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全国好新闻特等奖

过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力争不做乏味、油腻的中年女人
打印 被阅读次数

 

1990年12月3日《全国联播》和次日《新闻报摘》播出了我采制的现场报道,《在火热的水利工地上》。这篇稿获“黄河杯”全国水利好新闻和全国广播好新闻特等奖。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在推荐这篇稿时说:此稿件播出后反响比较大。它充分发挥了广播优势,以现场欢乐的音乐和隆隆的机器声反映出工地上的热烈气氛;记者不失时机地引出总书记、总理的亲切、自然、风趣的话,感召力强,突出了主题;点面结合反映出全国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的形势;记者边采访,边说,边录音,现场感强,真实可信。

此稿能采到领导人的讲话,难度大。本来事先规定不许记者采访。各级警卫把领导围了好几层,记者很难挤进去。我挤到领导身边,就被拉出来,再挤进去,再被拉出来。最后我生气了,挥舞手中的话筒说:“干什么!我在工作。”此时,我很着急,录不到江泽民的话,别人讲的再好也没用。正在犯愁,我看见李鹏总理已经把土推到山坡上了,而那里是没有警卫的空白区。我灵机一动,临时改变采访计划,就跑上去。总理气喘吁吁。我问:“出汗了,总理?”结果录上了李鹏说的“干活就要像个干活的样子。”。紧接着,水利部部长问在场的100多记者:“你们记者有什么问题?”没有一个人答应。这种场合谁还想听一个部长的。我勇敢地高声喊着:“我想请总书记讲话。”有意识地想让总书记也听到。总书记接过话筒讲了一段风趣、幽默的话,并脱口说出“中国现在是十一亿三千三百六十八万两千五百零一人呐!”总书记讲完,又把话筒交给李鹏总理,总理讲的也很好。李铁映还背着我的录音机。

第二天,所有媒体都是用的我的采访。几家新闻单位用法不同:北京电视台是把江泽民、李鹏对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话筒的讲话和他俩在工地上对着扩音器讲的话全部播出,回音很大,不自然,而且很长。中央电视台只用了江泽民、李鹏在工地上的讲话,而没有用我录的音响,讲话不亲切,死板。新华社的稿是把江泽民、李鹏对着我的机器说的和在工地上对着扩音器说的糅合在一起发的,看不出原话怎么说的。相比之下还是我的现场报道亲切、生动。

下面是播出稿。

播音员:今天(1990年12月3日)上午,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到昌平县辛店河水利工地看望、慰问在那里劳动的同志们,并和大家一起劳动。下面请听本台记者刘振敏的现场报道——《在火热的水利工地上》。

(实况:欢乐的乐曲声、机器声衬入)

记者:这两天,北京受寒流的影响,气温突然下降到零下10度左右,可郊区昌平县辛店河治理工程却是一片热气腾腾的繁忙景象。

(实况:推土机突出)

我站在刚刚挖好的水渠旁,阵阵泥土芳香扑鼻而来。从南往北看,水利工地每间隔100米就插一面红旗,像一条长龙似的震撼了沉睡了多年的辛店河。

我在马路旁看到这里竖着一张地图。地图上标出辛店河大约有10多公里长。在工地上劳动的人们大约有几千人,远远看上去,他们也不再是黑压压的一片了。

(实况衬入:扩音器传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鲜红的头巾,翠绿的羽绒服或者瓦蓝瓦蓝的风衣代替了过去的羊肚子毛巾、烂棉袄。在这个水利工地上,竖着一块大标语。上面的字是:兴修水利,造福人民。还有一块标语牌写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推土机突突地响。推土机一过立刻把一座小山平掉,开出一条大的沟来。

(实况:说话声杂音衬入)

记者:杨部长!一年一度的农田基本建设,今年动手早,质量高,措施也得力。目前全国各地水利建设怎么样?

杨振环:现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现在为止,全国每天已经有5000万人在工地上大干水利建设。估计到12月中旬高潮的时候,将要超过7000万人。今年的目标是增加灌溉面积3000万亩,搞梯田30000万亩,估计可以为农业增产50亿斤粮食。

记者:好,谢谢!刚才讲话的是水利部部长杨振环

(实况:欢乐的乐曲声衬入)

记者:12月3号上午10点,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宋平、李瑞环来到了辛店河水利工地,向这里的水利大军以及战斗在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第一线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他们都拿起铁锹,参加了劳动。

(实况:领导人讲话声衬入,现场杂音)

记者:江泽民、李鹏往一辆独轮车上铲土。小车装满以后,一位农民开始推了起来。总书记与农民一起把第二辆车推到了山坡上,把土倒在了水渠上。李鹏同志推着一辆车又上来了,前头有一位女同志帮他拉着车。(实况:笑声)

记者:你是这个村的吗?答:我是樱花的。

记者:刚才帮总理拉车的吗?叫什么名字?

