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孔子传道给曾子,曾子写了篇心得报告《大学》。曾子传道给孔子的孙子子思,子思又写了篇心得报告《中庸》。子思则传道给孟子,孟子不错,写了不少论文。至于荀子,也有一部著作传世,但到底有点掺水了。而且他的学生出了几个半吊子,像李斯、吴起这些人便是例子。”
我正读国学大师南怀瑾评李斯,就看到了上面这一段。
有一天,李斯上茅房,有老鼠听到他POO下落的声音,就惊得四处逃窜。穷小子看见粪坑里的老鼠又瘦又小,一副仓皇惊恐的可怜相。后来,李斯又看到米仓里的老鼠又肥又大,见了来人也不躲,瞪圆了大眼睛,光明磊落地偷粮食。
这以后,李斯就开始思考人生了。都是老鼠,怎么老鼠和老鼠之间的差距这么大呢?原来是凭藉的不同!李斯叹道: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像老鼠一样,都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平台。一个人贤能不贤能,也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这就是李斯著名的“老鼠哲学”。
所以你看,很多英雄都是生于平凡,起于毫末,只要看那个舞台适不适合自己了。
李斯悟到人生哲理后,就跑去向老师汇报,说不读书了。
-
荀子问他,你不读书要去干什么?
-
李斯说,要去游说诸侯,求富贵功名去。
-
荀子说,你现在还不行,你的学问还没有学到家。
-
李斯说,人穷得都没饭吃了,还讲究什么学问道德。
-
荀子说,这像什么话,你这个学生的思想太糟糕了,直接就把李斯开除了。
后来李斯遇到了秦始皇,他的思想直接影响了始皇帝,两个人就搞到了一起,把一个国家弄得民不聊生的。
战国时期,三四百年的动乱,不但经济贫困,连人才也完了。到了战国末期,也只有苏秦和张仪两个半吊子,居然成了当时的天之骄子。他们出来旋转乾坤,大摆乌龙,玩弄了天下之人。
读书有的时候,会给每个人带来不同的思考,读完南怀瑾评李斯,我有话说。
-
老先生莫不是想和李斯约一架?
-
秦朝的建立是进步还是退步?照您的看法,是持退步说!
-
您肯定也不支持“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
李斯向来不是一个很“伟光正”式的人物形象吗?怎么到了您南师口里就变得猥琐了?而秦朝不是一个很伟大的朝代吗?
也许,李斯在学术上不及孔曾孟荀,但他对秦一统六国做出的贡献,就可以不承认了?李斯可是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人物啊!没有秦朝的书同文,车同轨,搞郡县制,搞统一度量衡,哪有后面的汉唐盛世?
中国才安定了几十年,我们的长辈大多数也都没文化,我们(70后80后)学的也都是半吊子的东西。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栋梁之材,是靠百年社会安定的文化培养出来的。
局势越混乱,人心就越现实。想当年,清末明初的动荡,对后人价值观的树立不是没有影响。也只有社会稳定了,仁义之心,道德之行,才可常见,才有希望迎接文艺复兴新纪元。
是的,孔门的七十二弟子中荟萃了各路精英,有可以做君王的冉雍,可以做宰相的子贡,可以统帅三军的子路,但为啥就没人帮助周王室消弱诸侯,一统天下呢?
而南怀瑾是这样解释的。
孔子之所以伟大,之所以成为圣人,实在是志不在此。他不是没有办法,如果他愿意,君临天下都可以。只要他一点头,说,你们去干吧,问题就大了。
孔子跺一跺脚,就会地动山摇;喝一声,就会风云晦色。
以他弟子三千,一呼百应之势,春秋战国哪一个国家能吃得消?可是孔子不走寻常路,他走的是一条通往圣人的路,先修身齐家,再治国平天下。
有人问孔子,您怎么不从政呢?
孔子说,我把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风气影响到政事上,把自己的一片仁爱之心推行到他人身上,不也是从事政治吗?为什么一定要做官才算从政呢?
读书就是有这样的乐趣,你可以接着有自己的想法。
家庭可不就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嘛,当每个细胞都好了,社会也就风清气正了。
读书人可以清议政事,修身齐家也不错,但要治国平天下可就难了,学问和政治到底是两码事,到底是文章是文章,天下事是天下事。
不管您南先生怎么讲,对于我们传统的东西,还是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还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泊。
为爱阅读的你推荐一个有趣有料的北美公号文集:维罗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