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是这样“晃”出来滴

一位爱好艺术、文学、摄影和旅游的海外游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多伦多正月十五的圆月)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我们华人传统的节日”元霄节“。在这个节日,北方人都是家家户户吃元霄,而南方人则是吃“汤元”。那么“元宵”和“汤元”有多大的不同呢?碰巧这天又是加拿大的公假—“家庭日”,于是难得有机会在家给网友们演示一下,家乡美味--“元霄“的作法;

提到元霄先讲一段有趣的故事;我的家乡是山东的一个小城,小时候经常听老人们讲,古时候一位员外家招女婿,一位南方籍的秀才上门求亲。那日恰好是正月十五,老员外在招待这位秀才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问元霄里的糖芯是怎么进去的?这可难住了这位秀才。原来我们家乡的元霄做法与南方的汤元大不相同,南方的汤元是“包”出来的,而已我们那个地方的元霄是“晃“出来的。那位秀才只知圣贤书,哪能知道北方人如何做元霄呢?

蚂蚁可不是那样一位秀才,而且愿意教你如何“晃”出正宗的北方元霄:

第一步:选料--市面上普通的糯米粉一袋(约400克),黑芝麻糊4小袋  (每袋

        约40克),这些原料大约可以做成50个左右的元霄,三口之家足够了。

       (图一)

第二步:备馅--将黑芝麻糊倒入一大碗里,加白芝麻两大匙,倒入橄榄油约50毫升。如果你感觉黑芝麻糊的甜度不够,不妨添加少须白糖。再讲究一些的,还可加一点剁碎的青红丝,可令口味更佳。

将这些材料加入一点清水,搅拌均匀,软硬度以能捏成块为好。然后,用小匙和手将拌好的糖馅团成一个个直径15毫米左右的小糖芯。

(图二)

(图三)

第四步:”晃“元霄—这一步是至关重要,初学者务必要仔细认真。

所谓“晃”,就是把捏好的小塘芯放入一较大的面盆中,里面铺一层干糯米粉,用手晃动盆子,让那些糖芯在盆中快速滚动, 糖芯的外面便粘上了薄薄的一层糯米粉。

(图四)

不过,糖芯裹上了一层糯米粉后便不再粘了,这时候需要加点水。加水的方法是把所有裹上一些糯米粉的糖芯仔细拾入一笊篱中,将它们浸入一清水盆中(见图五),快速捞出后颠以下水,再将它们倒回到刚才的面盆里,撒上一些干糯米粉后继续晃。

就这样,沾水-加粉-晃动,几经反复,大约五六次的样子,这些糖芯便雪球般越滚越大,最后形成比乒乓球略小一点的圆溜溜、白生生的可爱元霄球。(见图六)

(上述材料可以做出这样多的元宵,一家三口享用足够了)

晃元霄的关键是掌握沾水的均匀和湿透的程度。沾少了水,干粉沾上去的少,而且容易开裂。沾多了水,干粉流失的多,那盆清水变成了面汤。不过也甭发愁,煮元霄时倒入锅里,元霄汤浓一点也挺好喝的。

不要担心晃的过程中元宵上出现的裂纹,在煮的时候这些裂纹都会消失的。

有的朋友不禁要问,这个过程还满复杂的,掌握起来不容易。南方人都是包汤元,既好学又简单,为什么北方人坚持要“晃”元霄呢,岂不是自讨苦吃?

