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中国行(11):樱花飞雨祭南京

走遍千山万水,只为寻找初心。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南京,六朝的古都,十朝的都会,应该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城市。可是,从东吴到东晋,然后到宋齐梁陈,再到南唐和大明王朝,最后到太平天国和国民政府,这些在南京建都的政权好像有“催命鬼”尾随一样,都昙花一现,只有东晋“活”过100岁,其它的政权在南京没多久就“挂”了。南京,难道是一个被诅咒过的城市吗?

南京

南京

或许是的。据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获得南京之地后,有一天,楚王登上狮子山,环望四周,说南京的王气太盛,于是在狮子山下埋下一批黄金,以镇王气。因地下的建筑物称为陵,南京的称号“金陵”也由此应运而生。在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巡游到南京时,被术士告知,这里五百年后要出帝王。梦想他的王朝千秋不灭的秦始皇随即让人断了方山、狮子山、马鞍山的龙脉,并引淮水冲穿金陵,以绝王气。

不知道这些传说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之后在此定都的王朝都是“傻帽儿”吗?一定不是。可为什么一个又一个政权前仆后继要在南京定都呢?也许是因为它绝佳的地理位置吧。

奔腾不息的长江水从南京北面拍岸而过,为南京提供了绝佳的天然防御屏障,而南北分界线的长江之北,又有淮河与其构成梯次防御体系,这让南京有了两层“天堑”的保护。南京西通荆州和襄阳,那是古代长江上游“兵家必争之地”的重镇,东接江南富裕的三吴地区,那里有丰富的物产和稠密的人口。对于生产力水平不高的封建王朝来讲,占据南京,既可辖制上游,又可以控制下游,利用长江顺流而下进攻,一举两得。而南京的周边,“石头虎踞,钟山龙蟠”,从外围屏护着城内河湖纵横的南京城,实为形胜之地。这险要的地势,让诸葛亮都不禁赞叹,“秣陵之地,钟阜龙盘,石城虎锯,真乃帝王之宅也。” 

南京

地势险要的南京,并不是自古就被帝王们青睐。秦汉时期,因帝国中心在北方,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还是一片未被开垦的沼泽地,但从汉末开始,中原的战乱,迫使很多人口南迁,这给南京城带来了丰沛的人口和劳力,为三国时的吴国在此建都打下了基础。当吴国在此建立政权后,南京的重要性开始突显。长江的天险和南京城的有利地形让它成为易守难攻之地,可以跟魏蜀形成三国鼎力之势。

汉末的人口南迁和吴国在此建都只是南京发展史上的“毛毛雨”,让南京真正有“质”的飞跃是“永嘉之乱”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俗称“衣冠南渡”。这次的人口迁徙,不仅仅给南京送来了大量的人口,更重要的是,中原的精英集团也逃到南京并在此建立了东晋政权。他们把中原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带到南京,让南京第一次成为南方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南京

虽然吴国、东晋和后来建都南京的宋齐梁陈都是地方割据政权,在中国浩瀚的统一历史上如蜻蜓点水般并不占据重要篇章,但这六个朝代所建造的南京都城,以中轴线为基准,左右对称的格局却为后世的都城建设提供了范本,而六朝时建造的皇宫更得到“穷极壮丽,冠绝古今”的美名。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时的南京居然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与古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不仅如此,六朝时的南京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心城市,“四海流通,万国交会”,好一派繁华的景象。

可惜,当隋朝统一中国时,隋炀帝因畏惧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会被人占领而继续称帝,将南京差不多夷为平地,辟作农田,六朝时南京的辉煌转瞬间灰飞烟灭。南京,这个在中华民族遭受灭顶之灾时的休养生息地,眨眼间变成了“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的荒凉之地。

南京

在隋唐一家亲的唐朝,南京仍不受待见,直到“安史之乱”后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衣冠南渡”,它才再次展开“笑颜”。第二次的“衣冠南渡”,让中原更多的精英移居南方,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也正式向南方转移,南京迎来了六朝后的另一个小高潮。而五代十国时写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南唐后主所在的南唐再此建都,则让南京再次走向辉煌,不仅成为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而且扩建了南京城,为明朝的南京城设立了模版,也奠定了今天南京城的格局。

如果这些在南京建都的割据政权都因为南京得天独厚的位置而不得已在此建都以对抗北方政权,那作为自南向北统一全国的第一人,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也定都南京呢?

除了可以利用南京的地形作军事防守外,此时的江南,在经过“靖康之难”的第三次“衣冠南渡”后,经济上彻底超过了中原,江南的富裕和背靠苏湖平原,适合农耕的环境为朱元璋定都南京提供了物质保障。外加朱元璋的基本盘在江淮,受到江西人和浙江人的支持,定都有高山、有深水、有大江、有大湖的南京似乎是一种必然选择。

南京

如果明朝时民间所说的“天下财富处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之说属实,那繁华的南京在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时就“香消玉殒”了。南京,就如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述的那样:“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从那之后,“金陵王气黯然收”,南京似乎就没离开过杀戮。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南方兴起并波及全国且破坏性最强的农民战争在攻克南京后,屠杀了全部旗人,并在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建都。当中华民国建都南京时,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人世几回伤往事,故垒萧萧芦荻秋。” 在铺满野草的山坡下,南京,不知有多少冤魂在哭泣。

这“阴”气十足的城市,在我第一次来南京的时候,就让我心里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怪怪感觉。可是,从冬到夏再到春,我对南京的印象就像蓓蕾初绽,就像柳丝抽芽,一次比一次好。

南京

刚刚参加工作的我,第一次出差就是到南京。冬日里的南京,晚上没有暖气的房间让我这个从北方来的,习惯冬天有暖气的人极其不适应,穿着棉袄也睡不着觉,这种阴冷让我对南京的印象糟糕透顶。可是白天的南京却风和日丽,那种阴冷一扫而光。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在南京当时花天价买了一件毛衣,现在穿还是很漂亮。临离开前我傻乎乎地跑去了雨花台和中山陵还有看完令我毛骨悚然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秦淮河连看都没看一眼。

第二次来南京,是在夏季。不同于阴冷房间没有暖气的冬天,此时的南京房间内已有空调。这一次我的运气很好,赶上了难得的冷夏,让我可以神定气闲地好好“打量”南京,“打量”之后我开始喜欢它。喜欢南京的盐水鸭舌和南京大学墙外一家小店儿里的鸭血粉丝汤;喜欢南京遮住整个街道的片片梧桐树和满池荷花的玄武湖;喜欢紫金山上和瞻园里的幽幽绿意;最喜欢夜晚荡悠在秦淮河上,遥想这里曾有的歌舞升平和风花雪月。

南京

春日里再来南京,我对鸭血粉丝汤和秦淮河充满了期待。可是从扬州到南京,导游不厌其烦地介绍南京大屠杀,那血淋淋的事实给我期盼的心蒙上了一层灰。也许上天感受到了我的哀伤,我们的车刚下南京的高速,天空就飘起了细雨,这丝丝细雨打落了鸡鸣寺前一片一片的樱花。那濛濛细雨和空中飘落的美丽樱花,像是在凭吊南京曾有的创痛,也像是在祭奠南京远去的亡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