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回顾之二:借助和东方世界交往发达起来的威尼斯

火车缓缓滑进威尼斯车站,跳上站台的第一感觉就是和罗马在气温上的不同。毕竟威尼斯在罗马以北350公里,气温从罗马暴晒冒汗的85度(华氏)直落为舒适的70。到达的那日天气仍晴好,转日就是阴雨,加上海风,立刻感到有一丝刺骨的冻人。

俯瞰威尼斯

在威尼斯仍然住AirBnB的民宿,主人介绍这栋带很多公寓房间的建筑一直是他们家族拥有,至今已经有600年历史。房主Michele是一路遇到的两个Michele之一,见面相互介绍才知道Michele在意大利语中不读“麦寇”而是念“米切拉”。在我们住的两卧室公寓内,几乎感觉不到数百年岁月的痕迹。在意大利,砖石结构(而不是北美房屋木头框架结构)的古老民居内部经过装修之后,基本达到现代人的居住要求。威尼斯这一套公寓条件更好,尤其是面积超大的起居室,还有 厨房/用餐区域。老公寓或许在后来的装修改造过程中作“奇怪”的分隔,以致室内有曲折的房间分布,比如客厅和厨房兼餐厅之间有一条长长的、带两个拐弯走廊。

我一直没有搞清这栋大宅子里到底有多少套公寓。这里的房间一定是由家族的两个(或更多)后人继承并分别经营,因为我们的主人特地嘱咐我们不要进入楼的另一部分,那边看着更像是按旅店方式经营。去年在山西平遥城里听当地老乡聊天,说到自己家族里的成员因为意见不一致,没办法启动老宅的翻修改造,也就无法在热火的旅游大潮中获利。

水城威尼斯最吸引人的是什么?

我以为是狭窄水巷中缓缓行舟,让残破斑驳的砖墙从身边滑过,和只有装饰作用的小阳台或种在窗边木盒里的一丛花对视的体验。威尼斯拥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城市建筑布局结构、和观光体验。即便徒步穿行在威尼斯的小巷里,同样能够领略到这个城市独特的风貌:站在小石桥上,等一只载客的贡多拉( Gondola)从桥下穿过进入视野。水巷两边从水中拔起、连排的建筑由近至远一路排过去,墙体不同材料颜色,门窗不同设计装饰,甚至墙面上各异的腐蚀缺失都造成视觉上的丰富多彩。

早上出门还没走两步,女士们就被坐在路边招揽生意的“船工”老汉忽悠着上了“贼船”。说好45分钟的贡多拉滑行被缩减成40分钟,距离圣马可广场还小有一段距离就让我们下去,猜想老家伙没有在那片地区经营的许可。来威尼斯之前,我想着穿行水巷可否有个最佳路线,或徒步漫游是否一定必须“打卡”网红景点。走一趟下来,才体会根本没有必要。

除去密布的小水道之外,在大运河(Grand Canal)上坐坐摆渡船也不错。与密布小水巷不同,运河上各种船只往来,人气鼎盛热闹繁忙。我们从汽车站附近的码头上船,一路坐到圣马可广场。这样坐过来不仅价格经济(7.5欧元),更是沿途观赏威尼斯代表性建筑,遥想当年历史的绝好方式。威尼斯的建筑是掺入很多拜占庭和奥斯曼元素的哥特式样,它们不仅有哥特式的尖拱(lancet柳叶刀arch)、尖窗和细长柱,还有穆斯林特色的双弯弧线拱门。不过对Rick Steve推荐的“慢船”(45分钟、每站都停),尝试后我不以为一定是最好方式,因为进出码头的过程有些烦人。打算拍照的也最好回避这个航行,因为船上游人多,再加上船体晃动,拍出个好片子很不容易。

