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八年前去的成都,游了武侯祠等名胜。回来后撰写了一副对联如下:
畴定三分从龙十余四载终得相权自是先主求贤急,
兵行六出掌印纪有经年难占陇土原来王业不偏安。
几个朋友读后,居然没有看出我其中的那么点皮里阳秋。
诸葛先生是被演义等民俗文化作品神化了的。三顾茅庐的历史根据是什么?前出师表中一句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蛰居新野四十六岁的刘备找了个二十六岁的青年才俊谈天说地凡三次,就雇用了他,大抵如此。
诸葛先生的政治生涯分成两部分,侍奉刘备十四年多,辅佐刘禅十二年多,计有二十七年。"昨夜长星堕前营,讣告先生此日倾"。崩于五丈原军营,崩年五十四岁 (公元181年-234)。有一点很有意思,汉献帝和诸葛孔明是同一年生,同一年辞世的。也是生于181年的汉献帝189年8周岁时就当了皇上,220年 (39岁)”禅让“。第二年,汉昭烈帝刘备登基。汉献帝”禅让“后生活了14年,比诸葛亮早半年去世。
加盟刘备集团的诸葛亮是否一开始就成为刘备这条鱼的水呢?初出茅庐第一功火烧新野是子虚鸟有,罗贯中先生替他打的。赴江东舌战群儒也被演义大肆渲染了。史料表明是诸葛亮自告奋勇要当这个使者,这个时候他需要立功。此后,诸葛亮在刘备占荆州和东西两川的战争中的主要工作是粮草供应和后方政务。可以说诸葛氏在刘备一朝,无独立军功可言。刘备占据两川后,政治上信任的人中有比诸葛亮大五岁的法正。这位西蜀早期重臣在刘备称帝前就去世了。刘备221年称帝,四十岁的诸葛亮当上了臣相, 除其才华,还有个原因是他是荆州老人,比收复西川后的李严等好用。下一年刘备伐东吴失败后托孤时,老将多已辞世。刘备托孤诸葛,还是给他找了个李严共同托孤。历史上托孤常常都不会托于一人。汉武帝有霍光,金曰磾。桑弘羊。霍光后来杀了桑氏。顺治帝有托孤四大臣,以后排名第三的鳌拜坐大,还杀了苏克薩哈。咸丰则有被慈禧政变赶下台的顾命八大臣。诸葛亮在主政八年后也终于把李严给流放了。说明派系斗争激烈。我说"从龙十余四载终得相权",终字表明他并不是刘备一开始就请出来的神。”自是先主求贤急",就是皮里阳秋了。此外,"从龙"的从字,推翻了演义小说中三顾茅庐的渲染。
如易中天先生所说,蜀国政坛组织成份复杂,内部争斗是难免的。战争的di另一个功能是转化内部矛盾。诸葛亮掌权十二年之久(纪有经年),战争不断,其政治口号和精神原动力就是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可是打仗打的是财富和钱粮。说好听点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不好听是穷兵黩武,劳命伤财。所以后来邓艾孤军深入到蜀中,后主不战自降。不单单是是后主昏庸,军民早无斗志。
再深一层,"三分割据纡筹策",四十六岁的刘备预测不到三分天下的局面,要诸葛亮这个小伙子来让他顿开茅塞,那也枉为枭雄了。说正史,这和诸葛氏的政治才华并没有冲突。演义则不然,要重点突出诸葛这个神, 刘使君只能是傻点。诸葛氏的政治主张是东和孙吳,北拒曹魏或北伐曹魏。但刘备活着时诸葛亮做不了主。刘备伐吴是给兄弟报仇吗?杜工部写过很多蜀汉历史的诗。看这两句: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一个窥字 让我们看出端倪。枭雄刘备要打下东吴,才能和中原曹魏抗衡。刘备的战略方案并没有错。拥西川之地和中原抗争,早晩必亡。伐吴方显刘备枭雄本色。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孙杈并不好惹。老皇帝撒手归天,诸葛亮开始当家做主。以王业不偏安为政治纲领,十三年内六出祁山而无果(难占陇土)。虽忠心可嘉,但未免不是宽严皆误。内政不修,只能以王业不偏安作为不断用兵的理由。
总而言之,诸葛之才未必胜枭雄刘备许多。但中国历史要创造一个忠心耿耿扶保阿斗的诸葛亮。
武侯祠对联很多,其中赵藩的那一副攻心联广为人知: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单独写刘备的比较少,记得有这么一副
使君为天下英雄,正统攸归,王气钟/楼桑车盖;
巴蜀系汉朝终始,遗民犹在,霸图余/古柏祠堂。
清人完颜崇实撰书。
词评三国 减字木兰花
其一
盟津兵会,十八诸侯多鼠辈。幸驾许昌,阿瞒初衷相汉邦。
群贤毕至,武併中原文事济。不让当仁,明志无心欺世人。
其二
假仁先主,弃友宗亲萁豆煮。坦荡新亭,蔑吕交严留义名。
也谈义绝,挂印释曹风空穴。力阻偏安,诸葛胸中一寸丹。
其三
父兄余烈,坐领江东兵未歇。铩羽逍遥,未减英雄胆气豪。
风流公瑾,羽扇纶巾知律韵。拜将书生,百战枭雄败猇亭。
热肠君子一根筋,遇事先同己较真。
月旦曲直词正义,耻作信口甩锅人。
1) 求同存异,大家追求的是汉字独有的平仄节奏的美。叫啥不叫啥可以慢慢讨论。没有共识也没有关系。可以也应该共存。
2)似乎今天的格律诗,对和粘成了必要条件。这个如果说是某个大人物定的,不管他是谁,不能强求每个人同意。大家可以做到和而不同。
3)似乎唐宋元明清各朝代,大量仄韵诗存在,也似乎不粘不对为多。用平韵的规则来写仄韵似乎多为今人行为(我读的不多,如果错了,告诉我一声,谢谢)。
4)仿佛觉得仄韵诗有其一定的特点,就是大多数句子以平平或仄平开始。G兄在前面举的列子和G兄本人的诗如此,我上面说的金铜仙人辞汉歌12句 (我把这首诗看成是三首七言仄韵绝句的组合,从内容和用韵上看也应该是如此),10句是平平或仄平开始,只有第4句和第10句是平仄开始。是不是因为仄韵结束,以平平或仄平在多数句子中出现更合理?如果一首绝句有三句是平平或平仄开始,粘和对已经是不可能了。
5)也许我们习惯了绝句中的对和粘的美,不习惯不常见的平平或平仄开始的仄韵诗的美。其实在音乐中,重复也是一种美。
6)海纳百川。个人喜欢多元,以上是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