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天 上半年最后一天 忆往昔在上海工作的日子

生活在维多利亚湖畔的中国人 经历了很多有趣的事 见了很多有爱的人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今天是2020年上半年的最后一天,我今天连大门外一步也没有迈出。
早上起来送走奥凯洛,回到屋子里习字,听新闻。龙哥如约过来和我谈一下太阳能的事情,他走不多久,玉凤大姐夫妇过来,给我引见了他们在机场的朋友Sharon,谈的时间不长,因为回去要搭朋友的车,先行离去,说明天再过来。他们夫妻还要去shoprite,我也不便多留。
下午一点多,和父亲微信了几分钟,宝宝后天又要期末考试,就没有和她单独说话。
今天算是成功的轻断食了两天了。每次周末的聚会,总把我的调整计划打乱。七月初,有袁姐和伟林的生日,她们计划在一起过,估计还要请几个朋友从坎帕拉过来。我倒是有意把本周的聚会取消,一直到7月11日,她们生日那天多请几个朋友来,不知道她们是否赞同,这样我会顺利的完成接近两周的轻断食,预计可以把体重降到68公斤,并同时平复血压的困扰。最近几周,左臂的关节一直很痛,不轻不痒的,始终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我倾向于调整脉络引发的。这只胳膊小时候摔过,关节部分没有断,但有点骨劈,当时恢复的就不是很好,不能彻底的伸直,或许年纪增长,要秋后算账。
今天看到朋友发了一段上海黄浦江夜景的视频,截图了一张,回想起自己24年前,在外滩边工作的经历。每天晚上都看着浦江的夜景,走南京路,到人民广场搭地铁回梅陇的住所。记得第一次从河南路口出来,看到外滩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居然有被震撼的感觉。
我第一次有机会去上海,应该是在1987年的冬天,当时工厂有任务,要派一辆双排座的卡车去上海拉货。我刚刚放寒假,就缠着办公室的王济功带着我。开车的司机也姓王,很多年过去了,不记得叫什么名字了。总之一路上风餐露宿却也很照顾我,不巧的是到安徽亳州时,突遇大雪,前方又有山路,王叔叔不敢造次,要等雪化天晴,时间又太久,怕耽误了我开学日期。于是临时改道,北经蚌埠,到徐州,坚持让我坐火车回去。使我与大上海失之交臂,直到9年后的1996年,才圆了一逛上海滩的梦。在上海工作时候,开始东风饭店3楼办公,正对着东方明珠塔。后来总部嫌租金太贵,移到了不远的金陵东路东方饭店12楼,有一个同事胡姐,好像还是胡立教的侄女,以前在香港工作,那时候刚刚回来不久。我们闲聊的时候,她说以前从香港回来探亲,总觉得上海很破旧了,最近几年觉得上海繁华多了,我们在追赶。我告诉她,从历史上说,东方之珠就是说的上海。上海自《中英南京条约》,五口通商,广厦波上福,这个“上”就是上海。算起来,从1843年开埠,到1949年,陈毅进城,工商人士跳伞,百余年间,上海从面积2平方公里的老城,打败广州,发展成中国也是东亚最大最繁华的金融商业中心。49年后,亚洲金融中心地位,航运中心不在,逐步退化成为纺织和家电等轻工业中心,甚至很多院校,也被内迁到中西部省份。直到1990年后,邓决定开发浦东,重建上海。彼时的大上海早已被香港取代,并远远的抛在了后面。经过10几年的追赶,尤其是浦东开发之后,和香港的差距逐步减小。但客观的讲,我几次途径香港,再到上海的亲身经历和实际对比,两个城市的差距还是很悬殊。开埠百年来形成的多元化文化氛围,经过文化革命等历次运动的改造,已经消磨殆尽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时,我正在上海。今天回想起来,觉得很有意思。
上海和香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书写了一篇苦涩的双城记,经历了此消彼长的历史。香港的崛起得益于承接了上海在49年后的移民和资金,技术,又因成为孤立的新中国唯一的联系国际外部社会的窗口,大力发展了转口和进出口贸易,并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引进了大量的外资,为改革开放立下了大功。随着大陆改革的深入,香港的服装玩具等加工工业外迁北移,逐步成为一个金融服务中心和航运中心。其中航运中心又被后起的大陆一些城市所挑战。但金融中心地位,还暂时无可争议。
当年朱的演讲,一度疯传。值今天历史时刻,谨希望香港不要步历史后尘,将东亚金融中心地位拱手与新加坡。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