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市长”武迪生

“平民市长” 武迪生                                     

                                                                                                                                      吕孟申

    1993112413时,(以色列当地时间24日晨7时),沈阳市长武迪生因乘坐当地直升机失事,不幸于以色列的内盖夫沙漠上空遇难,沈阳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力及3名以色列人也同机罹难。

    1124日沈阳市长武迪生为继续商谈在沈阳开发区建设47万平方米以色列工业园项目,应以色列伊兰.奥尔特尔建设公司总经理奥尔特尔要求,从拉马特干市乘一架DELL直升飞机前往贝尔夏瓦城考察,距贝尔30公里处,飞机突然坠毁,机上5人,包括3名以色列人全部遇难。

    据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介绍,他们是当地时间24日下午得知这一消息的。使馆大使、参赞及沈阳代表团其他3名成员立即赶到现场调查,据以色列电台广播,以色列总理拉宾在获悉这一噩耗后,致电李鹏总理,向遇难者家属表示沉痛哀悼。目前,事故原因正在紧张的调查之中。

 

    中共沈阳市委副书记、沈阳市人民政府市长、党组书记武迪生骨灰126日安放在沈阳回龙岗革命公墓。

    朱镕基、荣毅仁、邹家华、李铁映、陈希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发来唁电派工作人员到武迪生同志家中表示沉痛哀悼。

    顾金池、金树仁、岳歧峰、王怀远、张国光等省领导郭峰、戴苏理、李涛、徐少甫等省市领导,以及沈阳市、沈阳军区、沈阳空军、等单位的领导同志和各界群众参加了武迪生同志骨灰安葬仪式。日本、朝鲜、俄罗斯、美国驻沈阳总领事或代表及部分在沈阳的国外、境外友人也参加了武迪生同志的骨灰安放仪式。

    武迪生同志不幸遇难后,沈阳市委、市政府委托副市长艾廷隽等同志专程赴以色列处理善后事宜,并护送武迪生遗体到北京,武迪生同志遗体于123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摘自《辽宁日报》

                                                                                                                                   (一)

    1993年,沈阳的这个冬天比往年要寒冷得多,初冬的第一场大雪,把北国城市沈阳装点得格外素洁。沈阳市政府那幢历史久远的紫红色大楼,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显得更加庄严肃穆。

     1124日,武迪生同志不幸遇难的消息震撼了沈阳城,市民们悲伤恸叹:“好人为什么不能一生平安?!”

     空中电波传来武迪生同志遇难的噩耗,霎时古城沈阳罩上了悲壮苍凉的色彩,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平民百姓无不热泪飞溅,恨天乎?怨地乎?都不能挽回他的生命,唤回他的英灵。

    无论如何人们都不愿相信,以色列上空那惊人的爆炸一幕会是真的;人们甚至希望那个透过空中电波传来的噩耗只是一场噩梦!

    在哪令人揪心的日子里,纷纷扬扬的大雪仿佛也特意为武市长一生清白作庄严的洗礼,任雪花漫天飞舞,但是人们顶风冒雪自发到市政府门前摆上花圈,系上白色花环,献上挽联挽幛。

     武市长居住的居民小区里,院里堆满了积雪,堆满了花圈。他那四楼三室一厅普通的房间里,前来吊唁的人从清晨到深夜络绎不绝,当人们亲眼目睹市长居室内水泥窗台裸露着,暖气片裸露着,白灰墙没有装修过,地上铺的是廉价的地板革,顺墙角摆着两个旧沙发,沙发中间放着过了时的茶几,一台不大的冰箱,一台单缸洗衣机,一台黑白电视机。武市长卧室兼办公室里一张旧书桌,一张木板床,一张旧木椅子,简易书架上摆满书籍。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惊讶、钦佩、深深的叹息......

    武迪生遇难后,沈阳市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社会各界乃至平民百姓都以不同的方式缅怀悼念他;他居住的小区看自行车的老头、老太婆夜里发现大风搅着飞雪,担心院里的花圈被毁了,便不声不响把自行车挤了再挤,腾出空地把一个个花圈挪进屋里,一趟、两趟......尽管室外寒风如刀,滴水成冰,但这些手脚不灵步履蹒跚的老人却身上冒汗,心里热呼呼的。

    记者采访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市民时,他们缓缓对记者说:“武市长是天底下难找的好人,他活着为俺平民百姓操碎了心,我们也没什么能耐,帮不了他什么忙,他去了,就让我们为他尽尽心吧!”记者忍不住落泪,在场的老人们泣不成声。

    在武迪生市长的骨灰安放仪式上,人们以硕大的花圈、巨幅挽联寄托着无尽的哀思,声泪俱下追忆着他坎坷的经历和淡泊廉洁、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桩桩件件往事。

