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方方日记(4/13/2020)
不久前,在网上偶然看到一篇记录武汉隔离生活的字。文笔和内容都欠缺吸引力,也就快速阅读,匆匆掠过。近日,全国解禁,人们都盼望着回归疫情之前的生活。本以为会有许多人谈论春意盎然之下的那种对户外生活的憧憬,然而,却发现许多人对方方《日记》的议论。
朋友发来方方《日记》的一到第二十篇。显然,日记不是留给自己的,是写给别人看的。读得有些勉强,如果不是带着一定读完的目的,早就放弃了。
《日记》中有一些作者的个人感想和怨气,却没有故事,可读性不强。其中提到的事情很少有作者自己的经历,大多是道听途说,写得轻描淡写,没有热情,毫无细节,更谈不上富有生气。从写作角度看,与成功无关。如果作者名为圆圆,没有作家协会主席的官方头衔,百分之百是不会有出版社接收这个既没有文学价值,也没有销售市场的日记。
《日记》记录了社区内人们之间的支持和相互安慰,也有由于社交隔离带给人们的沮丧,无奈和愤恨。作者发泄了对武汉政府的不满,认为疫情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于政府隐瞒疫情和延误执行防疫措施造成的。从日期看,开始记录《日记》时,抗疫已经开始走向有序,作者用倒叙的方式巧妙地把疫情初期,由于对病毒欠缺认识所做的不尽完美的政府决定进行鞭笞。
《日记》中有一段描述了作者如何利用自己和警方的关系,在不许通行的时候以警车护送自己的侄女去飞机场。属不属于腐败行为值得讨论,违法不违法应该探究,不过,无疑,它是方方的特权。我有些好奇,那位警官在国家特殊时期的这种为某个私人谋利的行为是否得到惩罚和纪律处分。不过,《日记》没说,读者自然也就不得而知。
和任何人一样,方方绝对有权利写《日记》。写她的被隔离时的孤独,对户外自由的渴望,人们失去亲人的哀恸,政府官员面对疫情的突如其来的不知所措,对政府的憎恨,人民团结抗疫的决心,可歌可泣的白衣天使,自我牺牲的投递小哥,冒着被病毒感染危险的社区服务人士,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保安人员。76 天封城,可写的很多。
借用封城宅居在家的机会我阅读了不少,古今中外,艺术,哲学,科学自然,社会历史,新闻等等。当然,每天早上第一个阅读的和睡觉前最后一个阅读的是世界疫情报告和相关的研究发展报道或报告。
美国英语媒体中值得阅读的疫情文章多不胜举,此处只提三篇。一篇是报道全国各地派遣42000医疗人员支援武汉,文中提到中国抗疫中的特点之一是oneness。从疫情开始,听到国内朋友说得最多的就是万众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那天,看到美国记者使用oneness,印象颇深。还有一篇得到广泛注意的文章是一位纽约医生大作,题目大胆,“资本主义是瘟疫的孵化器,社会主义是解决方案”。还有一篇关于瘟疫和自杀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历次大规模传染病时的人们的心理压力,自杀率的提高。文章还特别提到,武汉方舱医院的医生带领轻度患者做操,跳舞。这几篇讨论疫情的文章视角很与众不同。
人们关注疫情的角度迥异,讨论题目包罗万象。见仁见智。方方用“日记”写下了她的选择,她的怨气,她听说的患者的悲惨经历,批评政府制造了令人不愉快的隔离。她写这些是为了迎合读者兴趣,还是她的个人政治目的?方方又是否知道《日记》可能被用做向中国讹诈赔偿金的舆论宣传材料?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不过,我相信,方方作为作家,她知道《日记》不是一个好的文学作品,它之所以能够出版则另有原因。至于方方作家是否愿意成为一枚政治棋子,人们还无处寻到答案。
新冠病毒遍及世界,当前美国疫情最重,死亡占世界总数的20%, 高达23555人,被感染者584862,占世界总数的30%,两者都是世界第一。毋庸置疑,新冠病毒确是国际大事件。为什么不设计一个由两个人完成的日记?一个记录中国,另一个记录美国。叙述各自的ICU,测试程序,方舱医院,隔离家居,超市商品供应,政府领导,太平间,火葬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