褴褛、遍体鳞伤的憔悴却依然坚毅的肢体语言,去体会他们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和不屈的勇士精神。

左国顺大型历史油画《塞外昭君》令人耳目一新,阳光温暖。
作者一改过去文人墨客借题抒发乡愁,昭君出塞悲戚苍凉的情景。纵观《塞外昭君》画面明亮温馨一派祥和景象,画中昭君公主长相俊美,和蔼可亲,昭君身披红色棉袍,温婉亮丽,偎依身边的孩子是她与大单于共同养育的后代,孩子和族亲们神情动态恰到好处,阳光绚丽,蓝天白云,塞外古风,美丽草原,民族和睦,是左国顺一生的创作追求。《塞外昭君》画幅巨大,由三个面拼接完成,这组油画左老师孜孜不倦地画了整整十一个月才完成的,好一个温馨祥和国泰民安的画面……

让我们走进画中,重温这段中国古代史----公元前33年,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汉元帝亲自率众送出长安十余里。王昭君与大批工匠及随行历时一年多,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维系了数十年。他与她的儿女子孙以及姻亲们,对匈奴大汉两族人民的和睦亲善与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一个艺术家,左国顺对自己民族灿烂的文化和厚重历史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因此在历史画的创作中,他以诗人的细腻和浪漫,让创作灵感游刃于千年时空,大胆地运用全新的视角审视历史,用大统一的民族观解读历史人物。像他自己所说“走进历史,与古人对话,全身心投入创作,享受着精心营造的另一世界特有的空间。”

左国顺创作出一系列历史题材的人物画,不仅具有坚实的写实能力,而且在根据史料和文物还圆历史真实方面有着独到的构思和再现真实场景的驾驭能力。尤其让人佩服的是在结构一些大场面时,不同个性的人物自身的表现及他们的相互关系的复杂处理,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总体氛围的把握与局部细节处理的关系。在诸如《冬猎》、《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冒顿大单于》、《功勋王子大单于》、《昭君出塞》、《义薄云天刘关》,《威武》〈等历史题材,都有精彩的表现。一幅巨幅油画的结构大场面决不是众多人物的拼凑,其中的历史真实、情节规定、个性表现、主次关系、虚实处理、氛围渲染、色调安排等等,都需要画家精湛的技艺、深厚的修养和巨大的才情。

(五)
 

左国顺油画《母亲》是画家善良而又慈祥的“亲娘”,他为画这幅画在心理酝酿了好多年,每每想到母亲为这个家,为儿女辛劳操持了一生,不求回报,只是付出,就是在弥留之际还牵挂着能让自己吃上她亲手包的饺子,每想到母亲他都会潸然泪下不能自抑。他写过这样一篇短文《饺子》----
 儿时,饺子是不易吃到的,要等到逢年过节才能吃上。有时,母亲为了筹足饺子馅,不知攒了多大劲,费了多少神,什么萝卜, 白菜,大葱等等,尽管肉的比例特别小,但经母亲巧妙的盘制,味道好吃极了。 
工作了,调到了省城,回家的时候很有限,但每次回去,母亲总是赶集买菜,前后张罗,亲手给我包饺子吃,并用酱油,醋,小磨香油加些芜荽和辣椒粉,沏上半碗酸辣汤,吃得我满脸冒汗,看我吃的津津有味,母亲在一旁满意的微笑。
几十年过去了,那香香的饺子和母亲的笑容始终铭刻在我的心中,永远难忘。 几年前,母亲不幸一跤跌倒竟从此卧床不起,渐渐的失去了自理能力,最后连话也说不清了,一家人只能看口形,比手势理解她的语意,母亲在艰难地苦熬她生命的最后时刻。 这年,我回家探望母亲,母亲衰弱地躺在床上,不均匀的呼吸使她困难的不时微微地张开口。“妈,妈......”我带着哽咽的喉音轻轻的呼唤她,母亲疲倦的睁开双眼,嘴唇 翕动了两下,示意知道我回家了。我坐在母亲的身边,静静地端详着她那被病魔折磨的走了相的面容,母亲年轻时很美,大大的眼睛,白皙的皮肤一直使她显得年轻,以至有了五个孩子的她还是一头乌发,身材均匀,步履轻盈。
“呜......呜......”母亲的叫声打断了我的回忆,这会,她精神了许多,睁大了双眼环视着家人,“呜......呜......”的口语似乎要告诉我们什么,我听不懂她在说什么,父亲凑近了问:“是不是要翻翻身
“母亲摇摇头,“你想吃点东西”?母亲又摇摇头,“那是不是想解手”?“呜......呜......”母亲焦急的打断了询问。我把耳朵贴近母亲说:“妈,别着急,一个字一个字的慢慢说。"母亲不再着急,慈祥的注视着我,一字一板地慢慢说:“给......顺......包......饺子......吃”,刹那,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涕不成声的说:“妈,我吃饺子,俺爸给我包饺子......”,母亲满足了,嘴角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母亲去世了,留下了她的微笑和我对饺子的特殊的眷恋。现在的孩子已经不把饺子当成怎么回事了,但我对饺子的偏爱愈加深切,因为,每当我端起饺子时,眼前呈现的是母亲慈祥的微笑。  

