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带给孩子教育的思考!

记载一个3岁、7岁、10岁妈妈的心路历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今天吃饭时跟几个孩子聊起了偶像的问题。我问他们的偶像都是谁,除了老大激动的说出了一个歌手的名字,其他两个孩子都茫然的看着我讲不出来。老三问我,妈咪什么是偶像?我说,偶像就是你很崇拜的人,长大以后也想变成那样的人。老三眨巴着眼睛,说,我想我的偶像是妈咪吧,你什么都会。

基于三个孩子对偶像的理解和追崇,于是我产生了一些思考,与大家共勉。

前段时间,咱们国内的李兰娟院士的建议刷屏了,赢得了网友的一致认可。

李兰娟院士说:希望国家给青少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那些德才兼备的科研人员,军事人员。控制那些娱乐圈动则上千万的报酬。只有少年强则国强!

为什么李兰娟院士的这些话能够刷屏?因为说得太对了,说到大家的心坎里了。纵观我们社会现状,已经出了大问题了;我们必须要深刻反思李兰娟院士的这些话,吃不饱饭了,想起了袁隆平;疫情来了,想起了钟南山这样的现象真的很可悲。当网红、当明星成了很多小孩的梦想,而科学家、军事家、医学家这样的梦想还有吗?

一场疫情给忙碌的社会按了暂停键,病毒的蔓延在带给我们生活极大困扰的同时,也给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带来了思考!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孩子,教育的目的又是什么?

有一位老人,17年前面对非典,他说: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然而面对新冠肺炎,他告诉我们:没有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他却只身一人、义无反顾地前往疫情一线武汉,因为买不到一张机票,被安排到高铁餐车一角。

这位老人他叫钟南山,今年84岁。大家说:他不仅是一名医生、专家,更是一个战士,一个84岁的高龄战士。一个84岁的高龄的科研专家竟然是如此待遇,再看看那些小鲜肉,有豪车、有别墅、有专机,生活极度奢侈,而他们为这次疫情做出了什么贡献,有些人的行为真的让人嗤之以鼻。\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的价值取向几乎是明星、小鲜肉?这说明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些地方做的还不够。家长和学校应该如何教育孩子,教育的目的又是什么?

学校的教育使命在于教书育人,家长的教育的使命在于陪伴与引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些学校只会教书、忘了育人。家长也只过多的关注自己的工作和孩子的考试成绩,而忘记了对孩子陪伴和孩子价值观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我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获得感知幸福的能力,而不是考试的机器

永远拿第一名的孩子,未必真优秀。把孩子送进名校的父母,也未必真成功。成绩很重要,但绝不是唯一。社会才是检验一个人最终的标准,而这个标准,是综合性的!

所以通过这次疫情,学校和家长都应深刻反思一下!我们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培养孩子的正确价值观,应该让孩子去追哪些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