    为武迪生市长英灵送行的车哀笛长鸣,送灵的车队把宽阔的街道堵得水泄不通,一排又一排的民众匍匐在回龙岗革命公墓内外,他们仰天呼唤,老天啊,为什么这样的大好人早早离去!武市长你走了,谁来关注我们啊?......这罕见的送灵情景,震撼了沈阳千年古城,震撼了数百万沈阳父老乡亲。

    记不清,也数不清有多少人哭倒在武迪生市长灵前,有多少平民百姓为武迪生市长的英年骤逝而长跪

不起,叩头咚咚。

    一个人的死,竟给社会给老百姓带来如此强烈地震撼,是死者和生者都始料不及的。公道自在人间,老百姓心里有杆秤,那就是忠奸自古同冰炭,亲民、爱民者,民衡敬之世世代代。

    送灵的队伍在哀乐声中缓缓而动,人们戴着白花,佩着黑纱、有人步行,有人骑着自行车,有人骑着摩托车,有人开着出租车、更多的是“倒骑驴”的三轮车夫,那些蹬三轮车的人们高昂着不屈的头颅,挺起并不坚实的脊梁,脸上挂着晶莹的泪。他们虽然生活在社会底层,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和痛苦,他们失望过、诅咒过、他们对社会腐败现象和党内不正之风深恶痛绝,他们对当权者有一种天然的蔑视、敌意和不满,但是他们对自己的“父母官”,一市之长武迪生却感恩戴德永志不忘。

    他们不会忘记沈阳市近年发展迅速,随之而来出现了16万辆“倒骑驴”,有人认为这玩意在街上跑碍事碍眼,与沈阳东北亚第一流的国际大都市级不相称,建议市长下令予以取缔。作为一市之长的武迪生对此却有自己的想法:他既要把沈阳建成高科技、大生产、大流通、现代化的国际城市;但他更为这些平民百姓的生计穿衣吃饭所牵心挂肚。权力是迷人的,但握有它的人连同权力必须受广大人民群众的评判。武迪生市长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意味深长地讲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说:“一辆倒骑驴,一年净收入六千元至八千元,不但能增加一人就业,还能养活三口之家,16万倒骑驴就能养活50来万人,在目前许多企业开不出工资的情况下,取消倒骑驴,不等于夺掉50万人的饭碗吗?”

 

                                                                                                                                          (二)

    武迪生于193510月,出生于河南西平县艾岗新桥村一个普通劳动者家庭。

    西华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属黄泛区。沙河、颖河、贾鲁河从县区流过。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荟萃。有女娲城遗址、殷箕子读书台、陈灵公墓,西晋国相何曾别墅及墓葬。

    19386月,国民党军队为阻挡日军进犯,扒开郑州北郊花园口大堤,黄河泛滥,豫、皖、苏三省,仅河南境内就有20县受灾,被淹耕地675万亩,逃亡人数117万余口,死亡32万余口,无情的大水过后,5.4万平方公里土地变为贫瘠的黄泛区。

    武迪生祖辈也曾是书香官宦之家,到了祖父辈上已经彻底没落衰败了,父亲吴荣光成了家中的独子。爷爷历尽千辛万苦把唯一的希望与全部寄托都倾注在武荣光身上,就是再难再苦也要供养他读书,他幻想有一天孩子能取得功名,

荣光耀祖,重振武家门风。

    武荣光继承了父亲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秉性,也曾立下吃尽苦中苦要做人上人的誓言,熟读经书壮志凌云,但是在那豺狼当道,乌云遮日的年代,做一个有出息,有正义感为民请命的人谈何容易,正是同流合污易,出污泥而不染难,面对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局面,武荣光的幻想彻底破灭了,他不再为功名利禄去奔忙,为了洁身自好心存一方净土,他毅然选择了教书育人这一清贫之路。

武荣光把自己的一腔衷肠,满腹学问化作春雨点点滴滴滋润在莘莘学子身上。他经受了“五四运动”新文化的洗礼,亲眼目睹了国民党的腐败,他向往光明,憎恨黑暗,自觉接受新文化的影响,他身体力行,倡导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

武荣光深知文化的重要,即使在极端困苦的日子里也没动摇供养儿女上学的念头。大儿子武玉生、二儿子武迪生,女儿武玉华都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乃至于走向社会以后,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武迪生从小就饱尝了旧社会的艰辛,亲身感受到当亡国奴的痛苦滋味。武迪生多次向人们谈起自己的亲身经历,一生中两次差点丧命;一次是五六岁时,有一天日本鬼子突然进村扫荡,乡亲们纷纷逃命,日本兵一边追赶,一边开枪扫射,他们几个一起奔跑的孩子,有的倒在了血泊中,鬼子进村后烧杀掠抢,整个村子成了一片火海,死人遍地,算他命大才没被打死。

