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学中文--语言学习

如果不能按自己想的方式活,就按自己活的方式想。
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謙卑,有的人因為多讀書變得驕傲。
学会欣赏彼此的不同,会享受更广阔的世界。
我写写、你看看、挑着信、试着用。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家俩娃都是ABC--美国出生的中国孩子。很多华裔父母认为ABC需要学中文,否则没根,找不到认同感。我是个懒妈,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些,而且接送孩子去中文学校也很麻烦,于是便自我安慰:那么多的美国人都不懂中文,日子过得也挺好,我的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学中文呢?这个理念直接导致我家俩娃都是中文文盲。

中文学校的经历

虽然我不在乎孩子是否学中文,但还是拗不过老公,女儿五岁时开始去中文学校。两年后,儿子也加入进来,一周两个小时的中文学习。

女儿学了四年,自己感觉越来越难,糊弄不过去了,坚决要从中文学校里退出来。我说“如果你不去的话,你喜欢的画画课也没法上了,老师家办的聚会也不能去了。”女儿说,“我宁可不上画画课、不去聚会,也不要去中文学校。”到了这地步,我觉得再逼她,恐怕将来可能会排斥中文,于是让步。儿子中文说都不利索,更不愿意学了,便一起停了。

几家朋友见我从中文学校退出,也跟着停了。大家起哄说可以聚在一起自己教,结果很快就演变成了吃喝会,也是一周一次,大大增进了老朋友和小朋友们的感情。闹闹哄哄两三年,孩子们的中文没啥长进,但个头见高,饭量见大,各家轮流做饭渐渐成了负担,不得已就散了,中文学习成了历史。

尽管我家俩娃不学中文,但和朋友、网友的交流可不少。渐渐的,我对ABC到底应该怎么学中文开始有点体会,整理记录一下,将来在孙子辈上试试。

学习中文的目的

1、研究中国文化史:这个目的需要精通中文的听说读写,可能还得懂点文言文。

中国的古今文献,除了教科书里的,我自己都没有读过。我家人上学时都是文科瘸腿,应该是缺乏文学爱好基因,所以从来也没有幻想过让自己的孩子学文科。

2、艺不压身,双语多条路:我比较认可这个观点,尤其是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这个目标也需要熟练的听说读写,不一定需要懂文言文。
在中文学校没待几年,但我结识了一个朋友。她家老二跟我女儿同班,但老大当时已经上了高中。后来我们再相遇,老大已经大学毕业,因为中文不错,单位派他外驻香港。书到用时方恨少,立刻感受到自己的中文能力有限,时常打电话和妈妈切磋。我回家赶快跟两孩子讲了这个故事,想激发一下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但他们只是耸耸肩,表示没有兴趣回中国工作,中文学习仍旧不了了之。

3、和父母交流顺畅:这个只需要听、说就可以了。我家女儿就是这个程度。
我来美二十多年,和同事聊聊天,听听英文书,虽说单词量还是小学三年级的水平,但作为日常交流,中英文混杂地讲点儿简单道理,还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不过我偶尔还是会用这个伎俩,“妈妈英文不够好,你们要是能够说中文呢,我们可以更好地交流啦!”但孩子们不买账,女儿甚至很贴心地说:“我觉得你的英文足够好了。”后来我又用中文电视剧、娱乐节目、中文淘宝网等等来诱惑他们多学些中文,女儿表示出一点儿兴趣,儿子则非常淡定地说:“英文娱乐视频都看不过来了,而且我也不喜欢买东西。”

4、能听懂简单中文,见面打个招呼:中文交流时插不上话,但能听个大概,我家儿子是这个水平。
如果听、说能力实在差,或许可以偶尔蹦几个词儿,活跃一下气氛。不过这个对非亚裔比较好使,对于ABC来说,大多数人还是被期望能够说些中文的。

自然沉浸式的语言学习

我最近看了两个视频,感触很深。一个讲述了小孩子从一出生就开始吸取各方面的信息,慢慢建立自己的认知系统,孩子们才是这个世界的研发中心,而成年人则是流水线上的工人
Alison Gopnik: What do babies think?
https://youtu.be/cplaWsiu7Yg 

