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酚类物质的抗病毒能力
无意中从一些报道里看到:一名医生建议给新冠患者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paracetamol)这种退热止痛药效果好;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发热头痛等副作用,用paracetamol来缓解效果也很好;在中国国内,医院和诊所都比较注重疗效快,所以较多用注射(打针), 感冒发烧一般都打扑热息痛,病人好得挺快的,感觉好像这个扑热息痛不但有退烧止痛作用,可能还有抗病毒作用。
“对乙酰氨基酚”也称为“对乙酰氨基苯酚”( 4-Acetamino phenol ),联想到李跃华医师所用的微量苯酚抗病毒,难道这种酚类止痛退热药物除了缓解症状还有杀灭或抑制病毒的作用?外源性酚属于化学毒物,能使蛋白质变性或凝固,有一定的灭活或抑制微生物病原体的能力,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容易受到酚的攻击而变性或凝固,从而失活。虽然没有看到对乙酰氨基酚能抗病毒的实验或报道,但它既是一种酚,就有酚的共性。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经过胃酸作用,也许抗病毒效力被减弱了,可能必须用肌内注射的方式才会显示出其抑制或灭活病毒的效果。按照常规用量,肌内注射一次的量是0.15g~0.25g,疗效应该会不错的。
在西方国家人们多数都是口服paracetamol很少用肌内注射方式,会不会因此而没有发现其抗病毒作用?如用对乙酰氨基酚口腔咀嚼片、含片或滴剂,在口中融化,渗透进咽喉、气管上端,就是将吞服改为咀嚼,延长药物接触口腔咽喉的时间,或许就能起到杀灭或抑制病毒的作用(但不宜用于预防);或把泰诺糖浆含在咽喉一会儿再吞下;或用对乙酰氨基酚栓也更容易渗透进机体,不被胃酸分解或弱化太多的有效成分。对乙酰氨基酚过量会造成肝衰竭而死亡,一定不能超过说明书规定的用量,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注: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禁止用于儿童肌肉注射。)肌内注射paracetamol 是对发热症状的治疗,合情合理。希望论坛里的医生朋友若有临床治疗新冠患者的机会,可尝试把口服paracetamol 改为肌内注射,看看效果如何,这只是换一种药物的摄入方法,不成功也不会造成伤害。而且会不会在手臂注射更好?因为更接近肺部。
愈创木酚Guaiacol(2-Methoxyphenol),又名:2-甲氧基苯酚。有较强的苯酚特性和中等毒性。对皮肤有刺激性。如大量服用能刺激食道和胃,使心力衰竭,虚脱而死亡。存在于烤烟烟叶、白肋烟烟叶、香料烟烟叶、烟气中。天然存在于芸香油、芹菜子油、烟叶油、橙叶蒸馏液和海狸香中。传说中的香烟可预防非典或新冠,是否就是因为“2-甲氧基苯酚”在起作用呢?
愈创木酚可制成药品:愈创木酚甘油醚Guaifenesin ,口服后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引起支气管分泌增加,使痰液稀释。并有消毒防腐作用, 还具有镇咳、解痉、抗惊厥作用,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的多痰咳嗽、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和继发性哮喘。多与其他镇咳平喘药合用,用于黏液不易咳出的情况。对新冠患者的干咳、痰难排出的症状有缓解作用,还可能会有潜在的抗病毒功效。用愈创木酚甘油醚糖浆漱一漱口腔咽喉再吞下,让酚类物质清除咽喉部的病毒。此药副作用会有恶心、头晕、嗜睡和过敏。因有刺激和扩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故禁用于肺出血、急性胃肠炎和肾炎患者。
存在于植物的多酚类物质,也有抗病毒的功效。在食物中例如:茶多酚、葡萄多酚、苹果多酚等,含抗病毒的多酚物质的中药例如:金银花、紫草、紫花地丁、黄连、夏枯草、大黄、穿心莲、鱼腥草、丹参、贯众、五味子、射干、姜黄、青蒿、虎杖、马鞭草、仙鹤草等。最近研究人员发现虎杖和马鞭草有较强的抗新冠病毒的作用。由于有其他植物成分的相互协调作用,存在于天然植物的内源性酚类物质副作用较小,容易被各种体质的人接受。
以上是我在浏览信息报道时的一些突发奇想,希望健坛的西医有识之士如:老道、老狼、周游列国逍遥人生、laoyueyue、Tanyazi 、centrals、御医、闽姑等批评指正。闽姑,有时候会想念你,我们的性格很相似,以前难免会擦出“火花”。。希望一笑泯恩仇。。
文章仅供参考,各人责任自负。
恕不回复提问。
祝大家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