大运河的傍晚

天黑之前赶回家

繁忙的水道和岸边气派的豪宅

“坑”我们一把的船夫老汉

本地人成摆渡过河

全世界最商业化的景点,“讨厌”人气鼎盛就请回避

贡多拉在水巷中缓行

带威尼斯特征的哥特式住宅

圣马可大教堂是另一个吸引我的威尼斯景点。首先这里下葬耶稣的门徒马可(Mark The Evangelist)。他不属于和耶稣交往最密切的十二门徒之一(而是72门徒中的一个),前往埃及创建那里的基督教分枝。马可被古罗马皇帝尼禄处死后近七个世纪之后,尸体被两名威尼斯商人于823年放在盛猪油的木桶里运回;第二圣马可大教堂内部是典型拜占庭风格,这在意大利是很少见的。教堂内天顶近八千平方英尺、金色底色的玻璃马赛克壁画是最有特色的例证;第三教堂内外装饰和物件很多来自远东地区,同样反映威尼斯与以君士坦丁堡为代表的拜占庭帝国、和远东其它区域紧密联系,它们之间几百年间的关系充满交往交流对抗杀戮和掠夺。教堂正面屋顶上四匹铜马据认为是古罗马时代的作品,但是威尼斯人在十字军远征时从君士坦丁堡“抢来”的;另一件精美的基督教艺术品Pala d'Oro上有很多部分是威尼斯人请君士坦丁堡匠人制作的珐琅画。

以前虽一直知道欧洲教堂的修建往往持续2-3百年,但即使前次在巴黎参观圣母院仍没有真正理解这是怎么回事,意大利之行算是在这个题目上得到充分“进修”。以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为例,今天所见之主建筑形式和格局在1117年就已经成型了,但那也是之前50年很多加固、扩建和翻修的结果。1204年开始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带回来更多东方的建筑材料和更多财富,让威尼斯人得以进一步完善圣马可教堂,比如正面华丽的面墙(Facade),和在内部最初砖墙上完全覆盖不同颜色大理石的装饰面。教堂内部天顶玻璃马赛克壁画同样是几百年间不断修复的结果,据认为现在可以比较确定仍是11-12世纪的壁画不超过三分之一。

去圣马克看看

据说这里是有“最宰人”的商铺

几百年威尼斯人的不懈努力才有今天这个大教堂的富丽堂皇

拜占庭风格的壁画,用一个个玻璃马赛克拼起来的

地面完全覆盖图案复杂的大理石拼图

“搜刮”来的艺术品装点教堂内外。(左)四座铜马;(右)拜占庭帝国君主塑像

Pala d'Oro在14世纪成为现在这个样子,10世纪请君士坦丁堡匠人作的部分被整合其中

找到三张图里飞狮的形象了吗?它代表Saint Mark,也是威尼斯的象征

威尼斯的兴衰和远东直接相关。它之所以能够成为实力雄厚的城邦国家,是因为其独霸了中世纪欧洲同远东地区的商业往来。这个垄断性地位为威尼斯人带来财富、威望和在地中海地区的强权。你能想象在那时威尼斯有海军专门为自己的商务船队护卫吗?威尼斯衰败的原因之一正是它和远东贸易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以西班牙人为代表的新兴力量开拓了新的海上航线,从新发现的美洲和遥远的印度直接向欧洲输送。

在雨点打落下来之前,我们一行四人冲进店面一点大的餐馆Trattoria alla Rivetta,不成想在这里用餐的经历却成为我们在意大利最快活的一次。这一切源于给我们服务的帅气意大利老男人Tony,他是意大利人热情的最佳代表。来意大利旅游的诸位不知注意没有,在餐厅服务绝大多数是男的,我只见过2-3个女服务员。Tony知道我们是中国人,很夸张地说些对中国友好的话。当发现我们当中只有我一个人点了瓶啤酒,故作生气状“指责”中国人喝酒太少;把我们点的甜点布丁端上来时,装着颤颤巍巍让小盘里的布丁一直晃动颤抖,逗得我们大笑。这家小店生意很好(又有几家威尼斯景区里的餐馆生意差的),但也是当地贡多拉“船夫们”中午用餐休息的场所,我们后面的桌子上坐了一圈穿红色或黑色条衫的汉子。

总是在访问过的城市或景区有意无意留下不少未完成的内容。威尼斯的这个名单里包括Doge's Palace (Palazzo Ducale威尼斯城邦国家政府大楼),Academy Gallery(14-18世纪威尼斯艺术家的作品)和Teatro La Fenice(歌剧院,意大利近代歌剧是从威尼斯开始的)。当日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好好尝试威尼斯的cicchetti(类似西班牙的Tapas,小碟下酒菜),最常见的是烤面包片上堆蔬菜、腊肉香肠或各种鱼肉。

关键是要有愿意一起喝两盅、还能吃肉的旅友。

Cicchetti 物美价廉,威尼斯的特色。

清漪园 发表评论于
您的美片比我家墙上挂的威尼斯水景图还漂亮,赞!喜欢第九张和第十章,被人拍了无数次的景儿看着一点也不觉得俗!
五湖以北 发表评论于
在威尼斯,住民宿是个好主意,真正感受当地人的生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