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月录》卷七载:
盐官会下有一主事僧(帮盐官当差的和尚),一日,忽梦见一鬼使来追(即:来讨和尚命),其僧知其寿尽也,便告曰:“某甲身为主事,未暇修行,乞容七日得否?”(没时间修行,请宽容七天,你再来追讨)。使日:“待为白王,若许即七日后来,不然须臾便至。”(答应七天)言讫不见,至七日后,觅其僧,了不可得。(七日后,其僧坐化不见,足见其僧定慧之力,生死自在。)
五灯会元卷七载:
温州瑞鹿寺上方遇安禅师,至道元年首,将示寂,澡身易衣,安坐,令异棺至室。良久,自入棺(自入棺内)。经三日,门人启棺,见吉祥卧,四众哀拗。师乃再起,升堂说法,“此度启吾棺者,非吾之子”。言讫,复入棺长住。
遇安禅师,临终前,自己洗得干干净净,换上干净的衣服,静坐一会后,自入棺内,并作吉祥卧。过了三天弟子们想念师父,遂打开棺盖,见师父已经死去,大家都痛哭起来。这时师父突然再起,复升堂告大众:“如果再有人启开我的棺盖者,就不是我的弟子。”说完,再人棺中长去矣!遇安师不仅能白在生死,而且死后入棺三日,又能复生,乃真功夫矣!
五台隐峰禅师,将示灭前,先问众日:“诸方迁化,坐去卧去,吾尝见之,还有立化也无?”僧日:“有”。师日:“还有倒立者否?”僧日:“未尝见有。”师乃倒立而化。
隐峰禅师将圆寂前,告大家:四海之内,有各种迁化(俗话:各种死法),有坐去、卧去,我都见过,请问还有站着去的吗?时有僧说:有。师又说:还有倒立去的吗?僧说:没有见过。于是师倒立而化。
隐峰有妹,出家为尼,亦在彼,闻哥倒立而化;衬而咄曰:老兄畴昔不循法律,死更荧惑于人?(衬:拍。咄:感慨。畴昔:从前。荧:荧惑。)
其妹说:老哥从前就不循规蹈矩(有点顽皮),死时(玩花样)更是迷惑于人?说完,也随哥迁化而去。
隐峰禅师操生死于自在,倒立脱去,确实令人目瞪口呆。古之高僧,为什么能临生死之际,谈笑脱去!解脱自在!而今之人,为什么寥寥无几?原因何在?
欧阳文忠公,一日游篙山,至一山寺,文忠休于殿陛,旁有老僧,阅经自若,与语不尽顾答。文忠异之,问曰:“古之高僧,临生死之际,类皆谈笑脱去,何道致之耶?”对曰:“定慧力耳。”又问:“今仍寥寥无有,何哉?”老僧笑曰:“古之人,念念在定慧,临终安得乱?今之人,念念在散乱,临终安得定?”文忠大喜,不自知膝之屈也。
圭峰说:“狂乱随情念,临终被业牵,惺惺不由情,临终能转业”。
欲知临终受生自在不自在,但验寻常于尘境自由不自由。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随妄念欲作,犹如狂人,被尘境所转,即:为尘境不自由,临终之时必被业牵。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但由是非之理,不由爱恶之情,不被爱恶所拘,处处无碍,即能转业。圭峰说:“勿认色身以灵知为自心,勿认妄念,妄念若起,都不随之,即临命终时自然业不能系。”
无了禅师,将示化前,述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