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国家有大有小,总是有些小国和超级大国比邻而居。比邻大小国的关系也是千差万别,但象俄(苏)芬关系这样在几个世纪内经历了两个邻国所可能经历的几乎所有可能的状况确是罕见。国际关系不象科学那样可以做实验研究,所以对历史的分析就成了主要的研究方法。让我们来研究一下俄芬关系的发展变迁,也许能对中国和邻国,包括两岸关系提供一些启迪。
芬兰一早就象波兰,朝鲜这样是夹在两强之间的苦逼民族。瑞典在十八世纪是强国,和崛起中的沙俄打了近百年,战场几乎都在芬兰。芬兰最后选择成为沙俄的“特别行政区”,日子过得好多了。沙俄送吃送喝,关怀备至,还允许芬兰一国两制。芬兰在1906年就成为普选制的宪政民主国家。芬兰人勤劳聪明,善于经商,又加俄国照顾,不久就成经济强国,就有点民主优越感,反而看不起俄国了(有点象香港人)。趁俄国十月革命大乱,宣布独立。苏俄深陷内战,无暇东顾,就承认了芬兰的独立和明显人为东移过的边界(离列宁格勒仅30公里)。
芬兰标志性的塑像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明了二国的历史联系
二战前,苏芬关系紧张。芬兰政府非常反共,也养着一大堆白俄。苏德签约,秘密条款中芬兰属苏联势力范围。斯大林以此要求以一块两倍大的土地交换毗邻列宁格勒的战略要地,在当年这总的来说不算过分(想想日本直接开进中国东北,苏联也直接占领了波罗地海三国),但芬兰不从,不但不从,民主政府为了选票,还故意挑衅。苏联大军压境,芬兰倾力抵抗。战争初期令世界大跌眼镜,苏军伤亡惨重,这令德国军方也大大小看了苏联,从此萌生了侵苏的念头。此时国联开除了苏联,英法成立了援军准备出发。但芬兰由于一个重要防线失守这时屈服了,苏芬停战。苏联得到了战前要求的领土却拒绝交付许诺交换的土地。芬兰人觉得气愤屈辱,更是输得不服,群情激愤欲复仇。
苏芬战争中被炸毁后重建的中央火车站
当纳粹德国欲联芬侵苏时,芬兰一拍即合。巴巴罗萨的北方集团军群中芬军是主力,围困和轰炸列宁格勒芬军更是马前卒,迫害共产党人和犹太人芬兰干得也不少。但形势比人强,随着苏德战场形势逆转,芬兰人知道末日将至,它的民主体制起了作用,罢免了亲德政府选上了亲苏内阁与苏媾和。但如日中天的苏联不依不挠誓欲灭了芬兰,经过几场战役芬军在德军帮助下暂时守住了战线。芬兰再次瞒着德国接受了超级苛刻的条件向苏联投降,为了讨苏联的好背信弃义向驻芬德军进攻。战后又和苏联签订丧权辱国的苏芬友好互助条约,在宪法中加入反苏违法条款。终于,芬兰躲过了斯大林的屠刀,虽然裂土赔款,但避免了苏联的占领,保证了既有政体和独立主权。
芬兰从历史中学到了很多。战后芬兰拒绝了美国马歇尔计划和瑞典的援助,对苏联言听计从。但西方还是视之为自己人,好处没少给。苏联慢慢也对芬兰放心了,而且保留芬兰体制和繁荣有助于苏联国家声望和对其他西方国家的吸引力。如此芬兰两头得利,经济迅速位列前茅,还首先建立了高福利社会,至今仍被列为最适合居住的国家。80年代一度被中美反复警告的西欧的“芬兰化”(finlandization),实际上是当时西德的艳羡,很多被绑在北约战车上的西欧国家都想当芬兰。而加拿大、墨西哥也事实上成了美国的“芬兰”,芬兰化是小国与相邻超级大国之间很理想的一种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芬兰成熟的民主制度在其面临生死关头时所起的作用。一般认为民主制会倾向民粹极端,但芬兰的例子表明,当人民了解真相时他们会理智地面对现实的。是主流民意决定了投降,亲苏,放弃领土,谁也不用怪谁。反倒是蒙蔽真相的日本还在准备一亿玉碎,独裁体制的德国把一国的命运系于希特勒一身,他一死了之却让人民去承担悲惨的命运。
在苏芬关系的历史中,大小国都可以看到不同的教训。对于小国而言,是没有资格去玩“远交近攻”的,否则不死也会过得很惨,二战前的芬兰,79年的越南,冷战时的古巴和现在的乌克兰都是例子。其次要培养亲邻气氛,就象单位里总是员工拍老板马屁而不是相反,小国总是要委屈点主动点,限制反邻言论是必要的。
对于大国而言,在崛起过程不免要兼并小国,那些现在还存在的都是硬核挑,不可小觑。对小邻国不可放纵,要掌握控制扛杆,需教训时严厉教训决不手软。大国有地理优势,其他强国支持这些小邻国只是利用,一般不会为之战斗,国际舆论对大国影响不大(美国顶着国际压力封锁古巴五十多年,民主大国也不比苏联温柔)。除了大捧,胡萝卜也是必须的,但也不能予取予求,必须是下蛋才给米,下大蛋给好米。但也不见得一定要邻国或特别行政区釆用自己的制度,民主制可能更好。另外一定要有对该国舆论施加影响的手段。
中国面临管理越南、朝鲜、蒙古等小邻国和香港、台湾这两个特别区的重任,也许能从二百多年的俄芬关系变迁中得到有益的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