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9年春夏之交,以北京高校为主的学生以静坐和绝食的非暴力形式,抗议政府在改开以来诸多方面的失败,要求政府面对和做出承诺进行体制上的改革,并进一步要求跟政府对话。伴随着广场的割据之态势,引发整个北京学生和市民的游行浪潮,并对全国高校学生的思想和行动带来深远的影响,引起整个社会政治生态的动荡和不安。在政府与学生协调失败之后,在六四之日将旷日持久占据广场的学生,强行驱逐而结束。 因此把这次学潮称为六四运动。
无论从什么角度来分析,六四运动都是一次失败的、低质量的和缺乏策略的民主诉求,是一次对全国高校学生追求自由、民主和平等运动能力的试金石。结果表明,在中国,虽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民主思想得到比较广泛的作秀和渲染,但是没有一个符合中国现实的民主探索的理论,就连框架都不结实,失败是注定的。任何想借用外国势力,来达到逼迫政府就范的企图和策略,都是非常低劣和卑鄙的手段,只会给良好的愿望,带来失败的命运。
六四的代价是非常大的。其一是学生生命的逝去。生命是宝贵的,任何天花乱坠的自由民主理论,如果会给生命带来死亡,宁愿选择生命。一个大学生的生命,是非常昂贵的,在学生父母心中是无价之宝;对社会的发展、对国家的进步是重要的生产力,和宝贵的人力资源。其二是让中国的民主进程功败垂成,让之前所有的民主探索和成就,付之东流,让中国的民主发展和进步倒退而弱不禁风。其三,六四运动,给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让亲者痛仇者快。其四,六四成为仇视中国和中国政府的外国势力和离心离德的白眼狼,伤害中国人民和政府的一把刀。
因此不想干巴巴地讲些道理,引来无数LOSER们的攻击,而是将个人对六四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情,付诸小说《六月》。小说是在那个酷暑让人窒息的五月开始,主人公西门川上北京参加研究生复试。他睁开一双游离于北京和外地进京静坐绝食学生的眼睛,冷静地观察整个学潮人群的心态和作为,将这场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静悄悄地展开。
学潮对西门川来说,更多的是接触、感受和反思,因为研究生复试成功,是西门川进京的唯一目的。然而无法置身其外的西门川,和千千万万的北京市民和学生一样,涌进天安门,感受方方面面社会人群躁动不安的现实,更是亲历亲为,直到六四那天为止。个人的行为给社会带来的效应,任何一个成年人都要深思熟虑,都要考虑后果。在六四之后,和每一个参加学潮的毕业生一样,西门川蒙受学潮余波带来的前途不测。
作者以乐观的笔调和视角,将主人公推向战胜国际社会经济和技术封锁的最前沿,独立自主,战胜困难,将中国改开的胜利推向前进。然而作者以类比的隐晦手法,在六四之后的中国社会,将主人公推到一个毒品泛滥的环境。毒品,少量、在控制好的范围里,是一剂良药,可以治病救人,让人减轻痛苦,但是一旦泛滥,一旦追求暴利,不管别人死活,就会让使用者,上瘾最后中毒而死。那些漂亮而口号响亮的自由民主,难道不是一种毒品吗?
然而贩毒的途径、毒品的交易以及洗钱的手段,都是在非常隐蔽的情况下进行,让人防不胜防。贩毒集团更是收买政府官员,为贩毒大开绿灯。虽然有中央缉毒办公室的全力清剿和打击贩毒不法行为,但是毒品依旧在到处泛滥成灾、荼毒生灵,破坏家庭和社会安全和稳定。小说里,在贩毒中分一杯羹的人物和角色,得到的都是家破人亡、痛不欲生的下场。西门川,一个西门拳第六代传人,从小接受父亲严格的传统教育,有一腔悲天悯人的胸怀,不但锄强扶弱、除暴安良,更是对弱势群体中的妇女、老人和儿童,竭尽全力帮助。作者力图在西门川身上,折射中国传统道德力量对家庭和个人的作用,对社会和国家的不可忽视的影响。
民主自由,不是口号,而是每一个人对自己对亲人对朋友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义务和权力。要平等,就要与自己的恶习、他人的恶行、家人的霸权作斗争;要民主,就要去除自身的家长作风,远离一言堂、狭隘、自私以及不思进取的人性不足的地方,杜绝以权谋私等不法行为。要自由,就不能歧视,不能搞特权,更不能为富不仁约束他人,损人利己。自由、民主和平等,不是口号,不是理论,更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而是存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
涓涓细流,才能汇成河流、大江和海洋。自由民主平等博爱,是流淌在我们每一个人心田里的小溪之水,让我们敞开心胸、放眼未来,更需要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做一个人生不后悔的生命战士,让个人的生命灯塔、理想的光芒,欣慰自己、照亮人类前进的前方。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看,壁立千仞,无欲则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