武迪生在家乡读完了小学,中学先后在漯河、武汉就读。上中学后,为了减轻家中的负担,每年假期他都回家割草,晒干卖钱补充一年的学费。他继承了父母忠厚善良吃苦耐劳的精神,刻苦读书,他知道家中困难从不伸手要钱,袜子穿烂了,自己拆了重缝,颠倒过来再穿;衣服破了补了又补,洗得干干净净。

凭着一股执着刻苦的追求,黄土地走出的农家子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1952年武迪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东北工学院,成为冶金系的一名高材生。

1956年,武迪生被分配到沈阳钢铁总厂,1957年“反右”期间,因在大学读书时曾发言主张“尊重人的个性”,学校转来材料,给刚刚工作一年的武迪生一下子扣上了“右派分子”的帽子。身处逆境,却从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武迪生利用业余时间在辽宁大学读完中文课程,接着用三年时间学了历史,后又用两年半学完哲学课程。

1978年武迪生得到彻底平反,由工人转为工艺员,以后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曾先后任沈阳轧钢厂厂长,沈阳市冶金工业管理局局长,沈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1986年春被选为沈阳市市长,直到在内盖夫沙漠上空罹难。

武迪生就自己坎坷的一生,不止一次对身边的人说:“我的共产主义人生观的确立,是在当了右派之后,而不是在此之前,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可我确实如此,因为我从一个踌躇满志的青年技术员一下子跌到了人群最底层,这时我才真正体验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艰辛,听到他们发自内心的言语,了解了他们的思维方式,才知道中国革命真正来之不易,而走向共产主义更是长期的任务,这个目标虽然长远,但预示着历史发展的必然,值得为此献身。”

        他经常对自己身边的人说:“就人的总体而言,是需要走走背运的,一帆风顺才是真正的不幸,一辈子不想摔跟头,活到老也只能是在地上爬行。”武迪生在人生的征途上苦苦奋斗了几十年,领略了人生舞台上形形色色的“脸谱”,体味了人世间酸甜苦辣爱恨情仇。

    无论是身处逆境,还是位居高位,武迪生都以一颗坦荡磊落的胸襟从容处之。他曾写下“世事沧桑,身不由己,一片冰心,永不消融。”警句自勉。

                                                                                                                                    (三)

             武迪生1986年走马上任任市长时,身穿工作服,脚蹬黄胶面鞋,手提黑皮包,许多人都误认为他是市政府新来的勤杂工。

      武迪生当市长后的第一个决定是将市府各办公室内的床位统统撤掉,他跟干部们说:“当干部不能太舒服,你在这儿工作,一张报纸、一包烟、一杯茶水混半天,摆个床哪像样子?身体不好宁肯给假回家休息,也不能在办公室睡觉!”

    他的第二个决定是,所有的市长都得住在居民区,毫不例外,他说得很干脆:“当官怕老百姓可不中!哪有当官不接触老百姓的,没有百姓当谁的官?要弄个警卫怕老百姓,那就别当市长!”他认为市长住在居民区,有利于了解老百姓的疾苦,也有利于接受群众监督,所以至今沈阳市的几位市长都分散住在居民区里。

    武迪生当市长以前,一直住着一间8平方米的小屋。他有两个孩子,他大舅哥离婚后,他怕孩子失去母爱,主动提出收养他们的孩子,一直将他们供养上了大学。

   武迪生当市长后,开始住在居民区六层楼24平方米的旧房里,他父亲从河南老家来探亲,他不得不睡在地上。

    武迪生岳父住的房子是1953年盖的,下雨常漏,他们想让姑爷子帮忙想想办法换换房,可他说:“这件事,我只有一个权力,那就是请你们到我家住。”

    难道是武市长对岳父母薄情吗?绝不是,他几十年来一直把岳父当作救命恩人来孝敬。要知道那是在60年代初,国家正处在极端困难时期,他又蒙冤当工人,他的前妻对他遭受非人的折磨和打击感到愤懑和委屈,多次劝他一起去香港投亲戚,他却不肯,前妻便只好与他挥泪而别。
   在那食不果腹的日子里,武迪生常饿得两眼发花,食堂有位老师傅看着身高
1.8米,却常常食不果腹的武大个儿子可怜,悄悄塞给他一些锅巴、馒头才使他一次又一次挺了过来。后来老师傅又把自己老实厚道的女儿许配给了他,他的妻子陪伴他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坎坷路。

   武迪生的妻子是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丈夫遇难后,她哭干了眼泪,彻夜难眠。谈到故去的丈夫,她从抽屉里掏出一个小影集,记者想拿过来翻翻,她却珍视地不让别人碰。“他没给我留下什么,最珍贵的就是这几张照片。”她一边抽泣地说:“我和他没有照过像样的合影,他忙,没时间,越是节假日他越忙,他每天都是晚上10点以后到家,天不亮又走了,难得和孩子说上一句话。”

