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小报”寻根又八十二篇。
不久前说过文革“惊险故事”的宫廷版,和江湖比,那个忒端着,精彩度与突破性都差太多。空口无凭,上“小报”:
取自1967年夏,天津工学院的“红卫兵”。
少许背景一下。开篇第二行,在“李鬼”下面的那个字是“头朝右”的“雪”字,再下面是180度翻转的“峰”字。这篇江湖故事的角色之一是李雪峰李大人。
李在文革开始后是太祖的红人,上一篇才说的那个“二月兵变”的“主谋”彭真彭前同志,在“北京市委书记”的位子上被抓之后,顶替他接着“北京市委书记”的就是这位李雪峰李大人。李大人跟天津有啥关联?李在成了“北京书记”前是“华北局书记”,而那个“局”,盘踞天津。
于是有了“保李派”与“反李派”。这位天津工学院“红卫兵”的“漫天雪”自然是“反李派”的。
为什么说是“江湖篇”?
此处,李大人的角色变身道具,热闹是“保李”与“反李”高手们的江湖过招。
把“李雪峰”的头像(鬼头)挂大楼上啥意思呢?
对了,就是个开放型的“扎小人”,用有型的“意念运作”,把仇恨对象“放翻”(是和天安门城头挂太祖像的反向操作)。因为“扎小人”不是在枕头底下的暗箱操作,而是开放的广告型,“意念运作”有效无效虽不知道,但是被“扎小人”的从众一方怕其有效,就有了“保李派”的“偷头”。
相较上篇“北大”胡编的宫廷版,此江湖版的精彩不在话下。有意念运作、反制拆招、时迁再世、扎小人工业化……
就是日后咱国打拼出的俩最大牌电影玩家,张艺谋与姜文,都从此江湖版收益颇多。
张大导的成名作?“大红灯笼高高挂”,其中有戏剧性强烈的“扎小人”一幕,而张大导还是用他的最爱巩俐女士“戏剧”此一情节。
姜文姜大导的力作?“让子弹飞”,其中有借个“假黄四郎”真头颅冒充“真黄四郎”脑袋的一幕,唤起民众在恶霸“死了”之后去勇敢的“除恶霸”。(姜大导在智用扎小人上比张大导要高许多)
其实,整个文革是太祖用“人头”玩的一场戏。这些“保李”与“反李”的革命群众不过是太祖戏耍的临时角色。“保李”一派在偷回“头像”后,“求上帝保佑主子过关”成了吗?当然成了,李在1967年是太祖的人,“打倒”了刘少奇的“九大”上继任“政治局候补委员”。偷头的赢了。
可是,1971年,太祖一转念,李成了“陈伯达同党”,被太祖关将起来。到林彪林大帅出走之后,又成了“林彪集团”的同党,越发的被关的紧了,曾被“永远开除出党”。挂头的又赢了。
文革时“惊险故事”的江湖版。
后注:太祖驾崩后,李被“平反”。但被太祖关的那些年也无法“青春无悔”了。
注2:在李大人被关又被平反期间,“打李”与“保李”各位的命运,不知被谁在乎过。本老汉没有查找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