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优质的铁矿石和四通八达的水运交通,瑞典的冶金业开始萌芽,那是瑞典工业的鼻祖;依靠积淀极深的冶金业,瑞典建立了强大的装备制造业,那是国家工业的心脏。自此,瑞典的科技和创新开始腾云驾雾,逐步登上世界经济强国的云端。在瑞典,人均发表科技论文数,人均拥有跨国公司数和人均发明专利数都位列世界第一;在全球最有创造力的国家评选中,瑞典位居榜首;在人口比例就业于科技型企业的排行榜中,瑞典全世界最高;在全球IT国家排序中,瑞典名列首位。
瑞典
这个偏处北欧一隅的小国,创新的力度简直让人瞠目结舌。是什么,让它如此与众不同?是深入骨髓的平等意识。
这种平等意识最先体现在男女平等。瑞典的女性很独立,很强大,是全世界女权主义最盛行之地。议会50%是女性,幼儿园的男老师也必须占一定比例,连主教座堂的管理人都是女性。如果说瑞典女性的独立自主精神来源于维京时代的男人出去做海盗和经商些许年,留在家里的妇女不得不承担所有工作,那现在的瑞典政府则特意强调男女平等。
瑞典不仅男女平等,而且人人平等。在瑞典进行医疗改革之前,所有医院都是公立医院,医生都是公务员,就是因为瑞典人觉得只有在公立医院人们才能接受平等的治疗。不管你是达官贵人,还是平头百姓,都得有个先来后到,任何人都不得例外。
瑞典
平等的意识当然包括收入平等。瑞典的社会财富分配比例合理,贫富差距相当小。收入最高的100个企业家跟普通员工收入13比1,是世界上最接近均贫富的国家。属于高薪范畴的大学正教授每月工资4万瑞典克朗,一名清洁工月工资差不多2万瑞典克朗,但教授要交45%的税,而清洁工的税只为31%。公司老板若以工资或奖金,卖股票的形式把盈利拿出来,会被课以重税,但如果把盈利留在企业用于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公司税率就很低。通过这样的方式,政府不但鼓励了富人把钱留在公司里,去创造就业机会和去创造更多新技术,而且保证了收入的相对平均和富人的财富升值,社会自然平等、和谐。
男女平等,人人平等,收入平等,只是瑞典“平等”的一角,瑞典的平等意识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细胞中。同为日耳曼人的瑞典人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究和谐、平等,不要突出个人英雄主义。干得好的人不得嘲笑干得差的人,干得多的人不得埋怨干得少的人,一切都任由天性和本能。瑞典语中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词“Lagom”,差不多是“不多不少,刚刚好”的意思。不论做人,做事,都要既不极端,也不过分,保持合适的“度”,正是瑞典人的境界。
自幼被熏陶出来的平等文化让瑞典人完全没有了阶层和阶级的禁锢,创造潜能被毫无顾忌地开发出来。“平均主义”让创新没有功利思想,而是出于个人兴趣去进行科学探索和技术发明。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瑞典的“平均主义”并没有造成“大锅饭”?这跟它的民族文化传承相关。
瑞典
是什么给不平等提供了温床?是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会产生不平等,而瑞典根本没经历过奴隶社会。瑞典文明起源比较晚,在维京时代以前都没有文字。维京时代的瑞典人主要去俄罗斯和乌克兰腹地,沿着境内的几大河流到达黑海和里海跟波斯人和拜占庭人做生意,而烧杀抢掠是瑞典人的次要任务。
虽然之后瑞典被丹麦统治,但瑞典的国王由瑞典的各大家族和教会推选,国王势力很小,而且不能世袭。当瑞典在1523年由瓦萨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的时候,欧洲封建制度已经垂垂老矣。1492年的地理大发现,不但让地中海和波罗的海贸易圈日落西山,而且导致了全世界商业贸易航道的改变,商业革命大爆发。1517年由马丁·路德发动的宗教改革后,欧洲出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资本主义浪潮横扫欧洲大陆。这些都让瑞典刚刚建立的封建专制还没来得及行使中央集权,就被卷入了欧洲封建制度解体的大潮中。
瑞典
没经历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瑞典,严格的等级制度也就失去了牢固的根基,平等、创新有了肥沃的土壤。瑞典自古形成的船文化思想让瑞典人形成了共享和共识精神,团结协作,让创造力迸发。1814年之后再没参与过战争的和平环境给瑞典带来了机遇,使它如虎添翼,站在科技创新的云端俯瞰世界成为理所当然。
这个让我因为英格丽·褒曼主演的《北非谍影》而注视的国度,这个让我因为葛丽泰·嘉宝主演的《瑞典女王》而熟知的国度,是那样让我着迷,那样让我仰慕。不仅仅是流光溢彩的古雅和美丽,更是融化在骨髓中的平等和创新,那是人类永不凋败的生命之花,无论风雨,都蕴积着盛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