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孔子有两个学生,他们是一家子,一个是老爸曾典,一个是儿子曾参,即曾子。
有一天,曾参在菜地里耕种,用力过猛,把瓜苗的根锄断了。脾气暴躁的曾典就拿起一根棍子,把曾参痛打了一顿。那一顿痛打,估计就和贾政打贾宝玉的力度一样,因为他已经把曾参打昏迷了。
但是,曾参醒来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
他先跑到他老爸面前,说,“刚才我做错事了,惹您生气了,您还费了那么大力气揍了我一顿,我是罪有应得,您没事吧?”
问候完父亲,曾参忍着痛回到自己房间,他怕他爸缓过劲儿来心有愧疚,就抄起一把琴弹起来,“春天里那个白花香,浪里各浪里各浪里各浪。”
他故意把声音唱得特别大,好让他父亲远远地就能听到。
曾子真是孝顺到一定地步了!
这件事让孔子知道了,他就对他的弟子们说,“以后小曾再来听课的话,不要放他进来。”
曾参心里不服气,也很纳闷儿。“我这不是孝吗?怎么惹了老师这么一大通气呢?”他就想要个说法。他托人去问孔子,“这是怎么回事啊?您为什么要责怪他呢?”
孔子对来人说,“你回去告诉小曾,难道我们之前没有讲过舜和他父亲的故事吗?”当年舜的父亲生气的时候,如果是用小棍子教训舜,舜就老老实实在一边待着,等着挨打。如果一看父亲已经抄起大棍子了,就像高尔夫球棒或者棒球棒那么大了,舜早就逃得远远的了。
你这个曾参可好啊,你明明知道你老爸生了那么大的气,已经暴怒了,下手肯定是没轻没重的,你那个时候还不跑,还等着挨你老爸的打,你说你万一被你爸打死了,这不更是陷他于不义嘛。
孔子是生气曾子的愚孝。
02
古时有副名联,“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
什么意思呢?就是对于孝顺父母,能竭尽自己的心力,就是孝,看的是心,而不是事。比如一个人很穷,想买一罐奶粉给父母,但是实在没有钱,买不起,为此心里很痛苦,他只有寄希望于慢慢地攒钱再去买。
你能说他不孝吗?他对父母的感情可是真挚的。孝,除了要给与物质上的满足之外,还要有精神上的满足。
有一天,子夏问孔子,“老师,什么是孝呢?” 孔子答,“色难”。
你对待父母,总是和颜悦色,是很难的。你总是把自己最好的脸色留给外人,而把不好的脸色和脾气发给父母。更有甚者,天天一副晚娘脸,没有最基本的恭敬态度,虽然是无可奈何地尽了赡养义务,也不能说是孝。
因为你没有去体会父母的心情。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亦。”但是,“慎重追远本善行,奈何在世不亲亲。死后尽孝终无益,朝朝暮暮见真情。”还是趁着父母在时多尽些孝吧,如果不能给他们带去欢乐,也不要给他们徒增烦恼。
人这一生,最常做的事情就是等待,等将来,等以后,等来等去,留下了遗憾,错过了真情。等健康没有了,才想起爱惜身体;等机会没有了,才想起努力;等感情没有了,才追悔莫及。
去年,董卿退出春晚,在接受采访时她说:“春日迟,卉木萋,言有尽,意无穷。”她只想在除夕那天,留在家里陪伴父母家人。
重阳节又到了。年年重阳,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不孝的你想爸妈了。
为爱阅读的你推荐一个有趣有料的北美公号文集:维罗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