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中国走向贸易战的路径(五)

破帽遮颜过闹市,管他冬夏与春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虽然声势和规模看上去不小,但美国要通过这场贸易战究竟要达到什么战略意图,还是停留在战术干扰层面,并不很清晰。贸易战的策划人之一、白宫前军师班农,称中国现在是一个集体主义类似三十年代纳粹德意志的国家。他的思维既单极又混乱。等到川普总统一步步走下来,变成了一个“谁先眨眼”的游戏。怎么看总统的态度都是在急着讨现钱。其依据就是如果中国经济受害更大,中国政权就会立刻垮台,习近平自会让步。全然不顾使蛮力会不会反而刺激中国的“集体主义”反弹。经济发展固然是独裁政府证明其合法性的最大凭借,但独裁政府对付经济起伏,天然比民选政府有更大的回旋余地更多的反应时间。希望如此获胜,是不是基于自己的美国经验,其实在思想中把中国当作一个“民主国家”来对付了?


当年毛泽东能够一意孤行地推行它的极端赶超战略,是有其独特的政治资本的。首先共产党是战争上台的,只要不输了枪炮战争,不存在下台问题。他本人在党内的权威已经建立,党内有一大批坚定地追随者。党外他也有极高的威望,因为他结束了百年战乱。他非常了解那一代人,从战乱困苦中过来的民众,只要给他们和平,加上稍微逐步改善一些的生活水平,就会衷心拥护。同时,用一些本来就在这个战略以内的“德政”,如治黄治淮,消灭疾病等,再看到一些从无到有的让人自豪的代表性成果,这代人会同意和他一道艰苦奋斗,做出牺牲。但下一代人就很难说了,所以他还有很强的紧迫感。


说他“一意孤行”,是因为他的目标之高,在党内政府内都是绝对少数派。落后就要挨打,工业化没异议,所有人屁股上还疼着呢。但是不是一开始就要把目标盯着世界第一,绝大多数人没有这个眼界和信心。多数人只是想着能够不再挨打,再把日子过得好一点就行了。超过发达国家一事,太遥远,不现实,也许不可能。事事为了将来打基础,就会牺牲太多的眼前利益。问题是,这种牺牲哪年才是个头呢?毛泽东并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所以他很难说服党内同志。他的终极目标不能正式进入政府文件,只能旁敲侧击,不断鼓吹鼓动。1956年1月21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首次公开提出“中国第一”。他说:“我国地方大,人口多,位置不错,海岸线很长,应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文化、科学、技术、工业发达的国家。我们有社会主义制度,再加努力,是能够办到的。几十年以后,如还不是世界上第一个大国,是不应该的。现在美国只有十几颗氢弹,一万万吨钢,我看没有什么了不起,中国应该搞它几万万吨钢。”


一五期间政府定了个初步目标,准备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基本完成工业化。但同一个“基本完成工业化”,在毛心中应该是世界一流水平,而在绝大部分官员心中,能达到苏联三十年前的水平就非常满意了。中国人的崇洋心是非常重的。党外知识分子崇美,你说中国两百年后会超过美国,他们都坚决不信。但只要美国人来说这事会在今晚七点五十分发生,他们立刻就百分百相信。党内崇苏。毛怎么吹风,其他人总是将信将疑。在1957年,当赫鲁晓夫提出要在十五年内实现钢产量超过美国,党内却一片闻风骚动。


毛泽东想要借这股崇洋的东风,贩卖他的赶超战略。紧跟着提出了中国目标是钢产量十五年超过英国五十年赶上美国。没想到这次因为有洋人的话在先,党内一帮人比他还跳得高,搞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的“大跃进”。毛只提了钢铁,但全国各行各业都跟着“放卫星”。毛泽东从小务农,对农业产量上万斤本是不信的。他不断地派人出去调查,还请教专家。洋科学家钱学森出来信誓旦旦地作证,于是顺水推舟。照理,起码在农业上,毛的态度不该这么暧昧动摇。但毛泽东当时的境况太需要一个“大跃进”的帮助。他知道他定的经济目标太高太远,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实现,还需要全党和全国各级官员的具体贯彻和落实。如果真的能放出一颗“卫星”,哪怕只是昙花一现,哪怕是砸锅卖铁换来的,都对他说服全党,增加大家的信心有大好处。


