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城里吃饭,看到窗外滚动的广告牌(大致如下图),指给孩子们看,老二问了一句:为什么?原来孩子并不知道这个不成文的规定(或者叫常识)。我想正值暑假,马上要回国探亲,有必要整理一份《公共场所礼貌行为注意事项》,跟孩子们一起捋一遍。一个人的行为代表自己的文化修养、代表了家庭的教育素养,也代表了国家的文明进步。
整理的过程我发现:在这边长大的孩子,大部分在学校接受了系统的教育,又有着良好的大环境熏陶,不少的方面他们甚至做的比我们家长(第一代移民)好。比如说,学校非常强调indoor voice, 很少听到他们吵吵嚷嚷。我们家的孩子对国产电视剧的评价就是:“不是吵架、就是哭闹,太戏剧化”,这与我们的成长环境和文化背景有关。她们有时也会对我和老公的高噪门阐述已见,表达歧义:“请好好说话,no yielding”。我们俩立刻握手,赶快表示:我们只是表达观点,没有吵架。私底下,我们也常告诫自己这个大噪门说话真得改改。
想起了龙应台在《人生三书》里的一段描述:“经过圣约翰学院,在一株巨大的栗子树上我发现一只长尾山雉,兴奋地指给华飞看——他却转过身去,一个快步离我五步之遥,站定,说:“拜托,妈,不要指,不要指,跟你出来实在太尴尬了。你简直就像个没见过世面的五岁的小孩!”这些在公共场合“用手指指点点”、高兴的时候旁若无人地“高谈阔论”不知道算不算也是我们部分华人的通病。
整理了十几条,我和女儿一起录制了小视频,分了三段:1、公用场所应该注意的一些行为规范;2、给带着幼儿出门的家长的一点点小建议;3、就餐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餐桌文明。欢迎点击收看:
找到和列出的这些或许并不全,但都是我们社会人应该遵守和尊重的基本的行为规则。都説文明礼貌从娃娃抓起,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我们的言行举止要先起模范作用,“文明”不是一朝一夕,要从点滴入手,从小培养。希望大家集思广益,给出更多的注意事项。感谢你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