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还是冒犯?- 说说中美人际关系上的差异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中美人际关系中的文化差异,比较突出地体现在对他人的帮助这一点上。中国人一般帮忙帮到底,热血起来什么都包办,美国人则点到为止,决不越俎代庖;中国人帮忙一般局限于亲朋之间,而在外遇到有人需要帮忙的情况则一般视而不见,甚至见死不救,美国人在这一点上基本刚好相反,外面的事热心伸出援助之手,亲朋之间却往往各自拉开距离。这个区别的关键大约在于中美两种文化对于什么是他人的私事,什么是可以求人帮助的“公事”上有非常不同的界限,从而导致很多误会。

    记得一次我把自己小小的一段(不过几句话)英文自我介绍给一个美国朋友,请她帮我看看是否通顺。结果朋友不但没有帮忙,反而还由此疏远了和我的关系。后来一个中国朋友叫她的美国男朋友帮我看,美国男朋友也万般不情愿。最后我终于发现这种事美国人就是不愿意帮,只有靠自己。想象这事如果反过来,在中国的美国人写几句中文叫中国人帮忙看看,乐意帮忙的一定是一大堆。

    西方社会无疑在很多方面都比中国更为先进。在人际关系上,很多中国人可能自然地认为美国人一定都与人为善,比冷漠的中国人更加乐于助人。从很多方面来说这的确是事实,以前我也写过《美国的活雷锋》、《善的价格》等文章,提到美国人的道德观的进步。然而除此之外,不能不提及的还有文化差异,这些差异有时候很难说得清好坏。非但如此,甚至一方认为是帮助的行为,在另一方人的眼中成了冒犯。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中国人经常在他人没有请求的情况下提供忠告和建议。这个习惯普遍被中国人认为是善意的举止,而美国人却认为是对他人自由的侵犯。英文中这种没有被请求的建议或忠告被叫做unsolicited advice。举两个格言为例:”Unsolicited advice is the junk mail of life“(没有请求就给予的建议无非垃圾邮件);”To offer a man unsolicited advice is to presume that he doesn't know what to do or that he can't do it on his own“(”在他人没有请求时给与忠告,其实就是假定他人不知道怎么办,或者他人无法自己独立处理问题“)。“假定他人不知道怎么办”在此暗示认为他人无能,由此随便给他人建议忠告,就是一种不尊重他人的作风。美国人当然也有人有这样的习惯,但相对于中国人少得多。

    中国人经常给他人提供忠告建议的习惯 ,应该和中国人父母对孩子”包办“式的养育方式关系最大。从小就没有自主的机会,所以不懂自主为何物,更不知道他人会有自主的需要。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大约由于本人生来比较独立,万事喜欢自己作主,所以当朋友经常给自己出一大堆建议时,自己经常感到被冒犯。而由于知道朋友们大多还真是善意的,之后也只有感叹与无奈。

    简而言之,东西方在人际关系上最大的差异大约就在于个人空间的界限上 。中国文化目前还属于群体文化,远没有进入个人主义阶段 ,所以中国人很容易不小心踏进别人的“私人领地”,从而被误解成“侵犯”、“不尊重”他人自由等等;西方文化由于注重个人之间的界限,尊重他人的私人空间,所以他们的一些行为往往又被好多中国人误解成冷漠。

    诚然,万事都是相对而言的,我们不能用绝对的态度去看待对文化群体之间的不同行为习惯。笔者以前经常抱怨中国人的越俎代庖的习惯,但有时候他们也的确是出于好心,有时候也的确帮忙“到位”。拿我个人的经历为例,在我生病期间有不少中国朋友还给我送饭,那真是雪中送炭的帮助,实实在在的温暖。而美国人中也不乏有打着尊重个人的旗号,实则出于冷漠自私的动机而远离他人困境的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个人主义虽然是先进文明的产物,但过分的个人空间导致人际关系冷漠,人的孤独感加重,这也是事实。日本过高的自杀率,美国的连锁杀人犯等等,都是这个事实的体现。但这是本文所不能覆盖的一个更为深刻的话题,在此不作细述。

    无论如何,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文化交流的越来越频繁,文化群体之间只会了解越来越多,误解越来越少。世界大同也许真不是梦。

老姐 发表评论于
给人改稿子是很头大的事情。

帮人家忙是要看情况而定的,什么帮什么不帮。帮亲朋忙一个不小心就会被期待过高。

HBW 发表评论于
西方人对“信息权”过于注重而东方人潜意识里认为信息就是信息,谁看到就是谁的。拿简历给西人看,他们认为那是你的隐私,不该看。你写首英文诗歌让西人看看,不知道人家是啥反映。
GoBucks! 发表评论于
美国也有例外的,比如教会的人员拉你入会,他们很有耐心。你的英文简介送错人了,给教会人员,人家一定非常热心。:)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