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使用工具的动物,人类思维的最基本工具就是概念。无论在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领域,一个学科的成熟与否在于这个学科里的概念和概念群是否成熟。一个学科的发展进步的如何,也在于这个学科中的概念和理论是否能够不断地被现代人的实践所证明并且得到不断的更新和扩大发展。比如说,生物和基因科学的领域,仅仅就大学的教科书每年都会更新一次版本。新概念伴随着新理论和新领域及交叉学科不断地出现和发展。
中国有着上千年的传统医学的理论和经验,虽然不少的概念术语和理论并不够科学,尤其是过去或者现在不能够被现代的西方医学科学在生理生物及分子层次上得以证明。但是不可否定,其中有不少包括了大量的直观性的描述,都直接间接的能够说明很多复杂的生理和病理现象。中医的湿或湿气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和理论。湿并不是指的直接的直观感受到的潮湿,湿气过重的那个湿,通常在中国古人的思维中,一个字如果可以和气相并的话,这个字就成了一个形而上的概念。也就是说,它包含的更多方面的不同层次的内容。下面就看看古人在千年的实践经验中概括总结出来的,对于湿气概念的经验描述中包含了哪些具体的症状?
湿气症状表现:
湿气首先表现在胃肠道变化如便溏、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而后出现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精神不振、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食欲不振等诸多不适。湿气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关节屈伸不利、胸中郁闷、脘腹胀满、恶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最直接的可以观察到的症状就是排便及其粪便。肚中嘈杂不安,胀气,呵气,放屁。粪便不成形或成形不好,溏泄黏腻,总觉得排不干净。
可以根据西医和中医的以下共同的描述先着看,什么样的大便才是正常的呢?西医的描述是"金黄色的,圆柱体;香蕉形的,很通畅”。再看看中医所描述的症状:
(1)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
(2)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
(3)如果不便于观察马桶,也可以观察手纸。大便正常的话,一张手纸就擦干净了。但体内有湿的人,一张手纸是不够用的,得三到五张才能擦干净。
(4)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那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很重了,湿气粘腻性让大便粘在肠子上,被肠子吸收,而不让它排出体外。这样,粪毒入血,百病蜂起。
导致湿气的原因:
中医里讲,脾虚则便溏,中国人传统上以五谷杂粮为主食,但现代不少人的生活都包含较多肉食一类。长期如此伤害的是脾胃,脾是运化水湿的,脾受到伤害,水湿不能完全运化,就在身体内堆积。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着脾虚,也意味着体内有湿气。现代中医的白话来讲:吃肉吃得太多,吃的食物里有污染,运动量少,身体阴盛阳虚,湿邪内郁,所以大便无法正常。为什么成型的大便很少呢?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饮食不清淡不适量不均衡。高油高糖高脂,饮酒,肥甘厚味等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逍化吸收功能停滞。
总结以上的描述来看,中医的湿气主要和肠胃消化系统直接相关,主要原因是饮食食物造成的。所以,中医的湿气概念及症状和治疗问题,可以被现代医学研究和实践的结果所破解如下。
首先,MIT 2018年的一个研究指出,人身体内的微生物和细菌的种类数量共重达5磅以上,仅仅人的口腔内所具有的各种细菌的数量已经超过了整个世界上人口的数量。如果你和他人接吻一次的话就会互相交换800亿左右的细菌。人的肠道内有1400种不同种类的细菌。肠道尤其是结肠内的细菌菌群如果失去的平衡,会导致造成中医所描述的湿气过重的几乎所有症状和表征。
目前西方的医学研究将很多疾病与肠道菌群失调建立起了联系,虽然大多数还只是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疾病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很清楚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在许多疾病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肥胖、抑郁症、自闭症、帕金森病、阿氏海默症,精神分裂症以及某些肿瘤等等。因此,肠道菌群失调很可能是导致我们现在很多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肠道菌群可能是治疗许多疾病的关键靶点。肠道微生物能够帮助我们消化食物、保持肠壁的完整性、赶走有害细菌以及训练我们的免疫系统区分朋友和敌人。它们还能将糖转化为给肠道细胞提供能量的短链脂肪酸,还能合成许多我们自己无法合成的酶、维生素和激素。