蚂蚁也非顽冥不化之辈,死守教条,这两种方法都尝试和比较过。包成的汤元下锅煮时易煮碎,且煮熟后馅和皮是分离的,较软的,弄不好就“不成功,便成汤”了。但“晃”成的元霄,其糖芯外面的面皮是一层层裹上去的,而且在滚动的过程中相互碰撞和压实,是一个结结实实的面球,在下锅煮的过程中不容易开裂,煮熟以后口感较好,很筋道。

顺便说一句,北方的元霄用油炸也是很好吃的。炸熟后,一个个金黄的小球,外酥里软,好香啊!但且记,食用时慢咬慢嚼,小心烫伤你那宝贵的牙。

下面,不妨将煮熟的汤元和元霄切开来做一比较:请看下面一张图是元霄:糖芯和外皮的结合很紧密,可以明显地看出一层层的,就象我们的地球的结构。后面那张图是作为比较的汤元,糖芯和外皮结合很松散,软软的,水煮“荷包蛋“的样子。

“晃”出来的元宵煮熟切开的样子。

“晃”出来的元宵(上)与“包”出来的汤元(下)之比较。

当然,本人丝毫没有贬低南方汤元的意思,毕竟南北方人的生活习惯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口味也大不相同,各取所好呗。蚂蚁只是借此机会向各位美食朋友介绍另一种与“汤元”大不相同的北方元霄的做法和特色,让大家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地方风味。

 

02/20/2019 多伦多

 

流浪北美的蚂蚁 发表评论于
回 '武胜' : 你讲的对,用大一点的盆晃的快一些,效率高些,家里人少的话只好用小一些的盆子了。
流浪北美的蚂蚁 发表评论于
回 '沪上江南' : 元宵油炸的时候油温不要太高,火慢一点,就不会炸裂了。炸出来的元宵金黄色,吃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因为糖芯特别热,小心烫伤!
流浪北美的蚂蚁 发表评论于
回 '海牛' 风酥酥,海牛 : 我们在这里找不到猪油啊,只好放橄榄油和香油,如果能找到猪有的话,做糖芯的时候放一点,做出来的元宵味道更好吃。
海牛 发表评论于
哇!那个放猪油的芝麻汤团,想想都要流口水了。现在哪儿还有那样的汤团啊 ?
沪上江南 发表评论于
元宵蒸着吃也很好,或者油炸,不过太容易爆裂了。
海牛 发表评论于
很久之前听北京朋友说过,日本人曾经对北京的元宵是怎么做出来的深感困惑,因为研究来研究去在做好的元宵上找不出有缝的痕迹,琢磨不出来里头的馅儿是怎么放进去的,直到在北京看到这个 “晃” 的工艺才恍然大悟。咋就没申请个专利的呢?可惜啦。
风酥酥 发表评论于
正馋北京“晃”出来的元霄那筋道劲儿,盼着什么时候中国店能进口点北京元霄,就看到这篇大作,太及时了,肯定得试试,谢谢呵!
武胜 发表评论于
加橄榄油啊,这味儿差别太大了。南方都用生猪油(板油),那个香啊。煮熟馅儿都化了,哪有不贴皮的事情。元宵的做法大概最大的好处是滚起来一大箩,做得快。
流浪北美的蚂蚁 发表评论于
回 'spot321' ,高斯曼,清漪园,Amy_Yang,无法弄,Lio 等众网友 :

看出南北的不同来了,北方人还是爱吃晃出来的元宵,南方人喜欢包的汤圆,虽然各有风味,其实都很好吃的。写这篇的目的就是让各位了解它们的不同,更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不要忘了咱们家乡的味道和文化。

谢谢各位的捧场!
spot321 发表评论于
晃得很专业。北方的元宵虽然不难吃,但我个人还是更喜欢手包的宁波猪油黑芝麻汤圆。~~
高斯曼 发表评论于
正宗的元宵!
清漪园 发表评论于
过去的年月,每逢元宵节北京商场卖元宵的地方就有人在用大笸箩“晃”着做元宵,北京元宵的馅儿过去很单调,白糖加点红绿丝丝,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口味。
Amy_Yang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我家小儿子非常喜欢吃元宵,我想再试试您的做法,再过一次元宵节。
无法弄 发表评论于
在北京街头看过摇元宵的,原来是这样做的。自己做的可能好吃。买的元宵硬,没汤圆好吃
lio 发表评论于
这,南北不同吧,有晃,有搓。自己没见过的不一定就是唯一的,最好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