将这个视频分享给女儿,女儿顺便看了下一个TED 演讲,讲的是小孩子如何学语言,建立自己的语音体系。她觉得不错,又分享给我:
The linguistic genius of babies:
https://youtu.be/G2XBIkHW954 

孩子出生后开始接收各种信息,5、6个月大,便开始对不同的声音的进行分辨、整理,根据统计分布规律,建立自己的语音识别体系。对于频繁出现的声音越来越敏感,不常说的声音会逐渐被忽略。

6-8个月大的美国孩子和日本孩子对 r-l 的识别能力是一样的。但到了10-12个月,因为日语里 r-l 的发音很少,美国孩子对 r-l 的识别能力明显高于日本孩子。如果这个时候给孩子做些加强训练,他们的识别能力会很快提高。有意思的是视频里说,如果这个加强训练是听录音或看视频,孩子的声音识别能力并不提高,一定要与真人直接交流,这个训练才有效。看来目前还有AI代替不了的工作!

视频截图

记得第一次去老公家,江苏常熟,亲戚们说话时,我是完全不知所云,只能点头陪笑。后来去苏州、无锡玩,我看老公可以与当地人交流,以为大家说的都是同一种语言,没想到老公说相差很多,不过他能听个大概。我猜测西语体系下的欧洲也应该类似,意大利人如果说话慢一点儿,西班牙人是能够听懂的。女儿九年级时认识一个法国学生,不显山不显水的,竟懂四门语言。这就是自然的沉浸式教学,不知不觉就学会了。

曾经认识一个外嫁朋友,儿子两岁多时,可以说四种语言:跟妈妈说中文,跟爸爸说德语,在幼儿园说英文,跟爷爷奶奶说丹麦语,当妈妈无意地炫耀时,我可羡慕极了。

还认识一个做中文家教的朋友,孩子从两个月大时,雇主就雇朋友为孩子中文语言环境,每天要跟孩子面前絮絮叨叨4个小时的中文,而且没有节假日,即使是全家度假也要把朋友一起带去。小孩两岁多时,中文说的和同龄中国小孩没有区别。从小双语并行,两门语言都非常流利,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自动切换,易如反掌。

孩子到了3、4岁,母语已经定了,这时候再有不同的语言穿插进来,孩子会把这些声音自动屏蔽掉,大脑语言区没有反应。这点我深有体会,在办公室和老板、同事都预先打好招呼:“跟我说话时,先叫一下我的名字,否则我会自动将你们的话过滤掉。”

视频中的统计图表。

感慨一下:所谓成长,其实是确认和完善自己认知的过程,成长的代价是逐渐削弱了辨别新信息的兴趣,甚至走向执念、教条,只用自己的认知体系来衡量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外语学习方法

三四岁以后想要学另外一门语言,就是外语学习了,我觉得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被动沉浸式教学。对于成年人来说,可以加上主动的约束性学习。

被动沉浸式

小孩子一般不会主动去学习外语。不过一旦放到一个新的语言环境里,即使是被迫的、不情愿的,他们也可以学得很快。

  • 我家女儿两岁去幼儿园时,她的日常中文已经相当顺畅。从熟悉、舒适的家里,一下子被扔进了陌生的英语海洋,难怪当年她哭得那么伤心。不过女儿哭着想家的同时,大脑没闲着,忙碌地分辨、整理这个不同的声音体系。三个月,她在幼儿园没有说过一句英语,只是点头、摇头。但三个月以后,英文句子直接脱口而出,而且中英对应非常准确。
  • 老公爸爸说,一次他到常州开会,带上当年只有4岁的老公。会开了3、4天,老公就学会了一口地道的常州话。当然,回来没多久也就全忘了。
  • 还有个朋友,让孩子从小就是听英文歌曲,看英文电影。现在到美国来上高中,虽说和这边土生土长的孩子有不小的区别,但是作为一个从来没有上过国际学校的孩子来说,英文相当好!
  • 一个朋友把10岁左右孩子送回国,待了6个星期,找了个同龄的中国玩伴,两个小娃叽叽喳喳一起玩了几个星期。回来后朋友玩笑着说:“孩子都不知道怎么说英语了!”可见沉浸式教学的威力。