    影集里全是武市长陪同江泽民、李鹏等中央领导在沈阳考察的工作照和他与工人、教师、幼儿园孩子一起的合影。

    他在全市领导干部加强廉政建设,反腐败报告会上大声疾呼: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懂得:得人心者治天下,失民心者乱天下的历史总结,在极其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我们党凭借着同人民群众的血肉相连的鱼水关系,打垮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今天只要我们不忘记曾经为革命和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和牺牲的人民群众,时时处处关心他们的利益,我们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武迪生当市长后,好几年他一直坚持住在居民区六楼一处小房里,组织上考虑他年岁大了上下楼不方便,几次提出给他换房,他都坚持不同意。他经常给其他市长讲:"“看看那些连工资也开不下来的老百姓,看看那些住临时棚的老百姓,我们一切都该满足了。”直到1991年他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组织上才硬给他换了一套四楼的普通房。

    武迪生极力主张政府要为人民多办实事,并从解决市民住房困难抓起。他对周围的同志说:“老百姓安居才能乐业,我也住过平房,也用两手拍过煤饼,烧火炕,三九寒天烟囱堵了也爬到房顶捅烟囱,吃水到大街挑,作为一个重工业基地,过去多少年沈阳没少给国家做贡献,但对老百姓的生活欠账太多,沈阳人均居住面积1950年为4.05平方米,而到了1980年却降到了3.52平方米,不解决行吗?”

    在武市长的带领下,沈阳市政府“七五”期间,先后投入60亿元改善群众住房、煤气、自来水、电力方面也都成倍增加,尽管市里财政困难但还是拿出10亿元建起了沈海热电厂,缓解了电力不足的困难。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好说,难做。”武迪生经常这样告诫自己,在他眼里每一个市民的需要无法一一满足,但就整体而言,百姓的要求,却是个系统工程,定要千方百计地满足。他任市长八年,每年除夕之夜都是在生产第一线度过的。每当节假日他更是常去慰问清洁工、营业员、矿工......因此,他结交了许多平民百姓朋友。

    武市长深知:菜篮子最牵动百姓心,在市长八年任期之中,他下最大功夫抓“菜篮子工程”,他经常对市府其他领导讲:“老百姓去买菜没有,或者买不起,不骂娘才怪!农民不愿种菜,地里长不出好菜,菜从哪里来啊!”

    “菜篮子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产运销、管理、调控等许多环节。拎菜篮子的老百姓并不知晓抓菜篮子的各级干部职工需要为此付出多少心血!

    武迪生确立了“四长”“六抓”的工作方针。“四长”即市长、县长、乡镇长,村长;“六抓”首先是抓领导,建立四级行政首长责任制,市长亲自抓,分管副市长具体抓,规定每月开一次会,针对新问题研究对策,落实措施;第二,抓基础,保供应,抓菜篮子要从菜园子抓起,关键是发展和保证菜地面积,正确处理城建征地与保证菜园子的关系,规定菜地保护区,采取“征一建二”的办法,保证菜地面积;第三,抓政策,促基地稳定和增加对菜篮子工程的投入,对发展菜园子采取多种优惠政策,规定一亩菜地补贴一千元,改造菜地每亩补贴五百元,调动各级政府和菜农的积极性;第四,抓调控、保证物价稳定;第五,抓科技,促菜篮子上档次;第六,抓市场,方便群众,促进流通。

    由于武市长及市政府各级领导的真抓实干,沈阳市菜篮子工程收到明显成效,建好了菜园子,装满了菜篮子。

    他身为市长喜欢普通人的生活,下基层时极少在机关单位吃饭,实在赶不回去,也只吃一碗面条。出差在外,他爱下小饭馆,想顺便听听群众在想什么。

    武迪生一生艰苦朴素,穿着随便,从来不讲究吃穿享乐,跟随他多年的老秘书含泪向人们述说老市长件件桩桩感人肺腑的往事。

    有一次,武市长让秘书帮他买几袋洗衣粉,临走还再三交代,找最便宜的,不要贵的。

    他的前任秘书介绍说:“前些年武市长一月的工资加上补贴才200多元,他妻子因病提前退休,一个月只有50多元钱,两个孩子正上大学,一个孩子上中学,这点钱是很紧张的。”
     有一年夏天,市委书记张国光见他穿了一件质量很差的白衬衫,一打听才知道这种衬衫他妻子一下给他买了三件,一共才花了五块钱。

           武市长的衬衫破了,也是补了再穿,前些年他上街买菜,时常买扒堆菜,对此有人议论纷纷感到不可思议。

         一次,在宾馆开会,休息时,记者见他穿着一双打补丁的袜子,便开玩笑说:“市长怎么也穿打补丁的袜子?”他幽默地回答道:“如果补丁只属于平民百姓,那就是一个社会的悲哀。”

    武市长以身殉职后,他办公室遗物中除了公文、书报之外,别无它物。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是老百姓也是武迪生最痛恨的,他当市长后为自己制定的准则是不为亲属谋私利 。
   武迪生大儿子大学建筑专业毕业前夕,到现场实习,组织上分配他到建筑设计院,武市长后来知道此事非常生气,对儿子严肃地说:“你在学校学的东西还只是纸上谈兵,要想学东西必须下现场,哪有实习不下现场的道理,记住:无论干任何事都要靠真才实学,可不能蜻蜓点水耍花哨!”

