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剧《隐秘的角落》,从一个孩子的视角看待杀人。不知孩子们看了作何感想,反正征服了成人世界。无论是从题材的角度,还是从思想的深度,还是从艺术的感染力,演员的表现力,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只是,很多人看完留下一句疑问:孩子哪里有那么坏?
在我们的现实里,很多人都不愿意正视孩子的恶,相信孩子都是天真无邪的,心灵纯洁如白纸。我们的文艺作品也习惯描绘金色的童年,浪漫的故事,就是有苦难还要百炼成钢;即使写过犯终究浪子回头。可是原著小说《坏小孩》好像没有回头,电视剧里朝阳能否升起(主角名叫朱朝阳)也留下一个悬念。
《隐秘的角落》最大程度将故事阳光化,改编也得到原作者高度认可。问题是,现实哪里有那么阳光!我就知道远比《坏小孩》还要“坏”的小孩。年龄相仿,甚至发案季节都相同:暑假,阳光灿烂的日子。。。。
那是黑龙江东部的一个煤矿城市,一个普普通通的五口之家,父亲在一个私营煤矿当工人,母亲多病,三个孩子,大儿子暑假后上高中,二儿子暑假后上初中,还有一个上小学五年级的妹妹。生活虽然拮据,但也其乐融融。放了暑假,一般都是哥哥带着弟妹玩。忽然有一天,哥哥不留神,两个小的不见了。中午没回家,父母没太在意;晚上没回家,开始着急了;一夜没回家,只有报案了。亲友们出动,警察出动,杳无音讯。被绑架了?谁会绑架穷孩子,寻仇?老实巴交的父母连跟别人红脸都没有;那是掉河里了,被车撞了。。。。。?所有能想到的都想了,所有能找到地方也都找了。一个月过去了,焦头烂额的父母都快要疯了。
这天,看着愁眉不展的父母,大儿子说,“别找了,他两个都死了。我杀的。”父亲以为他是急得没办法说这样丧气的话,根本不相信。X又说,“不信,我领你去。”
父亲将信将疑跟着他来到一个小山丘,果然,挖出来两个孩子的尸体!当父亲的立刻昏了过去!
亲哥哥杀死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时间震惊了小城,震惊了所有的人!
几年后,有关方面要编一本关于全国少年犯罪的内部案例作为普法宣传的补充,本老太奉命去黑龙江少管所调查这起亲哥哥杀弟妹的案件。
这个少年犯我们就叫他X吧。看上去普普通通,没那么英俊清秀也不是歪瓜裂枣,端端正正瘦瘦的,中等身材,挺能说的。加上事隔几年,他也没有那么纠结,讲起往事,几乎可以用“滔滔不绝”来形容。
X是个好学生,就像很多出身贫困家庭的孩子一样,刻苦努力上进好学,他爱写日记喜欢朗诵,在学校里常常获奖。他心里有抱负有目标,要靠自己的奋斗改变境况,不想过父辈那样窝囊的日子。
这样的想法不好吗?这样的努力不值得称赞支持吗?然而,前提是要上高中、上大学,靠知识、靠读书改变命运。
没想到,就连这个也可能做不到了,母亲有病,三个上学的孩子,只有父亲一个劳动力。让这个家庭各样用度捉襟见肘。父亲跟母亲叨咕,别让老大再念书了,找个活儿干吧。
不能上普通高中,甚至不能上师范学校、不能上职业高中(师范学校不收学费包分配,他看不上,更别提职业高中了),他心里乱极了,夜里睡不好。
那天跟往常没什么区别,他带着弟弟妹妹到小城旁的一座小山丘玩。那里有很多坟堆取土留下的土坑,当地孩子常常玩一种“活埋人”游戏——就是一个孩子躺进土坑,一群孩子往他身上堆土。弟弟妹妹就是那样躺进坑里,他不紧不慢心不在焉地拿把铁锹埋着,埋到一半的时候,弟弟说,不玩了不玩了,上不来气了!蓦地一个念头涌上来:干脆埋掉算了,就没有人跟我争着上学了!X心里想着,手里的铁锹挥动得更快了,弟弟妹妹的挣扎叫喊都听不见了。。。。
《坏小孩》小说有一句话“成年人眼里,孩子永远是简单的,他们根本想象不到孩子的诡计多端,哪怕他们自己也曾当过小孩。”
X是很爱弟弟妹妹的。领着他们玩,保护他们;谁欺负他们,他都会教训惹事的孩子。弟弟妹妹也都听他的话。那些日子,他会自己跑上山,跟弟弟妹妹反复讲:哥哥对不起哥哥对不起。。。。
凡事有果就有因。X就算是一念之差,也是有一念的。我的调查文章里记着他说的话:“我爷爷奶奶死的早,我父亲是老大,长兄如父,他养大了我的三个叔叔,现在他们过得都挺好,可是谁想着大哥了?谁念着大哥的好了?没有一个主动帮我们家一把!亲兄弟都如此何况别人。就是要个人奋斗!自私人人都有,我可能重了点。但是这个社会真情太少了,就是互相利用呗!看你穷,谁都不搭理”。
X因为是少年犯被判刑12年,进了少管所,获得几次减刑,我见他时,还有五六年就可以出去了。我问他,现在社会上很重视文凭学历,你那么爱学习,出去还想上学吗?
他说,我知道现在上学不受年龄限制了,可是我父母太不容易了,不会有那个钱了。有个小本经营有个温饱,守着父母孝敬父母就行了。
X这么说,显然并不甘心。他接着补充:“学习还是应该的。像计算机、英语。研究生也没什么了不起,有些就是纸上谈兵空理论,当个秘书教个书还行。在社会上要靠真本事”。
一晃差不多三十年了。《隐秘的角落》又让我想起了他。不知他如今在何方,日子过得还好吗?
。。。。。。 。。。。。。
当年的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