但大跃进无可避免地惨败,无一收获。这对毛的打击比任何人都要大,直接让赶超战略出丑了。让他的战略推行难上加难。这其中具体的疯狂事件毛并没有直接参与,完全可以推给别人。可他还是把责任全承担下来。他不能否定“大跃进”,还得肯定并塑造成一面“红旗”。气可鼓不可泄。这和后来他不严重处理三年饥荒中饿死人的官员是同一个思路。饥荒从某种程度上也由于这个战略造成的。对农民搜刮过重,弦绷得太紧而经不起一点风浪。但他和政府不准备改变这个积累战略,农业一段时间内依然要为工业输血。政府通过建立国家粮食储备来解决这个问题。


庐山会议上毛泽东承担责任并作检讨,然后说了也许超过美国的时间要调整,从五十年改到一百年。说话者重点在还是一定要超过美国;但听话的人,诸如刘少奇邓小平们,可能只听到了“一百年”三个字。刚经历大跃进的打击,绝大部分人可能连一百年都不信。好吧,就算信了你,一百年后我们都不在了,这一代人都不在了。你让我们勒紧裤带跟着你干,十年八年的还能忍。可是为了一个一百年后还说不定的目标,有什么意义呢?官员们还等着享受“胜利果实”,老百姓等着过美日子,你让我们各级政府,怎么去解释你们这辈子等不着了?你只管说大话,却让一线干部的工作没法做了。


经过长期残酷的战争和党内斗争,生存下来的共产党高层都是非常务实的。像毛泽东这样充满理想主义的人能活下来还能成为最高领袖,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刘少奇邓小平他们能干肯干脏活累活,但觉得毛泽东在这件事上不可理喻。《论十大关系》是你自己讲的,又不是不理解其中的利害关系。工业化还是要搞,只是需要其中的倾斜度稍变一变。建国十年的积聚已经非常可观了,哪怕你肯把手稍微松一松,从手指缝里漏出来的,就足够改变市场面貌,让人们生活迅速改善。


毛泽东确实固执。他认定自己所做的,是为了这个民族的长远利益和生存地位,也注定为大部分人所不能理解接受。既然大部人认都认定不可能,正说明这个目标按常规行事的确不可能。但越是这样,越是要加大投入,采用非常规手段,牺牲更多的眼前利益才有希望。哪怕牺牲一代人两代人也在所不惜。对老百姓解释的事情,交给我。但是如果党内政府内,有任何人敢反对、动摇、甚至质疑这个长期战略,政治斗争中见。庐山会议上,他把反对意见强行压下去了。进入六十年代,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毛泽东为了捍卫他的赶超战略,注定要用全部余生来和各种“修正主义”作斗争了。



(五)


企鹅肥肥 发表评论于
老兄还是一贯地犀利。其实透过经济看问题才是根本的,老兄是高人。
FarewellDonkey1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koolaid2015' 的评论 :

这个问题首先要分大国还是小国大有不同。现代只有袖珍小国才存在国富民富的区别。对大国来说,这是个伪问题。现代强和富是一致的,强则在地球资源瓜分中占有利地位,只有强才能支撑现代意义上的富。在大国激斗的年代,个人或企业的力量是可忽略不计。民只有集结成国家甚至国家集团,才能有基本的竞争力。

对国家领导人的责任来说,理想主义还是个人动机,道德水准还是生活作风,都没有任何影响。关键看他们做了什么,起了什么作用。至于他们宣称什么主义,出于什么动机,根本不重要。
koolaid2015 发表评论于
国富民强还是国富民穷,领导人的理想主义还是个人动机,希望楼主再稍加阐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