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看电影了。限足在家的我,为了冲淡新冠肺炎病毒带来的焦虑和打发漫长而短暂的时光,这几天在网上不停搜罗喜欢看的电影、电视剧。今晚看了美国版的“忠犬八公”电影,看到最后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其实,我对八公并不陌生,这个真实动人的故事多年前就含泪读过。
1924年的一天,东京大学的教授上野秀三把一只流浪小狗——秋田犬八公——带到东京附近小镇上的家中,并不顾妻子的反感,执意收养了它。教授对它就像对亲生的孩子一样,陪着它一起玩耍,细心照料它的一切,渐渐长大的它也非常热爱自己的主人,每天都到家附近的涩谷火车站送迎上下班的主人。这种甜蜜的幸福生活持续了一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也没有料到。有一天教授在学校中风猝死,从此再也没有返回小镇,而八公却依然在每天下午五点钟去火车站的老地方等候主人,就这样,日晒雨淋,风吹雨打,哪怕是风霜雨雪都从未间断过。望穿秋水,痴心不改的八公,在火车站整整守候了九个年头,从一个生龙活虎、四蹄生风的英俊少年,变成了一个满目沧桑,灰头土脸的老伯伯,直至1935年3月抱恨离世。
人们常把“滴水之恩,当报之以涌泉”当成座右铭挂在嘴边,可我们当中又有多少人如八公一样将这句话践行得如此彻底?他可是一年养育之恩没齿难忘,穷尽生命也不甘心啊。
2019年11月我去日本旅游,专门和家人一道去涩谷火车站与八公合影。我们是26号晚上8点多钟到达涩谷的,一出站就看到了带着荣誉绶带的八公塑像。迫切地想和它合影的世界各地游客很多,每一位游客怀着对八公深深的敬意安静地排队等待。轮到照相的时候,客人们很自觉地快速拍上一两张,马上让位给后面的人。两分钟的时间,我深深地凝望着可敬可爱的八公,心说,八公,好样的!有的人抵不上你的一个脚趾头。
我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叹,是因为身边那些令人不齿的人和事。
有一家人,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长得高大英俊,只可惜绣花枕头一个,除了会拈花惹草,没有干什么正经事。父母重男轻女,特别娇惯儿子,背着三个女儿把房产转移到儿子名下,多年来一直用大把的人民币补贴儿子,其孙子从出世直到上高中,都是老两口照料。老父亲病故之后,老母亲被儿子赶到大女儿家居住。没过多久,儿子和媳妇骨碌骨碌地转了转眼珠,大叫,不行呀,失算了。为什么呢,因为老妈的养老金银行卡他们无法掌握了,于是,儿子跑到大女儿家大闹一场,叫老母亲跟他回去,还威胁说,你走不走?你不走的话,以后我再也不会管你了。他把老母亲抢走之后,并没有接回家,而是将她安顿一间极其简陋的廉租房,让她和另外两个看上去像吸毒犯的人住在一起。儿子媳妇紧捏着她的银行卡,却不愿意为她出一份力。老人家自己做饭自己料理一切。有一个夏天,儿子一家人外出避暑去了,老母亲在出租房中暑倒下,女儿们闻讯赶来把她送到医院抢救。待恢复之后,她们侦查到一家很好的医疗养老院,就把她送了进去,她们心想,这下母亲的宝贝儿子不得不交出银行卡来为她买单了。于是,通知他去养老院缴纳费用。谁知道人渣在微信里消失了,姐妹们费尽周折才把他找到,当他气呼呼地来到养老院缴费的时候,嘴里还嘟嚷着说:“什么?还要我每一个月跑一趟呀?”为此,他不得不交出了老妈的工资卡。女儿们一看,卡上的钱已经清零,气得她们差点吐血。老人家到养老院住了好几年,过年过节女儿们把她接回家住,儿子和媳妇从此人间蒸发,一次都不曾去看望她。两年前,年近90岁的老人家渐渐痴呆了,有一段时间她在女儿家小住,半夜里说梦话的时候,喊着儿子的名字骂道:某某,我死了也不会饶过你!