 

 

从漯河故乡走出的左国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土,思念大沙河,思念故乡的的父老乡亲,那里的一草一木都牵肠挂肚,日思夜想故乡行,是左国顺永远的心结。2016年5月,左国顺应邀来漯河写生,他采风日记这样写道:

自以为非常熟悉的故土却已远去,眼前,一切是如此佰生,这变化用"日新月异"一点都不为过……我们绕过"沿河创建"工地。在离市区不远的堤湾觅到了久违的"乡音":静谧的的水面漂过一叶扁舟,悠然的双桨划出道道涟漪,微澜曳影在岁月中逐波流逝。好一幅"沙澧荡舟",好一曲渔歌唱晚! 静静的河湾湿地,水面开阔,绿岛散布,空气清新,环境优雅,偶尔有几只白色水鸟划过??恍惚中疑入天苑瑶池。也许,人与仙只一空之隔,仙在那里望人,人在这里幻仙。眼前的泊船无声的任凭河水唠叨着往事:曾记否,扬帆满载的商舸,岸边纤夫的号子,繁华一时的大椿树码头,横跨南北的京广铁路大桥??《沙河牧影》,阳光明媚的秀水长堤上,衣帽遮裹不住少妇对生活的满腔热情,和谐温馨的田园牧歌,唤起我对童年的记忆,那年暑假,母亲让我到河边放羊,我正痴迷于小说"西游记",便把羊拴在青草茂盛的地方,急不可耐的翻到"且听下回分解"那页,埋头进入惊心动魄的神话世界,直到天晚看不清字,迷迷糊糊的牵羊回家(却忘了割草),母亲本要怪我,见羊吃得肚圆,说"饭都凉了,快吃吧"我狼吞虎咽扒了几口,就给弟弟们开讲"唐三藏肉眼不识妖,美猴王三打白骨精??"月光下弟兄们随着剧情叹惜、欢笑,竹床上纳凉的父母会心的看着我们,不时用羽扇驱赶蚊虫……两岸因河水而美丽,河水因绿堤而壮观。初夏骄阳照射大地,此刻的林荫才真觉凉爽。沙澧交汇碧波荡漾,晨曦初照万物竞长。周末,一大早就有人放线垂钓,身后不时传来汽车喇叭声和电动车启动声,人们陸续走上大堤,享受生活,感悟自然,愉快地欢度难得的清闲。下午,习习河风赶走了燥热,游云谐着湿气在树梢飘过,晒蔫的穿天杨伸展枝叶欲揽云朵,零星的雨滴令小草手舞足蹈。绿堤有缘闻波声,沙澧因情映碧影;梦访故土千千回,母亲河畔写丹青。《澧水浣纱》让尘封的记忆又跃入脑海:夏日的午后,"老虎头"周边开始热闹起来,离北岸较远的沙滩旁,男孩们赤身裸体追赶戏斗,扎猛竞泳; 河边的妇女则洗衣理头,私语聊天。但等日落黄昏后,迫不及待的妇女一个个潜入水中,脱裙沐浴,约戒俗成,以"老虎头"为线,东是女人区,西属男人界,其实,没一人逾越。走向湿地的小路,逾往深处原生态植被覆盖越密,前后左右都被绿翠包围,置身于此,顿觉神清气爽,眼前绿野无际,身后水静鸟鸣,再望那河,连浮萍都被风抚弄得自然洒脱。雨过天晴的沙河湿地,空气润润的光滑细腻,充足的水分让树木花草竞相疯长,岸边的黄土红红的透着湿气,如此的环境怎能不让人赏心悦目,怎能不让人多个深呼吸!清波、绿堤、云天;密林、翠影、漁船。人间美景,赛过神仙一一潇洒,自然!重游故土,再访沙澧,真的舍不得:这条河,那道堤,曲折小路浣纱女??几天写生即近尾声,每次回来,都有画不完的景,舒不尽的情。人在社会,身不由己,被时代节奏夹裹着,来去匆匆。怀着对亲友的愧疚和对家乡的眷恋,悄然别去??

