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复深思
因为穿插写了些肺炎感慨,这篇拖得实在有点久。偷偷在背后说人坏话,定要说个痛快。说完又可以另开新篇了。
旧话重提。开头讲到好友在群里为国内的言论限制大发郁闷。这事的一个写点其实在于后来多少带点戏剧性的结尾。话说好友正讲得眉飞色舞情到动时,忽然有一群友跳将出来。这群友似乎是新晋的,显然融入不够充分,不过语气还没有失了起码的谨慎。该同学的发言大意是,不要为了攻击而攻击,不要心里怀着怨恨。我默默地为他的不识趣点了个赞。无论挺共还是反共,我关注的只有见解独到言之成理,这个类型是我偏好的营养贴。偏偏有人喜欢掰开了揉碎了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唱同一首歌,就让我只听见“就是好就是好”的词穷和乏味。为什么要惑于表面坚执一些概念而不一直追问下去呢?像在飞雪漫天中搜索一只白狐,在岩石的缝隙间探查一头羚羊的脚踪。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譬如关于“言论自由”,问来问去也许会发现,无论言论自由或不自由的时代,大多数人都满足于做舆论的跟从者追随者。而少数渴望自由的人总会被摆在祭坛上,被别人或他们自己。因为与众不同让他们与社会难以相容。自由也许是一种品质,而非被给予的容纳度。自由的人必须自由无法不自由,而不自由的人无法自由。这样推下来,是否拥有自由的问题就转化成了是否渴望自由的问题。
一直追问下去,从一个念珠捻到下一个念珠。我的建议却被好友一句话就打发回来:“我哪有那个时间!我本来就这么忙,不过找个地方放松一下发泄一下。”这个回答让我很无语。看来他对言论自由的关心远远不及对生意的关心。他不想花时间去深思那自由到底是什么,当然也不知道该怎样获得,只是抱怨没有被给予。不过好友定会争辩说,我关心又有什么用,那是我能决定的吗?其实“关心”也是一种品质,你无法让自己关心也无法让自己不关心。但你还是可以自问“我真的关心吗?”这样至少你不会骗自己,假装在关心什么为什么高尚的东西而战。但事实上几乎没有人作这样的追问。中国缺少深刻的思想者,因为我们的根植于“唯物”的土壤,在世界的最表层。这也不要紧啊,继续往深处探索就会有更多的发现。这一路上,我已经邂逅了毛姆,加缪,马尔克斯,房龙。。。以及我自己的一个个面向。这是多么奇妙的旅程啊。
接着讲那位搅局的群友,我还没来得及记住他的ID。在写完了几段话以后,他在这个群里的娱乐生涯就到头了。好友毫不留情地对他下了逐客令。我正搬出小板凳等着观战,演出就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地结束了。错愕间以为群主正带领大家现场观摩言论自由是如何被妨害的。一个巴掌抡圆了打出去,最后狠狠落在自己脸上,连我都感到了火辣辣的滋味。这时候一位女群友站出来说了我想说的话。她是一位律师,表达清晰又不失和婉。我只嘻皮笑脸地补充了一句:“我们会越来越像我们的对手。”第二天,好友在群里长篇大论为自己分辩。诸如,采取雷霆手段是因为对方素质低下自己失察在先必得亡羊补牢。又将对方的言辞列举出来指出其中的不良用意。我只觉得他多少有些讪讪的,就不再说什么。群里有两三位男士很快站出来挺他,将失了的面子补回去。群里欢乐祥和的气氛胜过从前。
我原本打算作的记录到此为止,一点关于言论自由的思考。后来灾难忽至,肺炎席卷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再后来,倾盆的张惶和哀伤又化作漫天的鸡汤飘飘洒洒沁入心肺。我反复品味着这鸡精味的鸡汤,心中苦涩。一场灾难,让人离真实更远了。
人们/如此 热爱光明/怀着信心/将阴影 涂成光的颜色
这时当我回想起“开除群籍”一事,我发现自己宁可好友大失风度自相矛盾地表达不满和愤懑,也不希望他压抑情绪扮作宽容大度虚怀若谷的雅士。因为后者更多了一层不易揭开的伪装。而最终的问题是,谁还想顺着每个人自以为的“真实”一路追问,真实之下是否还有更多的真实?
后来的后来,有一天我发了一个截图到亲友群里,因为他们没法打开文学城的链接。我一向吝惜口舌,那天凑巧多问了一句,这才得知他们根本没看到。我反复发了几条图片和信息,发现单单只有那张截图被屏蔽了。这样精确的定点清除让我有置身丛林的感觉,在层层叠叠的树影中有密密麻麻的眼睛。。。我将这种感受告诉好友。他对我说,你知道为什么我那段时间心里特别窝火了吧。。。关于言论自由以为自己已经看得足够清楚,不想火烧到近旁的时候,竟然还会有那么不舒服的感觉。
不断的追问和观察,带来彻底的宽恕。宽恕是一个人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没有疤痕没有暗影没有旁顾之扰没有前瞻之惧。如此,就可以一路高歌前行。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