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 unicorn)现在成了个经常在媒体里出现的名词,一打眼大多数人一脸懵。估计这个词那么出名,也是因为它一眼让人看不明白的神秘感。
自从互联网兴起以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掀开了商业变革。过去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打造出的商业巨头,现在依托互联网可能只需要几年的时间。独角兽企业原本是美国风投界的术语,用来描述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公司。这些企业最初通常是以软件为主,但现在渐渐包括了其他领域。
到2015年8月止,在独角兽企业名单上排行在前的企业有Uber(交通),小米(电子消费品),Airbnb(住宿), Palantir(大数据)和Snapchat(社交媒体)。美国著名的投资公司Cowboy Ventures建立了一个类似的独角兽企业数据库,用来了解这些企业财务、领导力和技术特点,之后,该公司的投资人Aileen Lee提出了这个概念。《财富》杂志2015年8月报告了138家独角兽企业,并打算以后每一季度更新一次名单。
当下,媒体报道的独角兽企业除了前面五个,在美国还包括Dropbox和Pinterest。中国也加入了独角兽大国阵营,拥有的独角兽公司数量已经与美国不相上下。
从风险投资者的角度,其目的就是要让投资成功变现。变现的方法主要是两种,一种是推公司上市,股市上扬后变现离场;第二种是被人收购。大多数风头是等不及公司成功盈利后靠红利变现的。因此,如何创造概念,让人们来买它的股票,或高额收购,就成了风投们最关心的事了。
独角兽的原意,是强调其好而罕见。根据2003-2013十年的数据,在几万家初创公司中,能达到独角兽标准的只占0.07%, 也就是万分之七,这就像抓头彩一样了。但是,估值十亿并不等于真实的股价,或盈利要达到那个数,因此可以通过名义投资,炒作达到独角兽标准。
由于现代社会选择太多,大多数人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分析取舍,因此排行榜就成了很有用的选择工具。看电影只看排行靠前的,买东西只买有名气的,投资者也只关心排在前面的公司。因此,混进独角兽行列,成了一个台阶。这也就是自从这一概念被发明后,独角兽数量激增的原因。中国人爱跟风,出风头,独角兽在中国大行其道也就并不奇怪了。
大公司例如美国的FAMGA,中国的BATJ既是资金雄厚的金主,也是拥有流量以及丰富业务线的互联网巨头,更是操纵独角兽概念的主力。放眼整个中国互联网圈,都已经成了BAT的角力场。目前互联网独角兽公司中,估值超过100亿的互联网公司大都已经被BAT纳入麾下。12家估值超过100亿的互联网独角兽公司中,有10家属于BAT阵营,其中腾讯7家,阿里3家,百度1家,具有独立地位的仅有平安系的陆金所和美国来的uber,除了蚂蚁金服属于阿里的内部孵化,而其他均为BAT投资收购获得。这似乎也说明了一个现象,巨头还没有成长为真正的巨头前,就都被阿里巴巴拿下了,独角兽互联网公司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仅绕不开和BAT的竞争,更绕不开BAT的收购。
但是,独角兽这个概念并不保证公司成功。比如共享经济这一块,现在还只有共享旅馆的Airbnb(爱比迎)有点有限的盈利,共享租车的三大巨头,似乎是按照亏损来排名的,Uber亏20亿美元,滴滴亏20亿人民币,Lifty亏10亿美元。而共享单车则全线崩溃,共享篮球,雨伞则早已销声匿迹。而其中很多,当时甚至现在,可都是达到独角兽标准的。
如果个人有点小钱需要投资的话,还是少去风头这块,猫腻太大,太复杂。CBC有个电视节目,Dragon's Den, 是关于风投家审查初创基金申请者的,很有趣。记得有个人发明了一种男用游泳裤,因为海滩上常有美女出现,男人会情不自禁JJ翘起,很刹风景。该裤能够很好地掩饰这种变化。另一个人发明了共享厕所的软件,如果突然内急,可以像滴滴打车一样,打开软件寻找最近的私家厕所。我觉得,风头对于普通人而言,就像这些发明,当个消遣去看看得了,千万不要赶时髦去追独角兽,结果可能把老本给贴上了还不明白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