答:陈桂芝!

记者:出汗了,总理?

李鹏:干活就要像个干活的样子。(实况:笑声)

记者:江泽民总书记同田纪云副总理一块往独轮车上装土。今天到工地上劳动的还有李铁映、吴学谦、秦基伟、丁关根、杨白冰、温家宝、邹家华、陈希同。他们劳动以后,来看灌溉工具。

(实况:介绍塑料管、铜管)

杨振环问:记者有什么问题?

刘振敏:我想请总书记说几句话。

(实况:笑声)

总书记拿着话筒说总书记接过我的话筒说:(实况)总的来看,农业的劲头应该是很大的,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劲头。我与李鹏总理、几个常委、再加上老将秦基伟,体重可能不轻,但是力量有限。我代表党中央(李鹏说:国务院)向现在战斗在全国所有水利工地的农民同志们、各级干部、包括工人、解放军同志致以亲切地慰问。(实况:掌声)我们现在统计出来全国是十一亿三千三百六十八万两千五百零一人呐!(实况:笑声)我们为了保证这十一亿多人吃得饱,穿得暖。我们不可因为今年的丰收就松劲。我衷心地希望我们每个人、各级干部永远不要忘记农业是基础。永远不要忘记农业对于这个十一亿多人口的国家来讲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必须自力更生。(实况:好,好!)确实如此。

李鹏说:(实况)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民以食为天这句话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国现在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上22%的人口。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我们也要看到形势的严峻。既使把计划生育工作做得很好,每年也要增加1700万人口。我们的粮食生产与人口生产在比赛,在赛跑。怎么样把中国的农业搞上去?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技。现在全国已经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活动。我们希望能坚持下去。年复一年的搞下去,我们中国就大有希望。我们的国家就大有希望。(实况:掌声。扩音器传来讲话声衬入)

记者:在水利工地上劳动的几千群众通过扩音器听到总书记对他们的讲话。

(实况:扩音器传出江泽民讲话声)今年农业获得大丰收,这是农村政策稳定的结果,是八亿农民思想心态稳定的结果。(实况:掌声。)

记者:现在李鹏总理向工地上的劳动者讲话。

(实况)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为农业增加了后劲,但愿来年的农业能迈上(实况:掌声衬入)历史的新台阶。(实况:掌声结束)

稿件播出后,收到大量来信,下面把留作纪念的几封听众来信附后。

这篇稿获得第九届全国优秀广播特等奖,被收入到大学新闻采编讲义中。节目由总书记、总理亲自拿着中央台记者的话筒讲话。

 

江苏建湖县中堡村沈耕夫给《听众之声》写的文章题目是:《水利工地春意浓浓》。

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苏北大地。这几天气温下降到零度以下。小河沟已结冰。今天晚上,我们一家人正围坐桌旁吃晚饭,时钟刚敲响6点半,中央台的《全国联播》节目开始广播了。播音员报内容提要时说,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北京昌平县水利工地劳动的现场报道。顿时,全家人乐了。儿子沈耙特意把收音机音量放大。我们边吃边听。我们家有个习惯,重要内容,除了听广播以外,还想看看电视屏幕上的实景。可是很遗憾,近几天供电不正常,往往在18点到19点之间看不上电视,因此,听广播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呵!原来是记者刘振敏(我们对她非常熟悉)采录的工地新闻。好家伙,她真能,自己讲,自己录,恰如把我们一家人也带到水利工地一样。她由远到近,由水利工地的群众到国家领导人参加挖土推车的现场,音响配合,解说都很得体逼真,给人身临其境、如见其人的真实感觉。

