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竟然有这样的要求-回答‘YES/NO’

视频推荐 - 老鹰之歌

走出‘象牙塔’,世上还有‘这样’的事情?

惊讶, 这么粗暴!为家庭团聚,妈妈从社办学校转入工厂技工学校, 体会到:‘这些曾与机器打过交道的的领导们,在学校里与人交道挺粗暴’ 。 

更惊讶,这么直白!鹰式管理下,平民回答问题只需‘YES-NO’, 得到‘是’怎样,‘不是’又怎样?再聪明的天才/领导在听到‘不是’答案后还要继续‘孤独’找答案,为啥不要听听别人怎么想,看看别人怎么做?集思广益呢?

工厂机器生产线无法退行,战场残酷必须按指令行动, 西方男主人以自己的‘工具房’为喜,小屁孩们跟在后面玩得不亦乐乎。 西方教育以‘动手操作’著称, 着迷的孩子们站在工具面前,在阶梯式思维模块中,
数着1,2,3向上‘爬楼梯,在‘已知’中寻求‘未知’,兴头上都是忘乎所以,忘了找个台阶下,像‘一休师傅’来个大脑‘休息,休息!’,忘记与家人同乐。东方教育以‘解题框架里’训练正确答案,中国文字,以基本笔画(Radical 人 ,亻)真是不要太多,‘众’字高举‘一人’,肩扛手举的人们不再思维,慢慢自己蒙住了自己的眼睛。代际传承 - ‘个体/阶层/精英’的教育模式被自己玩味取舍,固定在一条‘思维直线’上。
 在英国几乎不吃草莓,本土85%属于大棚栽种,大多数没味道,肯特郡的草莓还好点。超市多从西班牙进口,虽个大,样漂亮,却也失去味道。 偶然买到埃及草莓,味道真不错。 电脑前呆久了,为与土壤接轨,吸取大地精华,在自家院子栽种草莓几棵‘玩玩。唉,爬满了蚂蚁。 装进花篮挂上墙也没能挡住袭击,只好在吊篮里撒满药。 前年时,邻家5岁小男孩摘下一枚就要往嘴里塞。记得还粘有白白的蚂蚁药,我一个箭步冲上来,从孩子嘴里拿下…。第二年记得教训,在篮子下方的地面洒药,蚂蚁望而却步。目睹真相,竭尽心力才知食物真是来之不易。同时还是要憧憬丰收的喜悦… 就在草莓露出尖尖角, 看到孩子再次爬上墙头时, 就赠送个任务,让他体会‘责任后的成就感’:看着草莓哟, 等变成红色时都属于你的。对话开始:

男孩:那过几天我就可以吃了。
邻居:你天天来看一眼就知道了。
男孩:那两天时间。
妈妈:NO!(一声令下,孩子懵懂缩回壳中,从此不再细究,
思维外延不再发展)
邻居:噢,两天,你可以在超市找到。
男孩:那下周可以吧。
妈妈:NO!
邻居:差不多2-3个月时间, 等你感觉天气很热时,穿短裤时的夏天时,就差不多熟透了。

记得90年代师范大学的一对夫妇朋友, 老公博士后,主修政治经济;老婆是中学英文老师。 到家里一看, 12岁的儿子房间, 书桌上摆满机械工具。 愿以为儿子会随老爸老妈,学点文学。 那个年代, 77-78级学生的知识属于断层, 文科易于捡起, 大多数偏走剑锋,为择业生存选择专业。当人生责任赋予的力量,结局也不错, 即使不感兴趣也会全力以赴挣得学位。 无兴趣可言, 家庭缺乏‘人文’气息,大学老师工资不高,还处在去留大连徘徊中,暂时栖息的‘家’无需美化,就是个‘窝’。 90年代,工业蒸蒸日上,父母默许的‘窝’中环境,孩子承袭父母的钻研精神,入迷玩起‘机械工具’,铺满房间。能否走出线形思维,取决他今后的生活态度及选择,也取决于‘谁’。 