亲近大自然,到生活中去体验和感受创作的激情和灵感,使左国顺几十年养成的习惯。写采风日记成为他创作的补充和完善。2018年初春,左国顺环翠峪写生日记----

湛兰的天空下,和熙的风送来嫩芽的芳香,大地充满阳光,饱蘸春色的画笔任由心花在亚麻布上绽放……三仙湖水初暖乍寒,两岸柳枝渐吐嫩绿,画家们在潮湿的空气中嗅到春的气息,在树丛的枝叉中看岀早到的春意。春潮无声润万物,空气湿湿的笼罩着大地,天际飘过化雨未成的浮雲,远处隐隐传来隆隆的雷声。有个地名叫环翠峪,由于时节不适,对"翠"的印象不深……而今故地重游,且直奔谷底,被山势切割的片片麦田,镶嵌在阳光下金黃色的山坡间,真的是大自然造就的"金镶玉",碧翠的青苗在微风中荡漾,充满着希望和活力。白雲轻轻从山头掠过,斜阳夕照下的山居沉静端庄……这是老家河南,中华文明发祥的地方。慢步在早春乡间小路,油菜花的清香沁人肺腑,湖岸边丛丛柳技嫩绿养目,暂且丢掉烦恼和琐事吧,走进自然,享受人生。阳光下的方鼎村一角,齐腰的杂草遮拦了窑前小路,显得更加古朴苍桑……岁月偶而改变某个角落,人们像蚂蚁搬来迁去,却永远动不了天地造化!方鼎村位居丘岭地带,一处处黃土高坡似鼎而立,坡旁窑洞成排,千年来人们生息繁衍,也有文官武举从这里走岀,……具往亦!只有这方鼎土窑、札实的鼎立於世,述说着讲不完的故事。细雨轻抚汜水,河的左岸极目望去,即是三国古战场"虎牢关",刘关张初显身手三英战吕布就在此处,远眺青苗无尽,昔日战场,已变桑田一一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苍桑。汜水弯弯曲曲,沿坡而下直奔黄河,油菜花开滿河滩,翻越前边长堤,宽阔的母亲河滚滾东去……这里是黃河流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桃红柳绿方鼎村,阳光舒展着我们的筋骨,蓝天令我们心旷神怡,绿水滋养着被手机刺痛的双目……今天清明,雨水淅沥沥下个不停,我们躲在方鼎山庄涼棚下,用画笔再现眼前的"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意,笔触在画布上跳动,我的内心在思念天堂的父母:感恩父母给我的一切一一身体、灵魂、人格丶人品、智慧和力量!

