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巨匠。他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是表现主义的先驱,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的艺术领域。
一
2019年3月10日至6月27日,休斯顿美术馆举办了题为:Vincent Van Gogh : His Life in Art 的画展 , 汇集了梵高 --- 这位西方艺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的50多件作品。
参展的作品分别由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和奥特洛的克勒勒 --米勒博物馆提供。梵高博物馆位于阿姆斯特丹广场,是世界上收藏梵高作品数量最多的博物馆。第二多的则是荷兰的克勒勒 -- 米勒博物馆了。
我们无须远走异国,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荷兰这两大博物馆的馆藏作品,能享受到这么实惠的Benefit,实在是件幸事。去年的今天正徜徉在休斯顿美术馆里,与期待的精彩相遇。。。
梵高是位多产的画家,27岁时才开始自己的画家生涯,到37岁自杀离世,短短十年间,创作了2,000多幅作品,包括约900幅油画与1,100幅素描。作为西方艺术史上最具标志性的艺术家之一,很少有人像梵高一样,给后世留下如此多的作品。因为梵高的弟弟和友人的收集和努力,才形成了荷兰的两大博物馆出色的馆藏。
展览跟随梵高游历欧洲的脚步,追溯其画家生涯的四个主要阶段:从早期的素描到后来的油画,包括肖像画,风景画和静物画。
遗憾的是赶上了周六,展馆内人头攒动,根本没有可能去选角度拍摄,也不好意思影响他人的观赏,有的拍得不理想,还有的作品前驻足观赏的人多,就只得放弃了拍照。。。
馆内每张展出的作品旁,都会有关于作品的介绍,观众们可以在欣赏画作本身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作品的背景和画家创作的心境与意图。
例如这张有名的 Almond Blossom ( 盛开的杏花 )
除了了解到的这是梵高在1888年至1890年间在法国南部期间绘制的一组数幅画作中的其中一张。对于梵高来说,开花的树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们代表着觉醒和希望。他喜欢这些开花的树,并且在绘制它们的过程中找到乐趣。这些作品受到印象派、点彩画法及日本木刻的影响之外,还有就是这幅作品是作为他新出生的侄子的贺礼而诞生的。
记得我站在这幅画前时,周围观看的人很多,虽然没有人出声,但能感觉到那种人挨人,听得到旁人呼吸的空间狭窄拥挤的状态,不免心里有些躁。但就在我仔细地观看一朵朵杏花,一个个花蕾时,整个的心灵在不知不觉间进入了一个宁静的境界中。。。
二
在那次的休斯顿特展中,展厅外还有一间大的“互动室”。一些梵高的画作被放大至墙面那么大,宛若漂亮的艺术“壁纸”,让观者不仅对其笔触一目了然,而且还能“走进”大师的作品中,成为“画中人”。
例如这幅 Bedroom in Arles
你步入画中,无论坐在屋内的任何一个可以就坐的位置上,拍下的照片都是那样的和谐,物我两忘,人景合一。
这幅 Nap则是一个立体的大相框矗立在“互动室”的正中央,你可以走进中间很宽的夹层,模仿画中人的姿态,来张独一无二的“午睡”照留念。
还有这幅 Cate Terrace at Night ,你可以用镜头留住你在此品尝“咖啡”的恬淡优雅。
。。。
“互动室”内还准备了各种颜料,翘首以待着参观者们去动手临摹。
三
梵高区别于他同时代其他画家的理念,开辟了用色彩表现艺术家主体的情感世界的独特道路。他的作品中色彩强烈,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为火热的激情所灼烧的世界。他特立独行,摒弃后天所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所珍视的教条。他的眼中有的是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并用全部的身心陶醉其中,物我两忘。伟大的天才在完成了令人瞩目的《向日葵》后,选择了离开世界。
观展后又读了一些关于梵高为什么自杀的文章,对这位大师的生平有了更一步的了解:他一生孤独,是世间人际交往中的 loser ;他为画画穷尽心血,生前却恨无知音欣赏才华;他几番为爱痴狂,最终却未能打破孤独的魔咒;他被疾病折磨,抑郁症成了最终的导火索。。。
是孤独造就了梵高,同样也是孤独毁掉了梵高 !
离上次观展过去整一年了,不知什么时候人们能够再如过往那样,不用“武装”自己,无拘无束,轻松愉快地到博物馆,到艺术馆去漫步徜徉,去领略精彩。祈盼那一天的早日到来。。。
2020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