    武市长两个孩子结婚,他既不透露消息,也不摆宴操办,而是各给500元钱让他们悄悄去旅游,并再三叮咛:到北京自己找地方住,住哪就行,就是不要住沈阳驻京办,一定记住!

    为了防止亲属利用他的影响谋私,家里买个抽油烟机他也要问有没有发票。

    武迪生早年离家求学,参加工作,虽然人在他乡,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仍是那样眷恋,魂牵梦萦,他每每对家人说:“啥时候有空能回家乡的小河洗洗澡,看看老少爷们多美气啊!”

    然而,他太忙了,只是在梦中才能尽情故地重游,梦醒更添几多惆怅和思念。

    武迪生是个孝子,他为政多年,父母晚年一直在河南农村,他何尝不想抽空回老家为老人家尽孝。几十年一直劳累奔波,无暇回到父母身边,他也不愿意凭借手中的权力把二位老人接到自己身边,他常说忠孝两难全。

    80多岁的老母亲在家乡去世,他也没能赶回送终;而当他收到一个父母双亡念大学的女孩来信向他述说苦闷和悲伤时,他马上从自己的薪水中拿出300元,叮嘱身边的工作人员送去。

    他老家有一条河,村里打算修座桥,村干部曾三上沈阳找他帮忙,他只给出主意,想办法,并语重心长地对乡亲们说:“我是沈阳的父母官,没有任何理由用沈阳人民的血汗钱做与我个人有关的事情。”

    武迪生为人襟怀坦荡无私无畏,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被老百姓誉为“平民市长”。

    “平民市长”武迪生始终把自己放在普通老百姓的位置上,身为市长绝不摆架子,平等待人。凡在他身边工作过的秘书对此都有深切的体会,每逢跟武市长出差,他都关照年轻人多休息,他说:“你们年青人体力消耗大,瞌睡多,别陪我熬眼,我习惯了。”,他不让秘书侍候自己常常是比秘书睡得晚起得早,反倒过来不声不响给秘书打水、洗东西。他们都没把他当作市长,而是视为良师益友,忠厚的兄长。他还经常教育身边的秘书要体恤民情,要讲真话,遇事学会忍让,做人要有骨气。

    武市长专车,车牌号是辽宁001——00002,沈阳市的老百姓大都知道这个公开的秘密,凡是有人拦车告状或反映问题的,他都安排在办公室接待,绝不粗暴推走了事,他常说:“权力是人民给的,做人民的官,就要给老百姓办事。”

    武迪生心中有国家,有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生活水准绝不高于一般老百姓。他有不少国外的朋友,赫赫有名的泰国正大集团副董事长对武市长清贫生活早有所闻,但又不相信,当他来到他家环顾四壁,屋里摆设都是老掉牙的家具,吃的是清汤煮面条时,他不得不感慨地说:“你是真正的共产党市长,从你身上我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和明天!”

    武市长笑了笑说:“我比老百姓强多了,衣食无忧。纵然腰缠万贯,一天也只能吃三顿饭,身后广厦万间,一夜也不过占一张床,享受有限,事业无涯。”

    武市长最珍爱的是挂在他家小客厅墙上写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条幅,他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几年前,武市长在母校与大学生就有关腐败问题进行对话。

    有学生问他:“你每月有多少外快?”

    他答:“没有。”

    “你家里有几大件?”

    “我家里只有黑白电视机,还没有彩电,洗衣机单缸的,电冰箱是单开门的。”

    学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四)

   武迪生特别注重教育,所以人称“教育市长”。

   在教育方面,尤其站得高看得远,他认为:作为政府,应该让每个人终其一生都活得有意义,而不是糊里糊涂过活。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比给他几间房,一点报酬要实际得多。因此,从1986年,他当沈阳市长开始,便着重解决沈阳市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市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他积极倡导,分别做工作,达成共识,给全体教师长工资二级,使教师的经济地位从全市各行业中的最后一位(第14位)提升到第五六位。然后又由市政府规定,不论哪个单位建房,都必须给教师留出20%,从1986年到1992年,沈阳市的教育经费增加了180%,每逢节假日,武市长总要抽空到学校、幼儿园去慰问辛勤的园丁,送去一份情,送去一腔爱,他的下一步构想是与世界教育体系联合,使沈阳的教育从“小生产”走向真正的现代化......