(六)
左国顺把自己的心路历程、情感渴望、文化理想描绘成想象与真实之间相互模糊又相互印证的艺术图典。拓宽绘画在多元表达方面的生存空间是他作为艺术家生命个体对于架上绘画的诠释。左国顺拥有那种明亮与活力十足的色彩专属,率性而准确的刀、笔混用技术,以及在面对不同对象时感官的新锐敏捷与心理反应的异常迅速、在瞬间完成图像合成的超凡能力。这些是他得以实现将生存经验、社会生活、风物景致自然坦诚地召唤到绘画当中的基础。审美需求与绘画创作已成为左国顺采取的一种生活策略,他的体验和创造是如此精粹专注,当通过绘画语言呼唤起生命中不同时段记忆的心灵表述时,左国顺使我们所感受到的已不只是一幅幅多彩的画面,更有他激情洋溢的艺术天性所给予我们的畅快和明亮——窥见了那种当代绘画中久违的激情!

左国顺油画造型功力很深厚,语言朴实、自然,看他的画,仿佛在欣赏一曲交响曲,所有的点线面关系都是从内心流淌出来的,即使是海外写生的作品,颜色很纯,但是不会感觉到飘,这一点体现了左老师多年来在油画语言上的锤炼,很轻松就能表现出来。
2017年春,应澳大利亚华裔朋友之邀,左国顺和夫人赴澳大利亚墨尔本采风写生一个多月,心无旁骛,一头扎进大自然,他像一只蜜蜂拼命汲取营养,对逛街购物一概谢绝,他觉得那纯属浪费时间不感兴趣,格外珍惜这难得的机遇,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竟画了60多幅写生画。他的墨尔本采风日记-----

阳光明媚,绿茵如毯,天使飞来人间。孩童以雉诚的目光凝视眼前的世界,鸟类在熟悉的家园觅食细语:和风轻拂温馨的环境,沁润心肺的花香弥漫於清新的空气中……这是自然和谐的美好瞬间,这是万物共处的精神沟通!