说到这里,我想强调一下,对于已经掌握了的语言,也需要不停地运用、巩固。一旦失去运用环境,即使是母语,也会变得生疏,甚至忘记。对小孩子而言,根本没有母语之说,哪种语言方便交流,他们就会用哪个。

  • 知道两个从中国收养过来的孩子,一个11岁,一个13岁,中文的听说读写自然不在话下。但因为家里、学校都只说英语,一年多,孩子的中文就不流利了,其中一个还去中文学校,但一周一次,意义并不大。
  • 我的一个同事在日本工作过两年。回来后没有了语言环境,便强迫自己每天中午读一个小时的日文小说,努力维持着日语水平。
  • 前面提到过的家教朋友曾经为雇主发过一个招聘消息:十二、三岁的孩子,中文已经学得很好,但想要保持、提高,寻找聊友,每个星期12个小时。一天两小时!不花时间,谈什么学习语言!

主动约束性

顾名思义,主动约束就是自己想要学,自己去寻找和创造所需的语言环境。

  • 我知道有些美国大学生选学中文课,他们会主动找中国留学生交流,尽可能多地抓住一切练习机会。
  • 我们社区花园俱乐部一对儿年长的夫妇,当他们跟我说中文时,我很是诧异。原来他们在教会里学了一年多的中文,虽然一周只有一个半小时,但他俩自己每天晚上都要一起自学一个多小时,用的是中英文对照的圣经读本。
  • 还认识一个从欧洲过来的难民,极为内向,用难民营提供的录音和英文书,自己学习。每天早晨先背单词,脑子累了就大声朗读,嘴巴累了就到外面散步,心里默默地想像各种场合该说什么、怎么说。四个月以后,直接进大学里上课。

自我约束性需要很强的毅力,否则就像我家俩娃的中文,半途而废。

有关中文读、写

中文的读、写在一定程度上是很难分开的。西语是语音文字,在听说的基础上,只需要认识26个字母和基本发音规则,读就没有什么大问题。现在的计算机输入,自动拼写校正,再加上Google建议,英文书写也不算个事儿。

中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完整的图形文字,尽管有85%是形声字,但能够使用形声字的前提是要认识那些简单的、提供声音和意思的字,我觉得适当抄写能够帮助记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写相互助长。

有人问“书写笔画顺序是否重要”?我觉得遵从笔画书写顺序挺好的,不过不用太过严苛,大概知道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里,最后封口,就够用了。这本来就自然的书写习惯,不用刻意教,大家也很可能形成这个习惯。不过,用左手写字的人可能会不同哟。

现在中文也可以拼音录入,但针对一个音的字形太多,我们还是需要选择正确的字,所以还得会读才行。不过,现代科技发展迅速,语音录入已经非常普遍,只要读音足够准确,写似乎也没有那么难了。嘻嘻

  • 一个台湾妈妈分享说,她在给孩子读绘本时,会用手指着字,小孩子不知不觉就学会了读。我记得我也指过,但我家闺女总是把我的手扒拉下去,不让指。当时不知道这个捷径,也就没有坚持。如果当时就明确这个方法,我会多跟女儿讲讲道理,说不定她能接受用手指着读,现在也不会是文盲了。唉,遗憾啊!
  • 还有一个网友说她女儿喜欢看《还珠格格》,进而开始对中国文化感兴趣。通过追剧读字幕、看中文网站、找中文食谱、听中国流行音乐、淘宝购物等各种方法,潜移默化地熏陶,现在孩子能够和国内家人无障碍地用电话或微信交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中文的同时,需要大量穿插介绍中华文化。只有对文化感兴趣的人,才能真正从心底里有兴趣去学习这个文化的文字表达。