武市长一心想办个教育电台,对市民进行电化教育,尤其是对城郊农民进行农业知识和农业技术的培训,实行绿色证书制度,培养一批有文化的新型农民,为筹集资金他四处宣传,八方求援,多想让“梦中电台”早日开播。

武迪生在抓教育的同时,在脑子里酝酿最多的仍是沈阳的文化建设问题,他苦心构想形成一个独特的“沈阳文化”体系,就像西安的秦文化、广东的港粤文化、北京的皇城文化、上海的海派文化那样,自1991年始沈阳举办“中国沈阳国际秧歌节”,吸引四海五大洲的国际友人来沈阳进行文化交流,从而形成秧歌搭台,经济唱戏的目的。

秧歌节上,武迪生精神抖擞抡起粗壮的鼓槌擂响秧歌节的第一声大鼓,那咚咚的鼓声催人奋进,震撼心弦,响彻云天。

国家旅游局局长来了。

文化部部长来了。

田纪云、李铁映、廖汉生等国家领导人题词祝贺。

美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印尼、巴基斯坦等国驻华公使,驻沈阳总领事官员来了。

沈阳大秧歌走向了世界舞台!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1992年第二届沈阳秧歌节期间,一天晚上招待中外来宾,武迪生与俄罗斯民间歌舞团的演员们一块儿在地上跳起来,舞毕,他满面红光地递给市府秘书长几张稿纸说,请看看我的一点感想。秘书长接过一看,标题是《平民的大美大乐》,一千多字的文章生动地叙述了平民百姓创造文化的历史,讴歌了平民百姓作为文化主宰的必然性。手写的文章文采飞扬,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他对普通民众的浓厚情意和由衷赞美。

武迪生深知,如果仅仅做个清官,实际上并无太大价值,更主要的必需建功立业。

1986年的一段时间,社会上出现一种倾向,一些人由于思想上在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上打转转,造成一些人对改革措施不敢坚持,重新走老路。

武迪生在市政府召开的三级干部会议上响亮地提出:改革势必要出现反复,但不应在已被实践证明是对了的问题上“翻烧饼”。

在市委统一安排下,他先后找五六位很有名气的企业家谈话,要他们放下包袱,大胆地坚持改革。

他语重心长地说:“改革不是收,而是要继续放,这是大前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干部,无私才能无畏,不能总捂着脑袋上的乌纱帽干工作,干一切事都要从国家大局出发。”

几位企业家皱起的眉头舒展了,心里亮堂了,当即表示:市长给吃了定心丸,我们再无后顾之忧。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武迪生的思考也越加深邃,经过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缜密思考,1992年初,他提出了:扩大开放“中心开花”的战略。

他自己动手撰写:我国整个八十年代的开放,首先是在沿海地带启动的,而后逐步形成以周边开放为主的第一轮开放格局,这种战略决策发挥了沿海地区优势,选择是对的,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上海、沈阳、重庆、武汉等内地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因此,应及时及早进行战略调整,变区域开放为产业开放,从“三来一补”转向“以我为主”,产业从生活消费类转向生产装备类,应当选择经济基础雄厚,对外开放条件好的特大型中心城市为九十年代开放的“启动点”,中心开放,推动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他的这一主张,不久发表在一份内部材料上,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19931118日此文在《中华第三产业报》公开发表,没想到,仅仅一周时间,此文竟成了他的遗作。

对于束缚大中型企业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武迪生和市委、市府领导一道提出了加强班子队伍建设,贯彻《条例》,落实企业自主权进行三项制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和部署。

改组企业形成组合优势,进行股份试点,划小经营单位,实行多法人制,运用“假死”政策,进行特困扶持。

沈阳高中压阀门厂是我国最大的阀门企业,固定原值六千八百万,这个五六十年代行业“排头兵”,受市场经济冲击日落千丈,企业严重亏损,处于崩溃边缘。

有一个电视剧组拍外景需要亏损企业破烂不堪的画面,选中了阀门厂。后来在清理厂区时,挖开原来土层,下面竟埋着一条好好的柏油路。

这个“排头兵”企业为什么弄成这般模样?究其根源,整个八十年代基本没投入,一批批报废的设备还在运转,他们的产品与全国近六千家同行企业相比没有出奇之处,连年亏损,各种债务相当于固定资产净值的2倍。

19918月受命于危难之中的新厂厂长黄镇麟,党委书记黄作奎到任后,接受市长给与的三年“假死”政策,所欠贷款停息挂帳,所创税金全部用于企业技术改造,附加条件是“假死”期间职工不得涨工资,干部不发奖金,企业命运同每个人的利益连得紧紧的。

