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不放弃保证报复的核战略

中国为何不放弃保证报复的核战略

菲奥娜·坎宁安和泰勒·弗雷维尔

美中核武项目政策研究摘要

MIT艾略特国际事务学校安全和冲突研究所

2016年2月

https://www.mitpressjournals.org/doi/abs/10.1162/ISEC_a_00215?journalCode=isec

摘要

-中国的核威慑能力再次受到美国的核威胁。

中国分析人士担心,美国战略能力的提高可能会破坏中国对美国核攻击进行报复的能力,这是其“确保报复”核战略的主要目标,该战略要求中国仅保持“第二次打击能力”。

-继续确保中国的报复战略。

中国不太可能大幅增加其相对较小的核力量或放弃其第二次打击的能力。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将适度扩大其武库,增加其核力量的先进性,并对其保证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立场保持有限的模糊性。

-模糊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立场可能引起误解。

在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上有限的模糊性使中国避免了军备竞赛,但它可能会增加中美发生危机时核升级的风险。如果华盛顿将“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视为的一项广泛的例外,(不能正确理解其边界的话)那么这一有限的模糊性也可能会激励美国去追求战略优势。

中国的核威慑能力再次受到美国的核威胁

中国的战略家认为在中国周边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是未来对中国核武库的最严重的威胁。他们担心,美国目前有限的导弹防御系统的开发和部署可能其范围和效力会进一步扩大,从而使其成为美国对抗中国核反击的有效盾牌。

即使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在中国弹道导弹发射后无法可靠地拦截,中国分析家仍担心,如果其他国家认为美国对该系统的承诺可以证明其有效性,则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可能会引发周边区域的军备竞赛。

中国的战略家们对美国常规远程打击能力的威胁的评估也很混杂。一些中国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对中国核武库的常规袭击是不可能发生的或是不会有效的。他们认为,中国为保护其武库免受核攻击(包括硬化,扩散和机动性)所做的努力,也足以保护中国免受美国的常规远程攻击。

同时,也有分析人士担心,美国可能会针对中国核武库,使用常规武器而不是核武器进行打击。此外,一些分析师担心,美国常规的远程打击能力,如果与美国情报,监视和侦察(ISR)系统的改进相结合,在中国即将受到来袭攻击时,可能会更难被提前发现。因此,会破坏中国核武库的威慑力。

中国继续实行有保证的核报复战略

为了应对美国日益明显的保持战略优先地位的意图,中国不会放弃其有保证的核报复战略。相反,为了避免冷战式的核竞争和军备竞赛的风险,中国正在改变其实现”有保证的核报复“的方式。

首先,中国在“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解读上,允许有限的模糊性。

中国一直承诺,除非被另一个国家用核武器袭击,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国战略家内部关于“首次使用”定义的辩论,为中国如何应对“敌对势力”袭击,或敌方使用常规武器攻击中国核设施,造成了不确定性。这种有限的模糊性的主要目的,是阻止美国进行常规攻击。中国战略家们还在辩论,一种“接警即发射”的姿态是否可取,与中国的“不首先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是否一致。(一旦收到敌人导弹来袭的警告,在其到达中国之前,就发射自己的核武器)

其次,中国力图保持最小的核武库,以确保对敌人进行核报复。为了应对美国核能力的发展,北京正在对其核力量进行质和量方面的改进。中国正在适度增加其洲际弹道导弹(ICBM)部队的规模和生存能力,以及其穿透敌方导弹防御系统的能力。它正在为一部分洲际弹道导弹装备多弹头分导再入飞行器(MIRV),开发水漂弹道滑行技术,并改善其战略预警,指挥和控制系统。为了应对美国战略打击能力的未来发展,中国正在研究和开发导弹防御和高超音速武器技术,并继续提高其潜射弹道导弹力量.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定义的模糊性导致的潜在陷阱

与严格定义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相比,在什么是“核攻击”的解释上,保持一个有限的模糊性,让北京可以维持一支较小的核武器库。然而,有限的模糊性也增加了在发生危机时核升级的风险,因为这更可能让美国将中国的核信号误认为是准备使用核武器。中国的决定意味着,它认为进行军备竞赛的经济,外交和战略成本,比中美发生危机时核升级的风险, 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威胁更大。

中国对未来任何中美危机中核升级的风险也比较乐观。美国的盟友与中国之间的争端,最有可能引发美中军事危机。几乎没有中国战略家相信,在未来的中美危机中,所涉及的利害关系足以引起核升级的风险。中国分析家还认为,北京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有助于在核冲突与常规冲突之间形成一道防火墙。他们认为,由于中国的不首先使用政策的有限的模糊性,美国不会试图越过以常规武力攻击中国的核武库这道门槛。大多数中国战略家不承认在美中危机中有战争意外升级的风险。

美国方面对未来美中危机中的核升级风险,则没有这样乐观。西方专家担心,如果美国实施空海作战式的战役(涉及海军和空中联合行动),摧毁了中国的常规作战能力,同时也削弱了中国的核反击能力及其配套基础设施,核战争升级就可能会发生。 造成这种分歧的一个原因,可能是西方分析家认为,中国的”核常兼备“的导弹部队共享设施,无法分辨,于是在美国对中国常规陆基导弹进行攻击时,也可能顺便削弱了中国的核打击能力。 但是,许多中国分析家认为其实没有这种风险,因为中国的常规陆基导弹能力和核打击能力并不共享设施。

有关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开源信息表明,事实上,中国的核导弹旅并未部署到与常规导弹旅相同的地点。在第二炮兵内部,导弹发射旅是分别按常规导弹发射旅或核导弹发射旅组织的。常规导弹发射旅和核导弹发射旅确实共享一些基础设施,但是中国军事文件描述了为确保中国指挥和控制结构的冗余而采取的步骤。因此,美国对中国常规导弹旅的任何常规攻击,都不可能会削弱中国的核反击能力。但是,由于这种攻击可能传达出这样一个信号,即美国有意愿有能力,对中国核基地进行类似的打击,因此,危机可能仍会严重升级。如果中国在常规导弹基地被攻击时作出回应,表明如果其核武器遭到袭击就决心报复,美国可能会误以为中国准备使用核武器。

中国决定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有限模糊性与原本受到限制的核态势结合在一起,可能适得其反。中国可能低估了美国在危机中承担核升级风险的意愿。此外,如果美国将中国有限的模糊性视为虚张声势,它可能会忽视,从常规打击升级为核打击的风险,从而导致常规冲突中的威慑失败。

另外,如果美国把中国的模棱性,理解为中国可能在其核力量和基础设施或无核战略目标受到常规武器攻击时,会放弃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美国可能会更加有力地追求战略优先地位,从而迫使中国陷入它极力想要避免的中美军备竞赛。

中国承诺的继续致力于确保核报复能力的战略表明,它将优先考虑避免与美国进行核军备竞赛,而不是降低危机中核升级的风险。但是,即使美国和中国之间能够避免军备竞赛,两国的领导人和军方也需要格外小心,以免在未来的危机中升级到核大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