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坠机后(中方)第一现场人 孙一先 谈勘察现场 拍照尸赅,赶赴北京 向周公汇报之经历】

 

,,,,,,,,,,,,

(此处略去此前的 1000字。只表视察现场,拍照之后,坐车回北京向周总理等汇报之事,即 后半齣戏)

孙一先 

(驻蒙古共和国使馆 原二等秘书)

孙一先,1971年“九一三事件”中方到达坠机现场勘察的4人成员之一,1973年结束蒙古使馆的8年任期后,又被委派出任中国常驻联合国军事参谋团团长。

在大漠那边——林彪坠机真相》 孙一先【摘要书评试读】图书

 

1971年9月17日一早,我们回到乌兰巴托。刚到使馆,许大使就告诉我,外交部已来电,要求使馆立即派人回国详细汇报情况。使馆决定派我执行这一任务。由于中蒙航线早已停飞,9月20日,我搭乘国际列车,一天以后回到北京。

  一到北京站,我就被前来迎接的符浩(注:时任外交部办公厅主任)带到外交部招待所,符浩让我把带的资料、胶卷都交给秘书,并约法三章:第一,暂住招待所不要外出,也不要在招待所内部来回走动;第二,不许跟外界联系,包括跟家属和单位联系;第三,如果在招待所遇到熟人,别人问起,不许透露回来的真实目的,有关飞机失事的事,一句也不能讲。实际上我被“软禁”起来,一下子禁闭了两个多星期。

  当晚,我整理了汇报资料。11点多时,突然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一位女同志,自我介绍是王海容,然后以不容商量的口吻很直接地说:“走,小孙,跟我汇报去!”

  我这时还不知道要见的是谁,到了人民大会堂福建厅的外面,王海容先进去几分钟之后,然后让我跟随进去。我进去一看,有个身影背对着门。他转过身来我才看清楚是周总理!我很是意外,根本没想到是周总理要亲自听我汇报。

  我把随身携带的一张现场位置图打开,向周总理指明坠机的具体位置。总理突然问我:“离伊尔库茨克有多远?”我答直线距离700多公里,他又问我山海关、多伦、贝勒庙的位置,我都一一作答。总理立着右手掌,从山海关开始,沿着这两个点到温都尔汗,画了一条线。那一刻,我十分震惊,这才知道这绝对不是东北飞机向关内飞的迷航,而是从山海关飞出来的叛逃。

  这时又进来三个人,一位是总政主任李德生,一位是空军副司令兼民航总局局长邝任农,最后一位是空军司令吴法宪。吴法宪的个子很矮,坐在椅子上脚还够不着地,很明显,周总理是故意让他进来听我的汇报的。我记得吴法宪当时脸色苍白,表情木然。

  总理好像对飞机的情况不是很感兴趣,听着听着还闭上眼睛打了个盹——我后来才知道为了处理“九一三”事件,他已经连续工作了五十多个小时;但他对尸体残骸显得颇有兴趣,一下子来了精神。我按着号,一张一张给他看,他一边看,一边翻过来在背面写什么东西。特别5号(注:林彪)和8号,他戴着花镜反复看,然后把照片都别在一起。最后一张是我们“追悼仪式”的那张,总理扫了一眼,马上扔到了一边。当然,我那时什么也不明白。

  我后来听说,隔了几天,总理把那些照片给吴法宪看,让他辨认。吴法宪很紧张,推说有的看不清。周总理冷言道:“你们空军那几个人,什么人跟林彪走了你会不知道?!”

  我也向总理汇报了机翼上那个可疑的大洞,说怀疑是防空导弹打的。总理让我好好研究。10月1日,8341部队政委杨德中和外交部的军代表李耀文陪我一同到了西苑机场,找到了一架256号的姐妹机——一架252号三叉戟。听了我的汇报,又现场看了这架三叉戟的结构,机翼上那个大洞的疑团终于解开了:原来那里有一个检查孔,油箱爆炸后向下炸开了这个大洞,这是洞口的铝刺基本朝外翻的原因;如果真是被导弹击中,一定会形成贯穿的大洞,而且铝刺朝内翻。萦绕于心头许久的谜团一下子打开了。

  1971年10月3日下午,我被通知到外交部礼堂听报告。当我听到“林彪于1971年9月13日仓惶出逃……”时,脑袋轰地一下,竟然是林彪?!

  死者中是否真有林彪

  “九一三事件”已经过了三十多年,但围绕这个事件的很多问题至今仍争论不休。作为亲历者,我觉得有责任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公之于众,也对一些莫衷一是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

  首先,我再次重申,飞机绝对不是导弹打下来的。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多次讲话以及多位当事人的回忆足以证明,中国方面没有发射过导弹;而蒙古方面,处理此事的苏联克格勃九局局长也肯定地说:苏、蒙军队均没有发射导弹。我在乌兰巴托的观察也可以证明这一点——9月12日是个星期天,那一天雷达根本就没工作;“九一三”事件之后,苏联国土防空军总司令巴季茨基元帅还特地到蒙古检查防空安全,这也证明他们知道蒙古的防空系统出现了漏洞;事发当天,是温都尔汗附近的一个矿区因为火警才发现了失事的三叉戟,待逐级上报到边防总局时已用了二十多个小时。这一切都证明,蒙军和苏军当时都没发现这架三叉戟,所以更不会发射导弹。三叉戟不是被导弹击落的,这是一个历史性结论。

  其次,飞机为什么要迫降?苏联前安全局长说三叉戟上的油足够飞到伊尔库茨克,他的说法是建立在飞机加满20吨油的前提下。而后来调查证明,这架飞机在北京起飞前加了15吨油,飞到山海关用了2.5吨。这架三叉戟平均每小时耗油4至5吨,坠毁前,它飞了118分钟——也就是说,到了蒙古上空,飞机只剩下2吨多一点的油,只能再飞二十多分钟,所以它必须迫降。但他们逃得匆忙,既没副驾驶,也没领航员,只能在附近冒险迫降。

,,,,,,。。。。。

 

http://history.sina.com.cn/bk/wgs/2015-03-05/1656117040.shtml

 

 

 

登录后才可评论.