全厂上下群情激昂,职工发出:“誓与工厂共存亡,宁可剜自己身上肉,也要把厂子救活”的誓言。

厂长、书记召开第一次全厂中层以上干部会议,他们什么也没讲,只让大家看录像上展示的是本厂垃圾堆似的厂容厂貌。几年来这些画面天天放在眼皮底下,人们却习以为常,一种可怕的麻木,一种强烈的内心震撼,变成了全厂职工创造新环境,建立新秩序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计划经济遗留下的依赖思想,混日子情绪,不负责任的陋习,在“假死”政策实施不久便渐渐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卧薪尝胆,是为企业和个人生存而激发的市场竞争意识,全厂集中财力引进当代先进的树脂砂生产线,开发电站阀门,建立核能阀门试验基地。

    为了争取贷款,黄厂长在一天上上下下跑过60个楼层,陪过多少笑脸,看过多少冷眼,说过多少好话,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一切都深深埋在他心里,他知道这是背水一战只能赢不能输,决不能辜负武市长的期待与重托,不能辜负全厂职工的信赖与支持。

    由于阀门厂实现了产品升级,适应了国内外市场对高精尖阀门的需要,1992年就扭亏为盈,1993年初就订满全年合同。

    经过短短两年时间的建设,沈阳高中压阀门厂11层中试基地拔地而起,产品质量显著提高,用户纷至沓来。秦山核电站一期工程没用这个厂一台阀门,现在主动找上门来要求检修配套阀门,并将二期工程所用的各种等级阀门均定在该厂生产,大亚湾核电站则将这个厂确定为“A级”定点厂,预计每年可为大亚湾核电站配套阀门及管件2500万元以上。

    曾是全国三大电梯厂之一的沈阳电梯厂,八十年代初,外商登门表述合资的愿望,当时厂领导思想保守,抱着“自力更生发展民族工业的豪情”,不予理睬,结果到九十年代,由于产能落后,名次降到全国第十,年产500台,产值五千万。当初他们与天津、上海两家电梯厂合资,年产量在3000台以上,产值在12亿元以上,不服气行吗?武市长亲自搭桥牵线,现任厂长赵学成真诚地致力于合资办厂,并找到日本东芝公司,一场好戏的序幕即将拉开。

    沈阳蓄电池厂与日本松下公司结成合资伙伴,张献明厂长开始有些犹豫,市府派他到松下考察,才觉得简直是小学生仰视大学生,深为松下公司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所叹服。人家车间整洁得像宾馆,根本见不着人,工人都在操作室里。排放处理后的污水能养鱼。
     张厂长回到厂子后,卯足了劲带领全厂职工认认真真找差距,踏踏实实闯新路,培养了队伍,锻炼了人,产值、产品、质量都跃上了新水平。
,排放处理后的污水能养鱼。张厂长回厂后,卯足了劲带领全厂职工认认真真找差距,脚踏实地闯新路,培养了队伍,锻炼了人,产值产量产品质量跃上新水平。

        目前,沈阳三资企业已2000多家,每天在沈阳谈判的外商团组都在30个左右。美国的通用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日本的松下公司、东芝公司等大的跨国公司,已进入大项目合资角色了。

       沈阳市属225家大中型企业,其中有活力、效益好的占48%,有希望搞好的占46%,很难搞好,只能采取关停并转破产办法处理的占6%(13)

                                                                                                                                (五)

       近几年来,武迪生等市领导按市场经济的眼光审视规划沈阳城的蓝图。

        按照武市长的设想,未来城市要拉开建,远景规划440平方公里,浑河将修成市区的水上公园,构筑交通体系是实施规划的关键,正在修建市区环城高速公路将同辽宁中部城市联网,市内准备建成井字形高架公路,以大的动脉血管化解车流淤塞的城市病,铺设京沈哈光缆黄金通道。

     武迪生亲自主持、督建的仙桃机场、沈海热电厂、沈大高速公路、五里河体育中心、大伙房引水工程、环城高速公路、沈北铁路新客站、华阳国际大厦、河畔花园、玛丽蓝国际俱乐部、水上乐园、外商别墅等设置为沈阳增添了魅力和生机。

    沈北新客站铁路有关部门投资3亿元,而沈阳市实际投资3.5亿元。这种胆略和气魄,这种襟怀和眼光在全国铁路站建设都是绝无仅有的!武迪生等沈阳市的决策者坦然地投入巨资,无论是沈阳市民,还是铁路职工都不应忘记这一辉煌壮举!