如果没有这些基本的肠道微生物,食物就不能被正确地分解,其食物组分也不能被完全吸收,这也就意味着即使你吃的是健康的食物,如果没有足够健康的肠道细菌,你可能也无法吸收食物中的所有维生素和营养物质。肠道细菌还能帮助身体吸收钙和铁等营养物质,保持pH平衡,代谢药物,调节基因,清除致癌物质等等。肠道细菌还可以合成某些重要的神经递质,比如5-羟色胺和多巴胺,因此在调节大脑功能和行为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古为今用,中为洋用。多亏了中医学对于湿气及其症状的具体的详细的科学描述,根据现代最新的关于肠道细菌茵群的平衡与人的身体健康的高度相关性的理论和研究结果,此问题有解了。如果你有了中医所说的湿气重的这一些的症状,不妨找一些牌子比较好的probiotics,按剂量只要吃上两天(本人的感觉是一天内就够了),基本上湿气过重的那些症状就会全部消失了。真是滴水见日,一叶知秋,作为人类的一员,无论在生理生物或者细胞分子层次上,你的身体永远和其他人的都具有一样的结构与功能,而个体的特殊性经常往往可以小到被忽略不计,医学和医疗的结果的实证性和经验性就是那么的明显和准确。
通过传统中医对于湿气症状和现象的描述可以看出来,中医关于湿的概念和理论强调的是问题导向和目的导向。这个目的就是治"未病"。上面描写的那些症状并不是人真正的有了疾病,而明显的是人的身体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如果你有了上面的这些症状之后不妨试试到美国医院去看一看,你的家庭医生或专科医生首先就是让你去做各种常规检查。最后的结果往往就是医生会对你说,sorry,没有看出你有什么毛病。当然,上面一些的"未病"的具体症状或者太过于隐私而难以启齿,或者是因为没有这方面的健康意识而被病人所忽视,但如果你能够对医生描述一些具体的症状的话,估计医生也会建议自己去买宜生茵,酵母菌或者控酸扼气一类非处方的治疗和保健药物来服用。
应该强调指出的是,对于中医的源远流长的庞大的概念和理论体系,绝对不是如一些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爱走极端或无知者无畏的人所说的那样一无是处,并予以全盘否定。比如,虽然现代西方医学也开始注重防止疾病的发生。但那也是中国中医千年中就一直强调的重要概念了。古典医学名著《黄帝内经》总结出治已病和治未病的概念,认为"上工治未病"。不仅强调早发现早治疗,而且强调养生和预防,"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中医还强调很多治胃病的好办法,尤其是药食同源的食疗方法。比如中国民间有名的赤小豆薏仁茶或粥。将赤小豆、薏米仁、芡实、马齿苋、淡竹叶、槐米、绿茶等七味食材进行调配,赤小豆、薏米仁都是祛湿消肿利尿的食材,芡实健脾固肾。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
人类对自身人体科学和医疗生物科学的研究的历史来看,一直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不断挣扎又不断地进取的过程。比如,美国NPR去年报道总结,这几十年来投入了几十甚至上百个亿的研究经费之后,关于阿氏海默症的研究和药物开发的现状和结果。报道指99%以上的关于阿氏海默症治疗的理论和实验结果都是失败的。但在这个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大量的各种理论和研究数据,对于人类医学科学的研究的发展来看,失败是成功之母,虽败犹荣,没有人可以否定这些没有成果的结果,绝大多数的医生和研究专家们都知道,否定之否定,所有付出的努力和失败都是将来人类将最终攻克阿氏海默症进程中的必然的一部分。我们对待中医和中医理论的态度也应当如此。
如上所述,中国有着上千年的传统医学的理论和经验。虽然不少的理论概念和术语并不科学,有些至今也不能够完全的被现代的西方医学科学在生理生物及分子层次上得以证明,但是有不少的理论概念或者直观性的描述都直接间接的能够说明很多复杂的生理和病理现象。尤其是很多的中医和中药的治疗方法和效果都是上千年以来不断地被证明了的。比如,中医的方法论强调整体观和辩证施治,而这恰恰是西方的一些科学的方法论所具有的重要缺陷。西方的研究方法强调,把现象分析解构分解还原到最低的层次。但这种分析方法的重大缺陷是很难把分析过的各部分重新建构回来,虽然科学方法论一直强调,整体永远大于部分的相加或总合。比如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国的医生指出,既然冠状病毒不仅仅是作用于肺,大部分死亡的病人都是因为多个器官的感染衰竭造成的,所以有效的治疗方法就必须是整体的,针对各个主要器官的,尤其是注重于针对整个人的免疫系统免疫能力的增强。比如,大部分病人没有胃口,导致抵抗力下降和情绪不隹,但在服用中医有针对性的健脾开胃之类的中药之后就能够吃下饭,直接导致的抵抗力的大大增强。临床的结果数据表明,中医的中药就起到的重要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
总之,中国现代的医学和中医学的研究完全可以站在比美国人更高的层次和角度来进行。具体地说就是,中国人不仅有西医的办法,还有中医的办法,还有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所以应该从全新的方法论角度来看中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左右逢缘,黑白通吃。所以,期待中国的现代医学研究不仅应该具有更多新的方向和角度,也将会为中国和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