几代人在‘是’与‘不是’的框架中训练生活。模块中被驾驭,成长后的‘线性’思维模式 :
民间故事:
慢慢地, 人们的思维方式进入1-2-3 顺序程序, 一切必须从1开始,1不能跳到3。 讲个笑话, 胶带纸的一侧没粘好, 用手抚平就可解决,问题焦点是胶带纸(简单一句话,把胶带纸粘好, 与用脚/用手/哪根手指/从哪个方向与操作无关),但操作的顺序必须以‘手’入手。 线性模式指令是这样:把手放上,放在侧面,放在…听者云里雾里,不停地挪动手,却不知是解决胶带纸没粘好的问题,被具体要求做什么。 是自闭症?非也,而是习惯性思维方式。简单思维评判’错与对’闹出笑话还好,太较真会后果严重!
气喘吁吁爬上百级台阶, 转身看到太阳, 惊喜之余伸手去抓, 瞬间拍下‘伟大姿势’的照片。对我来说‘好玩’ - 与大自然的太阳那么近乎; 对一位成长于严格管制时期的德国80岁老太太来说‘这个姿势可不行啊 ’!不知道历史的人还真会‘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 惯性形成自然,老太太有爱心,会轻声跟我说。入遇脾气暴躁头脑简单‘思维直线者’会怎样思维处置我呢? 一个外国游客哪里晓得历史遗留下的严规戒律。 能做什么,就是想伸手想取个啥东西呗。
‘英雄’的负面影响:

计算机之父 -艾伦图灵; 苹果教父 - 乔布斯; 特斯拉汽车(Tesla)狂人- 马斯克(Elon Musk)

在‘鹰’式管理下,1965年美国宇航员Ed White 在月球上行走;越南战争爆发,不求甚解的头脑简单人们让社会矛盾激化, 选举法案诞生(1965年)。 人们开始寻解‘寻求方向’。美国Simon & Garfunkel乐队重拾秘鲁安第斯音乐(El Cóndor Pasa -老鹰之歌1913年出品),300种歌词唱遍全球。 
I'd rather be a sparrow than a snail         (我宁可变只麻雀,也不愿做一只蜗牛)
Yes I would, if I could, I surely would      (没错,如果可以,我会这样选)
I'd rather be a hammer than a nail        (我宁可是支铁锤,也不愿是一根铁钉)
Yes I would, if I only could, I surely would(没错,如果真的可以,我会这样选择
Away, I'd rather sail away           (我愿航海到远方)
Like a swan that's here and gone     (像来了又去的天鹅)
A man gets tied up to the ground    (一个人如果被束缚在地上)
He gives the world its saddest sound(他会像世界发出最悲伤的声音)
It's saddest sound          (最悲伤的声音)
I'd rather be a forest than a street (我宁可是座森林, 也不愿是一条街道)
Yes I would, if I could, I surely would (没错,如果可以,我会这样选择)
I'd rather feel the earth beneath my feet  (我宁可感受大地就在我的脚下)
Yes I would, if I only could, I surely would  (没错,如果真的可以,我会这样选择) 

在具象数学思维中, 在已知范围内去求解, 在自己的世界中会如鱼得水, 那进入未知的世界需要探寻他人感受和阶梯方式, 才不会陷入‘江湖没什么好的, 也就酒还行’的自恋中。 懂得江湖才懂酒,品尝人生味道‘酸-甜-苦-辣,来点配菜,还可能品出鲜,咸,涩,腻,醇,麻!毕竟是人类,给自己的‘科学学科’加点‘哲学味道’,‘土壤灵气’,在梦想飞时,让自己释然点。 

人类是在‘群’中学会彼此感情交流,彼此认知,彼此学习。 在彼此沟通让社会前进发展,让自己看到不足,学会成长,‘孤独的独立’虽可暂时享受自由,随着时间推移,就变成地球上和他人身边的定时炸弹。人自身毕竟不能成为装有程序储存的机器人,即使学会操作,那搜索信息是随着人的感情与灵感下随机碰撞取舍后形成的火花,大量信息需要人类分配‘时间段’来分解。当某天某处某时某人找不到答案, 随时自我情感疯癫爆炸,炸坏家人(也许不需要), 可能与周围一切同归于尽。中国文字,以基本笔画(Radical 人 ,亻)真是不要太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幼小的孩子获得怎样的情感承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