刘记者告诉听众的几块标语牌,人山人海的机械化作业情景,仅用简单的几句话一笔带过,话锋一转,向亿万听众报告了江泽民、李鹏及政治局常委们亲临水利工地挥锹挖泥、挥铲推车的镜头,仿佛让我们亲临看到了江总书记、李总理推土的小车从我们身边走过似的。而且,还有领导人谈笑风生的欢乐音响效果。我们听到江泽民总书记那风趣的话音:他们几个人身体都重,但比不过在场的水利大军能干的话。还听到李鹏总理的讲话声音。两位国家领导人非常关心咱们农民,关心农业。我还听到总书记宏亮的声音向战斗在水利工地上的全国农民兄弟们致以亲切地慰问。此刻,我联想到江总书记不久前视察南方时强调指出农村政策不变的指示。今天又听到他向全国农民问好的话语,此时此刻,凡在收音机旁,小喇叭下的庄户人家会不约而同的发出感叹: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把咱农民当了宝哩!我73岁的老妈妈听了现场报道后说:“总书记、李总理讲话与咱们差不多嘛,能听懂。”我对她说:“总书记老家是扬州人。”她听了笑着说:“怪不得听得懂呢。”

尽管我们没看到领导同志参加劳动的画面,但刘振敏的旁白和录音告诉我们了:北京昌平县水利工地上春意浓浓,全国冬季水利工地上都显出春意浓浓。现场报道还告诉我们,党中央、国务院的许多领导人都到水利工地参加劳动。

当年老一辈革命家曾到十三陵水库工地劳动,今天的领导人亲自参加开河治水劳动,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的党中央重视农业,看得起咱们泥腿子,种田人。今年的冬季农田水利建设已掀起高潮,北京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这是对亿万农民的鼓舞。正如李鹏在讲话里强调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建湖县的冬季挖渠工作已上马,正如江总书记讲的那样,比任何一年都好。事实也是如此,农民经受水旱灾的考验已尝到兴修水利的甜头。今年15号台风和两次雨涝灾害给苏北水网地区造成损失,但也看出由于逐年兴修水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灾害减轻到最低限度。

听了现场报道,深感各级领导都应该到水利战斗第一线去,组织群众,带领群众战严寒,斗风雪,完成今冬兴修水利任务。

广播电视多次反映我们党中央领导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可亲可爱。他们是普通劳动者,他们是人民的一员,身居要职,如此关心农民,说明了党有希望,人民有奔头。

水利工地春意浓浓,亿万农民心头暖洋洋。党和人民是鱼水关系,血肉相连,从我们这个普通家庭农民听完这条现场报道,个个喜形于色。我妻子说:什么河都开得出,他们和毛主席、周总理一样,一点架子也没有,都是老八路。

从旧社会走过来的我母亲唠叨开了。皇帝能做到吗?国民党能做到吗?只有共产党、新四军的干部才能做到。接着,她又给子孙们讲了许多旧社会乡保长开河治水搜刮民财的事。虽然她不识字,但她是过来人,吃过苦的老人。

我们感谢刘振敏为听众采录了现场报道,感谢中央台广播了这条振奋人心的新闻。

时下有些人总认为,有电视了,广播可有可无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今天(1990年12月3日)要不是广播帮了忙,停电又看不到电视。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开河治水的劳动消息,恐怕要等三四天之后,从报纸上才能看到哩。不识字的人也根本得不到这条重大信息。因此,广播的位置仍很重要,不可偏颇。

1990年12月5日,河南滑县党校崔书灿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听众工作部写信。他经常对我的稿件进行评介。我退休后,好长时间他听不到我的消息,在纪念邓小平去世一周年时,青年节目请我去做了一次广播采访。他听到后非常高兴,立即给广播电台写了“终于听到了刘振敏的声音”,让我很感动。我谢谢听众对我的关心。他的信中说:贵台12月4日(1990年)在《新闻报摘》中播出的,江总书记和李鹏总理到北京昌平水利工地的新闻是一篇成功的报道。

目前初冬已到,天气已转冷。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在考虑什么呢?这篇报道的开始讲环境中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北京的气温已降到零下10度。我们的总书记、总理和其他领导同志却冒着严寒来到水利建设工地,和广大水利工地上的同志一起劳动,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是一种鱼水关系,加强同群众的联系,和群众同甘共苦,一刻也不脱离群众。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的优良作风。如今这种传统和优良作风又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肌体上又重新回来了。江总书记、李总理在工地上的亲切话语,通过现场录音,传遍960万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给全国人民,特别是正在搞农田水利工地上的建设者以极大鼓舞,增添了无穷的力量。特别是李鹏总理亲自推着独轮车和群众的亲切交谈。这使我想起敬爱的周总理在十三陵工地上和群众一起参加劳动的场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十三陵工地上和群众一起劳动,谈笑风生,问寒问暖,时间虽然推移,但周总理那样平易近人,和群众心连心的高尚品德,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冲淡。入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可敬可爱的周总理。

这篇报道在时间上是很及时的,希望今后有更多更好的这样的报道。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