    沈阳市府领导慨然出巨资修客站的坦诚动机只在于为解除多年的困扰,谋求未来的发展打开畅通的门户。

    本世纪初建成的沈阳南站,对车次和客流的承受能力早已超负荷,以南站为起点横穿市区的沈吉线与市区马路形成10个平交道口,每年车轮下丧生惨祸都在百起之上。

    10个道口中皇寺道口堵得最厉害,严重时一次堵住500台机动车,10万余人。皇寺道口像哽在咽喉的一块肿瘤,气毁了市民,愁煞了历任省市领导。

     沈阳新北站建成即为沈阳增添了光彩,又改变了市容堵塞的老大难。

     怎样利用新建的新北站促进沈阳未来的发展呢?市府领导确定:候车室采用国内首创的线上式双面乘降的结构,南面先建成,北面留出了地方,这是考虑以后市区向北发展,市内交通能合理布局,旅客上下车方便。

    与新北站建设同步,集中每年积累的人防费用,在站前广场下面修了4.5万平方米的地下城,对新北站区实行规划控制,不搞过渡式建筑,更不零打碎敲,要干就搞一步到位。设施先进的高层建筑,这些都体现一条宗旨:随着新交通枢纽的建成,对外交往的活跃,要开发一片集商贸、金融、信息、旅游,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新的繁华区,展示大都市的风采。

    兴建大型商业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显示了沈阳领导者魄力并带有一定的超前意识。

    1992年春,邓小平南巡讲话公开发表之后,沈阳市乘势而上,五大班子成员群体展开招商活动。

    栽上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由于沈阳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外商应召而来,先期抵达沈者热衷搞第三产业,开发房地产,特别看中了黄金宝地太原街。

   武迪生等领导因势利导,当机立断,抱定“外商发财我发展”的宗旨。武市长春风满面坐在谈判桌前,于是出现了向外商转让太原街等一批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局面。

    310万平方米旧城改造费用都出自外商。

    武迪生形象地称这种建房方式为“腾笼换鸟”,以油毡纸上压砖头成景观的大批危房、棚户区,建国30年后基本未动。近十几年来,沈阳市在全国率先推出住宅建设商品化的方向,并形成了富于活力的开发机制。

    沈阳市改造旧城区的成就相当突出,全市人均住房由1978年的3.5平方米,增加到6平方米,为保证旧城区改造,城市范围一直控制在185平方公里以内。

    武迪生和市领导一起从1984年前后从沈阳推出“企业破产”、“黄牌警告”、租赁、证券交易,等十几项经验为全国首创。

   谈起沈阳的农业,武迪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自豪地对记者说:“这几年沈阳在农业上已经摸到了点现代化的门路了,在中国要四个农民养一人,美国是一个农民养27个人,而沈阳已经能够做到一个农民养活10个人了。”

            1993年沈阳市粮食产量达到30亿公斤以上,除本市自用二分之一,商品粮可进入市场,菜篮子丰盛是沈阳人的口福!菜、蛋、禽、鱼等总量已达到输出地步,价格便宜度全国各大城市罕见。

                                                                                                           (六)

        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沈阳更具有纲领性的指导作用,武迪生对沈阳的现状和未来充满信心。他自豪地说:我市一产坚实,第三产业已经赶上来,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初具框架,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日趋明显,外商投资正加速北移。此时,正是启动大中型企业再创业的好机会,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线,以企业转换机制,政府转变职能为重点,沈阳就可以在35年内初步实现多功能,高水准的第二次创业,为二十一世纪国民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沈阳市的每位公民都不是看台上的观众,而是赛场上的参与者,当我们以勤劳的双手为家乡的建设出力,也为重振辽宁雄风而做贡献时,再唱起那首“沈阳啊,沈阳我的故乡......该是多么充实,多么潇洒啊!” 

    武市长那振奋人心的话语,真挚的感情,赢得经久不息的掌声。 

 

    武迪生是个大忙人!据秘书讲,他每天工作日程都是按每15分钟一个节拍安排的。他每天都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尽管中国的市长们一般都很忙,但他是属于最忙的那些个市长之一。

    就在他去以色列访问的前一天,像往常一样,提前一个多小时就赶到了办公室。

    上午9时,他主持召开了专门研究辉山副城建设的市政府常务会议。期间,抽空会见了丹麦诺沃公司的国际部总裁。

    中午12时,驱车赶往迎宾馆,会见了抵沈的韩国驻华大使黄秉泰先生。

    下午130分,又匆匆赶回市政府,主持召开了落实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任务分解会。会后,回到办公室,又伏案批阅了23份文件,直到晚上8时,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

   武迪生已经把沈阳当作生死相依的第二故乡,他生命的最辉煌最灿烂的火焰在这里燃烧发光,他热爱这座城市,热爱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他更热爱这里粗旷、豪爽、朴实、勤劳的人民,他把自己的情与爱、青春、热血汗水都献给了沈阳,他付出的是那样多,索取的是那么少。

    武市长在他第三任上,对沈阳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已有了周详细致的规划和布局,那是多么振奋人心的宏伟蓝图,倘若能实现,则沈阳将大跨度地前进一步,只可惜是西行不归,壮志未酬。

 

   武迪生走了,走得是那样匆忙。两袖清风朝天去,去时还如来时贫。

    悲痛中的人们呼唤:武市长,是你的拳拳爱心为我们铺起一级级通向幸福的台阶,沈阳人民前进的每一个脚印里,无不凝结着您的深情厚意。
   魂归来兮——武市长!

 

                                                                                                                                       定稿于199410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