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疫最艰难时刻,中国人民收到了来自世界的无数善意和物资援助,而今面对疫情在世界各地的肆虐,中国也将为全球抗疫作出更多贡献。
据新京报报道,在世界卫生组织于当地时间3月11日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全球大流行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所有人行动起来,“这也是对责任和团结的呼吁——国家应团结起来、人民应团结起来”,“在抗击病毒时,我们不能让恐惧蔓延。让我们共同击败这一威胁”。当天,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根据评估,世卫组织认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可被称为“全球大流行”。
这虽然只是一个描述上的变化,但同时也是谨慎且重要的定性。“全球大流行”是世卫组织定义疫情严重程度的最高级别用词。在此之前,世卫组织一直没有正式使用“大流行”这样的词汇来定义这次疫情,但随着疫情传播程度的升级,这一天终究来临,这意味着疫情已经变成全体人类的共同敌人与共同威胁,全球联手防控刻不容缓。
“全球大流行”听起来令人畏惧,但这只是对疫情流行程度的一种客观描述,并不意味着病毒变得更加致命。实际上,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流行病对生命的危害正变得越来越小。所以谭德塞同时指出,“所有国家仍然可以改变此次大流行,这也是首个可以被控制的大流行疾病”。
但“可以被控制”绝不是忽视和不作为的借口,此次疫情的危害性有目共睹,它不但对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损失,同时还制造恐慌,重创全球经济。面对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没有人能偏安一隅、独善其身,所有国家地区、所有人都须行动起来,构建抗疫共同体,才能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减到最小。
以此而言,疫情“控制权”实际上掌握在你我所有人手中。这也是流行病与非流行病的最大区别。作为人类的一员,个体有责任做好个人防护,保护自己免受疫病侵害,同时也有责任积极配合公共疫情防控措施,避免成为移动感染源;而不同国家、地区之间,也有责任展开互助合作,积极采取行动,减缓和斩断病毒传播。
事实上,当疫情升级为全球大流行,也就意味着各国各自为政时期的结束。病毒没有国界,在全球化时代更是如此。在今日的世界,国际交往与洲际旅行如此频繁,跨国产业链条深入各国经济的毛细血管,孤立与隔绝比疫情更可怕。
世界携手抗疫,人类命运与共。几乎是在“大流行”宣布的同一时间,中国首班抗疫援外专家组包机驰援欧洲疫情最危急的意大利。这架全新的A350专机不但搭载了9名中国医疗专家,还满载31吨医疗物资。而在此前,中国已向伊朗、伊拉克派出专家小组,并向世卫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一些地方政府与民间机构捐赠的口罩、防护服等防疫、医疗物资也在源源不断送往世界各地。“青山一道,共担风雨”,如捐赠物资上这句赠诗所言,在世界帮助我们取得抗疫阶段性胜利后,携手同构抗疫共同体,应对病毒在世界各地的蔓延正当其时。
中国是疫情的第一批受害者,在过去的三个多月里,中国人民为抗击疫情付出了巨大代价,为世界争取了更多抗疫时间,同时也率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验证了疫情的可控性。3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宣布,“总体上我国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这意味着中国不但有经验、有义务,也有更多余力投入资源到全球性联防联控中去,为全球共抗疫情作出更多中国贡献,最终携手战胜此次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