这个令人心碎的故事,是这户人家的小女儿亲口告诉我的。她口口声声斥骂她的哥哥是畜生。这样的男人的确让人不寒而栗。
无独有偶,我另一位朋友家中的情况和上述家庭的情况基本一致,也是三女一儿,也是父母从小到大娇惯儿子,也是背着女儿们把房产什么的全给了儿子,也是这个儿子极其不地道。这个儿子突破道德底线到了什么田地呢?话说他拥有别墅与两套居室(其中一套是父母赠与的),可就是不允许父母去居住。还有一个细节听起来更加令人发指。当年近九十岁的父母住进养老院以后,医院按规定请家属签名并提交身份证复印件,他死活不愿意照办。说白了,就是怕承担责任。为此还和从外地回去的妹妹大吵一架(当时只有他们两兄妹在场),他横蛮不讲理地指责妹妹,说她和医院串通好了整蛊他。他的妹妹被他骂得全身发抖,心脏疼痛,但不敢让二位老人知情,只好忍气吞声。最后,医护人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三番五次地向那位“大男人”解释为什么需要他签字,说你的工作单位离这里最近,车程不到半小时,我们要联系你是最方便不过的了,你妹妹在外地,就是她愿意签字,医院也不会同意云云。最后他在愤慨之中很无奈地签了字。令医护人员啼笑皆非的是,这位绅士般模样的男士,之前走进办公室的时候,很嘚瑟地自我介绍:我是某某大学学院的院长,某某专业的教授。
这一类的例子太多了,不说了,说多了,令八公见笑。那些看上去仪表堂堂的男子汉,那些伟大的须眉们,实为自私卑鄙的可怜虫,他们完全不能与八公同日而语,可以说是白披了一张人皮。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就是子女要懂得敬爱自己的父母。三字经里有:香九龄,能温席。说的是贫苦人家的孩子黄香,在寒冷的冬夜用小小的血肉之躯为父亲温暖席垫的动人故事。诚然,我们不提倡封建社会的孝道,那些君臣父子的封建等级制和家长制及其繁文末节是万不可效仿的,然而,我们需要懂得感恩,需要尽儿女的职责,这是做人的最起码的善举。这就是忠犬八公为什么在近一百年以来还为人们念念不忘的理由。
在我的记忆中,也存有美好的令人动容的故事。
C 先生移居美国20多年了,多年来他一直履行着与老母亲的一个约定(他的父亲早年去世了)那就是每年春天回家小住三个星期。这21天完完全全属于他的老母亲,他谢绝了所有的聚会和宴请。他为老人家修缮房屋,老人家想吃什么他就尽其所能为她烹饪。什么饺子,馄饨呀……各种菜品炖汤……在每次回去之前的一个月,他就开始琢磨着21天的家务安排,譬如,墙壁该粉刷了,下水道该维修了,有一道门槛该拆掉了,以便老人坐轮椅出入方便等等。虽然平时有兄弟姐妹照顾老人,他还是放心不下,于是在老母亲的房间装上一个监控,即便在美国也可以用手机遥控“监管”老人。他说,不监管不行,她坐在轮椅上,稍微疏忽大意就出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他曾很严厉地训导老母亲:您必须听话!
C先生说,一旦自己的兄弟姐妹没有能力照顾老妈了,自己当义不容辞地回国去履行责任,并为老人家送终。这是必须的。
这就是责任感,这就是八公精神。
有朋友曾跟C先生开玩笑说,一年365天,你和老母亲待在一起的时间才21天,你觉得这就算尽到责任了吗?21天太可怜了吧。对此C很是不以为然,他说,有些在国内的人,一年到头很少回家照顾父母,有的甚至连个照面也不打,即便是过大年回去一趟,也不过是吃了一两顿团年饭就走人,其实这些人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时间,不一定有我这么多,况且,我给自己规定的是这21天是绝对属于老妈的。同时,我在美国也每天关注着老妈呀,此外,老妈的生活费用我也乐意全部承担。
说得也是。想想前面提到的那类不良之子,他们既不愿意出钱也不愿意出力,只知道一味地搜刮父母的血汗,他们虽然人在父母身边却好似空气一般。
诚然,绝大多数父母并没有想要得到孩子的回报和感恩。
我相信,C的老母亲在每一年的寒冬腊月,满怀温暖与喜悦翘首渴盼的并不是丰厚的美元,而是那一枝充满生机的报春花。母与子的春天之约定,是千千万万父母的美好愿望所在。我相信,上野秀三在养育八公的时候,他并没有希望或者根本没有料到它会为他忠实地守候一生。
胡适先生在《我的儿子》一文里说道:“我们做父母的不曾得到他的同意,就糊里糊涂地给了他一条生命。我们即无意,如何能居功?我们对他只有抱歉,更不能‘市恩’了。而对社会来说,我们糊里糊涂地替社会上添了一个人,这个人将来一生的苦乐祸福,这个人将来在社会上的功罪,我们应该负一部分的责任。”
对此我非常认同。是的,做父母的绝对不能因为生育和抚养了子女就居功骄傲,居高临下;也不可把孩子当作一片自留地,把自己当作坐享其成的地主或放高利贷的债主,反而父母应该彻底解放孩子。让孩子过自己的生活,走自己的路。
尽管如此,当我们在扮演子女角色的时候,面对父母的艰辛付出与善解人意的谦卑,当像八公那样懂得守望与感恩。事实上,做子女的往往是在具备了报答父母的条件的时候,却发现他们早已垂垂老矣或者驾鹤西去,故而留下了一代欠一代的千古遗恨。为了弥补这个遗憾,忠犬八公付出了一生的代价。而我,面对八公扪心自问,只能低下羞愧的头颅。
电影《忠犬八公》,从暖心开始,到凄美结束。我无法遏制的泪点与漫天的雪花交融在一起,飘洒在八公的身上,头上和脸上……
(图片大多来自网络/鸣谢)
2020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