学习时间安排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天天离不了。学习语言,不论是沉浸式还是主动式,都需要天天练习。

  • 在学习听、说的阶段,最好能够像前面说的家教那样,一天4个小时的语言环境。如果实在保证不了,可以参照《拉琴!拉琴!拉琴》这篇文章里面提到的Suzuki教学法:像学语言一样学习小提琴,每天摸琴3个小时。如果我们能够坚持每天3小时的语言环境,应该也能建立准确的听说体系。
  • 听说掌握了以后,需要适当引入一些读、写,尤其对于5岁以上的孩子来说。这个阶段我觉得一天至少需要2个小时来学习,提高听说能力的同时,加强读、写部分,并根据“听说读写”不同的掌握程度,按需调整时间分配。
  • 成年以后,一天1个小时左右来保持。

如果父母说,我们可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其实也没有关系,关键是不要责怪孩子们的中文不够好,在接受的基础上,能到哪儿就到哪吧。

我们家孩子小的时候,爸爸一边让他们去中文学校,一边又觉得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问题,认为是双语把他们搞糊涂了,于是在家里操着二把刀的洋泾浜英语跟孩子们交流,面对这样的神操作,我真是欲哭无泪。

其实无需这些顾虑,孩子的表达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年龄、阅历、逻辑天赋,和双语关系不大。咱这么聪明的娃们,掌握两门语言绝对没问题。孩子每天在幼儿园、学校里,听说读写英文8、9个小时,根本不需要家里这点时间。如果想要孩子说中文,父母一定要在家里多说中文,给孩子提供语言环境。

我家姐弟之间从小就是英文交流。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跟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特别是到了青春期,父母能提供的中文环境时间非常有限,如果不是孩子自己主动保持中文学习兴趣,很难坚持下去。亲子关系是关键!

我家俩娃目前状况

女儿去幼儿园之前,全部是中文环境。后来学了英文,在家里基本上也是跟我说中文。到了中学,害怕把中文忘了,反而经常主动提醒我“该练习说说中文了”。目前女儿日常听、说没问题,像我这种大白话文章,她基本上都能听懂。

女儿也想要学中文读写,高中在学校里注册了两次,但因为报名的学生太少,课程都被取消了。孩子自控能力弱,我也懒得督促她。上大学后她注册了日文课,一下子重启了中文学习。从此我和她用中文互发短信,学习效果蛮不错的。

儿子两岁送幼儿园时,中文还是磕磕巴巴地蹦字。半年以后,不知道怎么回事,中文忽然间突飞猛进,可以说句子了。可惜,我当时对学不学中文无所谓,再加上老公那“双语把孩子脑子搞乱了”的观点,在家里也没有坚持跟他说中文,很快,就只剩“吃饭了”、“睡觉了”这些简单的短句。

儿子比较内向、敏感、执拗,话都极少,更别提中文了。但因为我和女儿在家说中文比较多,衣食住行他也能听懂,不过向来都是英文回复。至于说教的大道理,大脑自动屏避,直接承认听不懂。

2018年暑假,儿子自己回国跟爸爸住了三个星期,看到爸爸的同事磕磕巴巴地努力跟他说英文,开始意识到自己学中文的必要性。后来又有小留学生陆续在家里暂住,跟我和女儿谈笑风生,儿子总被排斥在外。两三个月后的某一天,儿子突然开始跟我说起了中文。由于基础比较差,目前也只能是做一些简单的交流。但是他蛮认真,经常会问我,“这个词中文怎么说?”不过他还是拒绝中文读写,我也不强求,只要不烦感中文就谢天谢地了。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的活泼、外向,喜欢找不同的人搭讪聊天,语言学习就会比较快。有的内向、敏感,羞于表达自己不确定的东西,学起来就会比较慢。父母亲要仔细观察,体会孩子们的不同性格特点,接受他们,给他们充分的自由空间去发展,不要过多地强迫孩子学这个、做那个,磨灭了他们的求知兴趣。

如果这个世界上可以保留两种语言,我希望是英文和中文。
英文已经非常普及,没有必要再更换。而中文的单音节、图形结构,造就了世界上最简洁的文字表达形式。据说,我们需要记住40,000个英文单词,才有可能读懂各类科技文献。但如果是中文,只需要4000字,容易多了!

