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草书,不可或缺的14部经典

学者,诗人,书画家,一级美术师。职业认证网球教练。现任“北美中红书院”主席,”中华文化交流大使“等职。号白水道人,老泉,画泉(多用于画款),西邑翁...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们要学好草书,不仅仅要多写,更要多看多读;而这14部帖,经典的不能再经典,若我们要学好草书,断然不可或缺。

01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美图

《平复帖》意到笔不到。

《平复帖》是晋代文学家、书法家陆机创作的草隶书法作品,虽字不多也多不清楚,但结字苍茫含蓄,更有意到笔不到之技。

《平复帖》受卫瓘草稿之作的影响,多采用了取纵势,而《平复帖》真正奥秘所在,在于“神韵”,这么说吧,我们书写《平复帖》的字,或不觉得难,难在书写出同《平复帖》一样的如此神韵的书法。

 

02

王献之草书,字不连带。

王献之草书,在细节上处理的特别得当,如有的地方靠牵丝连带,有的地方连带的很少或几乎没有连带,在整体上,草势特别强烈,张力非常突出,线条既厚重又开张。

03

 

王羲之《十七帖》,不激不厉。

《十七帖》是小草书体的代表作,不像后来的大草、狂草书法那样,依靠字与字之间的牵连来强化整体感,而是依靠字形的大小、单字姿态的斜正搭配、笔画的粗细变化来达到气脉贯通。

04

孙过庭《书谱》:古不乖时,今不同弊。

今人学《书谱》的,很多很多,更有专门学《书谱》的培训机构,不乏写的很像《书谱》的人,但细细体会,我们总感觉没有抓住《书谱》的精气神。《书谱》作字落脚差近前而直,需我们深挖学习。

05

 

怀素的《圣母帖》:轻重自如

怀素的《圣母帖》 于小草和大草之,用笔在大小、收放上变化明显,同时也表现了轻重、粗细的关系,给人一种奔腾的感觉。

我们知道,《圣母帖》为怀素晚年的通会之作,不比《自叙帖》迅疾的连笔,而是绚烂之极,复归平淡,笔法圆融,应规入矩。

06

怀素《自叙帖》,人称“天下第一草书”。

怀素的《自叙帖》是狂草,运笔极快。狂草的难度不在一个字上,而在一气呵成之际,处理字与字之间的关系。《自叙帖》帖中之字疾中有缓、缓后愈疾、此起彼伏、变化无穷,是我们毕生学习的法帖。

07

张旭《古诗四帖》,永恒美的象征。

张旭草书《古诗四帖》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古诗四帖》在章法上,与《晚复帖》大不相同,采用单字界限不清晰,难学至极。

08

贺知章《孝经》恰到好处。

《贺知章草书孝经》中锋行笔,圆浑苍润,尤其是勾挑之笔,顿如山安之后,趯然而起,字形摇曳摆动,机趣横生。帖字将点画的厚重、结体的宽博、章法的倾侧综合起来,烂漫奔放与稚拙自然交相辉映,气象旷达而排奡,点曳自信与布白开合妙合无间,内力腾跃而雄逸,有非常强烈的独特风格。当学当学。

《孝经》与《书谱》如此酷似,贺知章、孙过庭二人谁学谁

09

黄庭坚草书,新时代的飞扬。

黄庭坚的草书是中国草书史上别开生面的一个高潮。

黄庭坚草书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

10

吴镇《心经》,诗化的草书。

吴镇的《心经》线条非常绵厚,流畅但不张扬,既有幽静又有峭拔在里面;结构虽略有欠缺,但也是我们学草书的佳品。

11

皇象、宋克《急就章》寓变化于统一

《急就章》用笔简约、凝重、含蓄,笔意多隶;笔划虽有牵丝,但有法度,字字独立内敛。

12

索靖《史孝山出师颂》牵丝毕现

《史孝山出师颂》法笔势险峻,字体古朴简洁。

13

鲜于枢《韩愈进学解卷》元朝书法巨擘之作

伯机用笔骨力劲健,真力饱满,行笔潇洒自然。赵孟对他的书法十分推崇,曾说:“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出称尊尔。”二人书法当时并称“二妙”。

14

智永小草《千字文》

智永用笔秀润圆劲,八面具备,真得王氏笔法。

 

总结:明代时期,也不乏草书高手,小编没有例举,鉴于时代背景;我们都清楚,一个时代背景直接影响时人取法用笔,就说明代(明末清初),时人用笔个性张扬,章法错落复杂,如王铎、徐渭等,小编以为,学草书者功力不到不宜学,而说董其昌,虽精于布局,用笔也承“二王”,但同样眼力没跟上,我们所学或就显得单薄,失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