雨过天晴,一道彩虹弧跨南北,翻卷的雲彩中传来春的声音"在画雨后斜阳吗?这里快到旱季,我抓紧洒几場雨,免得到时缺水……","谢谢你,情系人间,雨润大地"!随着远滚的雷声,春舞彩云飘然而去,茂盛的枝叶,笔挺的躯干,丹顿农原始森林是桉树的家园和花草鸟类的天堂,凭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牠们共处依存,相竞成长……这棵老桉树四个人都抱不垄,满林比比皆是,棵棵印证着森林的苍老和博大。
白云轻轻飘动,海浪漫卷时光,有人逐渐归去,银滩暂时寂静,只有大海哗哗地讲诉不停,自库克船长登岸,这里经历了多少沧桑,衰败与繁荣......
茫茫碧海中,几只矫健的海鸟自由飞翔,随着风向,时而离水飞翔长空,时而激流乘风破浪,在蔚蓝的海水中划出一道道白线,它们是勇敢的冲浪健儿,挑战自己的体魄,点缀着春日的海景。
库克船长的小屋,原质原味的英国渔村住宅,传说库克是第一位走进澳洲的英国人,从此,大英帝国对这里开始了一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一位英国富人为了纪念库克,把他故乡的老屋切块运澳,重建於墨尔本最繁华的的地段,成了当地一景。兰天白云,斜阳夕照,无尘小街,起伏纵橫,不闻城市噪音,难见商业叫卖。偶见老人庭院中浇花拨草、青年提绳溜狗闲散而过,邻里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悠静得有点冷漠……周末,CD中心河面水波粼粼,滑艇(像中国龙舟)健儿长划练习,教练船紧随其间,时而喊话指挥,时而扬臂校正,吸引了两岸的游客,惊飞起戏水的乌……
阳光洒满金色的海滩,海风传递着初夏的信息,游人三三两两在观海桥上觅景拍摄,本地人或溜犬丶或日光浴享受着大海的赐予,远处滑水爱好者正在集结,准备跃入激情的水空运动。丹顿农山国家自然公园的早上,陽光为大地罩上薄薄的金黃,湛蓝的天穹显得逾加深邃,高大的松柏此刻更是霸气雄伟,白色的鹦鹉一声怪叫飞往林间。今天不是周末,但游人不断,华人不占少数。林荫下的通幽小桥,把我们的思绪带到对岸林中:热恋的情侣切切私语,喜戏的鸟儿暂停欢唱,远处的蝉鸣挡不住没完的情话。
一座庭宅一花园,一个弯处一片景,植花理草是每个家庭的责任和习惯,每逢周未,只要家中有人,不是修花就是浇水,偶尔有青年从车中下来,手提一两棵花苗,匆匆进院种植。崎岖小路旁的高尔夫球场,左边穿过树林紧傍高速路,右边即平民化的球场,球场没球童,不奢侈,不攀比……大家就是以愉悦之心投入健身活动……场内风景自然。很少人工雕琢,画起来也轻松随意。
再见了,温馨的小院,一个月来,从此门带出去的是布,掂回来的是画,每每返回,都有“到家了”的亲切,感谢朋友夫妇的的邀请和接待!难忘小屋那张桌,那铺床,那片花园那道墙......似乎又闻出餐桌上的美味,看见墙壁上的油画,听到花园中除草植花的欢笑。
已至本月中旬,几天后即将回国,远眺相处几日的写生景地,胸中阵阵若即若离,暮色苍茫中,那棵树那片草,那段篱笆那簇花渐渐隐退,我的心,穿梭於郑州和墨尔本之间。

 
左国顺匆匆墨尔本之行,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打开了他认知世界的又一扇窗口,收获良多,回国前夕,举办了一场小型写生展,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观众纷纷留言----
左国顺的画好,文字亦好,所述勾起我赴德时的种种感受似若一人。
如此陶醉的心情,写下醉人的文字,留住最美的画面。纯洁、恬静、沁人心扉、这样无功利、无杂质的艺术感觉,与观众所产生的共鸣,才是艺术留给观众、也是留给自己最珍贵的记忆。
看了你赴澳的写生作品,很惊奇振奋高兴,太美了水平太高了,艺术与身心的结合,可称上艺术家的典范。求职无止境艺术无国界,优化应该属于西洋画,原产地去写生这是何等的艺术境界是何等的胸怀是何等的自信心,而且天涯有知音,这就是人民艺术家的朴实再现,为你点赞!
左老师画得好,还如此勤奋,使我们后辈学习的楷模!
慧眼深得天地趣,妙手绘就山水经。宝刀未老童心在,一蓑烟雨入画屏。
画味诗意,人文亲情好啊!画得好写得也好!
左国顺的风景画安宁、沉稳,大气!

(七)

身高1.82米的左国顺,一生就是这样,性格豪爽敢爱敢恨,从来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无论在他无名的岁月还是当红的今天,从不做画商,没有任何杂念,没有功利,没有索要甚至没有回报。他生活简朴,从不摆谱,看不惯铺张浪费的张扬,在日月轮回的时光里,奉献者热血和忠诚,默默耕耘在油画的天地,用心血和灵魂的呐喊塑造出自己的每一幅作品,霜染鬓发,始终不渝。有一位知名企业家慕名找到左老师,想出2个亿,买断他的画作,被他婉言谢绝了。他只想在有生之年,为世人留下更多自己满意的作品。