来来来,大家一起学中文吧!

任何观点都只有一部分是可取的!我写写、你看看、挑着信、试着用。

微笑微笑

 

JustTalk 发表评论于
回复 'haochigui' 的评论 :

我以为孩子记忆力强,足够聪明,就不会觉得太困难了,也就不用逼了,自己就爬上去了。知道不少的自推娃,根本不在乎父母说什么。

不过我的这些观点也只是自我认知。我比较懒,觉得聪明的不用推,懒的推不动,笨的推了也没用,所以我只是一旁守望,等孩子们寻求帮助的时候尽量帮忙而已。
haochigui 发表评论于
没表达清楚吗?记忆力强的,不用逼。
JustTalk 发表评论于
回复 'haochigui' 的评论 :
我正相反。如果孩子不够聪明,更不要逼了,双方都痛苦,还没有成效,还是找点孩子good at 的来做吧。
刚刚看了一个自闭盲童,喜欢音乐,可以边弹钢琴边唱歌。如果逼他做数学、学中文,可能就彻底毁了吧。

https://youtu.be/pDPdRYF7hTQ
haochigui 发表评论于
还是看孩子聪不聪明。如果太困难,要逼,的确难。有的孩子记忆力强,学也就学了。
JustTalk 发表评论于
回复 'GuoLuke2' 的评论 :
走一步,算一步,未来的事儿留给未来。
我现在只看一周内的活动。:D:D:D
JustTalk 发表评论于
回复 'SCNC' 的评论 :
如果中國人的孩子們多,孩子平时有机会接触中文,似乎蛮不错的中文环境。
我觉得很多时候,中文教学也有问题,没能让孩子保持兴趣。
教中文,需要先教中华文化。只有对文化感兴趣的人,才能真正从心底里想学这个文化的文字。
GuoLuke2 发表评论于
好文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小时候没有语言环境,大了只能凭兴趣了。不过现在中美脱钩,将来中文未必有多大用处。
SCNC 发表评论于
你教育得不錯,小孩子高興,心理健康也是重要的。
SCNC 发表评论于
我們這裡學校壓力大,中國人的小孩子們多,大家都學。我小孩每次都把作業留到星期六早晨就像打仗一樣,上課前幾秒鐘才完成。星期五下午就是玩。我們堅持了3 4 年,總算考過了ap.
JustTalk 发表评论于
回复 'SCNC' 的评论 :
我是24孝宠娃老妈,孩子小的时候不懂这些,也骂过、打过。但随着孩子长大,女儿3、4岁以后,极少让孩子不高兴,所以儿子从小没有受过什么委屈。

老公属于诈尸性关注,多是折腾我,极少与孩子直接对抗。目前俩娃状态不错,忍不住分享自己的经验。

不过我家娃是小心谨慎型的,无需担心打砸抢的闹事,多是让我怒其不争。我是通过自修来排解自己的郁闷。

不同的娃,教育方法不一样。你也是认真的人。

朋友中有一直去中文学校的,多年下来,孩子除了上中文课时说中文,平时根本不说。朋友时常问我,“你家女儿中文这么好,怎么学的?”这种赌气、无奈地学习,伤害了亲子关系,究竟是为了什么?
SCNC 发表评论于
每个星期六上中文学校就是想生气的时候。
JustTalk 发表评论于
回复 'SCNC' 的评论 :
我们家从来没有到过这个地步。女儿8、9岁的时候,说停就停了。逼迫无益。
SCNC 发表评论于
我家小孩也这样子,为学中文,每个礼拜六早上就开始吵,最后出门前一秒大家才停。车上谁也不答理谁。3 4 年,不容易。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