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作长安草,胜为边地花一陕西历史博物馆攻略(2)

打印 被阅读次数

1970年10月5日,西安市南郊何家村陕西省公安厅下属的收容遣送站(现在碑林区黄雁村水文巷2号,东距小雁塔约1公里),在挖楼房地基时,挖出了一个陶瓮和一个提梁银罐。打开盖子,金光闪闪。陕西省博物馆派杭德州、韩伟、雒忠如、王玉清等考古学家前往。考古学家坐着当时省博物馆惟一的一部车赶往现场,还是辆二战时的美国吉普。

1970年10月11日,在第一个陶瓮出土地北侧不远处,出土了第二个陶瓮。这两瓮一罐里面有文物1000余件,金银器271件。这两瓮一罐就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重大发现,何家村窖藏,

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进门就是这两瓮一罐。窖藏的主人是谁也没有定论,所以叫大唐遗宝。何家村宝藏,地方不太偏,埋的更不深,第一个出土的大陶瓮,仅仅距地面0.8米,居然瞒过了千年,才重见天日。

展厅入口的两瓮一罐 (陕博图)

唐朝有地下用瓮埋宝的习惯,新中国几次金银器重大发现,唐朝的窖藏就占了不少,象沙坡村窖藏,丁卯桥窖藏。《太平广记》里记载唐时长安胜业坊有个买馒头(蒸饼)的个体商贩,穷的连名字都没有,驼个背,大家叫他邹骆驼。邹骆驼推车买馒头,被路上的砖头绊倒了好几次,后来实在受不了了,抄家伙要把砖头挖出来,砖头一层又一层,挖开之后,有一个瓮,打开一看,里面装着足有六十多斤的纯黄金。邹骆驼发财后,跻身大唐富豪圈,自己跟皇帝说的上话,儿子和驸马子萧佺勾肩搭背一起玩,长安城里就流传这样的歌谣:”萧佺驸马子,邹眆骆驼儿。非是道德合,只为钱相知。”

还是接着上18国宝

6 镶金兽首玛瑙杯  用带条状纹的整块玛瑙仿兽角形制成。红色夹心的玛瑙多产自中亚和西亚,而这种底部设流和兽首装饰的角杯不是中国传统,是目前唐代极为少见的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200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第一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计64件组,其中就有镶金兽首玛瑙杯。这种器形来源于希腊,叫来通(Rhyton)。它和中国杯子区别在于,我们的杯子在杯口喝水,也就是一般的脚杯。此杯在镶金的部位喝水。

对比克立夫兰艺术博物馆的公元前4世纪牛头来通杯(Apulian Cow-Head Rhyton),酒会从牛角流出来,表示对大地的献祭。

 

7 和 8 鸳鸯莲瓣纹金碗 (2件)双层多瓣捶揲而出,每层10瓣。上层莲瓣是珍禽异兽 ,下层刻忍冬花草。两碗内避各有一行墨书九两半和九两三,实测重量均为九两半。这种墨书标重在何家村窖藏及其他窖藏的金银器中常常见到,这是唐代管理金银器留下的痕迹。唐代金银器掌管者,为防止以轻换重,在每件器物上往往都以墨书标重,有的直接錾刻出重量。考证,这种捶揲工艺源于地中海地区,后来的传到西亚和中亚,经粟特金银工匠传入中国。这碗不是吃饭用的,是皇家喝酒用的。

9 鎏金舞马衔杯纹皮囊银壶  也是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采用了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和马鞍的综合形状。扁圆形,上有竖筒状壶口,上覆 莲瓣状的壶盖。壶两面,以模压的手法,每面捶出一匹舞马。这种防皮囊壶造型在辽金墓葬中常见,在的唐代金银器还是首见,制作工艺高超,圈足与壶身是通体锤击成型,壶底是焊上去的,两面的舞马纹饰完全一致,加工难度在何家村窖藏出土的金银器中为最。

10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壶 罐重1879克,是已知唐代银罐中最大气和精美的一件。球形,锤击成形,喇叭形圈足,提梁辖入焊接在罐肩上两个葫芦形的附耳内,可自由活动。主题纹饰鹦鹉,盖内有墨书二行“紫英五十两”,“白英十二两”,表明罐为储存药物之用。紫英和白英就是制作丹药的原料。

1970年这件国宝出土时,打开盖子后,装的却不是药材,里面的东西让考古工作者大吃一惊。

MustardSeed 发表评论于
太精美了,感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