左国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名誉主任,河南省油画学会副会长,河南省书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郑州铁路局美协主席,高级美术师。曾任河南省文联委员,河南省美协常务理事,河南省宣传画学会副会长,铁道部艺术系列职称评定高评委。油画作品经常入选全国美展和铁道部及河南省美展并多次获奖。其中《五月》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地球需要绿色》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白云藏幡》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山乡归来》入选首届中国油画静物展,《山里的太陽》入选首届油画沙龙展,《工区雨季》入选“五月的风”全国美展并获金奖,《翻身腰鼓》入选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展并获优秀奖(最高奖)、全国铁路油画作品展金奖,《高原太阳》《晨风》先后入选第二届及第三届全国画院作品展並获优秀奖,河南省文联首届及二届大象文艺奖金奖,《高高的视平线》《圣地祥光》先后入选河南省第十届及第十一届美展并获金奖,《沙尘暴》入选第四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千年座骑》入选第四届亚洲新意美术作品展,《圣地祥光》入选第七届中日艺术家作品交流展等。《山泉》入选首届国际新意美术展。《山村喜事》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原行”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作品展并被河南省美术馆收藏。近年来创作的《十三将士归玉门》《塞外昭君》《冬猎》等多幅大型历史画先后在河南、内蒙古、北京、安徽、广东巡展。


2018年5月5日上午,时代新像,故土乡情——著名油画家左国顺作品展在河南省当代艺术馆新址开幕。左老师一百多幅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呈现在观众面前,引起巨大的轰动,来自全国各地的部分专家学者参加了开幕式及座谈会。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天民在座谈会发言:左先生是受过现实主义艺术训练的艺术家,所以说不论在国内、国外、城市还是乡村,他都能够很敏锐地把生活的鲜活感表达出来。左老师对画面对色彩的处理有自己的写意性,水墨感自然流露出来,其不仅仅是单纯的写生,还融入了自己的思想,语言。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一直在探讨油画的民族化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优化作为一种全球的艺术语言,不管到哪个国家,优化作为艺术语言,肯定是要和个人、民族结合的,这个命题是一直存在的,我在左先生的作品中看到他对这个的探索,但他没有故意去寻找这种民族化,而是在写实的基础上,他把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揉进去。油画作为人类的艺术,一定是通过人的潜移默化一步一步呈现出来的,对于民族性的表达追求,是很明确的,也很内在的,正因如此,所以左先生的艺术作品一直在向前推进的原因。
左老师绘画语言朴实、色彩厚重、视野开阔,在作品背后是人文关怀、历史关怀。我们看他的作品感到很亲切,这种亲切感来自哪里?首先来自一个艺术家的所为,富有发自内心的一种人情味的表现,无论表现什么任务,都表达了他个人的情感。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报》副总编辑陈明发言:左老师的造型功力很深厚,语言朴实、自然、看他的画仿佛在欣赏一曲交响乐,所有的点线面关系都是从内心的流淌出来的,即使是海外写生的作品,颜色很纯,但是不会感到飘,这一点体现了左老师多年来在油画语言上的锤炼,很轻松就能表现出来。左老师的作品带有历史文化的气息,对历史人物的造型研究十分深入,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记录,也是对场景的还原,真实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在很多方面突破了前人的束缚。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杜少虎发言:左老师的历史画特别震撼,
感动人,每个人物的表情、动态、都能感觉到左老师的文人画家情怀,对历史的了解程度,都通过它的画笔表现在作品上,看出了左老师的胸怀,对历史的思考。历史画不求还原历史,而是对历史的构建,这也是现在所有历史画家都要注意的问题,它不仅是一个画家,而是一个历史学家,还原的历史画面,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历史。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创作中心主任陶宏发言:
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泛滥中,中国的艺术家们潮水般加入了对既有价值的反叛的行列。而左老师却依然故我,他孤独地坚守着自己现实主义的精神家园,把中国画那种写意精神融入到他的油画创作之中,他的油画塑造是一种带着享受的方式去进行的。,他走着一条现实主义和写意精神的道路。

