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来乍到美国时-----二姑妈的餐馆

好酒,爱书,收旧,老饕,走南,闯北,家四方,三儿,一女,六口人,一房两车,人到中年,华人大兵,解甲归田,东篱种菊,南山放马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二姑妈一家解放后不久就离开大陆,先到香港,在六十年代初来到维州里士满这个埠仔,先是开衣裳馆,即现在的干洗店,后来开了两家餐馆,一家在Williamsburg,一家在里士满。添了两个小孩后,忙不过来,就关了一家。

二姑妈在里士满的餐馆叫练琼楼,是当时Richmond最有名的中餐馆。其位置很好,是书本上理想位置的正确解读。餐馆位于Richmond至Petersburg中段,美国东海岸有名的一号/三零一号公路旁的一个坡上,五百米外就是个美军物资兵站,兵站对面是家工厂,餐馆傍边是家印度人开的旅馆,再过点是两家小旅馆,餐馆对面是家DQ,附近还有一些商品,方圆五六公里唯一的中餐馆。一号路和九十五州制公路平行,餐馆离交接路口只有一盏红绿灯,那里有全Richmond最大的跳蚤市场(周末开门两天)和不少加油站。二姑丈有点生意头脑,他用整版页在黄页中餐馆广告头条卖练琼楼的广告(这是下了重本),在还没网络的年代,只要你在Richmond黄页上找中餐馆,第一个见到的就是练琼楼。

 那时餐馆的生意很好,客人除了附近的住户还有大量的过路客,差不多每天都要排队。餐馆营业时间是周日早上十点到晚上十点,周末就十一点到零晨,一年只关门火鸡节和圣诞节两天。那时在餐馆帮手,晚饭都时十点后,父母每天打烊后还要打理手尾活,往往要一两点才回到家。姑妈的餐馆保持南方保守传统,衣冠不整不接待,穿拖鞋不能堂食,男士坐下都要除帽,那时最不喜欢就是去叫那些红脖子除帽,久不久就有人大怒而去,不过大多数南方人还是很绅士。

餐馆以广东餐为主,有不少是美国式中菜如炒面(炒洋葱),炒杂碎,芙蓉蛋,甜酸肉,虾龙糊,炒饭,春卷等等,西餐可能比老外的餐馆还多,从三文治,汉堡包到牛扒,龙虾尾,还有几个法国餐,最受人欢迎的头枱是多种炸烤的宝宝盘,回头率最高的是铁板牛柳,酒吧卖着各种的鸡尾酒,做久也学回调几杯鸡尾酒。

餐馆一直火爆到九十年代中,最先打击是政府将兵站关闭(911后打阿富汗才再重开),跟着是不远处开了间北京楼和一间湖南外卖,中餐在那时开始转型做Buffet和辣口味,还有人口的变换,老墨和黑人多了,跳蚤市场被墨人占领了,都在卖水果和衣服,两三公里外的几家大市场如K-Mark,FarmFlash都关门,那段一号路(#1highway)好像突然就萧条下来,死掉了一样,商店关的关,搬的搬。姑丈也在那时候走了,姑妈两个小儿子也大学毕业找到好工作,我也已当了好几年兵,只有小弟和父母继续帮手。屋漏有逢连夜雨,餐馆被打劫两次,好在都是关店后发生,没人受伤。

生意越来越差,姑妈和父母年事夜渐高,小弟也找到了工作,姑妈的二女都搬到DC附近,最后姑妈不得不以低价将餐馆卖掉。到现在那餐馆已转手多次,意大利餐,墨西哥餐,现在还是墨西哥餐,刚开张几个月,生意都一般。每次经过那里都感慨万千,那是我们家在美国奋斗,养家,大家族聚会的地方,有太多回忆。

 

我冇醉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尘之极' 的评论 : 时间容易控制,留学生找这样的工不影响学习
我冇醉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通州河' 的评论 : 餐馆是最不要技术的,起步较容易
我冇醉 发表评论于
回复 'polebear' 的评论 : 大多第二代华裔都远离餐馆
我冇醉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餐馆工钟数长,厨房热,企枱受气
尘之极 发表评论于
华人早期非常辛苦。
许多中餐馆盘剥留学生,同时也养活了许多留学生。
通州河 发表评论于
后面来的华人都应该感谢先行者。在传播中国文化,融入美国社会方面,开餐厅的有很大的功劳。
polebear 发表评论于
餐馆完成了它的使命,真实生活写照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那个时候能离开大陆辗转到美国, 应该都是有点办法也有钱的人吧? 过来开餐馆也蛮辛苦的。

”最不喜欢就是去叫那些红脖子除帽“, 有意思。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