左国顺画了很多农民及劳动者,比如《稍憩》这幅表现民工的作品。这些劳动者贫苦无助,只能靠他们的双手和身体在劳作挣扎着,只为了一种极为单纯的渴求,那就是活着。这是他内心深处的温善,一种对底层人物生存与生命的关注与感怀,他用画笔去触摸这些灵魂更真实、更朴实、更原初状态的温度。在一个经济与艺术被夸张虚化的时代,左老师坚定置身于大自然中,扎根于劳动者的精神世界中,几十年一如既往地用自己坚定的追求践行着内心崇高的精神还乡之旅。

加拿大书画家协会主席吕孟申发言:昨天我给左老师撰了一副嵌名联,“国有脊梁春秋志,顺天悯人赤子心”。我和左老师同是漯河老乡,长达几十年在铁路共事,我对左老师这几十年感触特别深,左老师高中毕业以后由于生活所迫没能继续深造,一头扎进了绘画之路,一坚持就是五六十年,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左老师从不哗众取宠、自吹自擂、在他的笔下无论古今人物,还是静物、动物,都能感受到他的创作激情和朝气蓬勃的力量。左老师创作的《翻身腰鼓》,那群陕北汉子。狂放不羁、不可压抑对生活热爱的激情淋漓尽致跃然而出,令人心潮澎湃。和左老师接触这么多年,我感觉在他心里有一团火在燃烧,无论走到哪里,都是阳光的,所以他画的每一幅画都是温暖向上的。从左老师身上,我们也看到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是如何走出来的,不犹豫、不彷徨,认准的事坚持走下去。
河南省美协顾问李运江发言: 我和左老师的交情有40年,我们俩不分家,不论是从情谊上还是绘画风格理解上都是相似的。左老师对我有知遇之恩,我从部队退伍后,分在铁路的基层单位,回来之后画了一批漫画,我和左老师一见如故,我很感激左老师对我的提携。他是我的良师益友,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也是自学画画,没上过专业学院。

左老师虽然70多岁了,但是浑身充满了激情,都是正能量,心态特别好。对事物、对创作的追求魄力,是青年画家的榜样。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泛滥中,中国的艺术家们潮水般加入了对既有价值的反叛的行列。而左老师却依然故我,他孤独地坚守着自己现实主义的精神家园,把中国画那种写意精神融入到他的油画创作之中,他的油画塑造是一种带着享受的方式去进行的,他坚定不移的走着一条现实主义和写意精神的道路。

郑州市美协主席白金尧发言:左老师展览在这样一个艺术馆展出特别有意义,到基层扎根人民,把艺术放到基层做研讨,深入生活,感受会更加亲切。看左老师的画展很多年,每时每刻都激励着我们的创作欲望。左老师挖掘出很多历史题材的作品,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笔触激情奔放。它的历史题材场面恢宏,璀璨,充满浩然正气。左老师的激情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做老师的认真态度,是艺术家典范,也正是他这种冲动、热血、激动到极致状态,创作的作品才有感染力。

风雨多经情未老,关山初度路犹长。
已过古稀之年的左国顺老师,回首一路走过的来时路,百感交集,努力过、奋斗过、拼搏过、痛苦过、快乐过,就会发现人生终究不会辜负你,那些洒下的汗水,留下泪水,付出的心血会成就你,梦里能够到达的地方,终有一天脚步也会到达。一份坚守,一份收获。此生与油画结缘,是自己无悔的选择,如果有来生,仍会选择这条道路。感恩遇上了好时代,感恩父母的养育,妻子的陪伴,师友的鼓励、儿女的孝顺。不辜负每一场花开,善待每一次落花。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底的善良,融进血里的骨气,刻进生命里的坚强,成就他大写的人生的华彩乐章。

生命不息,手中的画笔不停----是左国顺老师的心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